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可否随心所欲?

钟 琳/编辑

远程开启家中的空调,一回家就能享受舒适的环境;只需设定好时间,一早起床便能喝到热乎乎的粥;下雨天也不必担心家中未关紧的窗户……因为有了人工智能,我们的家居生活变得灵活又便利。然而,面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许多人抱有忧虑和不安,仅凭计算机进行判断的人工智能真能如人类般自如?事实并非如此,人工智能似乎也会“作恶”,且作起来易如反掌。

“失信”的电饭煲

智能电饭煲是最早进入家庭的智能家电之一,可预约的操作模式免去了煮妇们为了早餐而起个大早,还有疲惫的上班族们晚归后可直接吃上香糯的米饭。智能电饭煲的便利无需多言,但智能电饭煲一旦失控容易引起安全事故。2016年7月14日凌晨3点,家住武汉的袁先生被莫名传来的爆炸声惊醒,起床后发现,爆炸声源自厨房中正处于待机的电饭煲,电饭煲不仅发生爆炸还引起了火灾,烧毁了部分橱柜和天花板等物品。袁先生表示,火灾发生前,他设置了电饭煲预约煮饭程序,根据预设应是凌晨4点开始工作,却没想到电饭煲提前“发威”。

无独有偶,2018年9月17日,西安的王女士家也遭遇了袁先生同样的事情。当日下午王女士的婆婆带着小孙女出去遛弯时,将米饭放在电饭煲里熬粥,4点多回家时发现整个楼道都是浓烟,家中积水有3厘米深。王女士家中的火被最后在物业人员的帮助下被扑灭。事后,王女士联系消防部门对起火原因进行鉴定,根据消防部门认定,电饭煲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引起了火灾。王女士的房子于当年3月才入住,火灾使得新装修的房间受损严重,厨房更是惨不忍睹,因为一只售价不到500元的电饭煲惹的祸,使得王女士不得不花费10余元重新装修。

智能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电脑芯片控制加热器件的温度,达到对锅底温度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从近些年发生的电饭煲火灾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插座起火,数据显示30%的家庭火灾因插座起火而引起,二是电线老化引起的漏电、短路等,再有是电器超龄运转。

确保家电的安全使用,首先要确保使用合适的电源线、合格的插座,做到不时地检查电路情况,避免电器超负荷运行,电器使用完后因断电、断线,同时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在使用电饭煲时,不得磕碰电饭煲内胆,尤其是煲底,防止因底部凹凸不平影响电饭煲的热效率,放置内锅时要平正,放好后左右转几下,使其与加热盘接触良好。电饭煲不宜煮酸碱类食物,煮汤水时应在烧开后立即断电,防止汤水外溢浸入电源插座内,同时保持加热盘的洁净,及时清除杂物,电饭锅的外壳、电热盘和插头清洗后一定要擦干,不能在用水冲洗后立刻通电使用。

随性的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的出现解放了双手,它们省时、省力又小巧玲珑,更重要的是清扫功能强大,即使是沙发底部等很难清扫到的角落都能扫得一干二净。因为有了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这件事变得不再令人疲乏,但是,使用方便的机器人用之不当也会增添麻烦。在过去几个月内,日本东京接连发生扫地机器人起火事件,调查人员表示,事故皆是因为居民在打开了扫地机器人且未关闭取暖器的情况下所致——当扫地机器人工作时,四处走动中推及取暖器,导致取暖器碰及易燃物,最终引发火灾。为此,科学家们特地进行实验,验证了扫地机器人易推动取暖器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奥地利一台名为Roomba的扫地机器人趁主人不在家时爬上电磁炉而化为灰烬。Roomba的主人回忆称,在机器人清理完案板上的食物残渣后,他便关闭了电源开关并将其放在了厨房一侧的餐具柜上,随后一家人出了门,但不知为何,Roomba竟然自行启动还爬上了炉子,推开了放在炉子上的锅,把自己活活烧死,等主人回到家里时,Roomba已是一堆灰烬,无力挽救。因为Roomba的主人坚称在出门前肯定有关闭了Roomba的电源,Roomba自行启动就成了悬案,媒体报道称,“扫地机器人不堪家务工作太累而自杀”。

扫地机器人虽说智能但也并非全能,从上面的案例看甚至有点随性,“颇有想法”。在我们享受扫地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也应注意使用方法。首先是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在其周边避免出现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尤其注意关闭可移动的取暖设备,防止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碰触打翻等引起安全事故。扫地机器人是一个电子产品,如果不是干湿两用的产品,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且应避免机器进水受潮,以免电器受潮发生短路起火。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机身过热,应该停止一点时间再使用,防止电机过热而烧毁。同时也要控制充电时间,不得充太过久以免加重电池负担,进而导致火灾。2018年2月5日,南京陈先生家的扫地机器人就因长时间充电引起自燃,幸发现及时未酿成大祸。扫地机器人每次使用完毕,必然要将电源线从插座上拔下,将扫地机器人整理好,搜藏在干燥的地方。如果发现机器人故障或出现异常,立即暂停使用,切勿随意拆卸。

