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错用的干粉灭火器

沈懿媛/ 编辑

近日,一段恶性“闹婚”视频在网络上多次曝光。视频中,一群伴郎一开始喷彩带迎亲,最后竟将干粉灭火器对准了伴娘的脸,肆无忌惮地乱喷了一通。伴娘们虽早有准备,又穿雨衣还戴口罩。即使这样,在经过干粉灭火器“洗礼”之后,伴娘瞬间成为“雪人”。据新娘的哥哥说,当天没人受伤,只是弄脏了衣服。喷彩带是当地婚礼习俗,大家玩得有点嗨了。网友感叹:玩归玩,伤到人就不好玩了。
引发关注的除了闹婚,还有干粉灭火器。这已经不是干粉灭火器第一次出现在闹婚现场。之前也有多名伴郎拿干粉灭火器对新郎喷射,几分钟后新郎倒地并剧烈咳嗽。
干粉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器,但是拿它来恶作剧,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受伤,多次被关注的一点

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和碳酸氢钠,这两种成分基本无毒。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如此常见的消防设备,又是怎么会和受伤联系在一起?
曾有实验人员为此做过一个动物实验。实验人员将数只兔子和老鼠分别放在两个等大的观察箱内。两个观察箱内,兔子躲在一个角落里活动,小白鼠四处活动。之后实验员向观察箱内喷射干粉,并观察10 分钟内实验对象的反应。2 分钟后,本在箱内一角活动的兔子开始无方向移动。8 分钟后,小白鼠开始上蹿下跳,变得狂躁不安。10 分钟后,兔子失去活性,蜷缩在角落里,并伴有抽搐;小白鼠仍然不能安静,更有一只小白鼠发生昏厥,倒在白色粉末之中。
从实验结果得出:干粉灭火器喷出的干粉都对小白鼠和兔子造成了伤害。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并不含有毒性,对于小白鼠和兔子的伤害从何而来?

窒息,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实验之后,专业人士对小白鼠的诊断为:肺部吸入大量颗粒物,导致急性损伤。这和火灾事故现场中吸入了大量烟尘导致窒息的道理是一样的。顾名思义,干粉灭火器喷出大量的烟雾状物体其实是粉尘。专家介绍,干粉灭火器的颗粒比较大一点,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可吸入的粉尘。大部分还是比可吸入颗粒直径大,沉降速度快。但是,直接对着人喷射,大量颗粒就会被吸入肺部,其中还包括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小颗粒。
那么干粉灭火器究竟有多少可以被吸入肺部的颗粒物呢?之后实验人员又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事先准备好一个有盖立方容器和会报警的PM2.5 测试仪。首先将PM2.5 测试仪放入密封容器内,得到读数为19 的初始数值。之后打开盖子使其与容器有一定缝隙,可以使没火气喷嘴进入。喷入一定量的干粉,直到有部分粉尘从缝隙中溢出后停止。可以看到,容器内有很多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但有大部分沉淀到了容器底部。之后放入PM2.5 测试仪进行测试。
打开盖子的瞬间,实验人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在浑浊的容器内,PM2.5 测试仪发出警报,依稀可以看见数值为500。正常环境下,PM2.5 指数通常在30 以下。所以,人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肺部肯定会吸入大量干粉颗粒物。
曾经就有人因为救火吸入不少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一天过后仍感觉胸闷,更有人在室外倾倒大量报废灭火器干粉引起周围居民的不适。

使用,必须被掌握的一点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切记不能对着人喷射。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中需要牢记:
1.上下颠倒摇晃使干粉松动;
2.拔掉铅封;
3.拉出保险销;
4.左手扶喷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简单来说口诀就是:一提二拔三压四对。
此外,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还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不能逆风喷射。逆风喷射时,既不能达到灭火目的,也会造成使用者窒息危害。
2.正确的使用距离。站在太远处喷射,面积大但是没有效果;站得太近,容易造成火焰四溅。只有站在2-3 米的位置,才能将火焰有效熄灭。
3.对准火焰根部。干粉灭火器不能从上面对着火焰喷射,而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平射,由近及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让火焰窜回。
4.定期养护,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在绿色的区域为正常。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灭火器是一次性的。一旦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那怕使用一点点,由于灭火器内的气体压力减小,下次再用时无法进行。有效养护也是干粉灭火器重要的注意事项。
无论如何,都要牢记:灭火器不是玩具,千万不要拿它随意玩耍,更不能对着人面部直接喷射。

