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7/无标题-49-300x21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7/无标题-49-300x21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为超大型城市消防安全提供创新技术保障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联手消防部门破解灭火难题

近期,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攻克的“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在《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其研究成果荣获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上海消防科技工作领域的荣光,对于推动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的消防安全科技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年,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理念,与世界发达国家消防接轨,走高效环保路线,在引进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自主研发了“高智能厨房灭火系统”“隧道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等一系列高效环保灭火新技术和新产品,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凡钢告诉记者:“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我们只有紧紧跟上国家和时代变革的脚步,发展之路才能走得长远。目前,我们虽然开发了相关的系列消防技术和产品,且正在推广应用之中。但为超大型城市消防安全提供创新技术保障,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总之,任重而道远!”图为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进行细水雾灭火技术实战演练掠影。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进行细水雾灭火技术测试实战演练。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进行细水雾灭火技术测试实战演练。

双方参演人员密切配合, 测试油池火灾灭火功效。
双方参演人员密切配合, 测试油池火灾灭火功效。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参演技术人员在做可燃物灭火测试准备。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参演技术人员在做可燃物灭火测试准备。

双方参演技术人员在做可燃液体灭火测试准备。
双方参演技术人员在做可燃液体灭火测试准备。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凡钢告诉记者:“为超大型城市 消防安全提供创新技术保障,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凡钢告诉记者:“为超大型城市
消防安全提供创新技术保障,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凡席在细水雾灭火演练现场测试采样。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凡席在细水雾灭火演练现场测试采样。

上海消防技术 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科技创新 走高效环保路 线,积极引进 或自主研发灭 火新技术和新 产品,赢得了 业内外的良好 口碑。
上海消防技术 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科技创新 走高效环保路 线,积极引进 或自主研发灭 火新技术和新 产品,赢得了 业内外的良好 口碑。

上海消防技术 工程有限公司 与国外同行展 开积极合作。
上海消防技术 工程有限公司 与国外同行展 开积极合作。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22-150x15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22-150x15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交通事故救援中的破拆工具

李炳泉/ 编译

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救援内容和样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就汽车交通事故救援来说,占了社会救援的很大比例。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变形的情况非常普遍,现场情况十分不稳定,消防队员既要在变形的车辆内救出被困者,又要“尽力将破坏程度减到最小”,这就必须使用破拆工具,甚至是大型液压破拆工具。

无标题大型油压扩张器

油压扩张器通过液压油泵产生油压,经由高压软管将油压传输到器具的动作油缸内,使缸内活塞运动,由此使工作臂张开、闭合。扩张能力有的是20 千牛,有的可超过1000 千牛。
使用时要避开臂的中间部分,要用尖端部分进行作业。将操作手柄置于【开】的位置,扩张器便可张开、扩张,手柄若离开,在“中立”位置时,扩张动作便停止,在【闭】的位置,扩张器的臂便收拢闭合。
油压扩张器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尖端部件与液压管路连接与安装。扩张器由于和汽车的接触面积小因此稳定性差,不能用于举起、抬起车辆。收贮时要让尖端稍稍开一些,以免因温度等影响使内压升高而产生作用力。
 

无标题大型切割器

大型切割器的工作原理与大型扩张器相同。切割器不同位置的切断能力各不相同,割刃的中间部位与根部的切断能力有近两倍之差,根部的切割力最大。与扩张器不同的是,使用切割器时,要使刀尖与切断物体呈90°。切割器刀刃的材质是碳钢,所以不能用于切割比碳钢还要硬的钢材,如手柄轴、踏板、转向柱、弹簧等。
 

无标题油压千斤顶(起重器)

油压千斤顶是由液压泵与柱塞驱动油缸通过高压软管连接起来的产品,借助液压泵的动作,通过高压软管将液压油送到活塞驱动油缸,使柱塞作伸缩动作。油压千斤顶有单级结构和二级式结构两种,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加高时使用的垫木、救援块等,因考虑到其抗载能力,否则有可能会损坏。
上述所有大型液压救助器具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应确认装置一侧的油量是否足够。在大型液压救助器具全开(或者伸到最长)时,在移动式装置的液压油正在减少的情况下,切断装置侧液压油,会发生器具只送进空气的现象,这就会影响器具的工作效能。
 

