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路 铁路伴你行

谭 婧/文图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回家和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几十年来,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路线汇成了国人特有的春运地图。从彻夜排队到动动手指,从小小的购票窗口到整齐的自助售取票机,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高铁动车,从白天黑夜的长途颠簸到朝发夕至的省时省心,铁路与火车承载了无数人对家的渴望,也见证了社会发展和中国春运的巨大变迁。

今年1月21日起,中国再次进入“春运时间”,这场被称为“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人类迁徙”预计发送旅客量将达到29.9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预计达4.13亿人次,上海各大火车站以及上海铁路局都是春运的主力队员。其实,上海这座城市和铁路颇有渊源,这就要从位于天目东路200号的上海铁路博物馆说起了。

见证百余年铁路历史的“重生地”

如今的上海铁路博物馆所在地,是老一辈人曾经熟悉的“老北站”,也有人把它叫做“上海北站”“上海站”等。1909年,这座火车站随沪宁铁路投入使用,新中国建立后,它更是承担了上海70%的铁路客运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加快脚步进入改革开放时,这座近80岁高龄的火车站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于是在1987年,一座崭新的“新客站”在“老北站”西侧投入使用,“老北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参观之前,我简单查阅了上海铁路博物馆的简介:2004年,在上海铁路局建局55周年之际,为了纪念那段铁路历史,上海铁路博物馆在“老北站”的原址上正式建成开馆,现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主体建筑就是以1909年的沪宁铁路上海站为原型,再按80%的比例建造的。

走进博物院大门,园内的广场开阔又敞亮,老式火车头、木结构的站台和民国风格的绿皮火车点缀在红白相间的英式古典建筑风格旁,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整个小广场被设计成一个早期火车站的场景,两辆“退役”的老式蒸汽火车头分别面向大门和主楼,走在旁边仿佛能听到疾驰而来的鸣笛声。中间那节经典的绿皮车厢其实是当年宋美龄的公务“花车”,配上木质的月台堪称拍照打卡的好去处,也让游客对“老北站”拥有体验式的了解。

除了仿早期火车站建设的室外广场,博物馆的其他展区都设置在主楼底层,陈列着以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为起点,一百多年来上海及华东铁路变迁和发展的1000多件实物、史料和图片,包括修建铁路时竖立的界碑,早期的火车信号灯、铁路刊物、火车票票根、火车零部件等一批珍贵文物。

中国铁路从1876年吴淞铁路正式起步,在旧中国艰难发展,充满了辛酸和无奈。通过史实资料,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铁路管理组织的发展演变。比如展区中提到的清政府迫于英、德两国压力而借贷修筑的津浦铁路,在军阀统辖时期便下设了专门的消防队。到了1933年又在济南、天津各设了一支消防队,归党津警务段指挥。后来,天津消防队迁到徐州,这支队伍又改为徐州消防队。

进入“铁路运输”展区可以看到,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回到人民手中,从此获得新生和较大发展。改革开放后更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考虑到铁路安全关系到旅客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安危,确保安全是铁路运输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防止燃轴、切轴等事故的发生,上海铁路局最早研制出红外线车辆轴温探测器,只要将这一装置安装在线路旁,就能及时发现运行车辆的热轴,并能减轻车辆列检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安全设备还在1978年荣获了优秀科技成果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另外,货运安全门、地面安全检测系统、红外探测故障检测车、救援吊等一系列铁路安全设施设备也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