灭火器安全使用方法

提起灭火器

拔下保险销

用力压下手柄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真正的电影照进现实 ——《勇往直前》

杨维雯/ 文

最近关注新闻的都应该留意到美国加州山火的事。据悉,12 月11 日早些时候,美国托马斯大火进一步向洛杉矶以西约160 公里的圣巴巴拉蔓延。托马斯火灾已经迫使8.8 万多人疏散,当地时间10 日早上,当局在美国南加州的圣巴巴拉县下了新的疏散命令,目前该州正在燃烧的最大野火威胁了一些沿海城镇。南加州已出现6 个面积巨大的火场,数百幢建筑物被焚毁,逾23 万人疏散。过去一周,南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将近6 起火灾,4 日以来燃烧了670 多平方公里。新的火灾在干燥的环境下不断爆发。
美国总统特朗普8 日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为联邦机构协助救援工作铺平了道路。在加州南部的这个时候,冬季降雨之前,当植被干燥,大风吹袭,火灾并不少见。然而今年的加利福尼亚大火尤为糟糕。干燥、炎热和多风,在任何季节都带来火灾的危险,包括两个星期之后就要到来的冬季。就在几周前,北加州爆发的野火造成44 人死亡,摧毁了8900 户住房和其他建筑物。而新闻中的漫天的山火更仿佛是把大家带进了世界末日。
不知是巧合还是制片方预料到近期会有山火,《勇往直前》便隆重推出了。豆瓣8.2、烂番茄90% 、“今年最佳”这些关键词,电影还没看仿佛已经给我们种下了草。《勇往直前》是美国黑标传媒公司出品、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的动作片,由乔什·布洛林、迈尔斯·特勒、杰夫·布里吉斯、詹姆斯·贝吉·戴尔、泰勒·克奇和詹妮弗·康纳利主演。电影讲述的是:2013 年6 月,亚利桑那州居民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所打破,火势迅速蔓延,漫天烟雾,居民四散奔逃。消防队员呼喊着:“我们就在火焰前方”,火势万分危急。一群由“失意者”组成的“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部队临危受命背负起了保卫家园的责任,英勇加入了这场与大火的搏斗中。

那么要是在户外遇到山火,我们该怎么办?

山火,又称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
它不一定会夺走你的生命,但是会让你身边的青山绿水付之一炬,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山火蔓延速度很快,受灾面积广,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的烟雾和灰尘。一旦发生山火及时报警。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119 报警电话也可)。
山火在倾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登山者绝不可轻视山火的威力。遇到山火时应第一时间报警,下面小编再给大家说说,在户外运动时应怎么避免发生山火;遇到山火时应该怎么做。
1、群众在上山时应严禁使用明火作业或者燃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减少引起森林火灾的机会。同时切勿随地乱扔饮料等包装瓶,因为阳光强烈时会聚光后产生明火,导致火灾。
2、如不幸遭遇山火时,万不可随意选择方向盲目乱逃,防止被浓烟烈火所困。首要记住的是切不可与火赛跑,一旦顺风而逃,极易被山火追上并围堵住最佳的逃生方法是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并沿着逆风方向,向下或横走,选择少植物的路线逃生。
3、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群众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在下风侧巨石后面躲藏,双手抱头卷曲躺在地上,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切勿往山顶方向逃生,随着烟气上升,山火向山顶方向蔓延扩展会较快而且热力较高。
4、在逃生时,将身上的衣服浸湿可以为自己多添一层保护。一旦身上着火,则应尽量先把衣服脱掉,将火拍灭或踩灭;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通过翻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5、群众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火煮食,要吸烟的群众应避免吸烟,烟蒂和火柴必须完全熄灭才可抛弃于垃圾箱内或带走。
6、由于山火在白天较难看见,群众在林区应随时留意飞灰和火烟味。如发现山火,应远离火场,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前行,以免被山火所困。切勿随意试图扑灭山火。应尽快远离火场,并进行报警。
有人也会问森林消防和我们常见的城市消防有什么区别?其实从“大消防”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从事灭火救援工作的,但是因为处置的对象不同,在装备和战术方法上,包括现行管理体制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跟大家卖个关子,未来的某期我会向大家介绍的。

