各有妙招防隐患

谭婧/编辑

地铁、公交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最主要的两种交通工具,但由于乘客多、线路多、车站多等特点,安全保障难度很大,公共交通的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重视的问题。公共交通安全不仅需要科技上的探索,更依赖丰富的经验、知识、实用的措施和长久的坚持。鉴于公共交通火灾时有发生,国外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如何防范安全隐患的呢?

澳大利亚——蓝灯车厢

在澳大利亚,公共交通设施上有完善的电子监控系统,帮助值班人员随时掌握车厢内的动态,也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及时报警。澳大利亚公共设施,像公车、轮渡或地铁上都会安装摄像头,这些视频摄像会帮助保安人员获得实时的现场状况。另外,澳大利亚一些大城市内的火车,像是悉尼的新式火车上,很多车厢里都会安装有紧急按钮,当你一个人乘坐火车或者感到有危险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任何对你人身安全不利的状况,就可以按动按钮,通知列车的保安人员赶到现场。
在澳大利亚,很多铁路列车特别设有“蓝灯车厢”,这个车厢是紧挨着列车的保安人员的,如果乘客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选择坐在蓝灯车厢。很多澳大利亚人认为,在公共交通上,不安全的时段往往是深夜时分,因为这个时候会有很多醉酒、闹事者搭载火车这种交通工具,所以乘客在深夜搭载火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靠近闪着蓝灯的车厢,因为保安就身边,自然会安全很多。在列车的站台上,会专门标示出蓝灯车厢停靠的所在点,方便候车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在哪儿等待,各个州警方都会在晚间增派巡逻警员上公共交通工具来维持治安。

日本——透明垃圾袋

在日本,为保障公共交通安全所做的工作,从很多细节上都可以看得出来,例如垃圾袋尽量使用透明的,让内部物品一目了然;发现被遗弃的包裹立即出动警力清查处理等等。高速公路休息站上无人照看的垃圾筒,轨道交通站内的垃圾被减少或撤除,现成的垃圾筒除了四边以外都是空心的,铺好的垃圾袋都是透明的,这样从垃圾筒外面一下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什么垃圾,便于发现可疑物品。
为方便乘客,东京很多地下车站增设了很多商业设施。为此,东京消防厅的行政指导标准对车站商铺进行了分类,如常设的独立店铺和限一定时间开业的临时店铺,并对这些店铺提出了火灾抑制、避难导向、防火管理、消防活动支援等对策。
日本恐怖事件相对比较少,但是每当有重要国际会议在日本召开,有重要的外国领导人来访,或者发生了重大的恐怖事件,警方都会加强警戒。
日本特别注意爆炸物的危害,在奥姆真理教杀人事件以后,对化学武器的恐怖威胁也格外重视,比如在列车上增派保安人员,确保车上的每件行李都能找到主人。虽然不是每一辆车上都有警备人员,但是工作人员都接受过防恐教育,警备人员还会在车站的厕所,储物柜等隐蔽的地方巡视。

英国——紧急情况应急处理中心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繁忙的地铁系统,运营安全必然是头等大事。“紧急情况应急处理中心”是伦敦地铁的常设机构,一旦有突发事件,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出动,确保让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另外,伦敦地铁也一直设有专门的紧急情况处理小组,该部门的专家负责处理所有地铁网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地铁出轨,轨道断裂,有人卧轨地铁列车故障或者轨道进水等等。不仅如此,伦敦地铁还安装了快速追踪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地铁职员也每两年必须强制参加一次火警安全培训,伦敦在公共安全交通工具的安全预防和事后处理上,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说到防患于未然这一点,伦敦地铁主要依赖的是严密的视频监视系统。伦敦交通局在所有地铁站和停车场都装有监视器,多数车厢内也安装有监视器,主要用于预防并监控犯罪与反社会行为,伦敦地铁里经常会响起广播提醒乘客,如果看到没有人看管的行李或包裹,应立即向工作人员通报。监控室内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有可能影响安全的人、事、物会随即前往处理,如果有大型的体育赛事或者活动,为了预防民众喝酒后滋事,交通局也会配合警方关闭临近的地铁站而控制人潮避免事故发生。

