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共享便利 别共享危险

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发展,活力橙色、明快黄色、清爽蓝色……俨然成为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谭 婧/ 文 吴佳伟/ 图

好像就在最近几年间,『共享经济』火速成为社会热词。从『拼住』到『拼车』,『共享』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打着『共享经济』『低碳出行』的旗号,凭借『随手即用、用完即走』的模式,『共享交通』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迅速受到资本的热捧和人们的青睐,一是它顺应绿色环保节能的时代潮流,二是它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显著的便利与实惠。
但一番『野蛮生长』之后,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交通』还是给城市的出行带来了些许不安。毕竟,任何便利的实现必须以安全合规为前提,谁都不希望,方便市民生活的共享车有一天成为威胁安全的『隐形杀手』。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骑行遍地开

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发展,活力的橙色、明快的黄色、清爽的蓝色……短时间内,由共享单车组成的“骑行大军”俨然已成为早晚高峰时,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边的共享单车还在跑马圈地,那边就有公司打算开辟新战场。2016 年年底,继共享单车“千树万树梨花开”后,又有共享电单车火速现身街头。一时间,“7 号电单车”“享骑电动车”“猎吧电单车”“小蜜电动单车”等共享电单车品牌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登陆,帮不少市民解决出行困扰。
早前,摩拜、ofo 等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不少住得离地铁站“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小伙伴,可家住市光三村的市民王萍却有点郁闷。原来,她每天都是走到8 号线嫩江路站乘地铁,到陆家浜路站换9 号线,再坐到嘉善路去上班。8号线的拥挤和9 号线的难上,都让王萍焦头烂额,再加上19站地铁的漫漫长路,王萍觉得自己每天都像是在打仗。
好不容易盼到12 号线通车,并且在嘉善路有站点,王萍便暗暗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能乘上12 号线,她不仅能一部头到公司,还能比8 号线坐得宽敞一点。可是,有一个直观的问题摆在她的面前,那就是距离。12 号线离她家最近的地铁站也有5 公里多,骑自家电动车吧,停在地铁口一整天不安全;乘公交车吧,不仅要走1 公里多,还可能脱班或堵车……眼前的不便,让王萍只能作罢。
继续按老线路走的王萍,心里时不时还惦记着12 号线。
直到她在小区门口的人行道边发现了“小黄车”等共享单车,她便想着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可不到一周的时间,王萍就否定了这个方案。对她来说,在没吃早饭的前提下一早上骑五六公里,再站上几十分钟地铁,着实有点吃不消。
就在上个月,王萍眼尖地发现,一群黄色橙色蓝色的共享单车队伍里,又出现了一批绿色的身影。走近一看,竟是一辆辆崭新的共享电单车!回家后,她立即下载了相关App,同摩拜等普通共享单车一样,只要完成注册、缴纳押金、身份验证等步骤之后,就能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使用了。
原本王萍眼里有点尴尬的5 公里,如今只需要骑上10 分钟的共享电单车就可以了。加上天气越来越暖和,共享电动车以省时省力的优势,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宠。