火烧屁股的智能马桶

智能马桶的出现颠覆了千百年来上厕所带纸巾的生活习惯,随之而来的还有智能马桶业的迅速发展,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2013年8月5日,刘先生家处于待机状态的智能马桶突然爆炸,整个卫生间的墙面、天花吊顶均被熏的黑黑的一片,马桶破碎一地,中间有燃烧的痕迹。

马桶会爆炸并非偶然,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自2011年起收到了300多起关于马桶爆炸的投诉,出现问题的零部件由美国马桶冲水系统制造商“Flushmate”生产,经检测,该公司生产的加压冲洗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压力冲水装置安装在马桶上后会在马桶内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压场,当气压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冲破马桶冲水槽上面的盖子,产生的威力胜似小型炸弹,不仅破坏用户洗手间内的物品摆设,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2012年时美国境内召回了200多万个存在安全隐患的马桶。另据我国2018年的市场调查显示,北京、江苏、广东等地有关部门披露的智能马桶盖抽检不符合率或不合格率分别为17.2%、28%、37.5%,各地发现的质量问题大多是涉及人身安全的电气安全项目。

厕所环境潮湿,智能马桶需要在通电状态下使用,又直接与人体接触,在用电安全方面应格外注意。结构安全、防触电保护、接地措施……但凡有一项存在缺陷都可能使得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马桶盖时发生触电的危险性。接地措施是电器安全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属于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接地措施不合格会造成触电事故。据检测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智能马桶用于感测水温的金属部件,温控器部位只有基本绝缘,根本没有接地措施,感温金属面与水箱内的水体连接,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水箱内的水体喷到人身上就会使人有触电的风险。

坐圈耐热耐燃不达标是智能马桶的另一主要问题,耐热和耐燃是电器安全标准强制性要求,若电器产品中的非金属材料耐热耐燃性能不符合要求,当产品出现故障或者过载时,可能会发生冒烟、起火等事故,直接危害使用者人身安全。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足量的阻燃剂或者压根没有添加,阻燃剂能够使火灾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延缓火灾蔓延的速度和火灾强度。

消费者在选购智能马桶时,如单独购置马桶盖,应确定安装尺寸是否与马桶底座匹配,安装时要做好水电连接,消费者在不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切勿擅自安装,避免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日后的使用风险。使用智能马桶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与使用安全相关的警告内容和注意事项,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险。长时间外出不使用时,应拔出电源插头并关闭进水阀门,杜绝安全隐患。

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进入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强的功能,也会有更多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家居生活。在目前看来,智能家居还不是一个可预测的、完美的理性机器,要让机器“不作恶”,除了生产领域的质量把关,使用中的规范也至关重要,否则将违背“让人们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初衷。

火眼金睛辨真伪

有商机的地方就有盈利,有利可图的行业便有滥竽充数的,消防产品市场也不例外。每年的“3·15”期间,各地消防部门加大对消防产品的检查,收缴销毁一批不合格产品,但是年年查,年年都能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山寨市场泛滥成灾,动辄就爆出“某地销毁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千余件”“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让火灾扑救受阻”等等新闻。消防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之大,利益之丰厚,假货层出不穷也不难理解。

真假灭火器

灭火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防设施,根据规定,经营性场所、住宅等建筑内都必须根据建筑面积配置一定比例的灭火器,以便发生火灾时能随处可见、随手可用。市场需求量大、制假方式又简单,基于背后的利益,假冒伪劣市场也随之“风生水起”。市场背后的暴利有多大?以一个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为例,按标准应灌装的液剂成本约为24元,但假冒伪劣的灭火器仅有10%左右的液剂,总成本约为6元,造假一只灭火器能净赚18元。于是为了赚取暴利,小商小贩们趋之若鹜,在各个环节上动足脑筋下足功夫。

外观的仿制相对简单,仅从灭火器的瓶身看,很难一眼就分辨出真假,必须经过化验才能知道其中的具体成分是否满足规定,所以液剂的缺斤短两是最常见的制假方式,这样的灭火剂根本无法达到灭火的效能。除此之外,也有的灭火器使用滥竽充数的液剂。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灌装的液剂不同,成本也有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有的商家给ABC干粉灭火器充装BC干粉灭火剂;还有的商家甚至在灭火器里灌装了涂料、沙子、石灰粉,或者干脆是废水。2016年8月,广东佛山男子吴某想出生财“妙招”——他从废品收购站或是一些倒闭企业处大肆收购废旧灭火器,随后将灭火器内残存的干粉重新充装到新的灭火器瓶里,并将请人制作的合格证贴在瓶身上。吴某被公安防火大队抓获时,当场查获3000多个灭火器,维修合格证近500张,还有各种制假工具如充装灭火器用的气瓶、干粉、电子秤等等。吴某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万元。

品牌效应与价格紧密相关,为了轻易赢得顾客的心而且还卖个好价钱,一些“三无”厂家或者是小作坊会制作一些“高仿”产品,此前被媒体曝光的金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可“生产”二三十种各品牌的灭火器,但凡行业比较知名的品牌,他们都能提供。

【教你一招】如何识山寨品

1.验身份。在灭火器的瓶身上有一张“消防产品身份体系标志”,类似于“身份证”,上面记录着14位的明码,登陆“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便可查证灭火器的真假。此外,根据规定,2015年9月1日以后出厂的灭火器必须要经过3C强制认证,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要认准“CCC”标志。