新加坡——遇火险4分钟即刻撤离

新加坡地铁又叫大众捷运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这也是新加坡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作为世界上火灾稀少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地铁运营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新加坡地铁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高防火标准,无论是站台、隧道还是高架轨道,无论是混凝土、石料,还是金属、玻璃等,都尽量采用阻燃性的材料修建。此外,所有的电气材料和地下电缆的保护套,均为具有阻燃作用、产生低度烟雾和无毒气体的材料制成,以降低火警风险。
身为最安全的地铁,新加坡地铁可不是“徒有虚名”,除了以上的各式阻燃方式外,最重要的是它所有车厢也都是用阻燃性材料制造的。同时,与车厢配套的推动和供应服务设备,一般安装在车厢的地板下。一旦列车底部起火,火苗在各种阻燃材料的“阻挡”下,最快也要45分钟才能进入车厢,而列车只需不到4 分钟就能开到下一站,把乘客撤离到安全地带。
一旦车内发生火灾,车厢内的烟雾感应器和火警感应器就会迅速将火患的位置传至地铁控制中心。车站员工会在列车到站后打开所有的紧急出口,并通过广播指导和协助乘客通过紧急逃生路线到安全出口。即使在最紧急、人最拥挤的情况下,新加坡地铁系统设计的逃生路线也可以让乘客在4 分钟内从拥挤的月台撤到安全地带。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4/img1636.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4/img1636.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国外家庭防火经

钟韵瑶/ 编辑

随着家庭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用电用气普遍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7 年春节以来,我国居、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3132 起,亡117 人,分别占总数的45% 和66%。家庭火灾的死亡率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场所的火灾。为了及时发现住宅火灾并有效采取措施,世界各国都有一套家庭防火经验。

美国:家庭要交防火费

南富尔顿市是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奥拜恩县的一座小城市,奥拜恩县没有消防队,乡村火灾均由邻近市镇的消防队代为扑救。为弥补扑救辖区外火灾额外增加的费用,南富尔顿每年向每户居民收取75 美元的火警保护费,每次灭火再另收500 美元服务费,如果居民不缴费,在遭遇火灾时,消防员可以按照法例不予施救。
2011 年12 月底,南富尔顿市居民克拉尼克因为没有缴纳防火费用,当他的房屋发生火警时,遭到了消防员的拒绝,眼看就要被大火殃及的邻居无奈报警求助,但消防员到场后依然对克拉尼克的遭遇袖手旁观,看着房屋烧成灰烬。克拉尼克生气地表示:“我只是忘记缴付我的75 美元。我去年亦有缴付,但今年忘记了。”
此次“见火不救”事件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批评者认为此事玷污了消防员的崇高形象,但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一旦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就会鼓励人们投机取巧,最终损害的还是公共利益。

澳大利亚:买房先雇检查公司

在澳大利亚买房,最好先聘请专门的房屋检查公司,因为买卖的房屋必须满足严格的要求,而房屋检查公司会帮着做最专业的检查,一旦房屋检查出任何问题,都可以要求卖家维修,买家甚至有权取消合同。
消防方面的设置是房屋检查的重要内容,例如烟雾报警器是否正常运作关系着房屋能否进行交易,消防部门规定,如果烟雾报警器有问题,必须先维修,确认无误才能交易。新购买的房屋如果需要更换新型高科技门锁,也必须通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防火测试。
如果屋主需要对房屋主结构进行改造,必须到政府部门进行备案审批,通常这样的审批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先将设计图纸送到消防部门,消防审核通过后再送往政府部门审批,也许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定,在他们看来,但凡能通过消防检查的房屋,也可被视作是优质的,如此一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德国:居民住宅强制安装报警器

