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0 月12 日至11 月15 日,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50 台境内外参演节(剧)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的演出为魔都增添了一抹亮色。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我们也关心建筑本身。建筑也是一门艺术,一门造型艺术,安全与美的并存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特征。
陈俊宇/ 文
沿着复兴路一路前行,老建筑一幢挨着一幢,红砖绿叶,梧桐小道,闹中有静构成了特有的老上海街道风情。就在这片历史街区中的复兴路1380 号——原上海市跳水池旧址,一座简朴的以陶土作为外墙、柔和舒展的曲面顶棚风格建筑映入眼帘。它既像是一个高高耸立的“大马鞍”,又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馄饨皮”。它就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声学考量:“不是在建造一个建筑物,而是在塑造一件乐器”
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充满了各种惊喜。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分别承担了音乐厅的演出与录音的功能。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部巧妙使用空间,开辟出了一条长达80 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来说,对声音品质的苛求可谓达到了极致。音乐厅中的每一个设计都有声学要求的初衷,声学设计师甚至先于建筑设计师进入设计团队。它也成为上海首个全悬浮的建筑。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 号线的噪音和震动干扰,音乐厅采用了隔震器技术,也就是说整个音乐厅是建造在无数根弹簧上的,即使周围地表存在轻微震荡,也会被弹簧缓冲掉。从2007 年下半年开始选址,到2009 年正式开工建设,再到完全建成差不多花了7 年的时间,现在终于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建成,让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135 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厅。
建造音乐厅和建造医院、展览馆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活动场所都有相像的地方,很多的建造参数都是经历了时间的见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可违背。音乐厅的设计师丰田泰久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在建造一个建筑物,而是在塑造一件乐器。”这个理念,始终贯彻在着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业主和所有为音乐厅付出过辛勤汗水的人们心中。
木材容易燃烧,众所周知。但是音乐厅内部从大到小几乎每一个构件都选用了木质材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木质材料反射效果最佳,被认为最容易达到诸如‘响度’‘混响时间’‘明晰度’‘空间感’‘环绕感’和‘亲切感’等各项参数和要求;第二,设计一旦根据建筑声学测试完成后确定的反射板样式,制作误差是不允许的,而且木质材料更容易做不同造型;第三,木质材料是有生命的,当音乐厅造好以后,它会与长期使用它的乐队形成默契,它的生命个性会向乐队靠拢。”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京华说。音乐厅竣工的时候,丰田泰久的团队做过好几次声学测试,感觉到非常满意。
消防考量:对安全隐患的防范渗透在“枝梢末节”
为了能够保证这件“乐器”完美并且是绝对安全的,在后期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所有参与建设的人把每一个关乎消防隐患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有时候面对经费的困窘,宁可在别的地方节省一点,也要让建筑本身丝毫不差地按照要求往下进行。比如为了节约开支,音乐厅在外墙的装修材料方面做过改动,省下很大一笔钱。“建造音乐厅首要的是把声音做好,如果一个音乐厅的声音和大礼堂一样,那就失去意义了”,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前提保障,所有的东西都是空谈”周京华说。为了既尊重音乐厅设计的科学要求,达到建造最好音乐厅的目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消防的规范、规定和性能化分析的要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到了每一个比较容易引发火灾的细节、节点上,事事做到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燃。
每一个进入音乐厅演奏厅的观众,首先都会被大厅的正上方的三千多根吊在空中的杆状装饰设计所吸引,这些装饰物给整个演出现场带来一种雄浑壮阔的美感。
它们虽然看上去是木头,实则不是。因为如果这么多易燃的木制品悬挂在这里,对消防工作来说太有挑战性了。