想成新“网红”?共享电单车的路还长

共享电单车恰如一夜春风来,一片绿色穿梭在城市之中。

随着投放量的增多,很多人将共享电单车列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后,也关注起这个新生事物,总结起来就是“好处不少,危险不小”。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不仅仅是字面上多了个“电”字,它的储蓄电力可以带来更多可想象的空间,比如实现地图导航、导游骑行、人车互动等新鲜功能。但也正因为它带着电能,共享电单车比普通的共享单车更具有安全威胁。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交通安全的威胁,从最近的新闻头条里就能看出:在上海,3 月以来交警部门查处52 起非机动车违法上高架,其中就有共享电单车的身影;在北京,一批名为电斑马的共享电单车以最高35 公里的时速涉嫌违反《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限速规定,被公安部门叫停;在深圳,因90% 的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适合发展电单车,7 号电单车在市区上线仅一天,就被深圳市交警部门叫停……
由充电问题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则是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安全威胁,这不仅是企业运营的难点,也关乎用户体验的优良。毕竟,即使冠上“共享”的名号,它依然是一辆需要充电的电动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出行工具,却是火灾中连连夺命的可怕角色。根据消防部门的实验数据,一旦停放在楼里的电动车因电路故障起火燃烧,短短4 分钟左右火焰就能上升到600℃以上,灼热的烟气温度达到200℃。大约7 分钟,电动车着火引发的火焰温度将打破1000℃,大量刺鼻的黑色浓烟直逼500℃!人一旦吸入这股高温剧毒的烟气,将直接威胁生命。
还有电动车充电口也是危险所在,已经不止一次有媒体报道了儿童往电动车的充电口塞硬币、钥匙等物品导致严重烧伤的案例。电动车所使用的电瓶一般是直流电,如果手拿着导电材料去接触的话,就会形成短路,瞬间产生大电流并放出高热,从而对人造成电击伤害。
考虑到这些充电隐患,目前共享电单车中有的设置了固定桩,有的划定了指定租还区域,还有的坚持随走随停。像市民王萍选择的是需要在指定区域还车的一类共享电单车,她就必须要骑到路边划有指定白线的区域停放。如果去不熟悉的地方,王萍还应先在App 上查好目的地附近的指定还车点。
统计下来,市面上共享电单车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充电管理团队,具体的充电方案有:工作人员在指定租还区域更换电池;与渠道方合作或设立充电点,为用户提供充电场地;工作人员将车辆推到充电桩充电,用户还车时送至充电桩,可获红包返现……不仅如此,共享电单车设计的充电口基本与居民家中的不通用,尽量避免居民把车骑回家充电的危险可能。

想分一杯羹?共享汽车还略显青涩

共享汽车成了自媒体镜头追捧的“网红”。

继“共享骑行”后,共享汽车又卷起一阵旋风。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补充,又有“新能源”“共享经济”等概念加持,共享汽车终于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萌芽、发展,有车、一度、驾呗、叮咚出行等共享汽车平台纷纷排兵布阵。尤其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摇号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成为普遍问题,以新能源车为主力的共享汽车不仅给市民带来用车便捷,还满足了“无车族”的用车需求,更能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共享汽车的使用和共享单车的区别不大,只需下载手机App 注册并实名认证后,就能用手机在附近找到汽车使用,到达目的地后把车还到指定的停车网点或任意的正规停车场便可。然而,与“共享骑行”出现后的一片叫好声不同,共享汽车一经问世就频频遭到质疑。
质疑声主要分两个方面:用户体验和行车安全。也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共享汽车并不能像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一样短时间内风靡城市。
已经有过两次使用记录的上班族于先生对此颇有发言权,最初他觉得共享汽车能满足自己开车和不用耗费时间等车的愿望,带着几分新奇就注册了。可现在却越发面临找车难、取车难、停车难、充电难的困扰。在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还没达到“遍地开花”局面之前,用户可能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去充电实在太远,去还车也远。
行车安全也是人们存疑之处。随着汽车行业对新能源的利用,这几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也开始增多,汽车着火事件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其中由自燃导致的火灾事故最高,其次是充电、碰撞、浸水和其他零部件引起等。这也需要我们对车辆的保养和维修有一定重视,并掌握一定的汽车火灾扑救和逃生方法。可如今的共享汽车并不属于某一个人,且取用和停放也都更加随意,这会放大电动汽车的危险弊端,它的养护、维修甚至出现问题后的应对,都值得我们思考。
 
虽然“共享交通”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模式创新,但无论是普通的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单车,以及还没完全成气候的共享汽车,如果不能适应城市安全的发展趋势,那它的市场终究会受到限制。而我们在享受这份“共享”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并找到好的应对之策。
只有当使用者的素质、厂商运维、政府监管三管齐下之时,“共享交通”才得以迎来真正的春天,“共享出行”才能更加畅通无阻。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