德国消防部门曾以2000 户居民为样本,进行了一项居民住宅安全调查,结果显示,当住宅发生火灾时,53% 的住户依靠邻里报警,23% 的住户依靠自养动物报警,还有15% 的居民依赖消防队救人灭火。当消防人员询问居民住宅为何不安装火灾报警器时,33% 的居民说家中无人抽烟,不必安装火灾报警器。
面对居民对住宅防火的轻视,德国消防协会联合法律和保险部门,由家庭财产保险部门出资,为每幢居民住宅强制安装烟火报警器。此后,德国消防技术部门又研制了ICU 新型住宅防火报警设备,该设备不仅对烟、火和异常温度感应报警,而且对食品烧糊、电器短路着火发出的异常气味也能及时发出信号。

日本:防火制品进入家庭

日本家庭住宅火灾每年约有2 万起,占总火灾的32% 左右,鉴于家庭火灾的高发,一些具有防火性能的制品渐渐进入家庭中,包括窗帘、被褥、垫子、家具等。居民家庭被建议根据需要和可能,有针对性地配备,如独居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尽量采用上述防火制品,甚至连睡衣都应考虑不燃化。日本的一套防火睡衣的售价约合人民币270 元,性价比颇高,正在被一些具有防火意识的人接受。
此外,日本消防当局还制定了家庭防火“七不准”:睡觉时不准吸烟或扔烟头;儿童不准玩火柴、打火机、点火器;大风天不准烧物品;做饭特别是油炸食品时不准离人;房舍周围不准堆放易燃物;炉具附近不准放易燃物;不准空烧不加水的锅、壶等。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3/无标题-28-300x20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3/无标题-28-300x20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美国的奇特消防规定

钟韵瑶/ 编辑

趁着春节假期出国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流连美景时记得“入乡随俗”哦,别一不小心坏了当地的规矩。在异国,有些规矩或许奇葩到难以置信,比如在意大利与恋人牵手喂鸽子是违法的,还有在新加坡是不允许边走边嚼口香糖的……除了这些,关于消防安全,各国也有些千奇百怪的规定,最夸张的当数美国了。美国是一个“条例大国”,每个州都有各自的法律条文,即使同一主题在不同州都有不同的规定,这期,我们不妨来扒一扒吧。

消防员:出警灭火快慢不一

美国是一个实行“自治体制”的国家,消防工作由州、市、县政府负责,消防立法实行国家制定推荐版本和各级地方立法的体制,消防法律法规一般都比较详细,对公民、社会、企业及消防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都规范得很具体。
康涅狄格州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6 个州之一,也是新英格兰区域中最偏南的一州。在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颠市,消防车的车速不可以超过每小时25 英里,约等于每小时40 公里,哪怕是在去火场的路上。这个规定似乎与我们常说的“第一时间”紧急出动有点背道而行,想象一下,拉着警报的消防车以“龟速”缓慢前行时,是一种多么违和的画面啊。这还不是最奇葩的,梅迪松堡规定,每次出动救火前消防队员们必须先进行15 分钟的操练。难以想象,在这15 分钟内,报警人该是多么心急火燎。
有“慢性子”的,也有追求速度的,在齐格勒市当消防员,不仅要和火情抢时间,还得和同伴竞争,因为救火时最先达到燃烧建筑物的前4名消防员可得到奖励。

居民:居家生活也不可太随意

伊利诺伊州是一个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以印第安人伊利诺伊部落之名命名。1834 年,林肯当选为州议员开始其政治生涯,因此该州也被称为“林肯之地”。
芝加哥市是伊利诺伊州最大的城市,为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市规定,家里着火时还吃东西是刑事犯罪。所以,当家里起火时,得立即放下一切食物,否则问题可就严重了。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埃文斯顿市规定,只有火灾时才允许在汽车里换衣服。切记不要轻易地在车里换装,即使再紧急,也得在下车站在车外。
密苏里州是美国的第24 个州,知名度虽然不及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等,但只要说起作家马克. 吐温都能知晓,密苏里州便是马克. 吐温的故乡。在密苏里州最大的城市圣路易斯市,有一条规定是,消防员不准抢救裸体女子,也不准抢救穿睡衣或长袍的女子。所以,在圣路易斯市居住时,可不能穿得太随意,以免发生火灾时因得不到及时救援而受伤。
在威斯康星州,挥舞火炬是非法的。这或许与该州的地理环境有关,威斯康星州森林覆盖率达到45%,挥舞的火炬极有可能成为灾难的源头。
能成为火灾源头的,还有打火机,为此,密苏里州马塞洛斯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买烟草,但不能买打火机。