交通事故救援要则

交通事故救援的最基本原则是,避免救援过程中产生二次伤害。首先要通过警察、安全员的配合,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道路情况,用大的车辆形成安全施救空间,大的车辆并非是有绞盘等设备的救助工作车,而是水罐车等。紧接着确认事故车辆已经熄火,并排除燃料泄漏等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此外还要确保车辆在被救助垫块、救助支柱器具垫高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翻转。
近年来,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各式各样的汽车分分登场。相对于不同车型的救助方法,应该明确各种救援器材的规格和性能,确保更加安全地实施救援活动。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日本探索科学救援的体能需求

姚桂华 李炳泉 钟韵瑶/ 编译

火灾救援现场与一般的办公室或工厂不同,每个现场的温度、湿度、活动时间各有不同,消防员必须穿着高热阻的防火服在救援现场进行搬运器材工具、出水灭火、搜索救人等各种活动。防火服虽然防火性能出色,但也明显抑制了消防员进行上述活动时所产生的各种热量的散发。
据实验显示,消防员进行救援行动时,心率长时间超过140bpm(beat perminute,每分钟心脏跳动次数),有时甚至超过180bpm。1975 年,Barnard 等研究员对35 名消防队员进行心率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当队员们戴着空呼器活动15分钟时,平均心率为188bpm。1992 年,Sothman 等专家研究称,根据对10 名消防员在处置住宅火灾时的监测,他们的最高心率为178bpm。当然,这些研究至今已有些年数,当时的防火服与目前相比,耐热性能低,所以对消防员的身体散热影响反而较小。
消防员在灾难现场的救援活动,不仅使人疲劳,心肺器官也承担着很大的负荷。在此,如果能依据平日训练及救援经验,推测消防员在不同情况下的疲劳程度,并结合科学数据,就能研究各项行动可能对消防员产生的危害,从而防患于未然。但是,关于消防员在行动中身体疲劳度的数值,至今没有客观和持续性的记录。如果单从消防员在救援现场身体反应的数值入手,并不容易,而且行为表现因现场不同而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消防行为模式,以取得消防疲劳状态的高精度数据。
日本东京消防厅以709 消防队在2001 年处置的一起火灾救援行动为基础,将出现频率最高的行动内容模型化,并依据实际消防行动排列,建立了组合式消防行为模式,即推水带小车、吊挂水带、不同阶段搬运消防器材机具的组合模式。但是实验下来,这组模式主要是为了判断消防员实施救援时所需的体力和耐力,但是有些活动是瞬时爆发的,活动时间不满5 分钟,因此这组模式不宜作为掌握消防员疲劳状态的消防行为模式。
于是,东京消防厅与横滨市合作,试着构建以下列条件为基础的消防行为模式。第一,在温度、湿度受到控制的前提下,测出普遍性、通用性良好的负载程度与心肺功能或者与活体情报有关的数据;第二,形成不仅能作数据分析且确保时间的活动项目;第三,必须是能够用室内平面(二维)活动模拟三维立体消防活动的项目。此项研究在得到横滨国立大学伦理委员会承认,并获得参加研究的人员书面同意后实施。