懂就让你避免深入地下的恐怖

钟韵瑶/ 文

在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飞跃式发展后,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城市及城间大容量的交通问题,同时推动了沿线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分析,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中国市场最大的蛋糕。
毫无疑问,轨道交通的便捷、迅速让其具备了巨大的吸引力,并且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申城自1993 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地铁,每天约有1000 多万人次选择地铁出行。上海的轨交网络建设仍在发展,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2017-2025)》,至2025 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不仅有城市地铁,还有连接上海两大机场的城际铁路快线和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地铁网络越来越发达,但安全心理指数未必能跟上步伐。据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15 的调查报告显示,42.1% 的市民不熟悉地铁车厢的安全设施,不知道摆放在哪里。当封闭空间承载大客流时,当地下空间遭遇紧急事故时,人员的防护和疏散成为关键。倒不是说安全系数完全决定了轨道交通的发展格局,但绝对可以影响其发展潜力。

【历史之痛】伦敦地铁大火

地铁事故有多恐怖?事实告诉你。今年9 月15 日,英国伦敦帕森格林地铁站发生恐怖袭击爆炸,惊慌失措的人们拼命奔跑引发大规模踩踏,导致多人受伤。历史上,英国地铁遭遇过几次重创。1987 年11 月18 日,伦敦地铁又发生大火,事后查明,肇事的只是一名乘客随意扔弃的一根火柴梗,火柴梗通过扶梯踏板与踢脚板的间隙落到积满油脂和可燃屑粒的自动扶梯运行钢轨上,最终导致31 人死亡。对于事故惨重的后果,站台缺乏必要的消防措施、工作人员消防意识淡薄等因素难辞其咎。例如,自动扶梯从没有被彻底清洗过,运行轨道内积满了油脂和可燃屑粒,扶梯的踏板与踢脚板之间有30% 没有防火楔。在1987 年前的一百多年里,伦敦地铁发生过几十起火灾,国王十字车站也发生过数起小火,也曾有人提出为自动扶梯安装感
烟探测器的建议,但当局置若罔闻。

【出行必修】关于地铁该知道的常识

地铁限流:高密度与慢进度

为了避免大客流对线路或路网造成过大压力,2010 年起,上海地铁开始对部分进站客流较大的车站采取限流措施,如在高峰时段关闭部分进站闸机、设置栏杆、设置单向通道等。此举一出,影响了客流进站速度,增加了乘客出行时间,引来部分乘客“抗议”。虽然有人嫌烦,但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为。地铁安全专家表示,车站内部的容量按照一定的客流数量进行设计,一旦接近或超过这个数值,就会给车站带来安全隐患。根据研究,人流行进的状态下,每平方米超过4 人就会有潜在风险,应该尽量避免。
因此,当客流量达到车站设计容量的六成、八成或十成时,运营部门就会启动相应预案,采取不同的限流措施。在地铁运能暂时无法提升的现状下,限流是缓解当下运能跟运量间矛盾的最有效保障手段。