新时代飞奔中的安全

随着国家对铁路运输的投入加大,铁路运输已经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移步到“和谐铁路建设”展区,熟悉的“和谐号”引入眼帘,这些“子弹头”也是我这几年旅途中最“亲密”的伙伴。2003年以来,随着上海铁路局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递提升,新型动车组等车辆投入运行,并在调度指挥、安全控制和检修设备等方面广泛采用先进技术,不仅保证车厢内干净整洁、舒适快速,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除了每次坐高铁时广播中反复强调的“车厢内设有烟雾报警系统,全列禁烟”,高铁动车组还综合考虑了大量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内装结构和电气系统的防火安全性,使用难燃、阻燃材料和稳定的电气系统,使列车具有优异的防火安全性。一旦发生火灾意外,车厢防火系统将自动启动,并且保证在15分钟内火势不会蔓延到相邻车厢。考虑到火灾救援问题,列车还能在发生火灾的10分钟内以每小时80公里以上的速度驶离难以实施救援的桥、隧区段,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仅是列车本身,铁路行包安检也直接关系到旅客和铁路运输安全,特别是春运阶段,安检工作格外重要。从过去安检查堵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到检查“三品”和违禁物品,从手工检查到X光安检仪、安检门,安检措施也在逐步升级。针对旅客的安检,像虹桥火车站这样的大客流车站还在验证闸机上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核验现场采集的人像和证件照片,匹配成功即可进站。这些铁路安全系数的提高,折射出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也彰显了国家交通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您看到本文时,春运大幕已经落下,但铁路交通永远勾连着我们的路途。驶进驶出的是火车,来来往往的是人生。有人说,先有家,后有了远方,从此便有了乡愁。我却觉得,人生是场旅行,家才是目的地。

凛冬已至, 你会用电热器具吗?

钟 琳 / 文

取暖器,几分钟就能引火灾

取暖器似乎是冬日必备,体积小、升温快、操作简单,还能随处移动,集诸多优点于是乎深得人心,但是升温快往往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案例链接

2017 年 11 月 27 日凌晨 3 时 20 分许,四川内江市一民宅发生火灾,一名八旬老人遇难。经消防部门调查证实,当时由于家中保姆陈某疏忽大意,导致取暖器长时间烘烤旁边的窗帘引起大火。老太因瘫痪在床没法及时逃生,最终在火灾中死亡。陈某因失火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所有电器中,有一类专门为我们提供热能,我们称之为电热器具。冬季来临,寒风瑟瑟,各类电热器具闪亮登场,最常用的有取暖器、电热锅等等,这些设备功率较大,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火灾。

取暖器脾性

取暖器的威力有多大?当衣物覆盖在取暖器上,机体的热量无法散发就会引起火灾。不同类型的取暖器威力略有差异,油汀式取暖器工作时的温度为 115℃左右,暖风机的温度略高点,在 130℃左右,小太阳的温度最高,达到 300℃左右。一条浸水拧干的麻布搭在小太阳保护栏上,23 秒后麻布料被烘干,40 秒后干透的布料开始变形发黄,2 分钟后布料烤出了缕缕青烟并伴有烧焦的味道,2 分 30 秒不到布料开始燃烧起火;一块化纤质地的抹布搭在小太阳上,经过 7 分钟左右的炙烤,化纤抹布起火燃烧;把纸巾放在小太阳保护栏外约 5cm 处,纸张瞬间被点燃。

安全贴士

从取暖器引发的安全事故来看,究其原因主要是电气线路老化、长时间开启造成线路负荷过大等因素。特别提醒广大读者,在采购取暖器时,应到正规商场购买带有“3C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不能为了省钱而购买“三无”产品。价格低廉的取暖设备,从外表来看虽与正规产品无大异,但仔细研究用材上有很大区别。以小太阳为例,正规的产品外壳具有耐高温、阻燃的特性,但是假冒伪劣产品使用的外壳塑料不仅没有阻燃性而且易燃。此外,正规的产品安装有倾倒开关,一旦倾倒会自动断电,但低价产品倾倒后依然能照常工作。因此,切不可为了 省下几十元购买充满安全隐患的取暖设备。

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必须使用标准带地线的三孔插座,避免同时与其他大功率电器使用同一个电源等,特别注意不要将电热器当成“晾衣架”,距离衣物、床铺、窗帘要有 1 米以上的距离,还有如打火机、空气清新剂、花露水等易爆物质,不能离取暖器太近,以免发生爆炸。取暖器连接电源后,宜先开最小挡,机体预热后再调高,如果直接开到最大挡,容易损伤机体造成短路起火,使用完毕后必须做到人 走电关。

与电取暖器类似的还有电热毯等。电热毯使用时 切记要放平且不能放置在金属物或硬物上使用,不得折叠使用,以防损坏电器元件,造成火灾。

电磁炉,讲究平整惧怕铁

电磁炉因为加热速度快、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青睐,尤其天冷之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热锅十分畅意。但是电磁炉发生故障概率比传统炉具要高,在正常情况下,电磁炉发作爆炸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使用不当不注重细节则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案例链接

