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也是“灭火器”

钟 琳 / 编辑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火场救援中必不可少的灭火介质,诸如此类的还有牛奶等含有大量水分的液体,也能在关键时候起到灭火作用。一时找不到灭火器,又无法找到水源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火灾呢?在我们的家居生活中隐藏着一些简易的“灭火器”, 突发火情时或许可以为我们赢得逃生时间。

小苏打——只适用于初起小火

小苏打是超好用的天然除臭剂,能够对付囤积已久 的脏油污,排除洗水槽的臭味,还可以用来疏通堵塞的 排水管。小苏打的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细小 的晶体,温度 50 摄氏度以上固体小苏打可以分解生产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当温度达到 440 摄氏度时,能够完全分解,二氧化碳能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火势也会因此减小。
此外,碱性的小苏打遇到酸性的醋,不仅能增强去污功效还可以用来灭火。实验中,在五六勺小苏打中加入少量食用白醋,随即冒出白色泡沫,待反应冷静后不再冒泡。随后将燃烧的蜡烛上接触液体上部的气体时,蜡烛熄灭。气体灭火的原理在于,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火的克星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小苏打灭火的可能性并不大,小苏打只适用于初起小火,而且紧急情况下,谁能一下找到大量的小苏打呢?

食盐——想要成功灭火得有技巧

食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此外,食盐也是一种扑救初起火灾的灭火剂。在现代灭火器尚未产生前,食盐就用来制作灭火器,当时人们将一定比例的盐、氯化铵和水溶和在一起,并将混合液体装到玻璃瓶中,当发生火灾时,用装有液体的玻璃瓶投掷到火焰里,就成了简易的灭火器。在现代灭火器中,干粉灭火剂中就有一种氯化钠干粉灭火器,但用途专一,只能对付金属火灾。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高温下,氯化钠迅速分解为氢氧化钠,通过化学作用可以抑制燃烧,同时吸收燃烧环节中的自由基。家庭中常用的颗粒盐或细盐均是灭厨房和火灾固体阴燃的灭火剂,高温下吸热快,破坏火苗的形态,同时发生吸热反应,稀释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所以能使火很快熄灭。
食盐灭火的效果到底如何呢?再来看一组灭火实验。在模拟火灾现场,消防员先点燃报纸、棉麻织物等可燃物,随后将一定量的家庭食用盐洒向火源,火很快被扑灭。第二组实验中,消防员点燃油料,同样将食用盐洒向火源,火势起先被压制,但随着小盆内食用盐的减少,很快就复燃,整个过程不超过 10 秒。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食用盐灭火是不得已的紧急办 法,因为少量的食盐灭火效果不佳,只有瞬间投入大量的食盐才会有效,想要成功灭火还得视情况而定,比如火势大小、火灾类型、操作技巧等。

碳酸饮料——有一定作用但有局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可乐应该说是一款比较糟糕的饮料,含糖量高易增肥,喝多了容易腐蚀牙齿,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等,缺点不一而足。但是也有网友发现,除了这些缺点,可乐也有优点,那就是可以灭火。事情的起因源于 2014 年 3 月,一辆货车在行驶中突然后轮冒烟起火,无计可施之时,路过的车主施以援手,用一大瓶可乐成功扑灭了火。之后沈阳一辆轿车自燃时,车主也用同样的方式将火扑灭。

可乐的效果真如此神奇吗?为了验证可乐的灭火效果,消防员特地放了把火。实验中,消防员点燃了一堆纸箱,模拟纸张杂物起火的情景,然后将可乐瓶摇晃几下对准纸箱内的火焰,可乐很快以水柱状喷向纸箱,短短 3 秒钟,火焰就被完全喷熄,纸箱中腾出一片烟雾后,经消防员确认火被完全扑灭。为了进一步验证,消防员又找来油盆倒入汽油,模拟油类火灾,同样将可乐瓶晃动后对着油盆喷出,此时火不仅没有被灭掉,反而还有火苗向上蹿。

可乐之所以能灭火,最关键的在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在晃动过程中从水中解析出来,气泡越多灭火效果越好,摇晃产生的气体喷到可燃物上,将物体与氧气接触,起到阻燃的目的。而且可乐中大量的糖喷到可燃物上后,在短时间内受热导致水分蒸发,形成很黏的胶状物质,覆盖在物体表面,达到阻燃、灭火的目的。不仅是可乐,啤酒等碳酸饮料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碳酸饮料灭火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制于压力、喷救距离等因素,它只适用于扑救小范围的木材、棉、毛、纸张等火灾,对于油类物质引起的火情,喷出的饮料可能将汽油激飞至其他区域,还可能形成流淌火,造成更严重的火情。

