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婧/ 文
甄建辉和亲人们不断地从包里掏出水果和零食。最引人注目的,是个生日蛋糕。这天是儿子甄宇航22 岁的生日。亲手为儿子把生日蜡烛点亮,“航航,多吃点,听到没?”甄建辉说。
良久,无人应答。
星星点点的蜡烛熄灭了,一团焚烧纸钱的火苗逐渐升起。8 月12 日晚,儿子甄宇航作为消防员,在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中不幸牺牲。一周后的8 月18 日,既是他的“头七”,也是他的生日。
爆炸当晚,他和妻子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可无论妻子怎么呼喊,电话那头始终无人应答,只有一片混乱的嘈杂声。夫妻俩知道,儿子每次出警回来,都会给家人报个平安。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沉默来电竟是儿子留给他们的最后一通电话。为了这个承诺,儿子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截至9 月14 日,这场痛彻心扉的爆炸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8 人失联,他们中很多都是消防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伤亡最为惨重的事件。”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杜兰萍说。
没回来的老指挥员
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天气阴沉得很。44 岁的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区支队副支队长王吉良的名字出现在新确认的牺牲消防员名单中,成为此次牺牲官兵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当天夜里10 点50 分,接到报警后的王吉良迅速跳上指挥车,带领支队消防员奔赴火灾现场。作为第一时间到场的指挥长,为获取更详细的火场资料,方便科学决策、及时调派增援力量,王吉良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场侦察。就在此时,现场突发强烈爆炸,强劲的气浪和炙热的火焰瞬间将王吉良一位消防老兵,牺牲在他为之奋斗了全部青春的消防一线。当战友们找到他时,他被一个铁架压着,双手还攥着泥土。事发突然,他甚至都没有把战斗服的扣子扣完。
1971 年出生的王吉良,再有三个月就将退役。在25 年的消防生涯中,王吉良摸爬滚打,先后参与和指挥过大大小小5000 余次救援任务,带出了业务拔尖的消防劲旅。
战友们眼中,王吉良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见谁都笑呵呵的。每次出警,作为指挥员的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毫不含糊。他的口头禅就是:“现场我比你们经历得多,有情况我先上。”救援结束,王吉良还会描述处置情况和注意事项,增加大家的经验。
他也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哥,对战友们很是照顾。他对战友说:“我家里负担没那么重。你们休整休整,班都我值。”其实,他的母亲刚刚去世9 个月,孩子也才16 岁。
如今,王吉良的办公室依然保持着他最后出警的样子。门半开着,衣服还挂在座位上,桌子上摆放着很多没来得及处理的文件,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仿佛定格在了8 月12 日那个夜晚。
每次出警前他都会说,“我去了啊,你们等我回来。”可惜这一去,再也等不到他回来。
盼回来的“网络红人”
爆炸后的第一个清晨,微博、微信都被两张聊天截图刷屏,一句“我回补(不)来,我爸就是你把(爸)” 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大家纷纷含泪转发、留言、点赞,祈福他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这条匆忙中打出来的话语,出自一位紧急赶赴天津港爆炸现场实施救援的消防员刘世嵻。猜测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应该正穿好战斗服在前往塘沽的路上。执行任务前,刘世嵻给同伴发去火场前的托付,虽然每一句都简短朴实,但句句足以撼动人心。面对危险,消防员舍身忘我,他们的冲锋不是为了感动,而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哪里有危险、火情,哪里就是
消防员的战斗岗位。
所幸,对话中的战士刘世嵻已经撤下来休息,应了网友们的祝福,平安归来。
然而这条被刷屏的截图,还提到了另外一句“刚子死了,牺牲了。我在车上,去汤哭(塘沽)。”
“刚子、塘沽,不会这么巧吧。”杨娟的弟弟杨钢几天前才过完23 岁生日,弟弟小名不叫“刚子”,但他的名字里的确有个“钢”字,而且她知道,弟弟就在离爆炸地不远的消防中队当消防员……
电话打不通。杨娟瞒着父母独自前往天津。第一批牺牲消防员名单公布的那刻,杨娟不太敢看,害怕真的有弟弟。但为了确认,她还是看了。当“杨钢”两字出现时,杨娟只觉得像是挨了一记重拳。“杨钢这名字重名多,名单中没有照片,也许不是他。”杨娟想。
而当更确切的信息公布,姐姐最后的希望还是破灭了。杨钢的小名叫“闯儿”,寓意走南闯北有出息。参军那年,他是村里唯一一个兵。入伍4 年来,“闯儿”入了党,考了驾照,还评上了优秀士兵,他还在学习函授大学课程,就希望能在部队好好干!
