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的烈火金刚
记“申城消防卫士”杨长发

1 min read
杨绣丽/文

2017年春节前一个星期,上海某宾馆三楼窗口,正有一个女人正欲跳楼。只见一名消防战士从四楼吊绳索下到三楼,干净利落用绳索套住轻生女子,把女人救了下来。
此名消防战士名叫杨长发,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特勤班班长。中队接警后,杨长发带领战士迅速赶到现场,楼下已经围了一群人。他们来到三楼,发现宾馆窗户原本很小,不知这个女的怎么出去的。此时房间里一个男人正紧紧地伸手拉住窗外的女人,不让她跳下去,一个女孩子正在不停地嚎啕大哭。原来,他们一家三口到上海给女儿看病,住在宾馆里,晚上两人为女儿的病情争吵,结果发生此事。时近春节,如果这个女人跳楼成功,有可能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后果不堪设想。当杨长发终于将这个年轻的妈妈救下来时,她已经冻得浑身哆嗦甚至僵硬了……
有人说,有一种职业从来冰火交融,有一种职业守护寸土寸地,有一种职业直叫生死相依,这就是我们的消防兵。火一样的激情,永远血脉偾张;水一样的柔情,永远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当天穹被火焰映红的时刻,当浓烟直蹿上城市屋顶的时刻,当人们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消防兵正在负重前行,去熄灭无情的火龙;穿越弥漫的烟雾,去救援无助者;他们背负着浓烈如血的使命,点燃无数的生的希望……这些来回穿越火海的身躯,这些黝黑而坚毅的脸庞,这些红门的勇士,这些蹈火的英雄!套用一句现今流行的话就是:厉害了,消防兵!
杨长发,广西大化人,2006年12入伍到车站中队,先后在2班和1班工作了几年,现任中队特勤班班长,上士警衔,特勤班负责跨区域救援及地震救援,属于消防中的特战精英。杨长发曾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2次。先后荣获上海消防总队模范士官2次,优秀士官1次、优秀士兵1次,2018年被评为“申城消防卫士”,记二等功。

1.训练:令人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的“拼命三郎”

南浦大桥浦西引桥处,南车站路500号,几扇标志性的消防红色大门,悬挂着几块门牌,这就是上海消防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营区,它依偎在雄伟壮丽的南浦大桥旁,默默地守望着这个城市的美丽和繁华。远处,由烟囱改造而来的高耸的温度塔在瞭望尘世,也见证了南车站路500号这支光辉的消防中队不平凡的历程。
1989年夏天,为配合南浦大桥建设,中队搬到这里后,一代又一代车站中队官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通过高强度甚至接近极限的训练方式,突破自我,激发了战士们奋进的潜力,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坚持,练成了钢铁般的蹈火英雄,成为全国消防部队首个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的基层中队,成为一支有着“战场王牌”美誉,在护卫城市平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连队。
作为英模部队,车站中队卧虎藏龙,他们中有参加过巴塞罗那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的尖子选手,有全国消防大比武的冠军,有多次火场立功救人无数的老班长,可是一说起杨长发,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拼命三郎”。
杨长发告诉我,入伍十几年,军人的作息生物钟早已养成,就连休假时,也都会在6时醒来,这是部队起床号的时间。他说,登楼训练是最残酷的一个项目,要背着40米干线水带和20斤重的空气呼吸器,爬30层楼,身上五六十重的东西,一边走一边铺干线,一楼到30楼必须在105秒钟内攀登完成,有的战士登楼常常晕过去,感觉生不如死。而杨长发的拼劲,有时甚至让人害怕。曾任车站中队指导员的陈百安说,杨长发一到训练场就兴奋,拦都拦不住。为训练成绩提高一秒,他每个动作演练无数次,反复琢磨,有时候甚至晚上打着照明灯还要研究动作要领。
中队北侧雾晓大楼的居民们,大多数都认识这群小伙子。小朋友见到他们,常常会以充满敬意的眼神看着这群汗水淋漓的帅哥哥们,战士们从中会看见往日的目光——那种年少的向往。这些小朋友还不了解其中的艰辛,爬楼梯的时候,身上哪里磨破,血会跟着楼梯一路滴上去……
2009年车站命名十周年时拍过一个纪录片,登楼整个过程在外人看起来特别痛苦。“首先对时间上有要求,在登楼的过程中必须把能量都释放出来,登到一半,极限点出来的时候,两条腿真的是灌铅的感觉,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登到楼顶上通常感觉生不如死,不管你采取怎么样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姿势,坐着、躺着、趴着,都会觉得浑身难受,气喘不过来,腿迈不起来,身板弱点、体能也差点的,经过这种强负荷的训练,心脏感觉都要从嘴里跳出来了。”
一般训练遇到下雨时,大家都知道要登楼了,这个比较伤身体,经常有战士静脉曲张,正常的血管是直的,因为训练,血管跟打结了一样,对男同志来说,还有一个精索静脉曲张,影响生育,也有的战士训练时当场昏过去。
杨长发说,以前压缩空气技术不成熟的时候,用氧气面具缓慢地释放氧气出来,戴着这个氧气面具进火场,正常情况下够用,呼吸一急促就不够用了,很危险。当时中队训练就是在平地上背着氧气面具长跑,跑着跑着,就有人昏过去了,还会因为缺氧产生幻觉,有的人原地踏步却觉得自己还在跑……
面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飞速变化,消防职责使命的不断延伸,杨长发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归零心态,在血与火、生与死、苦与乐的严峻考验面前,一次次书写着精武强军、肝胆为民的辉煌篇章。