小高层火灾模拟救援
消防员心率和体温超过基准值

2011 年8 月,研究人员在横滨市消防训练中心建了一幢8 层楼高的小高层,利用它模拟消防救援行动。在模拟救援中,救援人员从穿上防火服到活动结束,模拟了一系列消防活动,包括消防队到达、铺设水带、出水、搜索救援、现场指挥、撤走消防器材等。
模拟行动假设如下场景:火势最初从建筑内第四层燃起,随后蔓延到第六层,消防员在室内铺设水带后,扑灭大火。消防员将确认安全的第三层作为现场指挥中心。现场,四至六层有被困人员,被困于四层的人员呼吸困难,需要氧气呼吸器,五层的被困者无法走动,六层的伤者伤势最轻,有能力自己走动。
为了探索消防员进行救援时的身体负荷,研究人员连续测定了横滨市消防局28 岁消防员X 和47 岁消防员Y 在救援中的RR 间隔(心脏跳动节拍间隔)及外耳处温度,两人的装备情况与日常战斗时相同。
测试中,队员X 为了搬运消防器材、搜索运送被困者,反复上下楼,队员Y 在搬运好消防器材后,主要负责灭火行动和运送被救者。
测试时间从14 点25 分开始。测试前,队员X 进行了热身运动,当时的瞬时心率在130bpm 左右,测试开始后,X 戴着空呼器准备消防器材,扛着水带(Φ50mm×3)与水枪进入建筑后,在到达四层的时间段内,瞬时心率在160bpm~180bpm 间变化。随后X 辅助射水灭火、运送被困四层的伤者,拿着水带接口从三层到五层,此间心率变化为160bpm~190bpm。在运送伤员的过程中,X 的瞬时心率超过了180bpm。
队员Y 在测试开始后,带着两台简易空呼器进入建筑物,通过楼梯到达四层后,心率上升到160bpm。其后在灭火行动准备阶段,Y 的心率在140bpm~170bpm 之间,在出水灭火时,虽然心率低于140bpm,但这次测试是假定出水时长,而且拿着水枪的人没有运动。之后Y 从四层向五层移动,瞬时心率由140bpm 上升到160bpm。此时,X 的空呼器发出警报,Y 从五层跑向六层,心率瞬时升高,运送被困者时Y 的心率一下上升到180bpm。测试结束后,Y的瞬时心率在撤收装备的过程中,还保持继续上升的态势。
在穿着耐热性高的防火服活动25 分钟的过程中,X 和Y 的瞬时心率从开始到结束, 一直处于140bpm~190bpm。一般, 在运动过程中, 将人体的最高心率(220bpm- 年龄)作为基准数,可见,这两名队员在超过最大心率基准水平状态下连续活动。
测试中,队员X 的外耳最高温度相比测试开始前上升了2.14℃,Y 的温度上升了2.14℃。但是,这里所指的温度,是直到外耳温度仪破损或脱落前测出的(X 的温度仪在14点44 分32 秒破损,Y 的温度仪在14 点45 分19 秒脱落),仪器破损或脱落后,消防员还在继续活动,可以认为测试结束时,两名队员的外耳实际温度还在升高。从确保消防员安全方面看,在人体温度38.5℃以下活动是适当值,但两名队员都超过了这个基准值,心率也是如此。在暑热季节,消防员的体温处于严酷状态下,再加上环境和装备增加了消防员的热负荷,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当消防员在身体及精神疲惫的状态下,应进行适当的交替活动,将救援和休息结合起来进行劳动管理。