2013 年 3 月,厦门思明区一幢居民楼起火,消防员赶到现场处置后发现,竟然是厨房内的电磁炉无故起火。事后,屋主表示出门时,并没有用电磁炉煮东西,只是插着电源,不知为啥就突然烧起来了。

河北沧州叶女士家有个电磁炉,放置近十年没用过,近日,叶女士拿出来用时,电磁炉通电不久就冒出一股焦味并冒出灰黑色的烟,叶女士赶紧拔掉电源线。仅一会儿时间,电磁炉底座上的塑料壳熔化了一部分,下面的塑料桌布也出现了一个洞。

电磁炉脾性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的电磁波不仅仅作用于电磁炉的面板上,对于电磁炉上下左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电磁炉的微晶面板碎裂,即使只有微小的裂缝也可能使得水进入机体 内,连通带电部件,将电流引到烹饪器具金属锅上,造成电击。
当热敏电阻器失灵时,电磁炉就会无休止地加热,直至面板被烧熔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安全贴士

电磁炉惧怕含有铁等金属元素的物质,禁止将烹饪工具除外的金属物质如刀叉、
瓶盖等铁磁物件放置在电磁炉上,假如将手机等放在电磁炉上,一旦开启手机就会在高温下燃烧爆炸。使用时,电磁炉应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以防桌面倾斜使得锅具滑出炉面发生危险。使用的锅具不能太重,一般连带食物不得超过 5kg,锅具底部也不宜过小,避免电磁炉炉面的受压之力过重、过于集中,而且不能使用诸如玻璃、铝、铜质的容器加热食用品,电磁炉内有冷却风扇,应放置在空气流通处,出风口要离墙和其他物品 10cm 以上,如发现其内置的风 扇不转,要立即停用,并及时检修。不能长时间按压在 按钮上,以免损伤簧片和导电接触片。

电磁炉使用完毕,不要马上拔下电源插座,应把功率再调到最小位置,等风扇将炉内温度降至正常自动断电后,再拔下电源、取下铁锅,以防留下火灾隐患。长期不用的电磁炉在使用时要先用拧干的抹布擦拭炉面,还要检查电磁炉的电源,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吹风机,使用后需冷静

吹风机是家庭必备电器,也是一个万能神器。天气转凉,一小时才能干的长发,用吹风机吹一吹,很快就能轻松搞定。还有肩颈痛、头痛、感冒等用吹风机吹吹,都能缓解症状。

案例链接

2017 年的一天,在南京的小赵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后便随手将吹风机放在床上,便走开做其他的事情。没多久,她看到院子里有浓烟,跑回去一看房间已经烧起来了。虽小赵及时通知邻里赶紧逃生,但事发时正值凌晨2点左右,熟睡的人们没能来得及逃生,有 4 人在火灾中遇难。消防部门鉴定,电吹风的线路二次熔断引起火灾。小赵说,电吹风是自己从一个市场上买来的,没有发票。

浙江的夏女士比小赵幸运,当时她吹好头发后把吹风机放在衣柜抽屉里,半小时后返回房间拿东西,闻到一股焦臭味,打开抽屉发现起火了,赶紧扑灭了火,但抽屉里的不少物品已被烧坏了,幸好发现得早,除了衣柜受损外并没有大碍。

吹风机脾性

吹风机可以看作是半个电热器具,它的机体内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成,通电时,电热丝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变成热风。看似小小的吹风机每秒消耗的电量很大,甚至高过了电冰箱。如果吹风机发火,威力有多大?将吹风机的进风口被堵,只加热不吹风的情况下,发热丝的热量就不能及时散掉,也就有了高温致灾的危险。反之如果风扇故障,只加热不吹风,同样有着火的危险。如果出风口被遮挡,热量会在体内急速累积,最终导致高温着火。实验证明, 没有过热保护装置的吹风机,对着棉布 8 秒钟,棉布的温度就从常温迅速上升到 200℃至 300℃,随后冒烟并伴有火星。