2.竞赛:坚持了十年的竞技比武“全能王”

2010年支队大比武,杨长发带领特勤班战士参赛,本来参赛选手都是双手各拎一个十几公斤的水带登楼,比赛一般都在28楼左右,时间很短,全副武装,背着很多装备,杨长发突然将一个水带衔在嘴里,腾出一只手来支撑,一是速度更快些,二是更稳些,他手脚并用,在大家瞠目结舌中夺得第一。从此,能不能衔着水带登楼成了官兵在上海消防比武场上夺标的“试金石”。
杨长发最感慨的就是大比武竞赛,竞赛有分组项目、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一般只报个人项目,或者集体项目。通常,杨长发三个项目都参加,比赛连在一起,有时候准备时间都来不及,赛下来累得呕吐。
四号操比赛,有时候供水的时候激进一些,水袋一边出,水就冲到了脚底下,配合上慢一点的话,水就喷出来了,水袋根本无法联接。楼层一号操针对的是老式居民的火灾,分水放在冲锋塔下面,一组沿楼梯上去,一组用六米梯上去,还有一个挂钩梯上去。而建筑三号操是平地项目,从起点线到冲锋塔,沿楼梯铺设,出三把水枪。这个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更高一些,有伸长啊,吊升啊,对分水的操作要求也比较高,水一会开一会关,相互之间配合的要求必须达到精准。这种比赛,车站中队还没开始比之前,别的中队不要想着名次。
比赛是一种状态,和训练不一样,有时候半天练十几次很正常,冲上去,电梯下来,再冲,再下来,再冲,就是这样子练的……而比赛一次就结束,来不得半点懈怠。但是长年训练的体能储备,使得杨长发在总队的比武竞赛中多次拿下第一名。翻开上海消防部队的大比武成绩册,杨长发的名字近十年来反复出现在奖牌榜,消防部队竞技传统项目“楼层一号操”、“9米拉梯与挂钩梯联用操”、“长距离供水操”……几乎所有项目都有他的身影,如果说消防部队也有全能型选手的话,那么他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坚持了十年的竞技比武“全能王”。
十层墙消以及20层登楼更是他的强项,连续多年拿下第一名。在2015年和2016年总队大练兵赛场上,年近30的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再次连续斩获“九米拉梯与挂钩梯联用操”、“楼层一号操”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3.伤痕:那变形的膝盖,好像一个外星人的

“杨长发到底有多拼?你可以先数一数他身上的伤痕。”
中队干部说,在杨长发身上,从肩关节、手腕、腰上、膝盖,直到脚踝,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伤痕,一道道记录着他在火场和训练场的拼劲。中队长知道他受过伤,不让他参加剧烈运动,可是一到比武场,杨长发就用一条条绷带缠着脚踝去摘金夺银。2014年的夏季大比武过后,战友们发现杨长发不对劲,路都不能走了,硬是把他拽到医院,拍了片子才发现脚踝已经骨裂。
长久练下来,杨长发膝盖都变成凹形的了。他让作者用手摸了一下,真的是变形。那种感觉很奇怪,好像不是在摸一个人的膝盖,而像一个外星人似的,感动中夹杂着一点疼惜。而杨长发说,这是小意思。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是过去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精神已不再适合,或者说已经不再与时俱进了,这是片面地理解了车站精神的字面意义。国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今天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富强,正走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但是这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远是对国人的一种警醒和鞭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车站中队官兵这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引领着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奋斗,他们凭着“敢打硬拼、只争第一”的血性,囊括全国、全市练兵荣誉无数,他们聚焦城市高速发展孕育而生的消防难题,坚持危中施训、险中练兵,走出了一条实战化训练的新路子。
我想起看到的一个资料,有人采访了200位开国将军,他们的战伤累计400多处,平均每人2处以上,最多的一人有30多处伤痕。令人自豪的是,他们都是身体正面负伤,因为那些伤痕都来自于向前冲锋陷阱的时候!红门勇士的意义或许指的就是这个层面——中国军人虎虎生威的红色基因永远在这里传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铮铮铁骨,从来无愧于天,无怍于地!