勿靠车门:绝非危言耸听

高峰时段的地铁有多挤?“人被挤成沙丁鱼罐头,报纸被挤成梅干菜。”这可一点儿也不夸张,当乘客堵住车门时,往往还会发生车门反复开关的情形。一般来说,地铁的车门不关紧,列车无法启动,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依靠在车门上。当车速大于一定速度的时候,车门电机会反转,产生很大的闭合作用,除非拉紧急开门装置,否则即使错发开门命令,车门也不会打开。当列车低速行驶或者停车的时候,车门的闭合力不大,稍使力就可以扒开车门,车门电路发生故障时,也存在车门自动打开的可能。
也就是说,车门关紧并不是百分百安全,因为谁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的发生。
被车门夹住时该如何自救呢?首先因设法抵住列车门,只要车门没有关严实,列车绝对不会启动,系统3 次锁门失败后需要人工执行开关门操作。如果是屏蔽门、车门都已经关闭,则需要找到屏蔽门内侧一对黄色或者红色把手,向外拉动把手打开屏蔽门,哪怕只是一条很小的缝隙列车也会紧急停止。车厢内的乘客应拉动车门旁边的紧急制动装置,而站台上的乘客,可以在靠近车头和车尾的站台两端的立柱上按动紧急停车按钮。

紧急制动装置:不是想拉就能拉

拉动紧急制动装置可以阻止意外发生,但非紧急状况下,制动装置不是想拉就能拉的。10 月21 日,南京地铁一号线,一位母亲带着7 岁孩子乘车时,匆忙间竟把孩子落在了站台。母亲在车厢内心急如焚大声呼喊,旁边一名男子见状立即拉动了车门旁的紧急解锁装置。母亲的危机解决了,但列车因此在站台滞留了12 分钟,全线列车也因此延误。考虑到男子是出于好心,民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后放行。
地铁车厢内的紧急拉手,只能在列车停站时出现紧急情况才可以拉动,盲目拉动造成列车紧急制动,驾驶员必须进行复位,列车才能继续运行,从而造成列车延误,对于紧急状况下的救援,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会耽误时间。突发情况下的正确做法是,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盲从、急躁,先观察或反馈求助,有乘客慌乱时,及时提醒他人也非常必要。如果需要撤离车厢,应听从指挥,有序离开,切不可拥挤推搡,以免发生踩踏等二次事故。

地铁黑名单:玩具也有大危害

地铁向来不太欢迎“气球”。今年上半年,因一只气球的影响,上海地铁1 号线成千上万人被堵在了各地铁站台:4 月10 日早上6 点,一只气球飘入地铁1 号线运行线路,并缠绕触网,整条线路为此限行,地铁班次大面积延误,并引发多条线路连锁反应。
地铁运行网线害怕气球的飘入,在站台内,气球同样是“禁止入内”。假如将易燃易爆气体填充的气球带进地铁,等于将一个定时炸弹放在封闭空间内,危险性可想而知。
即使是惰性气体填充的气球,如果突然炸了,单单那一声响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也可能引起骚动。出于安全起见,气球被列入地铁“黑名单”。
在地铁“黑名单”上,除了易燃易爆品等危险物品,标称容量之和超过20000mah 的充电宝、锂电池、宠物等都是不得带入地铁的,如果“以身试法”,有可能自己被列入“黑名单”。

儿童坐地铁:尽量避高峰

带着儿童乘坐地铁时,尽量选择避开高峰,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峰。在大流量的车厢内,儿童不仅容易被挤到,也可能与家人走散,尽量错峰出行,避开高峰时段。不得已在高峰时段出行时,尽量选择车头或车尾,通常地铁的车头和车尾相对中部车厢没有那么拥挤,避免儿童因人流拥挤而受到伤害。
另外,家长应提前教儿童一些最基本的自我防护措施,比如当被挤到的时候,要大声呼喊,提醒乘客小朋友的存在,不要因身形而被忽视,更不能在受到伤害时不求助,以免加重危害。

管理制度:令行禁止

处在社会中的我们,需要遵守规则、讲规矩,搭乘地铁也要守文明、重安全,不能带气球、不能随意拉紧急开关等等,破了规矩是要受处罚的。2014 年3 月3 日,乘客李某携带8 只小型压力罐在上海地铁7 号线长寿路站被安检员发现,并劝其出站。为了坐地铁,李某将装有危险物品的纸箱放在靠近安检点的站厅栏杆外侧,自己安检进站后,从站厅栏杆内侧将纸箱拿进车站。民警发现后将其带至警务站处理,后根据《消防法》,对李某依法予以行政拘留。4 月17 日,乘客徐某在7 号线锦绣路站拒绝安检,执勤民警见状将其拦下,徐某拒不配合并谩骂、殴打民警,后徐某因涉嫌妨害公务罪已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地铁搭载乘客,匆匆忙忙往来各个车站,可再匆忙也不可以疏忽了这些规定,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绿色的灭火器,你见过吗?