消防设施:必须温柔对待

在美国的消防规定中,有些是和消火栓与动物有关的,比如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规定,禁止把鼍拴在消防龙头上。鼍又名中华鳄、扬子鳄。阿拉巴马州规定,不可以将鳄鱼拴在消防龙头上。还有艾具瓦州规定,不允许马吃消火栓。
这些规定看着有点难以置信,难道美国人流行把鼍和鳄鱼当宠物养吗,而且他们会随意地带着去逛街吗?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千奇百怪的条文只不过是对某些成文法的具体陈述及指向,比如“不可以将鳄鱼拴在消防龙头”原意可能是“不能把动物绑在消防栓上”的延伸或判例,而当时法官或许处理的案件正涉及了鳄鱼这一具体动物,所以才有了这个奇怪又具体的规定。不管怎样,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出于对消火栓的保护。

(本文图片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领取稿酬。)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1/img1344-300x204.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7/01/img1344-300x204.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新加坡消防教育——全民终身受教

钟韵瑶/ 编辑

新加坡拥有世界公认的、非常完善的教育制度,教学质量广受赞誉。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 报告显示,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获得PISA 测试第一名,以此认为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是当前全球最有效的教育。另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指数表明,在数学和科研能力方面,新加坡的学校常常高居全球第一位。新加坡成功的教学体制,与其在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不无关联,新加坡每年以高达国民生产总值(GDP)3%-4% 的经费推进教育事业。
在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安全教育占了极大比重,每位公民自幼儿起就要接受各种不同的安全教育,即使成年后,也需要继续学习。得益于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幸福来源】

无事不立法

说起新加坡,不得不说它的法制。新加坡是一个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各个细节层面的法制国家,一切均置于法律法规的调整之中,有“无事不立法”之说。
新加坡人认为,有法不行比没有法危害更大,为了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需要非常详细、具体,这样才能将人钻空子、营私舞弊和寻租的空间缩减到最小。新加坡建国至今,已经制定了400 多部法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司法责任到民族宗教,从商业往来、交通规则到旅店管理,一直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就连一块小小的口香糖,都有明文规定。新加坡以详细的法律规定,强调“主惩小恶”,以“惩小恶来戒大恶”,方可防患于未然。

【他山之石】

防火课件普及幼儿园

新加坡奉行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原则,幼儿园会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加交通、意外等安全意识课程,学习应急自救知识,中小学校还有紧急应变手册和简化漫画版的应急手册。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防火理事会在全国近400 间幼儿园推行消防教育系列课程“防止火患”。整项课程耗资16 万新元,大约有5 万名孩童受惠。
课程包括听故事、看录像、听录音、粘贴标语和徽章、防患练习等,所有课程规定在一年内完成。“防止火患”学前孩童教材主要让孩童了解火患的发生原因及其危险性,教导他们不要玩打火机等危险物品,以及如何在火患发生时迅速逃走。结合课程内容,学校还开展逃生演习。后据调查显示,“防止火患”课程富有教育性,对孩子传授防火知识十分有效。
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强调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例如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玩“假如他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游戏,让孩子们明白,当自己和父母走散时,在原地等待是最好的办法,这样爸爸妈妈能更快地找到他们。
此外,父母们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家庭消防安全演习。
除了安全教育,新加坡校园也十分重视技防。2004 年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新加坡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对新加坡的校园安全进行了评估,随后为学校安装了闭路电视并安排保安人员站岗巡逻。