棉被——不是所有被子都能灭火

棉被的燃点只有 150 摄氏度,用火点上只需几秒很快就能燃烧,但是吉林一老太却在家中起火时用棉被成功自救。这名老太已 60 多岁,当时一人在家,家中风扇在运行 14 个小时后突然起火,老太赶紧端来一盆水将一单人被弄湿,一下子盖到着火的电风扇上,火势逐渐变小,老太又一盆接一盆地端水,大约 5 分钟后,火全部被扑灭。

老太还算幸运,既扑灭了火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司机潘先生却没这么幸运。2016 年 8 月底,潘先生驾驶货车在行驶途中时,轮胎爆胎起火,慌乱之中潘先生拿棉被试图盖住轮胎,结果火势越烧越大,最后不得不求助消防员。

同样是用棉被灭火,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呢?棉被灭火采用的是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破坏燃 烧需要的氧气等助燃物。棉被灭火需要注意的是,覆盖火苗时要很严密,如果棉被已经被烧坏,不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时要慎用。棉被打湿后灭火效果会更好,不会轻易被火引燃,但电器起火千万不能用湿棉被,上述案例中,老太应该先将家电插头从插座拔下或切断家中总电源,再用干棉被捂住家电或用灭火器灭火,切不可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水扑救。还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被子都能起到灭火作用,鸭绒被、太空被等轻薄款,无法通过自身重量隔绝氧气,而且化纤燃点低,比 棉被更容易着火。

其实,当厨房油锅起火时赶紧盖上锅盖,或者在小火上撒上一把沙土,这些做法与棉被灭火具有相同原理,都是隔绝空气。

灭火的方法多种多样,灭火的原理殊途同归,关键还是要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合理选择灭火方式,迅速扑灭初起火灾。当然也要能临机判断,及时拨打 119 火警电话。

华丽丽地摔出你不知道的消防装备

最近的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波新的热潮:摔倒。没错,就是摔倒。这是一场由俄罗斯名模发起的“Falling stars 摔倒之星”挑战在各大社交平台流行。随后全球网友纷纷跟风上传自己的炫富摔。上海消防的小哥哥们也“炫富”了。他们炫的是你不熟悉的装备。

下面就让我们来熟悉下这些装备,一起来看这张“华丽丽”的摔跤图吧!

液压剪扩钳:液压剪扩钳是一种一体化液压破拆工具,集剪切与扩张两种功能于一体的抢险救援作业设备。特别是对于在狭小空间进行抢险救援时发挥巨大的作用。

冲杆:冲杆也是一种破拆工具。单人即可操作,无需其他动力。在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救援现场,它可快速有效打通砖和混凝土阻隔墙。

液压剪切钳:液压剪切钳是用于抢险救援中的液压剪切器之一。液压剪切钳重量轻,剪切能力强,张开闭合耗时短,可加速救援进程。

机动链锯:机动链锯采用汽油动力,用来满足需要动力工具进行的破拆作业,广泛用于消防救援。

抢险救援服:抢险救援服具备阻燃、耐磨、轻便、抗拉力强、颜色及标识醒目等性能。用于建筑倒塌、狭窄空间及攀登等救援现场的身体防护。

多功能消防腰斧:多功能消防腰斧是多功能救援手工具,集锹、斧、锤、撬、锯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手动工具。各种特 场合进行抢险救援工作,能很好地解决各种各样救援难题。

无齿锯:无齿锯并没有锯齿却可以实现“锯”的功能。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多用于抢险救援中切割木头、塑料、铁皮等物。