4.出勤:“训练场的拼命就是为了灭火救援的争分夺秒”

曾经也有人不理解,问杨长发说,你们在训练场上计较几分几秒有什么意义?杨长发回答说:“训练上计较,才能在灭火和救援现场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对消防员来说,拯救生命也就在分分秒秒之间。”
是的,一切训练都为备战。一次,进行高层建筑居民火灾扑救,高度100米左右,车站中队的战士徒手负重30多公斤,在35度的高温天气里,全身湿透。杨长发背了四份水器,有些装备拿不下,就用嘴巴咬着。任务完成后,因为体力严重透支,直接休克,直到救护车过来,准备紧急救治时,他才慢慢透过来气来。
2011年9月,上海地铁十号线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之间发生两车追尾事故。车站中队到场后发现事故地点在隧道深处,有大量人员被困,杨长发果断组织特勤班全员每人携带50多斤重的抢险救援设备徒步进入核心区域,撬开一个个封锁的地铁车门。他们用单杠梯、用伸缩梯,甚至用身体作为踏板,疏散出百余名被困群众。几趟下来,虽然身体极度疲惫、腰伤刺痛,杨长发和战友利索地背起受伤群众一个又一个地往外送,他这种忘我的精神感染了身边所有的战友。
2014年的一个夏日,打浦路隧道突发多车相撞事故。车站官兵冒着将近40℃的高温,携带数十件破拆工具,在交通堵塞环境下徒步奔跑4公里,成功救出5名群众。一名孕妇因为隧道闷热呼吸急促,眼看情况危急,杨长发和战友用担架急行2公里,终于把她交给现场医护人员,整个抢险过程仅用时15分钟。
入伍11年来,杨长发参加的灭火救援行动不下4000次,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200多人。
“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刻,九院叫我们过去,有一个人被一根钢筋从嘴巴插到后背,然后我们几个人把他按住,一个人用无齿剧把钢筋剧掉。为了防止火花,用湿毛巾捂着他的肩膀,矿泉水倒在毛巾上……看着都觉得有点可怕吧?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杨长发说到这些时,表情很平静。有些人的勇敢,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是他们早已征服了内心的恐惧。这应该就是英雄应该具备的气质吧。

5.党员:“会讲故事的班长”

杨长发来自广西大化,家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部队的这些年,他立功入党成家立业,对组织充满感恩之心。他常跟兄弟们说:是部队锻炼了他、培养了他。是车站中队给了他展现自己的平台,没有模范消防中队,就没有今天的他。他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为的是中队的荣誉,为的是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群众的期望。
作为一名老党员,也是中队党支部委员,杨长发成为中队的学“习”讲解员。这不,《习近平讲故事》的书籍刚刚送到中队,他就认真地“啃”了起来。虽然,刚开始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时候,“一带一路”、“供给侧”、“去库存”等大量“专业热词”,对他来说都如同天书一般。可他告诉自己,习总书记讲的肯定是官兵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现在读不懂,并不意味着永远都读不懂,不能就这么轻易认输,要敢啃硬骨头!
后来,他主动向中队党支部请求,牵头成立学“习”小组,利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兵言兵语”来教中队战士学什么、怎么学,让官兵轻松地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时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消防铁军。
杨长发和他的战友都是了不起的消防兵,都是警营里的铁血男儿,他们永远在追求卓越!他们天生铁骨,壮志凌宵。他们使命在肩,激情燃烧。他们满腔血性,披沥今朝。他们赴汤蹈火,山水迢迢。一群烈血男儿,人人都是铁血的英雄……
“红红的警营,红红的车。红红的青春,红红的我。多少次训练场上,我们汗如雨落。多少回默默坚守啊,我们坦然执着。
牢记使命,奋勇拼搏。我们苦练本领,以苦为乐……”这是杨长发和车站中队的战友们最常唱起的一首歌。
歌的最后这样唱道:“为了父老乡亲安宁康乐,我们消防战士时刻准备着!”洁白的鸽子在城市上空无尽地盘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歌在地平线上面无尽地回荡……战歌声中,杨长发和车站中队的官兵以一种烈火金刚般的豪气,把打胜仗作为最高荣誉,凭着不惧生死、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时刻保持冲锋姿态,赴汤蹈火,一往无前,展开了他们无畏的浴火人生,不停谱写着一首首意气风发的青春诗篇。
 


作者简介:杨绣丽,本名杨秀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诗词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杂志副主编、《上海诗人》副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普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有近十部作品出版。其中《彩虹经天》、《雪山的心跳》、《永不褪色》、《蹈火英雄》等分别获上海市重点创作项目和上海作协年度作品奖励。报告文学作品曾荣获第15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奖,诗歌作品获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比赛一等奖。曾赴越南参加第二届亚太诗歌节,赴俄罗斯参加第二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有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语、维吾尔语发表或出版。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