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红色文化

王 岚/ 文图

“战斗学习,文艺花开”

贵州的习水,静谧而古老,掩映在群山中,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土城处处可见红色印记

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贵州境内留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现代神话,其中一、二、四渡赤水就在习水境内。这里既有红军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挥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住居,青杠坡战斗、梅溪河战斗等红军与川军、黔军殊死决战的战地遗址,也有“反蒋抗日标语”“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创造新的苏区”“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等长征文化遗迹,这些都成为昭示后人奋发向上、排除艰险的精神财富。
土城是习水县下面的一个镇,距习水县城28 公里,离赤水市70 公里。若不是这里建有“四渡赤水纪念馆”,也许我们就要和这个静谧的千年古镇擦肩而过了。当我们从长途大巴下来时,一眼就看到马路对面一座掩映在树荫丛中的西式洋楼。走进细看,原来这里是“女红军纪念馆”。想着要在土城住一晚,匆匆一瞥后,我们便急急去和早已等候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习水县委党史办领导碰头。随后,他们陪同我们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纪念馆的张副馆长介绍说:“1935 年,世界军事历史上堪称奇迹的‘四渡赤水战役’,在土城拉开了序幕。四渡赤水之战是运动战的光辉典范。整个四渡赤水战役,红军大踏步前进,大范围迂回,国民党军被红军弄得晕头转向。四渡赤水之战,粉碎了国民党当局妄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黔边的计划,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渡赤水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伟大奇观。如今,这一光辉战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瞻仰这一奇迹之地。四渡赤水纪念馆,将四渡赤水战役全面而真实地展示给前来参观的人们,并用其特有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毛泽东平生最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毛泽东说: 四渡赤水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毛泽东还在1935年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写道: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他还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在进行四渡赤水战役过程中,中央红军所到之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镇压反革命。在街道和市镇,用呼口号、讲演、粘贴和散发各种文告、宣传品、书写标语,以及用诗词、民谣、戏剧、歌曲、漫画等文化艺术形式传播革命道理,达到了极好的效果。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留下丰富的文化史料,在部分土墙房壁、木板房壁,甚至连岩壁上都留有他们用毛笔、石灰浆、土红、木炭条书写的标语,老百姓视为珍宝,精心保护至今。
红军在习水不但担负着打仗的任务,也同样担负着学文化的任务。在习水,红军哪怕是在最艰苦的行军、打仗中也没丢掉学习文化。吟诗、填词、创作歌谣,都是红军家常便饭,不但红军写,还发动群众写,真是“战斗学习,文艺花开”。

红军文化被老百姓视若珍宝保护至今

习水流传的红军歌谣很多,习水县委党史办何思江副主任就收录了40 余首,他随口吟诵了一首《学文化》:红军越岭又翻山,没忘背上小黑板。

小小黑板纸壳做,挂在背包后中间。

黑板上面常练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横撇竖勾认真练,生字当作白匪歼。

首长指导到跟前,笑问战士难不难。

红军战士齐回答,“拿枪还要拿笔杆”。

何主任对红军文化很有研究,他说:红军文艺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广泛汲取各地乡土文化精华,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容易理解为基础,突出表现是“宣传革命,鼓舞斗志”“军民同乐,鱼水相依”“艰难行军,苦中有乐”“英勇无畏,战胜强敌”。

四渡赤水纪念馆保存的红军标语

烈日下,“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带我们走到了女红军街。只见每间房门口都挂着当年居住于此的女红军战士的名字:贺子珍、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刘英、邓六金、林月琴……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贺子珍在长征途中没有与丈夫毛泽东一道行军。当时红军规定极严,夫妇不能在一起。贺子珍由于怀孕,便与大多数妇女一起被分配在休养连,只有周末或在驻军休整的几天里才可与丈夫见面,而这种休整在长征初期是极少的。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星期六晚上见面”的规定一直执行。若遇丈夫有病,妻子需要照顾丈夫,则可以例外。除此之外,这一规定在长征中从来没有改变过。
女红军街静悄悄的,走到尽头,又看到一堵墙上的大字标语: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抬头远望,一座高架凌空而起,连接起千年土城和精彩的外部世界……
土城有着千年历史,不时出现的一幅幅标语让我们停不下来。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我们来到“女红军纪念馆”。工土城处处可见红色印记作人员也为我们即兴朗诵了《红军到,干人笑》:

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

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

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

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

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干人”贵州方言中称穷人。在土城,这样的歌谣基本人人会哼。我们不由得也哼起简单通俗的《红军干人心连心》:

红军干人心连心,鱼儿和水永不分,

红军爱民如亲人,干人永远念红军。

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期间注重利用音乐陶怡情操的工作,很重视发挥革命斗争歌曲的作用。除了各部队广泛采用当地民歌民谣曲调编写演唱许多歌谣外,红军宣传部还创作了一些高质量的战歌词曲,有的至今仍在传唱。这些革命歌曲,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历程。
四渡赤水战役从1935 年1 月19 日开始,到5 月9 日结束,历时111 天,在县级地域转战时间最长的是62 天,即是在习水县的转战时间。中央红军在习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关心群众,纪律严明,和群众心连心,结下了鱼水深情。红军所到之处,把自己的东西分给穷人,给穷人治病,帮助穷人挑水、扫地、喂猪。吃群众东西一定要付钱。广大劳苦群众热爱红军,积极支援红军的革命行动,给红军煮饭、带路,提供情报、送粮、送鞋、送衣、送水,冒着生命危险隐藏、抢救和医治红军伤病员,埋葬红军烈士遗体,帮助搭建浮桥的人数很多,参加红军的也多。全县参加红军游击队的也有数百人。
习水县是四渡赤水战役主战场,目前已经提炼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四渡赤水精神,并积极开展体验四渡赤水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开发体验四渡赤水精神旅游项目,全面推进四渡赤水战役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工厂、进军营、进村庄、进社区”活动。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