消防斧(平斧、尖斧):消防斧是清理着火或易燃材料,切断火势蔓延的工具,还可以劈开被烧变形的门窗,解救被困的人。它的主要形状类似于斧子,所以叫消防斧。

电动剪扩钳:电动剪扩钳用于剪切与扩张的抢险救援作业。电池供电,便于携带,特别适合在狭小的空间,野外等环境进行救援抢险作业,是破拆救援的首要装备。

钢筋速断器:这个工具盒里装的是一套钢筋速断器。常用于消防地震救灾和救援工作,可随身携带,360°旋转。

液压扩张钳:液压扩张钳需选配机动液压泵或手动液压泵,液压油管才可使用,也是一种破拆工具。

消防也VR

沈懿媛/编辑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新西兰消防队对于传统做出了改变。
新西兰消防队自主拍摄并制作了《逃离我的家》的全方位的虚拟现实视频。为此,特别点燃了一座房屋。这座房屋烧之前已经清空了,并且房屋烧毁时高达 900 摄氏度高温的室内情况也被记录了下来。利用时下热门的虚拟现实技术,新西兰消防队引导大众体验了一把房屋发生火灾的具体情形,同时引导公民做出正确的选择,顺利逃离火场。参与者将会出现在一座发生火灾的房子里,此时参与者的面前会出现一段文字分析各个阶段的火情以及各阶段的应对策略,比如火灾
蔓延到了某个地方,哪条道路是最可靠的,最后
直至远离火灾现场。
消防队表示这将有利于全民消防意识的树立,同时在今后的消防演练中也将会继续使用该视频。
虚拟现实简称 VR,全称为 Virtual Reality,又名“灵境技术”。这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 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具有沉浸性、想象性和感知性的特点。
当下虚拟现实技术已不再陌生,各种虚拟眼镜层出不穷。
现在,消防也加上了 VR。

体验

“油锅着火了怎么办?是先灭火,还是先关煤气灶?”诸如此类的居家安全等问题,你答得出来吗?一份调研中发现,老年人、青少年、白领一族等人群对应急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设备的使用也很不熟练,无法镇定应对一些应急突发事件。即使现在社交媒体带来海量信息,可大多数人对于消防逃生知识仍停留在理论阶段。
很多时候传统的消防培训就相当于只说不练,由于培训过程中大家都是通过观看视频或者通过图文信息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很难身临其境地对火灾发生时的情景进行体验,当真正发生火灾时,这些理论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在紧急情况下大家势必会因紧张而不知所措,所以重要的是实践 !
将 VR 技术与消防应用紧密结合,利用 VR 技术营造仿真的现实场景,在虚拟环境的沉浸式体验中应付各种复杂情况。这是 VR 技术在目前消防体验中最新的方式。
2016 年第 25 个全国“119 消防宣传日”上,上海就已经有了首家虚拟现实 (VR) 消防体验馆。在近 200 平方米的馆中,技术人员开发了一款 VR 高层火灾逃生游戏。参观者戴上 VR 眼镜,瞬时身临其境,从体验馆“穿越”至高层的火灾现场,体验者在判断灾情后必须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才能安全撤离大楼,最终逃出“火场”,化险为夷。逼真的效果寓教于乐,让体验者在游戏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安全逃生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 借力VR技术的消防体验越来越真实。
体验者只需戴上头戴设备、耳机,握住手柄,就进入了电脑屏幕里出现的火灾现场。两个手柄用来在虚拟场景捡物,耳机用来感受四面八方的声音,头戴装置用来观察整个虚拟场景。
比如,将虚拟火场设定在一间办公室里,逃生时间只有一分钟。体验者首先应拿起毛巾堵住口鼻,防止烟气进入呼吸道,然后俯身匍匐前进,避开上面的浓烟,并注意看墙体下方 1 米高位置处的疏散指示灯,顺着指示灯指引的方向找到防烟楼梯间。一分钟内完成这些步骤算逃生成功,否则就是“通关”失败。如果出现没有拿毛巾,直着身体行动等不合规行为,逃生限定时间就会被缩短,从而增加了难度。
来参加消防演习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体验整个火灾过程。
有些参与者最后逃生失败。他们表示,当听到耳机里传来爆炸声,眼前全是烟雾,一紧张该做的全都忘了。
使用 VR,可以增加爆炸音效,加强烟雾浓度,消防演习能更身临其境 , 让一些看似专业的消防词语不再是模糊的抽象概念。比如“疏散指示灯”“防烟楼梯间”在虚拟的火场里面都真实地被还原,不仅让体验者知道这些物件在哪,长什么样子,还能普及如何正确使用。
这样的消防体验更寓教,也让体验者的印象更加深刻。相较与过去的知识培训,体验者的知识吸收将大大提高。