2.称重量。根据规定,3公斤以下的干粉灭火器总重量正负不能大于3%,3公斤或以上的干粉灭火器总重量正负不超过2%,如果新灭火器的重量过轻或过重,则为假冒伪劣产品。

3.辨外观。便携式灭火器自带压力表,压力表上有三种色区,当指针在红色区时,表示灭火器内干粉压力值偏小,应重新充装干粉;在黄色区域时,则压力过大,或有爆炸隐患。

如果购买到假冒伪劣的灭火器,可通过“12315”或“96119”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致命呼吸器

在火灾中死亡的,80%以上是因烟气中毒受伤或浓烟窒息,如果佩戴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可以降低伤亡概率。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防烟防毒面具,利用过滤药剂将火场空气中的有毒成份过滤掉,以此保护呼吸器官不受外界有毒气体的伤害。

滤毒罐是过滤式呼吸器的核心,通过过滤可以有效地防止毒烟毒雾、一氧化碳等火场中常见毒气对人造成的伤害。滤毒罐最前面的滤烟层能过滤毒烟中的大颗料烟尘及油雾,可谓是呼吸器过滤毒烟的第一道防线,但个别不良商家单纯地为了降低成本,只用了单片滤烟纸,导致呼吸时阻力极大,无法正常呼吸。

当有毒气体冲破滤烟层进入滤毒罐后,就会遭到第二层药剂的过滤。正规的滤毒罐里充装的药剂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用来吸附一氧化碳的霍加拉特催化剂和干燥剂缺一不可,但是霍加拉特催化剂价格不便宜,每的价格在6万元左右,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商家减少药剂成分或者干脆以劣质活性炭代替,而活性炭的市场售价差距较大,每吨价格从1千元到1万元均有,由此一来过滤毒气的功能被大大减弱,无法在火场中起到保护作用。

过滤式呼吸器需要应对的是火场高温,呼气阀、收紧带等都应使用不燃材质,但市场上也不乏一些山寨品,例如有的呼气阀使用普通塑料,有的将可燃的涤纶带代替阻燃棉带,在遇到高温时,不仅无法阻挡毒气,反而会引起燃烧变形,最终导致呼吸器失效。

【教你一招】三招教你辨真伪

1.观察。首先可以闻一下半面罩,半面罩采用柔软橡胶制造,可适合各种脸形且气密性好。如果半面罩有股难闻的气味,且没有弹性,肯定为伪劣产品。其次是拔开滤毒罐头部橡胶塞,正规的过滤器里面应带有波纹的滤烟膜,否则即为伪劣品。也可向头罩面屏呵热气,如果表面有结雾则是伪劣品。

2.实验。为了验证面罩的不燃性,可以烧一下收紧带等部件,如果点燃后火苗移开,部件材料还是继续燃烧不会自动熄灭,呼吸器应是伪劣品。这样的产品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加重危害。 

3.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这话总有点道理。单从呼吸器的价格看,也能判断出些许真伪,正规的过滤器价格基本都在100元以上,那些过于便宜的,比如仅售二三十元,多数为山寨品。

易燃防火门

木材本易燃,但经过特殊处理就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例如防火门。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给人员疏散提供时间。标准的木质防火门是将木材进过特殊药剂的浸泡,同时在缝隙中黏贴阻燃条,而钢质的防火门的门框、门扇面板及加固件应采用优质冷扎钢板,内部填充对人体无毒无害的防火隔热材料,如天然环保材料珍珠岩。

火灾之时,防火门是一道防护门,但是伪劣的防火门不仅不能防火,有的还会助燃火势,俨然是一扇“放火门”。防火门的关键在于填充物,一些价格低廉的无证产品,填充了硅酸铝纤维棉、防火岩棉,甚至是塑料泡沫或者蜂窝纸,还有的钢质防火门降低钢板厚度,减弱了防火能力。真假防火门的功能相差有多大?在1200℃的高温下,填充了珍珠岩的合格隔热防火门和填充了普通泡沫板的不合格木质防火门,防火能力到底如何?

来看一组实验:将喷火枪对准防火门,不合格的防火门外部木质面板快速被烧焦,30秒后,门的背部开始发烫,1分30秒时,门的泡沫内胆被烧穿,2分30秒时,门的背部因高温开始变形、变黑,3分钟后,伪劣的木质防火门彻底被烧穿,同时开始自燃。而合格的防火门,虽然在高温的烘烤面板被烧焦,但由于内部填充了合格的珍珠岩等隔热材料,很好地起到了阻燃作用,因此并无大碍,燃烧至4分钟时,防火门背部温度与燃烧前相差不大。

【教你一招】拆穿防火门的伪装

1.看。“身份证”是辨别消防器材的首要因素。正规的防火门有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颁发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以及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检验报告,登陆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即可核实真伪。此外,防火门铭牌上的生产企业名称应与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和检验报告一致。

2.摸。正规防火门的表面及门框坚固、刚硬、无缺陷,外露表面无翘曲、波折、皱折,所有焊点焊接牢固,焊点分布均匀,不得出现假焊和烧穿现象,外表面塞焊部位应平整。钢质防火门的喷漆涂层均匀,平整,光滑,不得有堆漆、麻点、气泡漏涂以及流淌等现象,焊接点没有假焊、烧穿、漏焊等现象。