安全贴士

当我们的皮肤遇水,皮肤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性增强,如果电吹风漏电或者没有断电保护,极有可能发生触电。吹风时,吹风筒距头发至少 5cm 以上,距离太近有可能堵塞风口或者烧焦头发,同时避免湿头发上的水打到吹风机上引起连电。也不要倒吹,吃风机的进风口吹发尾时,头发极易被绊住,曾有新闻报道,女子用吹风机倒吹时,

头发被吸进吹筒内,头皮被拉开大口子。吹风机用完后,要关闭开关并拔下电源插头,待冷却一会儿后再收起来,因为使用完吹风机后出风口的温度依然很高,若不注意将其放进密闭抽屉或与其他易燃物放在一起,极易引起火灾。

(本文图片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领取稿酬。)

厨房对火say goodbey

陆海光/文

20楼起火了!有人大叫。我恰巧从外面回来。仰视20楼,一股黑黑的浓烟从那家厨房里滚滚而出。邻居的消防意识还是有的,早就打了报警电话。消防车几分钟后就抵达现场,但消防车开不进小区,车道两边停满了私家车。还好,电梯无恙,奔跑进小区,身手敏捷的消防员很快便到达20楼。打开失火居民的家门,原来是厨房起火,消防员很快把火灭了。半锅油已烧干,锅中的“狮子头”已成碳球。一旁的切菜板也已被引燃。客厅里坐着两位木讷的老人,直愣愣地看着忙里忙外的消防员。

家庭主妇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估计有人已用电话通知了她。“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去超市买盐,忘了关火。”

“还好发现得快,不然,你家的两位老人就有危险了!”居委干部说。

记得去年夏天,夫人起油锅炒菜,期间,小学同学来电话,说聚会的事,谈得不亦乐乎!突然,我见厨房有火光,忙冲进去,关火盖锅盖,双管齐下!夫人被我嗔怪了一通。

有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种锅,能在人离开后几分钟内自动关闭?

今年春天,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中学女同学回上海探亲,打电话邀请我晚餐。她曾是我的同桌,大学期间和我还有过鱼雁传书。她为什么邀我晚餐呢?有点悬念。

实际上,是我犯职业病,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她邀我吃的这顿饭其实很特殊,她是要让我体验来自德国的“厨房革命”。

“宴会”没有烛光,没有鲜花,被安排在一个类似教室的环境里。

厨师用的锅像个小机器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美善品”。它内置芯片,能自动称重、混合、切碎、揉面、调和、烹饪。芯片中有汤品类、海鲜类、禽肉类、主食类、饮料类100多种食谱。食谱是按做菜最精确标准研发编制的。完全把美味料理各道程序简单化、科技化、数字化了。

厨师很快将我们引领进了“美善品”新奇的烹饪世界。厨师手触屏幕间,淡紫色的柠檬葡萄汁,黄灿灿的南瓜蘑菇榛子浓汤,松软的核桃面包,咖喱牛腩土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很快呈递到我们面前。味道绝对纯正!值得称赞的是,整个烹饪过程没有泄漏出一点点油烟;人离开几分钟就会自动断电关闭,不会产生厨房火灾。

这简直是一场绿色厨房革命!

美食or炸弹?

钟 琳/文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根据《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火锅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美食,大众点评收录的火锅商户数量占全国餐饮商户比例远高于江浙菜、川菜、粤菜、西餐等其他热门菜系。众人围炉而坐,弥漫的热雾,各种滋味的菜肴不但温暖了谓,也温暖了心。

火锅深受喜爱,火锅行业自热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名为自热火锅的火锅衍生品,对于它的评论,除了便捷、美味外,还有隐患。这话怎么说呢?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名中国游客在德国饭店享用自热火锅时,触动了酒店火警警报,虽说是虚惊一场,但因“引起虚假火情,浪费公共资源”,这名游客被罚款950欧元。虽然遭受了巨额罚款,但好在没有受伤,而有的消费者却没这么幸运,被炸伤的不少,因此有媒体将自热火锅视为一颗小炸弹。