训练

VR不仅应用在消防体验上,还可以用在消防员培训上。
为在危险场景工作的消防员开发 VR 培训,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不是非常新鲜的话题。美国休斯顿消防部门宣布正在与 HTX 实验室合作,或将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使用 VR培训。休斯顿的消防部门想通过 VR 技术,训练消防员的应急能力,并通过观察消防员对虚拟火灾场景的处理能力评估他们的水平。然后根据反馈的数据,对消防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让那些没有经验或是经验较少的消防员,做好随时进入火灾现场的心理准备。
休斯顿消防部门技术专家 Patrick Hagan 表示:在没有危险的 VR 场景中,不断磨砺新入伍消防人员的应对能力,这样他们面对真正的火灾场景也不会过分惊慌。同时,通过VR 那些经验丰富而又将要退休的消防员,可以在这个 VR模拟火灾场景中,向那些经验不足的消防员传授紧急事件的最佳处理方法。
通过 VR 技术,模拟多种火灾时会发生的紧急情况,让消防员可以在逼真的火灾场景中进行培训。VR 技术可以构建和还原各类火灾、事故场景,以达到让消防员感受近乎真实的事故场景。在 VR 仿真场景中,把现实灭火救援过程中某个环节单独剥离出来,再更换不同的场景和环境变量,让训练不再脱离实战,让受训者有一种“我在训练中碰上过类似情况”的感觉,增强了受训人员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临战处置能力,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火场或是抢险救援现场环境。模拟各类环境可以提高消防员面对火灾和事故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模拟各类灾害现场尸体“状态”,迅速有效提高消防官兵心理抵抗能力;通过模拟“真火”环境,切实有效提升消防员心理适应能力。演练系统里的各种虚拟模型 , 可以让消防员熟悉装备原理、功能和操作流程,训练消防员对装备的操作、保养和维修技能。如此,消防员可以更好地做好进入燃烧建筑物的准备,以及处理多种其他紧急情况。
结合了多种消防技术的 VR 技术,以其鲜明的前沿性、交叉性和挑战性,将会逐步融入并发展成为消防领域一个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领域。

乘风破浪消防船

沈懿媛/ 文  IC / 图

如果陆地上的房屋着火,居民可以设法通过窗户、门道和其他途径及时撤离到屋外安全场所,不失时机地报警,消防队会迅速赶到把火扑灭。
如果航行在河道、湖泊和海上的船舶不幸着火,情况则大不一样。尤其是远洋船舶上的人员,对他们而言只有船舶才是真正最安全稳当的居住场所。一艘注满燃油的船只内可以燃烧的东西太多且架构复杂。一旦失火蔓延,船只会被熊熊大火吞没。即使船上人员设法靠救生衣和救生艇逃生,但最终是否能幸免于难,仍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自从人类开始从事和发展航海事业以来,火灾一向是航海家和航海产业的凶残“天敌”之一。
在这一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消防船应运而生。消防船在海上救援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陆地仗车 水域依船

消防船是一种对船舶或岸边临水建筑物消防灭火工作的专业船只。消防船外形很像拖船,所以也有兼作拖船使用的消防船。船上备有大功率水泵系统、高压喷水枪和灭火剂等消防器材,并配有救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为适应油船灭火消防船还设置专门的消防泡沫炮。消防水枪设在离水面很高的消防塔架上,有的设在加粗的船桅顶上,其射程可达40m 以上。为了能更深进入火区救火,船上还设有水幕装置。在进入火区时,全船由水幕罩着。消防船从外观上很易识别,航速较高,并有良好的耐波性,还要求有很好的操纵性,能在狭窄的水道或拥挤的港口内执行消防任务。
与灭火器相似,消防船分为三类。第1 类适用于扑灭初期火灾;第2 类适用于扑灭大火; 第3 类适用于扑灭大火和油类火灾。与消防车类似,通常情况下消防船也刷有醒目的红色。
这样的水上消防力量不仅配备在一些沿河、沿海城市的消防队,还有不少重要港口也拥有消防船,比如隶属于上海港务局的上海港消防船。