3.探。如果是钢质防火门,可以拆下“猫眼”,将手伸进孔洞试探内部填充物,检查填充材料的种类和参数是否与检验报告中的内容相符。也可以掂掂门的分量,正规防火门一般要比伪劣防火门重得多,敲打起来也没有空洞的声音。

浪漫与安全如何平衡?
婚宴背后的安全隐患

岁末年初,又是一波结婚高峰,为了喜庆、热闹、个性时尚,如今的婚宴不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台下就餐、台上表演已经成为主旋律。据2017年全国婚庆市场的大调研数据显示,82.7%的人期待一场永生难忘的婚礼。一生一次,许多新人都为自己的婚宴精心筹划,力求与众不同,但创意是创意,在别出心裁之时,婚宴现场的环节安排还需慎重考虑安全因素。

烟花爆竹

说起婚宴的必需品,烟花爆竹必不可少,自古婚礼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一来可以营造喜庆的氛围,二来也有消除邪气之意。但是烟花爆竹属危险品,在带来喜悦的同时,因其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让人对之心有戚戚。

2018年10月7日,湖北黄石一对新人结婚时燃放烟花助兴,不料烟花粒落入居民家的阳台后点燃衣物引起火灾,幸好民警紧急施救将火扑灭。12月8日,江苏宜兴一户人家举办婚礼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蹿起的火花不慎点燃楼上住户空调架上堆放的废纸箱,引起火灾。6名安保人员在救火时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被灼伤。

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除了可能引起火灾外,漫天熏眼呛鼻的烟雾和震耳欲聋的噪声对人体健康、环境污染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烟花爆竹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会损害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堪称是一种无形的“健康杀手”。据实验数据表明,单个鞭炮的爆炸声响可以超过120分贝,远大于人体健康所能承受的85分贝值。爆竹热闹的声响所产生的脉冲声波对人听力的伤害远远大于工业噪音,尤其对患有心脑疾病的病人来说危害性十分严重。

安全之举:出于安全考虑,全国各地纷纷开始“禁烟令”,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首开城市禁放鞭炮的先河,随之禁烟浪潮席卷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烟花爆竹被禁,但热闹的氛围依然需要保持,为了代替传统烟花爆竹,电子鞭炮闪亮登场,成为婚礼上的“新嘉宾”。

电子鞭炮由电源、发声、闪光及传动等部分组成,环保、安全、无火药、可反复使用。从外形上看,电子鞭炮各式各样,有挂鞭的,有灯笼、花朵式的等等。使用时只需插上电并按下开关按钮,电子鞭炮可以模仿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地响起来。

特别提醒:目前电子鞭炮产品的生产门槛低,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不当也会引起安全事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购买电源线和插头均带有3C认证标识的产品,“燃放”时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将其放置于远离易燃易爆物件的地方,避免接触电子鞭炮的高压放电部位,即闪光处,以免造成损伤。

冷烟花

与烟花爆竹相似的,还有一种冷烟花,很多新人在举行室内婚礼的时候也会用到冷烟花,使用冷烟花可以活跃婚宴的气氛,让婚礼更加浪漫温馨。冷烟花的个头不大而且不冒烟,百度对其的释义为: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因此被誉为“21世纪发明的新型高科技焰火产品”。 

冷烟花横空出世时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环保且安全的产品,实际上,冷烟花的燃烧温度可以达到600多度,能应轻轻松松地引燃可燃物。2018年6月6日是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小许和小赵举办婚礼的日子,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筹备了半年的婚礼竟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情而仓促收场。当一对新人走上T台时,T台周边摆放的冷烟花溅到新娘的婚纱上引起火灾,宾客们有的用红酒、有的用矿泉水泼,还有的用脚踩,忙活了一阵后才把新娘身上的火给熄灭。

再来看一个案例。2009年1月31日23时30分左右,福建长乐市一拉丁酒吧10名左右男女青年开生日聚会,在桌面上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酿成火灾。经全力扑救,火灾于次日零点20分左右被扑灭,15人因窒息经现场紧急抢救无效后死亡。

安全之举:在购买冷烟花时一定要观看箱体的外表有没有损坏,是否印有正规的检验标志和合格证,产品上是否有燃放说明,再者就是看花色的纯度,有没有掉渣的现象。燃放冷烟花时,可选择宽敞的室外燃放场地,燃放时保持冷烟花平稳牢固,将产品固定好,以防倒筒。观看时要退至6米外,遇见熄火的3分钟内不得前往查看。

特别提醒:酒吧、演艺场、婚礼等现场通常都会燃放冷烟花来营造气氛,质量过“好”的冷烟花,有时火苗过长会蹿至屋顶,引燃屋顶装饰的纱幔等,从而引起火灾。劣质的冷烟花,燃放时掉渣较多,而且有块状物质喷出,并伴有刺鼻气味,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自福建酒吧事件发生后,我国就颁布了严格的规定,绝对不允许任何室内场所燃放冷烟花,未经批准,所有婚庆礼仪从业单位不得从事冷光烟花的储存、销售,不得在室内和烟花爆竹禁放区域燃放冷烟花。