沈懿媛/ 文图

在这个秋风开始为树叶重新涂色的季节,由于两部大IP 剧的播放,小编决定把故事共同的背景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交通工具,乃是最传统的绿皮火车。
火车上,小编被灭火器所吸引。总以为灭火器是红色的,没想到火车上还“站”着一种绿色灭火器。小编发照片到各种朋友圈,问好友是否见过这样的灭火器,结果得到了来自四海八荒的五花八门的答案。莫衷一是,小编不禁也疑虑重重。

难道是为了色彩搭配?

绿色筒身的灭火器,与车身颜色相近,那么有历史感的绿皮车,是不是为了美观,也开始向时尚靠拢,小到灭火器也加入了配色的考虑?如同一些车载灭火器一般,为了追求时尚美观,出现了多种颜色或花纹,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番揣测之后,小编决定查阅国标。
在查询国标之后,小编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根据灭火器的国标:GB 4351.1-2005 中的规定,灭火器筒体外表的颜色推荐采用红色。其原因是,在可见光中,红色的光波长最长。也就是说,红色是所有颜色中最醒目的。由于消防的工作环境特殊,常常处于视觉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而红色更容易通过水层、灰尘以及雾气。可以说,这也是大多数消防器材选用红色作为主要颜色的由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红色成为了大多数人对于消防器材所固有的颜色印象。不仅如此,在国标中更是指出,灭火器应有发光标志,方便在黑暗中指示灭火器位置。也就是说,在国标中并没有强制要求灭火器的筒体颜色,而是出于灭火器的特殊性给出了颜色的建议。那么,绿色的灭火器是可以存在的,并没有被国标排除在外。
就在这时,火车停靠站台。小编惊讶地发现,停靠在旁的和谐号上竟然也有绿色灭火器。这个意外的发现,说明了绿色灭火器并非绿皮火车特有。可见,绿色灭火器并不是为了搭配绿皮火车的车身颜色。它的出现,必然有其他意义。

绿色灭火器特别在哪里?

小编仔细观察两种灭火器之后,发现两种灭火器的筒身上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在筒身上标注了灭火器的使用说明书,但是说明书上标注的具体适用火灾这个最重要的信息却是不同的。
红色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筒身上用图示标注了适用于ABC 类火灾。绿色灭火器是水基型灭火器,同样用图示标明了适用火灾类型,可以扑灭ABCEF 类火灾,比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更广。
水基型灭火器其灭火器机理为物理性灭火器原理。水基型灭火器在喷射后,成水雾状,瞬间蒸发火场大量的热量,迅速降低火场温度,抑制热辐射,表面活性剂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隔离氧气,降温、隔离双重作用,同时参与灭火,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水基型灭火器与其他灭火器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就好像苹果表皮一样,苹果的表皮保护果肉,隔绝空气使得果肉不被氧化;这层水膜隔离氧气保护可燃物,同时参与灭火。
水基型灭火器有着其他类型灭火器没有的特点:
1. 水基型灭火器具备其他灭火器无法媲美的阻燃性与渗透性,因此它可以扑灭的火灾类型是比较广泛的。
2. 水基型灭火器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有效绝缘36kV 电,是扑救电器火灾的最佳选择。这也是它常常配备在工厂的原因之一。
3. 水基型灭火器不受室内、室外、大风等环境的影响,灭火剂可以最大限度地作用于燃烧物表面。
4. 在具体火场灭火种,水基型灭火器抗复燃性好,是其他灭火器所无可比拟的。
没想到绿色的灭火器有那么大的作用,它不但外观是绿色的,内部也是绿色的。它的灭火后药剂可100% 生物降解,不会对周围设备、空间造成污染。也就是说水基型灭火器除了灭火之外,还可以用于人体表面。在起火时,将水雾灭火器中的药剂喷在身上,并涂抹于头上,可以使自己在普通火灾中完全免除火焰伤害,在高温火场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烧伤。

红花还需绿叶配?