虽然很少能回家,但只要一回去,他就帮着家里做事。因为父母身体都不大好,今年6 月休探亲假时他还给家里砍了够用两三个月的柴。
“闯儿”,家里的柴快用完了。
来了又走的年轻小伙
经过京沪高铁曲阜东站,这是郭俊瑶回家的路。17 岁参军,两年没回,家乡变化太快了。
再过一个多月,复员回家的郭俊瑶就能亲自走走他惦记着的那条马路,看看小区里各项齐全的配套设施。但现在,生于1996 年的郭俊瑶,却是被姐姐捧回家的。
这位在爆炸后第一时间到场的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区支队三大街中队战士,在现场按指令铺设水带供水、清理道路,为消防车进入火场扫清障碍。不久后,现场再次发生剧烈爆炸,郭俊瑶避险不及,被卷入火海。
当增援部队在一辆烧焦汽车旁找到他时,他已经意识模糊,嘴里还在重复着:“快去救人……”被救出后,郭俊瑶曾短暂恢复意识,第一句话还是询问战友和火情“战友们都撤出来没有?火灭了没有?”接着再度陷入昏迷,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
整个抢救过程中,郭俊瑶始终没有掉泪。只是在临终前,他才流下眼泪,轻声说了句“想家了”。
由于是义务兵,郭俊瑶两年没回家,家人对他最后的印象还停留在2014 年春节来部队看他。没想到,那次见面会成诀别。姐姐郭俊艳本打算七夕和男友领证,可郭俊瑶说,一定要等到他9 月底退伍后再结婚,他要送姐姐出嫁。眼看日子越来越近,姐姐满心欢喜等着弟弟见证自己的幸福,等
来的却是阴阳相隔的噩耗。
郭俊瑶很少和家人提及部队的辛苦和危险,每次打电话都说部队多好多好,累是累点,但是没事!出事前的周末,郭俊瑶给姐姐打了电话,他说自己两年没回家了,让姐姐拍几张爸妈、家里和门口的照片给他,参军时家门口的路还没修,现在他想看看变化。姐姐心想他快复员了,也就没着急帮他拍,这也成为姐姐最后悔的事。
郭俊瑶牺牲后,一家人默默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医院照顾深受打击、卧床不起的母亲。父亲郭凤喜咬着牙说:“俊瑶是好样的,没给咱家乡丢人!”
还在身边的兄弟战友
19 岁的消防战士周倜被送上救护车时,距离爆炸已过去32 小时,他是失联消防官兵中的首个获救者。
那个深夜,他和战友们第一批赶往现场,却不幸遭遇爆炸。8 月14 日清晨,救援人员终于在距爆炸中心点20 米的地方找到周倜,他仰面躺在地上,喉咙还在动。当救援人员问他是哪个支队的,他还能以微弱的声音回答道“开发的”,这让现场救援人员无不动容。
周倜回忆,第一次爆炸发生时,他是清醒的,和很多人一样以趴地抱头的姿势保护自己,但爆炸威力还是让他昏了过去。等他稍微清醒了些,感到自己躺在地上,特别难受。但这个入伍不到一年的小伙子,用顽强的信念在废墟中坚挺了30 多个小时。
眼下,周倜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伤情稳定,正在恢复中。周倜所在的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区支队八大街中队是离爆炸核心区最近的现役消防部队,出事当晚除了接警员张梦凡,所有战士赶赴现场,如今只剩他一人坚守在满目疮痍的八大街中队。
“我要在第一时间把战友的最新情况告诉他们父母,很多战友家属只知道中队的电话,我怕他们找不到我……”张梦凡说。
而今,整个八大街中队只剩下张梦凡忙上忙下的声音。站在楼道里,他恍惚间感觉,只要推开门就会见到牺牲的战友,依旧可以和他们聊天、训练……
战友们牺牲前一周,他们中队刚在比武对抗中获得第一名。大家商量着借此机会搞个集体活动。兄弟们约好了要一起吃饭,就差没想好吃烧烤还是火锅了,现在,这桌人再也凑不齐。
一场爆炸像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消防员这个职业足以被铭记。
我们试图利用有限的篇幅和已知的细节,还原这些消防员的生活片段或最后印象,也试图通过他们的言行,找到作为新时代消防员向火而生的价值与逆火而行的担当。但感动,绝不是对牺牲消防员唯一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