全国民防教育计划

新加坡遵循“全民教育”的理念,通过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1982 年起,新加坡开始在全国推行《民防教育计划》,实施全民消防大培训。新加坡4 个民防分区总部都设有宣传教育培训基地,每个基地都有10 至15 名专职辅导员,公民每周都要到基地进行学习体验。
每个社区都有紧急应变课程,让公众亲自参与教育,面对面的指导,使参加者全面了解紧急措施的重要性。
常年的安全教育培养了新加坡人高度的防患意识,除了每年的“全面防卫日”,社会上各机构常常举行各类演习,以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不必要的惊慌和人员伤亡。民防部队平均每月举办4 次紧急应变演习,民众参与其中可以充分掌握应变及疏散逃生技能。
当然,作为“处罚城市”,公民日常行为中一旦危害到公共安全的,必须受到严厉处罚,比如乱按防火警报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 新元的罚款或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乱按地铁的警示铃或紧急制动闸,有可能被处以最高5000 新元的罚款。
另一方面,得益于高额的犯罪成本,新加坡的犯罪率在世界排名中位于末几位。在新加坡,罪犯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工作,也会失去社会的信任,有过案底的人在这个国家很难生存,正如新加坡电影《三个好人》中的那句台词:法官判我三年,社会判我无期。

家庭防空洞

除了国民的安全教育,新加坡对城市建筑也有着严谨的设计标准,且必须经过层层苛刻的审核,其中,最大的特点非bombshelter 莫属,当地人称其防空洞,或是避难所。新加坡1997 年通过的民防庇护所法令规定,所有新政府组屋和私人住宅都必须建有防空洞。按照规定,防空洞的顶板、底板和墙板的钢筋混凝土是最厚的,也是最结实的,而且必须配置钢门,以此保证即使整栋楼塌了,防空洞也不会变形。紧急时,把钢门关紧,便可成为安全之所、避难之处。
防空洞里有电插座,紧急时可以供照明、收音机之用,有的还安装了网线,保证紧急状态下依然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外界消息。为避免削弱防空洞的建筑结构,建屋发展局禁止屋主敲掉任何一堵墙、在墙上钻洞,以及换掉钢门等原有装置。

日本消防教育——禁止孩子争当“救火英雄”

钟韵瑶/ 编辑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地震、台风、海啸、火灾多发,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国民的防灾教育。日本儿童从小学起,就必须接受消防教育,他们把提高防灾和逃生能力作为生存教育的必修课。消防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孩子们在遇到火灾时,如何逃生,教他们自救手段,以减少火灾伤亡。

特殊赛事

消防课上的“呼救比赛”

日本学校进行的消防课,十分有趣,比如他们会进行“呼救比赛”,同学们分别在测定噪音的分贝仪前高喊:“着火啦!救命啦!”通过仪器测定谁的喊声响亮,分贝值最高者为胜。日本人教育孩子在遇到火灾时,一定要迅速报警呼救、逃生,不鼓励、不强求尚无救火能力的孩子们去争当“救火英雄”。即使学习过防火知识和救火知识的少年消防团的成员,也不允许参与灭火行动。
再比如,学校会将一根结实的绳索水平拴在两幢建筑之间,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组织同学们攀绳跨越,真正体验逃生自救的方法。在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中,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并不多见。