小编找了许多资料,可总有个疑问,为什么非要一红一绿呢?无论是东北棉袄的时尚,还是传统成语中的红男绿女,小编以目前的学识依然毫无头绪。因此,小编决定从火车这个特殊环境上出发去寻找答案。
小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列车上的灭火器实现了混配,即在一个灭火器箱里配1 具ABC 干粉灭火器和1 具水基型灭火器,替代过去只配备ABC 干粉灭火器。基于两种灭火器的优势,当车厢内发生火灾时可以提高灭火效率,减少对乘客的危害和车厢内的污染。
如果列车车厢里发生火灾,乘务员或乘警从列车顶端取出2 种灭火器,车厢内的乘客分别向邻接的两个车厢疏散,完成疏散后关上车厢间的车门。
在起火的车厢中,手持水基灭火器的乘务员先灭火。
列车车厢里的设施阻燃要求比较高,座椅面料是阻燃无纺布等制作的。假设火灾发现比较早,1 具水基型灭火器就可以把火扑灭,先使用水基型灭火器的好处是造成厢内污染很少。如果在喷射约20 秒后,还无法将火势扑灭,那么干粉灭火器将参与灭火。由于这时气体乘客已撤离,喷出的干粉雾对于车厢内的污染降到最低,尽可能降低喷出的干粉雾对乘客造成刺激或窒息。假如2 具灭火器还灭不了火,那么就用从邻接车厢取来的灭火器继续扑救。这时扑救要两种灭火器联用,取长补短提高灭火效率。
小编要找的答案就是:火车车厢中一红一绿的灭火器的配备是为了在狭小的范围内联动出击,更有效更快速地扑灭火灾,保障乘客与乘务人员的安全。
小编经过一路车程,也接近目的地了。这时,一个稚气的童声在耳边响起:“妈妈,你快看这个灭火器是绿色,那个是红色的。妈妈,你说灭火器会不会像彩虹一样有许多颜色呢?”小编闻声望去,不禁莞尔。如果亲爱的读者看到其他颜色的灭火器,记得和我们联系哦。

