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琳/编辑
自然灾害从何而来?当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便形成了自然灾害,如旱灾、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等。从 2017 年我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看,我国的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和地震灾害为主,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从时间上看,炎炎夏日是台风、雷电等灾害的多发时段。假如灾害来袭,我们的生命正在或是将要受到威胁,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让灾害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
令人生畏的雷电
【何为雷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
自古以来雷电是一种令人畏惧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秒钟要出现大约 100 次的闪电雷击,据美国气象部门的统计,在过去 30 多年中,每年因雷击致死的有 87 人,比龙卷风和飓风所致死伤的人数总和还多,其危险性可见一斑。夏季,雷电往往伴随暴雨而来,防雨防雷十分重要。
在户外躲避雷电的关键是不要把自己置身在比其他物体高的位置。在外行走时,如果天突然阴暗下来并伴有闪电,应尽快躲到带有遮避的安全地方,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广告牌、水管等容易引雷的物体,也不要触摸金属栅栏或是把金属物扛在肩上,衣服被淋湿后也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在开阔地带遇到雷电,要远离孤零零的树,蜷曲身体使自己变为球形,而且不要用手碰地。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本身并不引雷,但如果在野外、大树或山上使用手机就会增加被雷击的概率。
在家中也不能忘了防雷工作,最好拔掉电源,不仅可以保护家电不被雷电毁坏,还可以避免产生导电。如果遭到雷电伤害,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按摩,迅速送医治疗。
来势汹汹的暴雨
【何为暴雨】暴雨,是指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相当大的雨。我国除个别地区外统一规定,24 小时降水量为 50 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降水强度大小分为3个等级,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99.9 毫米为“暴雨”;100 毫米—250 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2012 年 7 月 21 日的一场暴雨疯狂肆虐北京,24 小时雨量达到了 460 毫米的极值,暴雨引发了房山地区山洪暴发,全市 190 万人受灾,其中 79 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另据截至7 月 22 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以来,我国共发生 20 次强降雨过程,全国平均降雨量为306.7 毫米。
暴雨通常来得快、雨势猛,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不仅会带来洪涝和地质灾害,还可能危害生命安全。遭遇暴雨,该做些什么呢?
在外行走遇到暴雨时,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地坑、窨井内。同时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以防因为暴雨导致漏电后触电。
驾车途中遇到暴雨,首先要打开汽车小灯,降低车速,既不能急加速,防止飞溅的雨水进入排气管损坏车辆,也要慎用制动。在陌生路段,不要轻易让汽车涉水,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采用挂低挡、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同时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如果条件允许,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如果车子进水熄火,千万不能再行启动,在无法联系施救车辆的紧急情况下,可以选择弃车逃跑。
如果暴雨持续不停,即使在屋内也应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地处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以用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
地动山摇的地震
【何为地震】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其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 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地震带来的灾害触目惊心:1556年我国陕西华县大地震近83万人死亡,明隆庆《华州志》记载当时“山川移易,道路改观,屹然而起者成阜,坎然而下者成壑,攸然而涌者成泉,忽焉而裂者成涧。民庐官廨、神宇城池,一瞬而倾圮矣”;1923 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使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约14万人丧生……
地震时,人的潜意识是尽快逃生,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在不同震级时,应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地震学家说地震分三六九等,这样的说法过于专业,更简便的方式是凭感觉——如果只感到房子在晃,大物件都安安静静,而自己能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路,那是有明显震感的4到5级地震,一般的房子都能经受得住。如果觉得不放心可以多做一步:把门打开,然后关掉煤气,再找个最结实的桌子躲在下面。
当感觉到地动山摇,站不住的时候,那便是 6 级以上的地震,这时候需要赶紧蹲下,降低重心,同时用双臂或者柔软的东西保护头部。躲避的地方要远离窗户、高大家具、家电和装有重物的橱柜,以防物件倒下时被砸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时候,试着打开门或者窗户,以便抓住机会逃生。
地震过后,检查周边的环境十分重要,尤其是电力和燃气,如果嗅到燃气泄漏的味道,必须第一时间关闭燃气阀,以防因地震发生次生灾害。
席卷而来的台风
【何为台风】台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 12 级及以上,风速大于或等于每秒 32.6 米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 4 个强度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国际上以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从强到弱分别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台风预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4 级。
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带来的强风和暴雨破坏力极大,所经之处往往遍地狼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历史上,世界公认风速最强的台风海燕曾造成 16232 人死亡、26789 人失踪。
台风预警比暴雨更提前,因此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好准备工作。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屋内漏电需拉掉电闸,以免发生触电危害,关紧家中门窗,将家中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固定或收回屋外、阳台上的一切可移动物品,居住高层的尤为注意。切需外出的,路过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远离建筑工地,以防工地围栏、施工建材掉落时被伤及;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避免因树木在大风中倾倒而受伤。
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较多,发生急救事故赶紧拨打救援电话,不要擅自搬动伤员,因为搬动不当会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防灾技巧:分清气象预警信号
自然灾害似乎很难避免,唯一能做的是“知己知彼,躲为上策”,首先最简单的方法是关注气象预报信息。我国有一套全面的气象预警信号系统,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戒备”信号和“警告”信号,前者要传达的是“灾害要来了”,后者要传达的是“灾害来了”。一般来说,蓝色信号是某种“提前警告”,表明天空中虽然风平浪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黄、橙、红色一般都是在天气恶劣时发出的,旨在提醒恶劣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警告信号发出的时候,如非必要,人们应该尽可能留在安全地点直到信号解除。
在得知灾害来临前,可以准备应急救援包,以备不时之需,内容包括水、食物、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急救箱、示警求救用的口哨等。
提高教育水平或许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长久之计
奥地利科学家研究表明,通过普及小学和中学教育来增强人口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研究者们采集了 167 个国家从 1970 年到 2010 年间的数据以及紧急灾难数据库的自然灾害数据,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和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就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对灾害死亡人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在同一模型中,GDP 对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的影响不大,而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与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的减少明显相关。
教育能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减少伤亡,并增强人们的适应力。在灾害发生前,搬到风险较低的区域居住、囤积救急物资等防灾措施在高教育水平的个人和家庭中更为常见。与之类似,在初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较大的国家和群体中,灾害造成的死伤人数也较低。学历较高的人通常也能更好地处理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和心理冲击,这些个人行为还会进一步产生“溢出效应”,让整个群体获益。及时有效救援,提高公共救援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