喷花礼炮

年有烟花方尽兴,节无礼炮不成欢。说过了烟花,再来说一种“礼炮”——彩带喷花筒。彩带喷花筒有两种,一种是旋转柄桶或拉动下方的绳子就会喷射出彩色纸带并伴随巨响,无需点火就可见彩带满天飞。然而这种美丽背后实则暗藏危险,实验证明,喷出的彩带十分易燃,将彩带筒对准燃烧的酒精喷射后,酒精火焰增大,可瞬间点燃彩带。这种喷花筒按照彩条喷出的高度,分室外和室内使用两种规格,在室内使用时应该选择力量小、喷射距离短的。

另一种喷花筒为彩带气雾剂。气雾彩带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脂类化合物和溶解脂类化合物的高分子溶剂,包含乙醇、甲烷等等,脂类化合物在空气里呈雾状遇到火星或者静电容易燃烧。气雾彩带的威力有多大?如果将气雾彩带的喷口对准蜡烛的明火,一瞬间,气雾彩带的瓶口喷出大火,火舌可喷射1米远;如果将气雾彩带喷在一个大玻璃缸内,随后丢进点燃的火柴,玻璃缸里的气雾彩带瞬间燃烧。

安全之举:购买气雾彩带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查看罐身上是否标注有“阻燃”字样;二是看价格,阻燃型彩带产品,价格较可燃型彩带稍贵,这与阻燃配方产品的不可燃抛射剂以及阻燃性配方原料成本有关;三是重量及净含量,新型彩带产品重量明显重于可燃型彩带,使用时间也更长。此外,在使用彩带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尽量在通风的环境下使用,不要直接对着人喷射。

特别提醒:2007年9月1日,我国首个关于气雾彩带的强制性行业标准《气雾彩带》(BB0046—2007)正式实施,对气雾彩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予以规定。阻燃型的彩带气雾剂使用不可燃抛射剂以及阻燃性配方原料的安全产品,具有不燃烧、不染色、可灭火等特点,可以按照罐身标注的使用说明在室内、室外使用。

氢气球

2015年3月8日,黄先生的婚礼现场,10多个被灌满了氢气的气球突然发生爆炸,致使当日参加婚宴的两名宾客头部受伤。受伤的朱先生回忆,当时自己的外孙女拿着十几个气球在玩的时候,气球突然爆炸,朱先生瞬间觉得脸部发烫像有针扎般疼痛。朱先生猜测,可能是氢气球接触到天花板上的灯泡发热后发生爆炸,或是由于现场宾客吸烟,气球碰到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火星。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易燃易爆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是安全的,但如果混合气体达到了着火点或者被引燃,很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实验测定,如果空气里混入的氢气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遇有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我国明确规定,公众场所灌充、销售的气球应该是不可燃的惰性气体氦气。氦气是不可燃气体,化学性质为惰性,通常状态下不与其它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反应,因此被用来充气球安全性要高得多,但氦气的价格高于氢气,出于成本考虑,市场上在售的有不少氢气灌充的气球。

安全之举:氢气球害怕火,一定要远离明火,除此之外,不要带着氢气球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以免摩擦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公交公司也有明文规定,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其中就包括氢气球。再者,夏天气温高,不得将氢气球放在阳光中暴晒,以免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发生爆炸。

特别提醒:作为特种气体,国家对氢气的管理有严格规定,婚庆公司必须取得许可证才能够使用;如举行大型活动需放飞氢气球,施放者必须具有放飞气球的资质,并在活动前到市气象局申请,待批准后才能放飞。

凛冬已至, 你会用电热器具吗?

钟 琳 / 文

取暖器,几分钟就能引火灾

取暖器似乎是冬日必备,体积小、升温快、操作简单,还能随处移动,集诸多优点于是乎深得人心,但是升温快往往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案例链接

2017 年 11 月 27 日凌晨 3 时 20 分许,四川内江市一民宅发生火灾,一名八旬老人遇难。经消防部门调查证实,当时由于家中保姆陈某疏忽大意,导致取暖器长时间烘烤旁边的窗帘引起大火。老太因瘫痪在床没法及时逃生,最终在火灾中死亡。陈某因失火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所有电器中,有一类专门为我们提供热能,我们称之为电热器具。冬季来临,寒风瑟瑟,各类电热器具闪亮登场,最常用的有取暖器、电热锅等等,这些设备功率较大,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火灾。

取暖器脾性

取暖器的威力有多大?当衣物覆盖在取暖器上,机体的热量无法散发就会引起火灾。不同类型的取暖器威力略有差异,油汀式取暖器工作时的温度为 115℃左右,暖风机的温度略高点,在 130℃左右,小太阳的温度最高,达到 300℃左右。一条浸水拧干的麻布搭在小太阳保护栏上,23 秒后麻布料被烘干,40 秒后干透的布料开始变形发黄,2 分钟后布料烤出了缕缕青烟并伴有烧焦的味道,2 分 30 秒不到布料开始燃烧起火;一块化纤质地的抹布搭在小太阳上,经过 7 分钟左右的炙烤,化纤抹布起火燃烧;把纸巾放在小太阳保护栏外约 5cm 处,纸张瞬间被点燃。