《缝纫机乐队》里的消防车:掩了真相,开了眼

杨维雯/ 文


“年纪大了,笑点高了,泪点却低了很多。一个人去看了《缝纫机乐队》,笑得不多,却稀里哗啦哭了好几次,以致身旁的一个小哥侧目看了我好几眼。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是大鹏到底是玩过乐队的人,知道每个Rocker 心里的‘点’会在哪里,至少我被一次次击中。我不是水军,我只贡献30 元的票房,这是一次关于青春的模糊映射,谢谢大鹏,我会更珍惜和音乐有关的欢愉时光,摇滚不死。弹了17 年贝斯,有一支快10 年的乐队还在步履维艰地支撑着,你人生所有和这支乐队有关的决定都是它的优先级最高,然后依然不可避免地看着它死去,你大概就会懂我的眼泪。”这是知乎上对于《缝纫机乐队》最让笔者感触颇深的一段评论。
也许《缝纫机乐队》说得更多的是情怀的东西,但是今天我们还不得不把大家拉进电影中那些消防元素。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部票房过了4 个亿的片子里面有辆又老又旧的消防车,别看这车破破烂烂的,论起功能来,到现实中的消防队来可真的不好找。
因为,它自己能带水罐、能喷水、能登高,从功能上来说其实有点算开挂!因为在现实中的消防队中,能喷水的不会登高,能登高的往往不能自己带水喷。电影里的这辆车,上面“长了”一个登高平台,西西小同学从这里翻出窗户去排练、耍键盘叫“炸药”的鼓手爬到上面去喷水。
但这毕竟是个改装车,真正的登高平台,可不是这样。看上去,有点像起重机,不过臂架的顶端不是弯钩,是个能站人的工作平台。跟云梯车比,它工作更平稳,且平台载重量大,在救人为第一要义的火场上,更受欢迎。想象一下,刚从火场中逃生的人心神大乱再让他们爬梯子下去,不现实。
登高平台车的平台,也不是电影里一般直上直下,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真正的云梯消防车设有液压升高平台,供消防人员进行登高扑救高层建筑、高大设施、油罐等火灾,营救被困人员,抢救贵重物资以及完成其他救援任务。车上设有伸缩式云梯, 可带有升降斗转台及灭火装置,供消防人员登高进行灭火和营救被困人员,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消防云梯大概能抬升到112 米,约40 多层楼的高度。101 米云梯车是国内目前最高的消防云梯车,约 35 层楼的高度。这种车辆由芬兰博浪涛生产,单车价值超过 2200 万元,车长 16.3 米,车重 60.2 吨,曲臂分一臂和二臂,收下时长度都是 14 米。一臂可伸缩,像天线一样,有 5 个节,最长可拉伸到 70 米。二臂有 3 个节,拉伸后有20 多米。不管一臂还是二臂,上面都有一根供水管。该车除可以在高空疏散被困者外,还可以用来灭火。工作台那里有个水泡系统,电脑遥控,出水分开花式和直流式,可90 度旋转,水的射程为 50 米,每分钟能出水 3800 升。全车长 16.3 米,宽 2.55 米,车重 62 吨。它有 6 排,共 16只车轮。
很多消防云梯车是不能独立喷水的,需要和大功率水罐车配合使用。
所以电影归电影,想要对消防车有更直观的感受,可以到附近的消防队去参观一下,消防站每月都有开放日,可以让大家参观体验的。

插座新国标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钟韵瑶/ 文

“长长板儿窟窿多,娃娃不能用手摸,电流靠它送出去,安全第一记心窝。”猜到是什么了吗?没错,就是插座。说起插座,首先跳入你脑海的是什么呢?“现在的电器哪都少不了电,哪都缺不了插座。”“除了是生活必需品,还能有啥?”……小小的插座或许并不起眼,可是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偏偏少不了它,即使我们走出国门,电源转换插头也是必备的,没有插座,生活少了些许方便。东西虽小,讲究可大。从今年4 月14 日开始,插座产品的新国标GB2099.3-2015 和GB 2099.7-2015 开始强制实施,小小的插座迎来了升级版。借着插座的升级换代,我们来说说关于插座的那些事。

小马拉大车,电流在其中发生了什么?

既然是消防杂志,首先要说的便是插座与消防的关系。这个不起眼的插座,给消防惹出了不少麻烦事,在家用电器设备中,它是危险系数最大的安全隐患,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电源插座、开关及断路器短路等原因引发的火灾约占30%,位居各类火灾之首,其中开关插座的质量及其安装产生的问题正是引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插座有一个主要指标:额定电流,当插座所插电器的额定电流大于插座的额定电流时,会造成插座发热、电线短路、损坏电器甚至引起火灾。
为了证明插座超负荷运作的危害性,消防员特别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所用设备包括几个插座、一个电流测试表和模拟接入插座电器的两个大功率变阻箱。当插座接入的功率过大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电器的功率在插座的额定功率内时,插座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当接入功率加大后,插座的电线开始变软,温度明显升高,有烫手的感觉,测温仪显示,5 分钟内,插座的电线温度从31℃迅速增加到160℃,并伴有一股焦糊味,插座的一端电线开始冒烟。
相对于插座“惹不起”的本质,市场上的插座制造、销售业却呈现着“无所谓”的情形。去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11 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表明,在25 家企业生产的29 批次产品中,不合格率为31%,不少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无疑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新国标插座到底有啥变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插座的质量好坏是非常有讲究的,接下去,我们要说的是新国标对插座到底规定了哪些新道道。