怎么办?起初,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木杆都被换成了铝制的方管。外形的问题解决,内在的问题又来了,空心的铝制管对声音的影响很大,建筑设计师想到在空心的方管内塞隔音棉。三千多根方管全部用隔音棉塞实,工程的浩大可想而知。验收的时候每一根铝管都被敲击一遍,发现没有塞实的就会进行返工。塞实的铝管用木皮包起来,从外表看和普通木头无异,又不影响厅内整个环境的格调。
交响乐音乐厅的形式属于常见的“葡萄园”式。音乐厅内顶部和四周墙面上有六块大的反声板,重量和密度都非常大,顶部的反声板可以达到100kg/m2,四周的稍微小一点的也有70kg/m2。每一块都是由主体钢结构、次龙骨、泡沫混凝土、层积木板、网状木质集成材这些东西所组成。而演奏厅里所有的舞台灯光和观众席灯光就镶嵌在顶上的木质集成材料为主的反声板中。这些筒灯如果不去做技术上的处理的话,灯筒就会直接接触木头。
消防部门最初提出了疑问,如果舞台灯长时间开着的话就会集聚大量的热量,是不是会有消防隐患?音乐厅施工方面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着手考虑寻找解决的方案。开始的时候是把光源换成了冷光灯,冷光灯有一个好处,亮度比较强而且发热却很少,换成这样的灯就可以大大减少热量散发,但是后来为了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在施工的时候又在每一个灯的灯壁外面多做了一个GRG 材料的外筒。这样的措施起到了阻隔热源的作用,将亮起时的灯所散发的热和反声板中的木质材料完全阻隔起来,防止了火患发生。
上海交响乐音乐厅的两个演奏厅都是沉在地下16米,而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全是木材。消防建筑的防火等级分为A 级和B 级,消防部门起初也考虑到音乐厅对声音质量的特别要求,做到B 级即为合格。不过这个标准对于建筑的设计者们来说,依然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厅内的观众席位和舞台面积都很大,要考虑舞台的厚度,这本来就把可供选择的木材范围压缩到很小了。还要进一步考量声音在经过木材反射后的品质。这个时候,木材的含水量,硬度都是需要参考的因素。
音乐厅的承建方面选用生长在北海道的扁柏木,这种木头能够满足消防的B 级要求,并且已经在日本用来建造过很多剧场、音乐厅。周京华说新加坡有一个剧场,叫榴莲剧场,虽然开张了好多年,但是消防验收从来没有通过。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建设初期就一直和消防部门保持沟通,以求方方面面达到标准,一次成型。
除了选用材料有严格的把关,在一些细小的设计上音乐厅也考虑得非常周全。在剧场或者是音乐厅的舞台上都有很多弱电、强电插座,插座的放置也是和地板处于一个平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演奏台采用下沉式插座,并且把插座盒子固定在另外一个支座上面,支座和下面的木地板之间有空隙,这样的话,万一插座发生漏电,也和木头没有接触,就不会引起火灾了。
类似的小细节,在音乐厅的建造施工过程当中还有很多。承建方请了一家消防咨询公司帮着做可行性分析,包括排烟分析、水泡覆盖面分析、逃生路线、门的大小等等,整个一套分析结果经过了上海市消防部门和消防协会专家的评审,才得以付诸实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造完成后,达到了当初的设计目标,同时也符合消防方面对音乐厅的要求。接下去就是科学管理和严格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的问题了。
世界上知名乐团的专属音乐厅
柏林爱乐大厅
柏林爱乐大厅是世界级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驻地、排演场地、演出基地和举办音乐会的主要场地之一。音乐厅建造于1960 年至1963 年间,因其建筑外形和音响效果而闻名世界,由知名建筑师汉斯. 夏隆设计,是一个不对称的五角星,它的金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
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 年,1869 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从此“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便在此处交相辉映。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 场音乐会。1939年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总会在这里举办。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厅
享誉世界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是久经历练的“百年老团”。乐团的专属音乐厅全称叫做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建筑物之一,它是音响效果突出的音乐殿堂,原名为“音乐厅管弦乐团”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第一场音乐会就是1888 年11 月3 日在这里举行的。
林肯中心
林肯中心是纽约爱乐乐团的驻扎演出的地方。作为纽约古典音乐界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同时也是汇集了剧院歌剧院、音乐厅、室外音乐厅的纽约文化中心。在1950 年,以John D Rockedeller Jr 为中心,计划将它建成音乐界的中心地。此后相继在1962 年建成了爱乐厅,1964 年建成了纽约州立剧院,1966 年建成了大都会歌剧院。在林肯中心的中央有大都会歌剧院,中间建有大理石喷泉的纽约州立剧院和Avery Fisher 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