安全贴士

从取暖器引发的安全事故来看,究其原因主要是电气线路老化、长时间开启造成线路负荷过大等因素。特别提醒广大读者,在采购取暖器时,应到正规商场购买带有“3C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不能为了省钱而购买“三无”产品。价格低廉的取暖设备,从外表来看虽与正规产品无大异,但仔细研究用材上有很大区别。以小太阳为例,正规的产品外壳具有耐高温、阻燃的特性,但是假冒伪劣产品使用的外壳塑料不仅没有阻燃性而且易燃。此外,正规的产品安装有倾倒开关,一旦倾倒会自动断电,但低价产品倾倒后依然能照常工作。因此,切不可为了 省下几十元购买充满安全隐患的取暖设备。

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必须使用标准带地线的三孔插座,避免同时与其他大功率电器使用同一个电源等,特别注意不要将电热器当成“晾衣架”,距离衣物、床铺、窗帘要有 1 米以上的距离,还有如打火机、空气清新剂、花露水等易爆物质,不能离取暖器太近,以免发生爆炸。取暖器连接电源后,宜先开最小挡,机体预热后再调高,如果直接开到最大挡,容易损伤机体造成短路起火,使用完毕后必须做到人 走电关。

与电取暖器类似的还有电热毯等。电热毯使用时 切记要放平且不能放置在金属物或硬物上使用,不得折叠使用,以防损坏电器元件,造成火灾。

电磁炉,讲究平整惧怕铁

电磁炉因为加热速度快、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青睐,尤其天冷之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热锅十分畅意。但是电磁炉发生故障概率比传统炉具要高,在正常情况下,电磁炉发作爆炸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使用不当不注重细节则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案例链接

2013 年 3 月,厦门思明区一幢居民楼起火,消防员赶到现场处置后发现,竟然是厨房内的电磁炉无故起火。事后,屋主表示出门时,并没有用电磁炉煮东西,只是插着电源,不知为啥就突然烧起来了。

河北沧州叶女士家有个电磁炉,放置近十年没用过,近日,叶女士拿出来用时,电磁炉通电不久就冒出一股焦味并冒出灰黑色的烟,叶女士赶紧拔掉电源线。仅一会儿时间,电磁炉底座上的塑料壳熔化了一部分,下面的塑料桌布也出现了一个洞。

电磁炉脾性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的电磁波不仅仅作用于电磁炉的面板上,对于电磁炉上下左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电磁炉的微晶面板碎裂,即使只有微小的裂缝也可能使得水进入机体 内,连通带电部件,将电流引到烹饪器具金属锅上,造成电击。
当热敏电阻器失灵时,电磁炉就会无休止地加热,直至面板被烧熔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安全贴士

电磁炉惧怕含有铁等金属元素的物质,禁止将烹饪工具除外的金属物质如刀叉、
瓶盖等铁磁物件放置在电磁炉上,假如将手机等放在电磁炉上,一旦开启手机就会在高温下燃烧爆炸。使用时,电磁炉应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以防桌面倾斜使得锅具滑出炉面发生危险。使用的锅具不能太重,一般连带食物不得超过 5kg,锅具底部也不宜过小,避免电磁炉炉面的受压之力过重、过于集中,而且不能使用诸如玻璃、铝、铜质的容器加热食用品,电磁炉内有冷却风扇,应放置在空气流通处,出风口要离墙和其他物品 10cm 以上,如发现其内置的风 扇不转,要立即停用,并及时检修。不能长时间按压在 按钮上,以免损伤簧片和导电接触片。

电磁炉使用完毕,不要马上拔下电源插座,应把功率再调到最小位置,等风扇将炉内温度降至正常自动断电后,再拔下电源、取下铁锅,以防留下火灾隐患。长期不用的电磁炉在使用时要先用拧干的抹布擦拭炉面,还要检查电磁炉的电源,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吹风机,使用后需冷静

吹风机是家庭必备电器,也是一个万能神器。天气转凉,一小时才能干的长发,用吹风机吹一吹,很快就能轻松搞定。还有肩颈痛、头痛、感冒等用吹风机吹吹,都能缓解症状。

案例链接

2017 年的一天,在南京的小赵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后便随手将吹风机放在床上,便走开做其他的事情。没多久,她看到院子里有浓烟,跑回去一看房间已经烧起来了。虽小赵及时通知邻里赶紧逃生,但事发时正值凌晨2点左右,熟睡的人们没能来得及逃生,有 4 人在火灾中遇难。消防部门鉴定,电吹风的线路二次熔断引起火灾。小赵说,电吹风是自己从一个市场上买来的,没有发票。

浙江的夏女士比小赵幸运,当时她吹好头发后把吹风机放在衣柜抽屉里,半小时后返回房间拿东西,闻到一股焦臭味,打开抽屉发现起火了,赶紧扑灭了火,但抽屉里的不少物品已被烧坏了,幸好发现得早,除了衣柜受损外并没有大碍。

吹风机脾性

吹风机可以看作是半个电热器具,它的机体内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成,通电时,电热丝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变成热风。看似小小的吹风机每秒消耗的电量很大,甚至高过了电冰箱。如果吹风机发火,威力有多大?将吹风机的进风口被堵,只加热不吹风的情况下,发热丝的热量就不能及时散掉,也就有了高温致灾的危险。反之如果风扇故障,只加热不吹风,同样有着火的危险。如果出风口被遮挡,热量会在体内急速累积,最终导致高温着火。实验证明, 没有过热保护装置的吹风机,对着棉布 8 秒钟,棉布的温度就从常温迅速上升到 200℃至 300℃,随后冒烟并伴有火星。