就地取材 以浪制火

说到灭火,必然首先想到水。陆地上,消防水带灭火用水来自市政水源;水上,消防船灭火取水就来自江河湖海等天然水源。
消防船实际灭火中,主要依靠消防水炮进行灭火。通常一艘消防船具有多门水炮,在实际灭火中,消防船可以较远距离工作,都得依靠水炮的威力。以目前称雄亚洲的“莞消二号”消防船为例,其主水炮射程达到220 米,其他水炮射程分别为150 米与100 米。它的最远射程相当于一幢73 层的高楼。真可谓是远水救近火了。与普通消防车相比,仅一门主水炮就相当于六台消防车的威力。
消防船上水炮的布置也有着特殊的要求。首先,可以充分调整垂直和水平方向角度,使水柱到达最佳落点,在要求的操作范围内,应无障碍物阻碍水柱。其次,安装在固定的坚固支架上,能够承受各种操作情况下的作用力。 最后,至少有2门水炮装设固定的可以按需要选用射出水柱或水雾的喷嘴。
消防船上的水炮控制装置也很有特点。除了就地手控装置外,还应设有遥控设施。遥控设施应设在具有保护设施的地点,该地点对水炮和水柱射达的地方应有良好的视野。
消防船上除了水炮,常见的消防栓、水枪与水带也是消防船灭火的辅助装备。
在消防技术的演变过程中,水雾系统也出现在了消防船上。当消防船靠近水上火场时,水雾系统会给消防船穿上一件很好的保护外套。水雾系统可以保证水线以上的船体,包括上层建筑、甲板室及水炮座和其他消防设备的外部垂直面得到保护。用均匀的水雾为暴露于火场辐射热的最大面积提供足够的保护。

与时俱进 泡沫灭火

除了传统的水以外,泡沫也是现代消防船不可缺少的重要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在油类火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钻井平台火灾和油轮火灾等。常出现在第2、3 类消防船上。
船载消防泡沫主要由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组成。水成膜泡沫灭火剂通过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与水混合后,输出的泡沫混合液经泡沫产生喷射设备产生灭火泡沫,喷射到燃烧的油面时,泡沫层析出的水分能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很好的水膜,起到隔离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靠泡沫和保护膜双重作用,能迅速、高效率地扑救油类火灾。它既可与淡水混合使用,又可与海水混合使用。
与消防水炮相同,泡沫灭火剂也有专门的消防泡沫炮进行发射。一般消防泡沫炮也是固定于船上。消防船一般装设两座结构坚固的泡沫炮,每座容量不小于300m3/h,两座泡沫炮均以最大容量同时使用时,其射流高度至少高出海面50m。前文中出现的“莞消二号”就可以携带60 吨的泡沫出航。
除了消防泡沫炮,高膨胀泡沫发生器是消防船上可移动的消防设备。有效补充了固定式泡沫炮的不足之处。

远入大洋 近至岸边

消防船既可承担对港口、海上失火船舶的灭火救助工作,也可对沿江、沿海城市岸边建筑物的失火进行扑灭救助。在一些拥有发达水系的城市,比如靠海、靠江的城市,消防船还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消防部队实施灭火救援过程中,水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量最大的灭火剂。如何保证陆地火场持续不间断的供水,既是确保灭火救援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消防部队参战人员自身安全的必要条件。火场供水来源主要有市政水源和江河等天然水体。特别是面对风险高的火灾、旧城区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化工灾害等方面,消防船可以通过发达的水系,停泊至指定位置。消防船在供水上较消防车有较明显的优势,在实际的供水操作中,消防船在取水中,根据有无停靠码头,可以分为离岸供水与靠岸供水两种方式; 根据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向主战车供水以及向供水车供水两种方法。
此外消防船还可兼有其他一些功能,如潜水支援、对海难事故进行搜救工作等。
古诗云: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拿来形容现代消防船,不也是挺合适的吗?

趣话消防船

消防船出现的历史并不是很久, 从1762 年的巴黎塞纳河上算起,距今也只有不到300 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消防船的发展随着消防技术的革新而日新月异。下面就为大家搜罗一些关于消防船的有趣故事。

现代消防员在塞纳河上驾驶消防船。

世界上最早的消防船

1762年,巴黎首次出现了消防船。当时主要是对付在塞纳河上木桥发生的火灾和在塞纳河上航行的小船艇发生的火灾。到了1764 年,巴黎共计有8 艘消防船。这些船上装有手揿泵浦。它们直到19 世纪才退出服役。在1888 年,巴黎消防队指挥官向市政当局提出要求配置蒸汽消防船,但他们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时过境迁,18 世纪消防船的照片已难觅踪影,可塞纳河上依然行驶着消防船。