构筑室内消防行为模式
确认消防员身体负荷数值

为了取得稳定条件下有很好普遍性的数据资料,研究人员将小高层建筑物中消防队员的立体性动作,换为限于屋内的平面活动,以此构筑了消防行为模式。
将小高层建筑救援的典型行动分类为到达现场、装戴空气呼吸器、搬运水带、铺设水带、发现被困者、运送伤者、运送消防器材、照明活动等13 项内容。为了将三维立体作置换成二维行动,选择用10kg 的锤子代替水带搬运,用下吊24kg 的锤子代替照明器具,用装了25kg 砂子的背包代替伤者,活动跑道和垫脚石升降代替上下楼梯。
实验人员将在小高层建筑内消防员救援时的瞬时心率及外耳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与平面的消防行为模式下,在人造气候室内(室温30℃,湿度60%~70%)的数值作比较,由此确认了所构筑的消防行为模式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根据两种情况下测试出的数据,活动开始后,分别在第10 分钟和第20 分钟,消防员瞬时心率从180bpm 左右下降到150bpm 上下,这段时间正是消防员对被困者进行生命迹象检查。此外的时间段中,两种情况下,消防员的瞬时心率变化都是一开始急剧上升,到活动结束,可以确认达到160bpm~180bpm。
此外,二维消防行为模式下测出的消防员外耳温度变化,与小高层建筑消防救援时的这些物理量变化情况以及绝对值变化是可以模拟的。
在2011 年到2012 年间,横滨市消防局用两者交替的方式,让18 名执勤消防队员和从事事务工作的工作人员,总计24 人,按照消防行为模式进行活动。从消防行为模式中测得的最高瞬时心率与测试者年龄关系看,心率都在150bpm~200bpm,与年龄和职务没有关系。测试过程中,有4 人中断了活动,但他们的数值对结果没有太大影响。
最终的结果显示,大约有半数测试人员的心率超过了基准数(220bpm- 年龄)。由此确定,消防员的心肺功能因救援负荷而改变,但要通过与训练时的基准数比较来推测消防员的人体限度是件难事。
测试人员的外耳温度都有所升高, 升高值平均为2.41℃ ±0.78℃(最高上升3.73℃,最低上升0.97℃)。
中途结束活动的队员,体温平均上升1.17℃,其他几名队员的体温升高数值均超过他们,如果仅靠体温上升值也难以推测行动中消防员的人体限度。
近几年来,根据百姓的报警,日本消防救援出动次数增加,实施的处置范围也有扩大趋势,因而加重了消防员的负担。此外,伴随着消防队员的高龄化,队员们的身体负荷增大。社会状况的变化,过于严酷的劳动环境,使得消防员身体和精神上处于疲劳状态,由此造成人员救援时的动作差错,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欠缺等。为了将这种潜在的危险要素防患于未然,有望借助于休息及实施交替动作,恢复现场消防员的运动能力和判断力。但是在现场,消防员体力精力的下降和恢复,要根据指挥员的判断以及交替救援和休息的进行,假如能够用科学的数据推算救援行动中消防员的疲劳状态,不仅能提高安全管理,对实现消防战术的无缝对接也有作用。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3/无标题-32-300x16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3/无标题-32-300x165.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小型消防车的大作为

范永忠 田永祥 李娅梅 董晓白/ 编译

小型消防车,也称轻型消防车、微型消防车、农用消防车,其种类较多,难以界定,有的用轿车改装,有的用载重2.5t~3.5t 载货汽车二类底盘改装,有的用厢式小车改装。德国KLF 小型消防车的总质量定在3500kg,但是手抬泵式消防车TSF 总质量为4000kg,带水罐及附加器材时TSF-W 允许总质量达6300kg,日本此类车总质量为6000kg~7000kg。我国统计的10 类车型,总质量从2000kg~7000kg。
说起小型消防车的作用,那可是非常广泛的。在道路狭窄的小城镇、乡镇、企业,发生初期火灾时,尤其是小型A 类火灾时,小型消防车可作为头车,快速出动展开战斗。在进行建筑火灾内攻时,小型消防车也可作为作战消防车的补充,或为通信指挥车运送物资。

德国篇

小型消防车 KLF

无标题小型消防车KLF 可以用来灭火、供水及较小范围的技术支援,车内带有一台滑动式手抬泵、一只固定的水罐、一架快速展开的卷盘及一些消防器材。这是第一台投用的消防车,可容纳驾驶员1 名,乘员5 名,由于只能携带400L 水,在进行内攻之前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后援供水。
KLF 用可承受总质量3500kg 的公路车底盘改装,内置双排座驾驶室,结构更为宽敞。在车身尾部,KLF 配置了手抬泵PFPN6-500(出水压力0.6MPa,额定流量500L/min),用一只B 型吸水口与水罐相连接,B 型出口与快速进攻卷盘相接。该手抬泵可由单独动力驱动,没有单独动力时可使用车辆动力。KLF 的水罐有效容积至少为400L,并配有一只快速展开射水卷盘,有两根连接到手抬泵并贮放在小室内的耐压水带C42-15、D-15、或D-30,带一支CM 型水枪、一支C 型多功能水枪或一支流量约100L/min 的水枪。
 