安全贴士

当我们的皮肤遇水,皮肤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性增强,如果电吹风漏电或者没有断电保护,极有可能发生触电。吹风时,吹风筒距头发至少 5cm 以上,距离太近有可能堵塞风口或者烧焦头发,同时避免湿头发上的水打到吹风机上引起连电。也不要倒吹,吃风机的进风口吹发尾时,头发极易被绊住,曾有新闻报道,女子用吹风机倒吹时,

头发被吸进吹筒内,头皮被拉开大口子。吹风机用完后,要关闭开关并拔下电源插头,待冷却一会儿后再收起来,因为使用完吹风机后出风口的温度依然很高,若不注意将其放进密闭抽屉或与其他易燃物放在一起,极易引起火灾。

(本文图片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领取稿酬。)

厨房对火say goodbey

陆海光/文

20楼起火了!有人大叫。我恰巧从外面回来。仰视20楼,一股黑黑的浓烟从那家厨房里滚滚而出。邻居的消防意识还是有的,早就打了报警电话。消防车几分钟后就抵达现场,但消防车开不进小区,车道两边停满了私家车。还好,电梯无恙,奔跑进小区,身手敏捷的消防员很快便到达20楼。打开失火居民的家门,原来是厨房起火,消防员很快把火灭了。半锅油已烧干,锅中的“狮子头”已成碳球。一旁的切菜板也已被引燃。客厅里坐着两位木讷的老人,直愣愣地看着忙里忙外的消防员。

家庭主妇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估计有人已用电话通知了她。“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去超市买盐,忘了关火。”

“还好发现得快,不然,你家的两位老人就有危险了!”居委干部说。

记得去年夏天,夫人起油锅炒菜,期间,小学同学来电话,说聚会的事,谈得不亦乐乎!突然,我见厨房有火光,忙冲进去,关火盖锅盖,双管齐下!夫人被我嗔怪了一通。

有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种锅,能在人离开后几分钟内自动关闭?

今年春天,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中学女同学回上海探亲,打电话邀请我晚餐。她曾是我的同桌,大学期间和我还有过鱼雁传书。她为什么邀我晚餐呢?有点悬念。

实际上,是我犯职业病,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她邀我吃的这顿饭其实很特殊,她是要让我体验来自德国的“厨房革命”。

“宴会”没有烛光,没有鲜花,被安排在一个类似教室的环境里。

厨师用的锅像个小机器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美善品”。它内置芯片,能自动称重、混合、切碎、揉面、调和、烹饪。芯片中有汤品类、海鲜类、禽肉类、主食类、饮料类100多种食谱。食谱是按做菜最精确标准研发编制的。完全把美味料理各道程序简单化、科技化、数字化了。

厨师很快将我们引领进了“美善品”新奇的烹饪世界。厨师手触屏幕间,淡紫色的柠檬葡萄汁,黄灿灿的南瓜蘑菇榛子浓汤,松软的核桃面包,咖喱牛腩土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很快呈递到我们面前。味道绝对纯正!值得称赞的是,整个烹饪过程没有泄漏出一点点油烟;人离开几分钟就会自动断电关闭,不会产生厨房火灾。

这简直是一场绿色厨房革命!

美食or炸弹?

钟 琳/文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根据《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火锅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美食,大众点评收录的火锅商户数量占全国餐饮商户比例远高于江浙菜、川菜、粤菜、西餐等其他热门菜系。众人围炉而坐,弥漫的热雾,各种滋味的菜肴不但温暖了谓,也温暖了心。

火锅深受喜爱,火锅行业自热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名为自热火锅的火锅衍生品,对于它的评论,除了便捷、美味外,还有隐患。这话怎么说呢?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名中国游客在德国饭店享用自热火锅时,触动了酒店火警警报,虽说是虚惊一场,但因“引起虚假火情,浪费公共资源”,这名游客被罚款950欧元。虽然遭受了巨额罚款,但好在没有受伤,而有的消费者却没这么幸运,被炸伤的不少,因此有媒体将自热火锅视为一颗小炸弹。

自热火锅的网红秘籍

现如今,某宝上自热火锅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近7000家店铺销售自热火锅,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月销售量近37万盒,名字略有差异,方便火锅、自煮火锅、懒人火锅等等,品牌方面除了川渝一带的辣火锅,不少知名火锅品牌也跟风推出了自热火锅。可见自热火锅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当前的一大网红。

网红是怎么红起来的?起步先要傍大腿,自热火锅傍上的就是“火锅”这个大腿。跟许多著名美食一样,火锅起源于民间,一种说是源于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的“铜鼎”,另一种说是始于东汉时期的“斗”。火锅的起源或许还待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经过多年的演变,火锅已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一种简单偷懒的烹饪方式,火锅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按燃料分有木炭火锅、电火锅、酒精火锅等,就质地而论有锡制火锅、搪瓷火锅等,按结构来说有连体式火锅、分体式火锅等等,可谓千锅百味。借着火锅这个“大腿”,自热火锅一下赢得关注。除此之外,网红还需借助强大的宣传平台。自热火锅最早是从微信朋友圈开始走红,靠着微商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短短时间内占据了网红圈的头条。

在这个网红层出不穷的时代,自热火锅的崛起除了依托火锅和抢占平台,关键还是得靠俘获人心的内在。自热火锅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方便,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杯冷水,比方便面需要热水泡更便捷,任何场所都可以食用;在食材方面,自热火锅远丰富于方便面,有荤有素还有主食,品种多样。有颜有料的自热火锅怎能不赢得市场?