“杜瓦米许人”号的7 门水炮全力喷射时的情景与一直保存到今天的“杜瓦米许人”号船首特写,其坚固沉重的首柱可以承受很大的撞击力。

唯一民用撞击舰

没错是撞击舰,也的确是消防船。它就是“杜瓦米许人”号,建成于1909 年,工作于美国西雅图港。西雅图港所在的皮吉特海湾周边森林密布,形成了重要的贸易区。西雅图港内熙熙攘攘的船队基本都是木制风帆货船。这些货船最怕火灾。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消防船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配备。
“杜瓦米许人”号拥有坚固沉重的首柱可以承受很大的撞击力。在遇到木船发生重大火灾时,“杜瓦米许人”号有权在自己水炮的掩护下向木船发起撞击,让起火船直接沉入海里,这种灭火措施最是干净利落。 但“杜瓦米许人”号一直没得到任何撞击起火木船的机会。
作为消防船的“杜瓦米许人”号的水炮装备也很强大,共有两门主水炮和6 门副水炮,可以以每分钟9000 加仑的速度喷水。它参加的最大规模的消防行动是针对岸上仓库的,1914 年7 月,西雅图码头区的大仓区燃起大火,皮吉特湾里所有的消防船都被调集来灭火,还好扑救及时,市区和停泊的船只没有遭到重大损失。现在“杜瓦米许人”号已经退役,成为了西雅图的重要名片之一。

停泊在岸边的“沪消一号”。

上海首艘大型消防船

“沪消一号”船是上海消防首艘真正具备水上火灾扑救、水域救援、水上安保综合能力的大型消防船。
于1997 年 12 月 23 日试航,2001 年1 月15 日正式建制,驻防上海石化储运部 4 号泊位码头。船型为钢制、单甲板、双机、双全回转变距舵桨,消防等级为中国船级社FF1 级,最高航速15.4 节,续航力720 海里,抗风力7 ~ 8 级。曾参加过多次大型活动的水上安保任务,如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2017 年,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与上海石化“沪消一号”船移交仪式在金山消防支队水上中队举行,有关方面签订了“沪消一号”等固定资产交接协议书,并将相关消防救援任务移交给上海石化。二十年来,“沪消一号”仍然坚守在消防水上安全的第一线。

造价不菲的乌篷消防船

乌篷消防船工作效果。

这艘消防船与常见的消防船不同,是由一艘乌篷船改造而成。乌篷上写有“安昌古镇消防船”白色大字。
安昌古镇水路交通发达便利,居民房屋临水而建,道路狭小,消防乌篷船比消防车通行要快。因此就在如此环境下产生了乌篷消防船。这种消防船造价不菲,乌篷船的造型极具绍兴特色。
消防乌篷船,造型别致,美观大方,外形酷似普通载客乌篷船,但材料却用钢板建造,“肚量”也比一般乌篷船要宽敞,里面“大有乾坤”,摆放着消防机动泵、浮艇泵、水炮、水枪、水带、战斗服等消防装备,还能容纳10 多名消防队员并肩作战。需要救火时,上面的船顶向两边打开,即露出两台固定水炮,水炮射程超过30 米,还配有4 支消防水枪,消防员可利用河道里的水及时扑救临河居民建筑火灾。

亚洲最强消防船

广东东莞虎门港码头,消防官兵目送“莞消二号”消防船下水试航。

东莞“莞消二号”消防船是一艘FIFI- Ⅱ级消防船,被誉为“亚洲最强功能消防船”, 能执行水上船只灭火救援、对岸供水、海上抢险救援、潜水、紧急拖船等各项抢险救援任务。可针对8 万吨级以上油船火灾进行扑救。船上定员10 人,另可搭载两个班的消防官兵。设计航速15 节,最高航速17 节(约35km/h),可续航96 小时,可去远海工作。每秒供水最高可达3 吨,水炮最大射程达到220 米。“莞消二号”特别设置了水力防摇舱,使船体最大允许倾斜度可达30 度,达到了8 级海况(10 级台风)仍可正常出航的标准。
“莞消二号”配备了7 门遥控水炮,其中一门主水炮每分钟出水量为6 万升,另两门主水炮每门每分钟出水量为4 万升,还带有四门每分钟出水量为1 万升的副水炮。如果全部开启,每分钟可以喷射18 万升的水,相当于每秒喷水3 吨。“莞消二号”最大一门主水炮的出水量相当于6 台消防车。其射程更是达到了220 米。这些水炮还能喷射泡沫,更是强化了对立沙岛石化基地出现最频繁的油船的救援能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领取稿酬。)

“气质”灭火器自白

沈懿媛/ 文

大家好,我是灭火器家族中最有“气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什么什么,你说不认识我?我可是相当常见的。
怎么找到我?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找到了一个带有长长的黑色喇叭筒的灭火器,那基本就是我。既然编辑请我来自我介绍,那我就详细地介绍我自己。