日本篇

无标题BDG-NMR85N 小型泵浦车

小型泵浦车与普通泵浦车一样,是防御一般火灾的主要消防车,它娇小的外形尺寸使其在行进时可以达到最小的转弯半径,即便在道路狭窄的地区,消防救援工作也不会受到阻碍。日本常用的BDG-NMR85N 小型泵浦车装有A-2 级水泵及980L 水罐,带两部轻便水带车,外形尺寸为5400x1900x1700mm,轴距2.75m,最小转弯半径5.0m,发动机功率110Kw/2800rpm。车辆采用的是盘卷式吸水管,便于快速展开。
 

中国篇

我国的小型消防车,大多采用轿车、17 座依维柯、载重2.75 吨的五十铃、车风小霸王及解放载重2-3吨小货车等底盘改装。消防车根据灭火装备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射水供水装备,另一类是高压细水雾装置。

普通射水供水装备

无标题BX5020GXFSG05/CH 型水罐消防车外形尺寸4394x1490x1840mm; 最小转弯半径≤ 5.5m。满载总质量1900kg,水罐容积500L。主要灭火装备是JBQ4.6/7.2 型手抬机动消防泵,额定出水压力为0.46MPa,额定流量为7.2L/s,底盘为CH1020HE4 型,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1 名乘员。
HXF5030GXFSG05 型水罐消防车采用DF1031NJ 型载货汽车二类底盘,外形尺寸为54401820x2680mm,转弯半径≤ 7.5m,满载总质量3440kg,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3 名乘员。该车主要消防装备是一台CB10/20 型消防泵,额定出水压力为1.0Mpa,流量为20L/s,配备的消防炮为PS20W 型,水罐容量480kg。
MG5050GXFSG10/JX 型水罐消防车采用
JX1050TSG24 型载货汽车二类底盘改装,整车外形尺寸6050×1890 x2780mm,最小转弯半径≤ 7.5m,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4 名乘员。该车主要消防装备为一台CB10/20-XZ 型消防泵,额定出水压力1.0Mpa,流量20L/s,水罐载水900kg。
SJD5061GXFSG20 型水罐消防车采用QL1070A1HWY型载货汽车二类底盘改装, 其外形尺寸为6275x1910x2530mm,采用双排座驾驶室,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4名乘员,满载总质量为6500kg,最小转弯半径为≤ 7.5m。该车主要消防装备是一台CB10/20 型消防水泵,额定出水压力1.0Mpa,额定流量为20L/s,水罐载水2000kg。
 
无标题

高压细水雾装置

AS5050GXFSG06XW 消防车总长6292mm, 总宽2070mm 总高2620mm;最小转弯半径≤ 6.05m,满载总质量为4850kg,水罐容积600L,底盘为NT1056SFXN6,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4 名乘员。该车装配了GXCQ-40/12-1-HPS 型车载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靠细水雾灭火,可扑救小型A 类、B 类及电器火灾。
LLX5024GXFSG02/XW型水罐消防车是由QL6500UGLR型轻型客车改装而成的,外形尺寸为5015x1690x1805mm,转弯半径≤ 5.9m,满载总质量2330kg,车内可容纳1 名驾驶员及3 名乘员。主要消防装备为QCHX3.5 型轻型车载式细水雾灭火装置,喷射压力高达3.5Mpa,单枪喷射流量≥ 20L/min,双枪喷射流量≥ 15L/min,水罐容量为220L。
除上述几类典型公司产品外,我国尚有用NKR77LLLWJAY改装的RY5075GXFSG15 型水罐消防车;用QL1070A1HWY 改装的JDX5070GXFSG20/F 型水罐消防车;用HFC1073R83k1C3型载货汽车二类底盘改装的MX5070GXFPM20/HF 型泡沫消防车;用NKP77PLLWCJAY 型载货汽车二类底盘改装的SXF5070GXFSG20W 型水罐消防车等。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2/无标题-4-150x15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2/无标题-4-150x15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消防研究要走高效环保路线
从《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获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说起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凡钢