自热火锅的网红秘籍

现如今,某宝上自热火锅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近7000家店铺销售自热火锅,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月销售量近37万盒,名字略有差异,方便火锅、自煮火锅、懒人火锅等等,品牌方面除了川渝一带的辣火锅,不少知名火锅品牌也跟风推出了自热火锅。可见自热火锅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当前的一大网红。

网红是怎么红起来的?起步先要傍大腿,自热火锅傍上的就是“火锅”这个大腿。跟许多著名美食一样,火锅起源于民间,一种说是源于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的“铜鼎”,另一种说是始于东汉时期的“斗”。火锅的起源或许还待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经过多年的演变,火锅已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一种简单偷懒的烹饪方式,火锅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按燃料分有木炭火锅、电火锅、酒精火锅等,就质地而论有锡制火锅、搪瓷火锅等,按结构来说有连体式火锅、分体式火锅等等,可谓千锅百味。借着火锅这个“大腿”,自热火锅一下赢得关注。除此之外,网红还需借助强大的宣传平台。自热火锅最早是从微信朋友圈开始走红,靠着微商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短短时间内占据了网红圈的头条。

在这个网红层出不穷的时代,自热火锅的崛起除了依托火锅和抢占平台,关键还是得靠俘获人心的内在。自热火锅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方便,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杯冷水,比方便面需要热水泡更便捷,任何场所都可以食用;在食材方面,自热火锅远丰富于方便面,有荤有素还有主食,品种多样。有颜有料的自热火锅怎能不赢得市场?

发热包的成与败

自热火锅分为三个部分,将食材和加热包分别放在上下层,并在下层加入冷水,随后盖上盒盖打开透气孔,10-15分钟后就能食用。一杯冷水如何让冰冷的食材在10多分钟内热气腾腾?关键就在于发热包。各品牌的发热包有不同原料,但大体上包括四种,最主要的是生石灰,它和水接触之后可以产生熟石灰,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温度可达150 摄氏度以上,足以将冷水煮沸,产生的蒸汽温度达200摄氏度,从而蒸热食物。其次,发热包里还有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等成分,为化学反应起到辅助作用。自然火锅采用的是食品自热技术,这一技术并不算新颖,最早用于抢险救灾、部队保障和野外探险等特殊环境,近些年才逐步走向民用。

让自热火锅成为美食的关键在于发热包,但让其成为危险源的关键也是发热包。自然火锅中的发热包威力到底有多大?实验来说明。如果单纯地将发热包放置在水中,只需数秒发热包开始升温,且迅速攀升至79摄氏度,不到一分钟温度就超过了100摄氏度,最高时达到了160摄氏度。如果给加热包加上水,随后堵住透气孔,大概过了半分钟,自热火锅便开始快速膨胀,并冒起了白烟,红外线测温仪显示盒内的温度为60多摄氏度。另一组实验中,实验员将水倒在破损的发热包上,一瞬间餐盒内迅速冒出大量浓烟,餐盒内的液体剧烈沸腾并溢出,仅仅2分钟,餐盒内的液体就已经凝固。类似的实验还有一个,实验人员将加热包里的物质倒入矿泉水瓶中并将矿泉水瓶放置在地面上,几秒后矿泉水瓶迅速膨胀、扩大,底部还喷出了高压蒸汽。

从上述实验可见,自然火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极易引起烫伤,如果加热包破损、加热孔被堵塞,还会引起小型爆炸等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反映在自热火锅中吃到头发、烟头、铁丝等,其背后的卫生问题也应值得关注。

如何避免危险

说起来,要想美美地享受自热火锅,也不是件简单且随性的事情,加热时要谨而慎之。

注意:打开透气孔

自热火锅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小的透气孔,加热的时候一定不能堵塞透气孔, 2017年12月底,上海市静安区的方先生由于加热自热火锅时,因堵塞透气孔导致发生爆炸,热汤溅至右眼,经医生检查,眼部受伤且视力受损。因此,切记在给自然火锅加热时保持透气孔通畅,让内部压力可以顺利排出。

注意:发热包只加冷水

从理论上说,发热包可以加冷水,也可以加热水,但是,发热包加水一分钟后温度就可以飙升到近100摄氏度,如果换了热水,温度上升更快,令人措手不及,更容易被烫伤,所以从安全角度,自然火锅应加入冷水发热,而且使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发热包。此外,不能使用破损的发热包。如果发热包有破损的,不仅遇水后会极速升温膨胀,而且发热包内的物质也会随着膨胀上溢污染到上层的食物。