“气质”当先

别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气质也藏在肚子里。其他灭火器都说,我工作时特别有气质。当然啦,我知道他们这都是羡(ji)慕(du)。秘密就是我肚子里装的是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一百多年历史哦。
如果你以为我是一肚子“气”,那你就太不了解我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通常的形态为气体。我肚子里装的的确是二氧化碳,但不是气体,而是加温加压后形成的二氧化碳液体。
平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样,站得笔直坚守岗位。
当灭火器的瓶阀打开,液体立即通过喷嘴喷出。瞬间,我的“高冷气质”就表现了出来。肚子里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我出色的身体构造保护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有效性。当二氧化碳液态气化时,只能吸收自身的热量,导致液体本身温度急剧降低。当液体温度下降到零下78.5℃时,就会出现细小的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所以我的“气质”其实是温度很低的气体和干冰。
在我灭火时,气化后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不助燃,还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相关实验表明:燃烧区域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小于等于20%,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0%—35% 时,绝大多数的燃烧火苗都会熄灭。
我出众的“气质”让我出现在多个生活场景之中。比如,图书馆、档案室、居民住宅、工厂等等。二氧化碳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常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 以下电气设备及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

“气质”说话

讲了那么多,说个故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下我肚子里的二氧化碳好了。
在20 世纪初的美国,一支地质勘探队在夏天的得克萨斯州勘探石油。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钻探,钻探机已经钻到了一定深度。一天,正当他们往下沉降井管的时候,突然从地下喷出一股高压气体。在钻井台上操作的勘探队员被气浪打得措手不及,有的后退几步、有的摔倒在地、有的边退边喊“井喷了井喷了”!过了片刻,高压气流中还夹带着许多洁白的“雪花”一起往外喷射。“雪花”显示在空中纷纷扬扬,然后冉冉飘落。看到这种奇观,有勘探队员们好奇地玩起了这些雪花。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感到像触电似的马上把手缩回来;有人的手红肿了;有人的手上出现了黑色的斑块。不一会儿,所有在场的勘探队员都感到周围空气突然冷了下来。本应闷热的体感,顿时消散,好似回到了春寒料峭的日子。与此同时,飘落过“雪花”的地面上弥漫着迷蒙的雾气。身处雾气之中的勘探队员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随着雾气的蒸腾,地面上的“雪花”也逐渐减少直至无影无踪。
这种如同戏法一样的“雪花”就是干冰。干冰虽然叫冰,却不是由水凝结成的,而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它和我肚子里的二氧化碳液体相同却又不同。当我灭火时,也会喷出细小的干冰。
当然,我的“气质”也会和故事中一样呈现出白色的雾气。说到这里,你不仅有疑惑了吧,二氧化碳不是无色无味的吗?当我肚子里二氧化碳喷出之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得很快。空气温度下降了,减小了水蒸气的在空气中的溶解度。水蒸气发生液化反应,放出热量,就变成了小液滴,就是雾了。这个和夏天冰棍冒“白雾”是一个道理,都是小水滴。只是,我的“气质”更加出众罢了。

注意“气质”

特别讲了这个故事,我就是想让你注意了。还不赶快拿出小本本记下?工作时候的我,气质高冷。
有多冷?在使用我的时候,首先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我可是很冷的,零下78.5 摄氏度呢!切记手要放对位置哦。如果你冻伤了,我保证不心疼,嘻嘻。
使用环境也很有讲究。在室外使用,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我肚子里的毕竟是二氧化碳,那可是你们人类呼出的气体。虽然我肚子里藏了无毒的液体。工作时候,二氧化碳可分不清火焰与人哦。
除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平日里的维护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
平时请把我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不得接近火源,环境温度应在-5—45℃之间。每半年我需要体检一次,用称重法检查。
称出的重量与灭火器钢瓶底部打的钢印总重量相比较。如果灭火器瓶底钢印所示量为50g,若称重后数值低于50g,应立即送维修单位检修。在我每次使用后或每隔五年,应送维修单位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应与钢瓶底部所打钢印的数值相同,水压试验同时还应对钢瓶的残余变形率进行测定,只有水压试验合格且残余变形率小于6 的钢瓶才能继续使用。
简单来说,我在使用中需要防冻伤、防窒息,储存时需要避光避湿,还要定期检测、按时报废。有点娇气是不是?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不然怎么叫主要看“气质”呢?