无标题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开创“双元”均衡创新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上海在消防领域的不断开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发成果,为我们的灭火救援系统、设备管理模式及官兵训练机制加入了新鲜的血液:上海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的“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在《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华东理工大学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项目为消防设备管理开创了新的模式;崇明消防支队的“多功能组合训练架”为战士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训练模块。在此,我们邀请了这些来自企业、学校与基层的研发人员来谈一谈他们的创新体会。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也是著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据统计,全市共有公交车辆约1.8 万辆,公交运营线路1000 余条,日均客流量在770.2 万人次左右,占全市公共交通日均总客运量的46.48%,由此可见,公交车仍是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公共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负载也越来越大,公交车、客车等交通工具的超载现象屡见不鲜,公共交通工具的火灾事故也频有发生,引起了大众对公共交通安全的恐慌和不信任。

公交安全课题迫在眉睫

2008 年5 月5 日,上海842 路公交车发生起火燃烧事故,导致3 人死亡;2010 年7 月4 日,江苏省无锡市雪丰钢铁有限公司夜班接送车起火,24 人当场死亡;2010 年7 月21 日,湖南省长沙市高速公路上一辆大型客车发生火灾,2 人死亡。除了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公交车火灾,不断发生的人为纵火案件也威胁着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由于公交车的安全防范显然存在着漏洞,这也给一些对社会不满、蓄意制造轰动事件、报复社会的不法分子找到了机会和手段,他们利用公交车难以防范和阻止携带易燃危险品,以及车载灭火设备极其有限等特点,屡屡制造纵火恐怖事件,不仅造成了无辜人员的死伤,也造成了社会的恐慌。由此,公共交通工具的消防安全问题受到了全社会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密切关注。
针对迫在眉睫的公交车安全问题,2010 年5 月,在上海市政府的提议下,上海市消防局成立了《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小组,该课题由上海市公安局承担,上海市消防局副局长顾金龙主持,编号为10JG0500600。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攻克的《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荣获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消防局联合攻克的《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课题荣获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5 年,课题经过反复推敲,顺利收官,荣获了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殊荣。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研究项目,本专题主要研发了一种创新的灭火系统技术,能在非常受限的环境条件下,快速扑灭极其恶劣的火势,有效保护乘客的生命;第二部分是公交运营车辆逃生疏散系统优化研究项目,本专题主要梳理现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对公交车辆疏散技术要求和本市公交车辆贯彻落实的情况,为提升本市公交车辆消防安全防范能力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是公共交通车辆内饰材料燃烧性能控制及研究项目,本专题主要是通过分析国内、国外现有公交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及使用现状,提出国内车辆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控制建议。这其中,我们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是第一部分内容,也是最需要花功夫、技术含量要求最高的一部分。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包含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细水雾和微包囊技术添加剂两项专利技术,两项技术均通过了公安部天津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试验,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高效法宝保公交车安全

2无标题 秒钟控制大火,4 至6 秒完全扑灭明火,这就是我们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争分夺秒的效率。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中的第一“法宝”就是低压细水雾,这种新型的灭火技术不仅能灭火,还能降温。细水雾在压力作用下被喷头高速喷出,接触大火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汽化,所形成的水蒸气体积会迅速膨胀到液体状态下的1640 倍,这样一来,空间中的氧气浓度就会降低,大火要再烧起来也就难了。由于细水雾雾滴直径很小,相对同样体积的水,其吸能表面积剧增,加强了热交换的效能,起到了良好的降温效果,在灭火过程中,细水雾在燃烧区周围形成高强度的吸热屏障,阻断了热辐射的传递,这比传统的干粉灭火器要强得多了,灭火的同时如果做不到降温,非常容易复燃,不利于乘客安全逃生。
这第二“法宝”,便是ECF-2 微包囊灭火剂,这种技术通过动态表面张力效应强化细水雾灭火机理,在A 类燃烧中,灭火剂中的润湿剂有助于实现更大的表面覆盖并加强进入材料微孔的渗透,使其具有热耗散快、压火有效性高的优势;在B 类燃烧中,微包囊乳化碳氢化合物可以帮助分散可形成微包囊的分子,抑制燃料的燃烧力,更为突出的是,在燃料未引燃前,立刻喷洒灭火剂乳化燃料,可防患于未燃。