还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当发热包加入水后,由于食物层中的冷水尚未达到沸腾温度,因此在前3分钟左右,透气孔并不冒烟,但实际上底下的温度已经超过100摄氏度,不能因没看到冒烟而忽略了底部的高温。

注意:勿放置于玻璃等易碎品上加热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将自热火锅放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上,不料食用过程中玻璃桌面被炸碎,还差点砸到自己的脚。在自然火锅的操作说明上,标记着“勿放置于玻璃等易碎品上加热”等文字说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普通玻璃在急剧加热的过程中因冷热不均、热胀冷缩等原因会破碎,就像冷冰冰的玻璃杯突然地快速加入热水可能会破碎。而自然火锅加热时,盒子底部可达100多摄氏度,放置在玻璃桌面上可能引起玻璃的破碎,尤其是冬天温度较低时。

注意:使用时注意通风

2017年11月16日,美国罗德岛一所寄宿学校内,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吃“自热火锅”时引发了一氧化碳警报器报警,在校学生被疏散撤离。当地消防部门在追查报警原因时,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自热火锅。据消防员测试,当有毒气体探测器靠近放置着正在反应发热的发热包时,警报立刻响起,表明检测到了一氧化碳。因此在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包装袋上写着“使用中注意通风,请勿在密闭空间使用”的字样,以防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对消费者而言,规范地按照说明书操作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但不能指望所有消费者都遵守操作要求,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因此还需要加强行业管理。目前对于自热火锅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 年版《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的方便食品目录中,只包含油炸方便面等,自热火锅尚未被收录,关于自热火锅的标准还需完善,待产品更安全,技术更优化,事故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给《西红柿首富》当头一棒

杨维雯/文

沈腾的《西红柿首富》最近大火,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已经穷途末路的守门员,突然意外得知自己是百亿富翁的唯一继承人。当然,这个继承权取得并不容易,他需要在一个月内花光10亿人民币,不能做慈善,不能赠予他人,不能毁坏任何东西,必须把这笔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而且在一个月后,他的名下不能有任何资产。如果他做到了,他将会获得300亿遗产继承权,如果他失败了,一分钱都拿不到。10亿人民币有多少?200万元现金重量据说是50斤,那么10亿人民币真的能实现用钱把人砸死的设想。

有钱,所以一切的事情都不是难题,王多鱼用钱请股神与他共进午餐,请来了天皇巨星到家里开演唱会。更是把全城的烟花买来放出。一场绚丽盛放的烟花,让女主从最初的反感也开始对他产生好感以至于最后以身相许。

钱,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只是梦总是要醒来的。在上海以及很多城市的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了。女孩子们想要一个电影里那样的场景,可能要替自的男(lao)朋(gong)友,多多考虑了。

以上海为例,今年已是《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颁布的第四个年头了,不管是《西红柿首富》里那样漫天的烟花,还是我们常见的手持式的冷烟花,都是在管制范围内。如果您真的需要一场绚丽的烟火,那就需要了解一下禁燃禁放的范围了。《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一)禁止在外环线以内区域燃放烟花爆竹。(二)禁止在外环线以外区域的下列场所燃放烟花爆竹:1、国家机关驻地;2、文物保护单位;3、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设施以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4、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5、输变电、燃气、燃油等能源设施安全保护区内;6、医疗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7、商场、集贸市场、公共文化设施、宗教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8、区、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区域、场所。同时,重污染天气期间,本市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虽然绚丽,但是危害却是有很多很多,作为一名消防员,我们是最真实的经历者,我可以列举很多很多:

1.带来火灾或其他事故。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或者不小心炸到人,特别是在城区,建筑越来越高,人口相对密集,高空烟花等的燃放更容易引发火灾或人员伤亡,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未颁布前,上海过年的时候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有近300起。在市区的很多地方,消防员们都是这里还在救着火,那边就又烧起来了,很多人家过完年回来看到的就是家中被付之一炬。所以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说,禁燃禁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放烟花爆竹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众多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更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