他山之石

开学第一课

近几年,中小学校把“消防教育”摆在了教学课程的重要位置,“开学第一课学消防”成了各学校的普遍做法。在日本,很多学校在开学初的前两天不上文化课,而是组织学生专门学习安全知识,当然其中也包括消防安全。
两天的学习各有侧重。第一天,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听取消防教官讲授防火知识,进行火灾、地震逃生模拟训练。学生们可以扮成消防队员的模样,参加射水训练,或驾驶消防队员为他们准备的迷你消防车转上几圈。在操场上,学生们可以在消防队员的保护下,腾空跨越绳索进行逃生训练。第二天,学生熟悉学校的消防器材和疏散逃生通道,并进行疏散逃生演练,将第一天在消防队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参观学习和消防演练,看上去和我国的消防教育并无差异,但深究细节,还是略有不同,日本的消防教育更讲究个体的掌握水平。比如学生学习使用消防器材时,要求每个人都要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常见、常用的器材,甚至会被要求操作三遍以上,确保每位同学都会使用。
日本的中小学消防安全预案制定得非常细致,每个班级都被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由指定同学担任组长,一旦发生危险,由组长组织大家安全逃离——因为无法确定发生危险时,一定会有老师在场;在逃离现场的过程中,大家靠左还是靠右逃生都被明确规范——另一侧通道要留出来给救援人员或行动不便的人士。

精良装备

在继电饭煲和马桶盖之后,学生书包成为了不少前往日本游玩的中国游客的另一个必购物品。一只日本小学生的书包的平均价格在3 万日元至5 万日元,贵一些的要1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000 多元)。价格听着有点离谱,可即便如此,购买者依然趋之若鹜,因为“贵有贵的道理”。
据宣传,这款高价书包除了耐用,还有很强大的功能,比如孩子没有踩稳往后倒下去,或者汽车从身后冲撞孩子,书包都会起到缓冲作用;地震时,孩子可以用书包护住头部;落水时,孩子可以借助书包浮力自救……2004 年,日本升级了学生书包,推出了带有GPS 定位器的新款,大受欢迎。专家们还提醒,学生要经常性地携带警报器、哨子等,并且不要放在书包里,而要放在手边,以备不时之需。
不仅如此,带有GPS 定位功能的儿童手机在日本也深受欢迎。其中有一款手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用力拉挂链,手机警铃就会鸣响,同时会把所在位置发送到事先指定的设备上,比如保安机构、父母的手机上等,而父母随时可以通过电脑等设备确定孩子的位置、掌握孩子的行踪。
一顶黄色的帽子似乎是日本学生的标配,可别小看这顶帽子,这种防灾帽是中小学生入学的必备品,它可以有效保护头部不被跌落的灯具、水泥块砸伤,也可以防止学生的头部被火烧伤。防灾帽上还有孩子的姓名、血型等资料,方便急救。

社会体验

日本的都、道、府、县和较大的城市,几乎都建立了市民防灾教育馆,包含地震体验、家庭防灾知识演示、灭火训练、逃生训练、急救训练等功能,可以真实地模拟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中小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此体验,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真正学到消防安全知识。
在日本的各大城市,一般都有防烟体验车,车上可模拟火场,组织孩子登车体验火场逃生自救的情形。
一些无防灾体验车的城市,便搭建一个房间,在室内释放少量烟雾,组织孩子用湿毛巾捂上口鼻,进入浓烟密布的房间,然后再采取低位姿势,匍匐前进逃生,使其体验火场逃生自救的情形。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12/无标题-55-300x183.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12/无标题-55-300x183.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澳大利亚消防教育——注重人性的安全理念

钟韵瑶/ 编辑

与国内注重基础的教育方式不同,澳大利亚教育更注重人性和自由,澳大利亚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根据个体的需要、能力与兴趣设置课程,使得每个学生都得以发挥各方面的潜能,并能运用于各行各业。消防教育同样如此。

【硬汉柔情】

消防员拍公益日历

今年4 月,澳大利亚14 名消防员在旅游胜地黄金海岸拍摄了一组公益日历。日历中,消防员赤裸上身,在烟雾和火苗中尽情展现他们健硕的肌肉和迷人的身姿。配合他们出镜的除了消防工具之外,还有可爱呆萌的小狗。这些第一次出镜的小狗由澳大利亚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提供,这些小动物也可供领养。
澳大利亚消防队历来有拍公益日历的传统,从1993 年以来,澳大利亚各州消防员每年都会为了筹善款而赤裸上阵。在日常训练和工作中磨练出的火爆身材,使得每年的日历都十分抢手。
消防员日历的收入将捐给慈善机构,至今他们已经为慈善机构筹集了210 多万美元,这些资金用于儿童基金会、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等。比如2014 年日历的收益用于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院的儿童烧伤病房,同时资助一队人参加消防员运动会,促进消防员健康。