发热包的成与败

自热火锅分为三个部分,将食材和加热包分别放在上下层,并在下层加入冷水,随后盖上盒盖打开透气孔,10-15分钟后就能食用。一杯冷水如何让冰冷的食材在10多分钟内热气腾腾?关键就在于发热包。各品牌的发热包有不同原料,但大体上包括四种,最主要的是生石灰,它和水接触之后可以产生熟石灰,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温度可达150 摄氏度以上,足以将冷水煮沸,产生的蒸汽温度达200摄氏度,从而蒸热食物。其次,发热包里还有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等成分,为化学反应起到辅助作用。自然火锅采用的是食品自热技术,这一技术并不算新颖,最早用于抢险救灾、部队保障和野外探险等特殊环境,近些年才逐步走向民用。

让自热火锅成为美食的关键在于发热包,但让其成为危险源的关键也是发热包。自然火锅中的发热包威力到底有多大?实验来说明。如果单纯地将发热包放置在水中,只需数秒发热包开始升温,且迅速攀升至79摄氏度,不到一分钟温度就超过了100摄氏度,最高时达到了160摄氏度。如果给加热包加上水,随后堵住透气孔,大概过了半分钟,自热火锅便开始快速膨胀,并冒起了白烟,红外线测温仪显示盒内的温度为60多摄氏度。另一组实验中,实验员将水倒在破损的发热包上,一瞬间餐盒内迅速冒出大量浓烟,餐盒内的液体剧烈沸腾并溢出,仅仅2分钟,餐盒内的液体就已经凝固。类似的实验还有一个,实验人员将加热包里的物质倒入矿泉水瓶中并将矿泉水瓶放置在地面上,几秒后矿泉水瓶迅速膨胀、扩大,底部还喷出了高压蒸汽。

从上述实验可见,自然火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极易引起烫伤,如果加热包破损、加热孔被堵塞,还会引起小型爆炸等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反映在自热火锅中吃到头发、烟头、铁丝等,其背后的卫生问题也应值得关注。

如何避免危险

说起来,要想美美地享受自热火锅,也不是件简单且随性的事情,加热时要谨而慎之。

注意:打开透气孔

自热火锅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小的透气孔,加热的时候一定不能堵塞透气孔, 2017年12月底,上海市静安区的方先生由于加热自热火锅时,因堵塞透气孔导致发生爆炸,热汤溅至右眼,经医生检查,眼部受伤且视力受损。因此,切记在给自然火锅加热时保持透气孔通畅,让内部压力可以顺利排出。

注意:发热包只加冷水

从理论上说,发热包可以加冷水,也可以加热水,但是,发热包加水一分钟后温度就可以飙升到近100摄氏度,如果换了热水,温度上升更快,令人措手不及,更容易被烫伤,所以从安全角度,自然火锅应加入冷水发热,而且使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发热包。此外,不能使用破损的发热包。如果发热包有破损的,不仅遇水后会极速升温膨胀,而且发热包内的物质也会随着膨胀上溢污染到上层的食物。

还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当发热包加入水后,由于食物层中的冷水尚未达到沸腾温度,因此在前3分钟左右,透气孔并不冒烟,但实际上底下的温度已经超过100摄氏度,不能因没看到冒烟而忽略了底部的高温。

注意:勿放置于玻璃等易碎品上加热

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将自热火锅放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上,不料食用过程中玻璃桌面被炸碎,还差点砸到自己的脚。在自然火锅的操作说明上,标记着“勿放置于玻璃等易碎品上加热”等文字说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普通玻璃在急剧加热的过程中因冷热不均、热胀冷缩等原因会破碎,就像冷冰冰的玻璃杯突然地快速加入热水可能会破碎。而自然火锅加热时,盒子底部可达100多摄氏度,放置在玻璃桌面上可能引起玻璃的破碎,尤其是冬天温度较低时。

注意:使用时注意通风

2017年11月16日,美国罗德岛一所寄宿学校内,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吃“自热火锅”时引发了一氧化碳警报器报警,在校学生被疏散撤离。当地消防部门在追查报警原因时,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自热火锅。据消防员测试,当有毒气体探测器靠近放置着正在反应发热的发热包时,警报立刻响起,表明检测到了一氧化碳。因此在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包装袋上写着“使用中注意通风,请勿在密闭空间使用”的字样,以防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对消费者而言,规范地按照说明书操作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但不能指望所有消费者都遵守操作要求,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因此还需要加强行业管理。目前对于自热火锅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 年版《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的方便食品目录中,只包含油炸方便面等,自热火锅尚未被收录,关于自热火锅的标准还需完善,待产品更安全,技术更优化,事故发生率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