过年期间,尤其是年三十晚上和迎接财神那天,大量的烟花爆竹燃放,有害气体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造成噪音污染燃。放烟花爆竹会带来极大的噪音,这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

比如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巨大噪音,会使老人难以安睡,病人胆战心惊,学生无法静心学习、休息。要是在日常里,冷不丁的放一支高升,这突然巨响使行人受到惊吓,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这种惊吓很可能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4.产生大量的垃圾。燃放烟花爆竹后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即污染环境,也影响美观,同时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烟花的纸筒、底座消耗了大量的纸张,液压压缩成型的底座成本高、不能够降解,这些结构材料、包装材料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固态垃圾,清理、运输、填埋占用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填埋空间。

如果您觉得以上这些您都不在乎,那么请您记住以下火灾案例:

   案例1:央视大楼火灾

    2009年2月9日晚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大火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楼内十几层的中庭已经坍塌,位于楼内南侧演播大厅的数字机房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

  案例2:沈阳市皇朝万鑫国际火灾

    2011年2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造成皇朝万鑫国际大厦 B 座外墙装饰、保温层,A 座部分外墙装饰、保温层和部分房间过火,其中,B 座建筑内过火面积 9814 平方米,A 座建筑内过火面积 1025 平方米,合计过火面积 10839 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 9384 万元。

  案例3:江津双福森林大火

    2012年4月2日,双福新区罗盘村4社罗汉山发生山火,大火是由于刘某父子等人从双福新区黑林村的家中出发,来到双福新区罗盘村4社罗汉山墓地祭拜祖坟。父子二人携带火种进山,在祭拜时点燃香烛、冥币、鞭炮等易燃物品。由于因当日气温较高,风力较大,加之肇事者疏忽大意,在离开坟头时未对余火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引发山火。 

   烟花易冷,只有平安才能到永远。

它们也是“灭火器”

钟 琳 / 编辑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火场救援中必不可少的灭火介质,诸如此类的还有牛奶等含有大量水分的液体,也能在关键时候起到灭火作用。一时找不到灭火器,又无法找到水源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火灾呢?在我们的家居生活中隐藏着一些简易的“灭火器”, 突发火情时或许可以为我们赢得逃生时间。

小苏打——只适用于初起小火

小苏打是超好用的天然除臭剂,能够对付囤积已久 的脏油污,排除洗水槽的臭味,还可以用来疏通堵塞的 排水管。小苏打的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细小 的晶体,温度 50 摄氏度以上固体小苏打可以分解生产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当温度达到 440 摄氏度时,能够完全分解,二氧化碳能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火势也会因此减小。
此外,碱性的小苏打遇到酸性的醋,不仅能增强去污功效还可以用来灭火。实验中,在五六勺小苏打中加入少量食用白醋,随即冒出白色泡沫,待反应冷静后不再冒泡。随后将燃烧的蜡烛上接触液体上部的气体时,蜡烛熄灭。气体灭火的原理在于,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火的克星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小苏打灭火的可能性并不大,小苏打只适用于初起小火,而且紧急情况下,谁能一下找到大量的小苏打呢?

食盐——想要成功灭火得有技巧

食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此外,食盐也是一种扑救初起火灾的灭火剂。在现代灭火器尚未产生前,食盐就用来制作灭火器,当时人们将一定比例的盐、氯化铵和水溶和在一起,并将混合液体装到玻璃瓶中,当发生火灾时,用装有液体的玻璃瓶投掷到火焰里,就成了简易的灭火器。在现代灭火器中,干粉灭火剂中就有一种氯化钠干粉灭火器,但用途专一,只能对付金属火灾。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高温下,氯化钠迅速分解为氢氧化钠,通过化学作用可以抑制燃烧,同时吸收燃烧环节中的自由基。家庭中常用的颗粒盐或细盐均是灭厨房和火灾固体阴燃的灭火剂,高温下吸热快,破坏火苗的形态,同时发生吸热反应,稀释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所以能使火很快熄灭。
食盐灭火的效果到底如何呢?再来看一组灭火实验。在模拟火灾现场,消防员先点燃报纸、棉麻织物等可燃物,随后将一定量的家庭食用盐洒向火源,火很快被扑灭。第二组实验中,消防员点燃油料,同样将食用盐洒向火源,火势起先被压制,但随着小盆内食用盐的减少,很快就复燃,整个过程不超过 10 秒。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食用盐灭火是不得已的紧急办 法,因为少量的食盐灭火效果不佳,只有瞬间投入大量的食盐才会有效,想要成功灭火还得视情况而定,比如火势大小、火灾类型、操作技巧等。