(本文图片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领取稿酬。)

被错用的干粉灭火器

沈懿媛/ 编辑

近日,一段恶性“闹婚”视频在网络上多次曝光。视频中,一群伴郎一开始喷彩带迎亲,最后竟将干粉灭火器对准了伴娘的脸,肆无忌惮地乱喷了一通。伴娘们虽早有准备,又穿雨衣还戴口罩。即使这样,在经过干粉灭火器“洗礼”之后,伴娘瞬间成为“雪人”。据新娘的哥哥说,当天没人受伤,只是弄脏了衣服。喷彩带是当地婚礼习俗,大家玩得有点嗨了。网友感叹:玩归玩,伤到人就不好玩了。
引发关注的除了闹婚,还有干粉灭火器。这已经不是干粉灭火器第一次出现在闹婚现场。之前也有多名伴郎拿干粉灭火器对新郎喷射,几分钟后新郎倒地并剧烈咳嗽。
干粉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器,但是拿它来恶作剧,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受伤,多次被关注的一点

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和碳酸氢钠,这两种成分基本无毒。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如此常见的消防设备,又是怎么会和受伤联系在一起?
曾有实验人员为此做过一个动物实验。实验人员将数只兔子和老鼠分别放在两个等大的观察箱内。两个观察箱内,兔子躲在一个角落里活动,小白鼠四处活动。之后实验员向观察箱内喷射干粉,并观察10 分钟内实验对象的反应。2 分钟后,本在箱内一角活动的兔子开始无方向移动。8 分钟后,小白鼠开始上蹿下跳,变得狂躁不安。10 分钟后,兔子失去活性,蜷缩在角落里,并伴有抽搐;小白鼠仍然不能安静,更有一只小白鼠发生昏厥,倒在白色粉末之中。
从实验结果得出:干粉灭火器喷出的干粉都对小白鼠和兔子造成了伤害。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并不含有毒性,对于小白鼠和兔子的伤害从何而来?

窒息,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实验之后,专业人士对小白鼠的诊断为:肺部吸入大量颗粒物,导致急性损伤。这和火灾事故现场中吸入了大量烟尘导致窒息的道理是一样的。顾名思义,干粉灭火器喷出大量的烟雾状物体其实是粉尘。专家介绍,干粉灭火器的颗粒比较大一点,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可吸入的粉尘。大部分还是比可吸入颗粒直径大,沉降速度快。但是,直接对着人喷射,大量颗粒就会被吸入肺部,其中还包括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小颗粒。
那么干粉灭火器究竟有多少可以被吸入肺部的颗粒物呢?之后实验人员又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事先准备好一个有盖立方容器和会报警的PM2.5 测试仪。首先将PM2.5 测试仪放入密封容器内,得到读数为19 的初始数值。之后打开盖子使其与容器有一定缝隙,可以使没火气喷嘴进入。喷入一定量的干粉,直到有部分粉尘从缝隙中溢出后停止。可以看到,容器内有很多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但有大部分沉淀到了容器底部。之后放入PM2.5 测试仪进行测试。
打开盖子的瞬间,实验人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在浑浊的容器内,PM2.5 测试仪发出警报,依稀可以看见数值为500。正常环境下,PM2.5 指数通常在30 以下。所以,人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肺部肯定会吸入大量干粉颗粒物。
曾经就有人因为救火吸入不少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一天过后仍感觉胸闷,更有人在室外倾倒大量报废灭火器干粉引起周围居民的不适。

使用,必须被掌握的一点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切记不能对着人喷射。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中需要牢记:
1.上下颠倒摇晃使干粉松动;
2.拔掉铅封;
3.拉出保险销;
4.左手扶喷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简单来说口诀就是:一提二拔三压四对。
此外,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还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不能逆风喷射。逆风喷射时,既不能达到灭火目的,也会造成使用者窒息危害。
2.正确的使用距离。站在太远处喷射,面积大但是没有效果;站得太近,容易造成火焰四溅。只有站在2-3 米的位置,才能将火焰有效熄灭。
3.对准火焰根部。干粉灭火器不能从上面对着火焰喷射,而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平射,由近及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让火焰窜回。
4.定期养护,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在绿色的区域为正常。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灭火器是一次性的。一旦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那怕使用一点点,由于灭火器内的气体压力减小,下次再用时无法进行。有效养护也是干粉灭火器重要的注意事项。
无论如何,都要牢记:灭火器不是玩具,千万不要拿它随意玩耍,更不能对着人面部直接喷射。

灭火器安全使用方法

提起灭火器

拔下保险销

用力压下手柄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