【他山之石】

“消防魅力”项目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一项名为“消防魅力”的项目(FFF,Fight Fire Fascination),旨在帮助那些喜欢玩火,并可能引发火灾的孩子正确认识火。FFF 项目受“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影响,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技能、找到支持者、组织庆祝会,以及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把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人。
8 岁的自闭症儿童吉姆曾是该项目的帮助对象之一。受制于身体原因,吉姆的阅读、沟通能力都十分有限,虽然在普通小学读书,但各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人,有时还会受到同学们的欺负。有一次,吉姆为了“看一看火焰”用打火机引燃了院子里的草、树叶和纸张,吉姆的妈妈担心至极,于是向消防中心求助,消防中心将吉姆的案例转交给了FFF 项目。FFF 项目特使根据吉姆的情况,多次上门与吉姆进行了沟通交流,起初他们只是简单地聊天,随后特使开始教授吉姆“家庭防火专员”的技能,包括默记紧急呼叫号码、如何回应对方的问题;知道怎么使用“停下,跳下和翻滚”的方法;设计可实施的逃脱方案;测试烟雾报警器等等。
这次的培训不仅让吉姆成为了消防小能手,还让他变得自信了,改变了以往不愿意和小朋友交流的情况,他乐意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吉姆渐渐地成为了同学们的榜样。为了鼓励吉姆,FFF 项目还给吉姆颁发了“家庭防火安全专员”的徽章和证书。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居民的消防安全,他们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消防意识,除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有消防队参观等现场教学,而FFF项目更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帮助。除了FFF 项目,居民在安全保障方面有疑问的,也可以向消防队社区教育处咨询。澳大利亚每个社区内都有“消防教育处”,负责解答居民咨询和提供安全保障。他们还开展一种“亲身经历教育法”,让每一个前来接受教育的人“身临其境”,比如他们会模拟设置地下室、地下车库、高层建筑和封闭的大型公共空间等,让人们体验浓烟烈火的真实场景。一瞬间的“应知应会”使参观者终生难忘,并掌握技能以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

依法治火

澳大利亚的消防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完善,执行严格,他们以“依法治火”的理念,从法律上给予居民安全保障。
关于儿童的安全保护措施,澳大利亚有着全面的相关规定,比如,所有乘坐机动车出行的7 岁及以下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否则司机将被处以罚款;家长长时间外出时若将不满12 岁的儿童独自留在家中,将涉嫌遗弃儿童罪。当家长无暇照看孩子时,可寻找专业机构代管。这种由社区组建的专业代管儿童机构在注册时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查,检查内容包括孩子的活动空间、各种玩具和设施、食物是否合格等。
同时,机构内的保育人员必须毕业于专业学校,掌握特殊看护、初级急救及事故预防等课程。
再比如,2013 年,澳大利亚标准局发布了儿童睡衣自愿性标准AS/NZS1249 的修订草案,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服装将被禁止在澳大利亚销售。该标准增加了“降低火灾风险”的内容,并依照贸易实践(消费者产品安全标准)2007 规章中“儿童睡衣和儿童睡衣纸样”进行变动和附加,作为强制性标准“儿童睡衣和睡衣纸样”的一部分。
除了法律规定之外,还有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家长如何保护、照顾子女给出的建议和意见。澳大利亚儿童事故预防基金会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每年约有300 名14岁以下儿童由于非故意伤害而丧生,6 万名儿童因此入院。因此,基金会免费为家长提供涉及儿童安全方面的咨询和帮助。该机构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详尽列出了澳大利亚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况,以便让家长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时有足够准备。这些细致齐全、简单易行的建议从生活层面上给了家长足够的指导,也弥补了硬性法律条文在生活细节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