碳酸饮料——有一定作用但有局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可乐应该说是一款比较糟糕的饮料,含糖量高易增肥,喝多了容易腐蚀牙齿,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等,缺点不一而足。但是也有网友发现,除了这些缺点,可乐也有优点,那就是可以灭火。事情的起因源于 2014 年 3 月,一辆货车在行驶中突然后轮冒烟起火,无计可施之时,路过的车主施以援手,用一大瓶可乐成功扑灭了火。之后沈阳一辆轿车自燃时,车主也用同样的方式将火扑灭。

可乐的效果真如此神奇吗?为了验证可乐的灭火效果,消防员特地放了把火。实验中,消防员点燃了一堆纸箱,模拟纸张杂物起火的情景,然后将可乐瓶摇晃几下对准纸箱内的火焰,可乐很快以水柱状喷向纸箱,短短 3 秒钟,火焰就被完全喷熄,纸箱中腾出一片烟雾后,经消防员确认火被完全扑灭。为了进一步验证,消防员又找来油盆倒入汽油,模拟油类火灾,同样将可乐瓶晃动后对着油盆喷出,此时火不仅没有被灭掉,反而还有火苗向上蹿。

可乐之所以能灭火,最关键的在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在晃动过程中从水中解析出来,气泡越多灭火效果越好,摇晃产生的气体喷到可燃物上,将物体与氧气接触,起到阻燃的目的。而且可乐中大量的糖喷到可燃物上后,在短时间内受热导致水分蒸发,形成很黏的胶状物质,覆盖在物体表面,达到阻燃、灭火的目的。不仅是可乐,啤酒等碳酸饮料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碳酸饮料灭火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制于压力、喷救距离等因素,它只适用于扑救小范围的木材、棉、毛、纸张等火灾,对于油类物质引起的火情,喷出的饮料可能将汽油激飞至其他区域,还可能形成流淌火,造成更严重的火情。

棉被——不是所有被子都能灭火

棉被的燃点只有 150 摄氏度,用火点上只需几秒很快就能燃烧,但是吉林一老太却在家中起火时用棉被成功自救。这名老太已 60 多岁,当时一人在家,家中风扇在运行 14 个小时后突然起火,老太赶紧端来一盆水将一单人被弄湿,一下子盖到着火的电风扇上,火势逐渐变小,老太又一盆接一盆地端水,大约 5 分钟后,火全部被扑灭。

老太还算幸运,既扑灭了火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司机潘先生却没这么幸运。2016 年 8 月底,潘先生驾驶货车在行驶途中时,轮胎爆胎起火,慌乱之中潘先生拿棉被试图盖住轮胎,结果火势越烧越大,最后不得不求助消防员。

同样是用棉被灭火,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呢?棉被灭火采用的是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破坏燃 烧需要的氧气等助燃物。棉被灭火需要注意的是,覆盖火苗时要很严密,如果棉被已经被烧坏,不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时要慎用。棉被打湿后灭火效果会更好,不会轻易被火引燃,但电器起火千万不能用湿棉被,上述案例中,老太应该先将家电插头从插座拔下或切断家中总电源,再用干棉被捂住家电或用灭火器灭火,切不可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水扑救。还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被子都能起到灭火作用,鸭绒被、太空被等轻薄款,无法通过自身重量隔绝氧气,而且化纤燃点低,比 棉被更容易着火。

其实,当厨房油锅起火时赶紧盖上锅盖,或者在小火上撒上一把沙土,这些做法与棉被灭火具有相同原理,都是隔绝空气。

灭火的方法多种多样,灭火的原理殊途同归,关键还是要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合理选择灭火方式,迅速扑灭初起火灾。当然也要能临机判断,及时拨打 119 火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