变化一:保护门成为插座的标配

孩子尚小时,都被父母进行过这样的“警示教育”——千万不要乱摸插座,不然要触电的、会受伤的……不管孩子听懂没有,反正父母们声色俱厉。可也有“熊孩子”经不起好奇心,在他们眼中,小小的、里面黑乎乎的插座也是十分有趣的,于是“任意探索未知世界”,把东西或是手指伸进插孔内。
往后,家中们可以少一些顾虑了,因为新国标插座增加了保护门——插座插口内的挡片,以有效避免因触及带电插套而引发触电事故。而且,保护门还有防尘的作用,可以避免因插头两极、插孔之间堆积的灰尘引起电路接触不良或是短路引发火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插座,其保护门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只能起到简单的闭合作用,如果用硬物探入,保护门的挡板还是会滑动打开露出里面的铜件;有的则需要两孔或三孔同时插入且达到一定力度时才能接触带电部件,防护效果更佳。如果家有“熊孩子”的,可得挑选保护门牢固一些的插座。

变化二:电源线加粗提高承载力

新国标升级了电源线的粗细标准,5m 以下、额定电流10A 的插座,导线的最小横截面积由原来的0.75mm2 提高到1mm2,额定16A 的则从1 mm2 提高到1.5 mm2,别看这区区的变化,里面的玄机可多着呢。
看一组实验数据:0.75mm2 和1mm2 的电源线插座,在2500W 负载下同时工作一小时后,前者比后者的温度高3℃;当功率增大到3400W、电流为16A 左右,1 小时后,0.75mm2 的电源线插座温度达到70℃,而1mm2 的电源线插座只有51℃;在10000W 负载下,0.75mm2 的电源线插座开始冒烟,20 秒后直接短路产生电火花,而1mm2 的电源线插座只有轻微的软化。
电源线的粗细与承载的电流量成正比,较细的电源线无法负载高耗电设备。在插座成本中,电源线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很多制造商偷工减料的关键原因。

变化三:外壳材料30 秒不起燃

插座在使用过程中瞬时的短路、触点的虚焊都会出现打火或者明火现象,外壳材料阻燃性能更高的插座才能经得起考验。新国标要求插座产品的绝缘材料要进行燃烧持续时间为30 秒的针焰试验。所谓针焰实验,是指用针焰明火与插线板接触30 秒,要求排插不起燃或者起燃后30 秒能自动熄灭。
一般来说,排插普遍可以承受2000W ~ 2500W 的总功率,但是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排插用料不一,耐受高温的性能就会出现差异。当插座承载的功率超过排插面板材料的限值时,一些劣质的排插面板就会因高温熔化,从而引起火灾或更严重的安全事故。按照新国标的标准,排插只有改用PP 或者PC 等材质才能通过更为严格的明火认证,杜绝起火现象的发生。

变化四: 必须通过国家3C 认证

在新标实施前,有个别品牌的插座通过了3C 认证,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经过3C 认证,此次新标将“通过3C 认证”列入强制规定,没有获得3C 认证的产品不能出厂、销售。而且,那些带USB 接口的排插或是通过USB 供电的台灯等电器,都需要获得3C 认证后才能出厂销售。多了这个认证,等于产品多了一道严苛的安全标准验证和可靠性考验,插座的品质更有保证。为了验证产品认证的真实性,消费者还可以登录cx.cnca.cn 网站进行查询。
对了,还有往后说插座的时候得注意,新国标给插座取了新的名字,带线产品为“延长线插座”,不带线产品为“移动插座转换器”,那些“拖线板”“排插”等都成了曾用名。
看了这些内容,是不是对升级版的插座有了了解呢?不妨给自己正在使用的插座来一次大检查吧。此外,根据规定,凡是在今年4 月14 日前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允许销售至2018 年10 月13 日,所以在明年10 月前,当你在选购插座时,可得仔细挑选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