环保至上方能长远

在完成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上消最关注的重点是环保。目前,公交车灭火用的还是灭火器的传统办法,不少传统的灭火方式虽然灭火效果不错,但是往往对环境有一定的损害,比方说用大量泡沫灭火,起效很快,短时间内可以控制火势,不过善后工作就比较麻烦,泡沫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到最后还是要流入黄浦江,流入我们的母亲河,这可是多少年都没办法分解的。刚开始做这个系统,不少人向我提议直接用国外的技术,在消防行业,美国的气体灭火和欧洲的高压细水雾灭火都是非常优秀的,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灭火方法往往耗能比较高,对于我们环保节能的初衷来说,不甚理想。更何况,高压细水雾对压力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结构越复杂、造价越高、安装和维护困难、使用起来危险性相对也越大,所以,我们选用了低压系统,为了弥补低压造成的动力不足,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结合了高效环保的添加剂,优化了雾滴的分布。
“低压细水雾+ 添加剂”技术不用高压设备和管道,不需要严格的过滤系统,也能达到高压细水雾的灭火性能,大大降低了消防系统设备的成本费用。
在安全性上,上海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也下了不少功夫,系统中使用的添加剂ECF-2 微包囊灭火剂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产品,会对因火灾而产生的大量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细水雾表面积大,与有害气体接触的机会较大,因此能够溶解、吸附浓烟和毒气,能提高能见度、净化火灾环境、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为了验证系统的无毒无害性能,我们特意用废弃公交车进行真实试验,试验燃烧汽油为10 升,预燃10 秒钟,10 秒后灭火系统启动灭火,4 秒后大火被扑灭,车厢内笼中的2 只兔子和20 只白鼠无一死伤。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雾霾、水污染等问题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家企业不重视环保,或许对大环境影响不明显,但是若家家企业都唯利是图,不关注环境问题,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势必会越来越糟糕。
都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对我们上消而言,创新和发展必定要建立在环保、节能之上。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消防行业的企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目前,国内的消防灭火设施完全跟不上我国整个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保护、国家节能环保能源设施的保护、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板防火以及高层建筑、地铁车厢和高铁列车车厢的保护和逃生等,都给我们消防人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上消公司通过参与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研究,收效颇多,并开发了相关的系列消防产品,目前正在推广之中。在多项专利技术的运用下,不少新产品应运而生,我们还将引进国外新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我国消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截稿消息:宁夏公交车火灾致17 死32 伤

1 月5 日上午7 时,宁夏自治区银川市109 国道枸杞馆门口,一辆行驶中的301 路公交车突然发生火灾,造成至少17 人死亡,32 人受伤。火灾发生时,大量乘客被困车中,由于大火燃烧十分迅猛,乘客死伤惨重。当消防官兵将明火扑灭时,公交车被烧得只剩一个车架子。当天16 时23 分,银川警方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马永平抓获。据初步审讯,马永平对其实施纵火事实供认不讳。宁夏公交车火灾再度暴露了公交车安全防范漏洞,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问题的关注。

(栏目编辑:董晓白,本文图片由詹茂华摄)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2/无标题-7.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2/无标题-7.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消防也戴“智能手环”
华东理工大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项目获工博会银奖

谭 婧/ 文

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这个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易建军教授是这样理解的。他认为,物联网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消防系统也应当在智慧城市的创建中拥有智慧,变得智能。最近,易建军教授团队就与湖南相关企业合作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系统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并成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
这套智慧消防系统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是对传统消防设施运维的转型升级。目前,这套系统已在部分地区的政府、企业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等消防重点场所“安家落户”,成功创造产值近3000 万元。据其团队统计,消防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250 亿元,且未来几年之内将继续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其中,消防监控业务的市场份额约占20% 左右。放眼全国范围,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在翘首以盼。

实时监控 监管足不出户

纵观近些年不少火灾,由于消防设施的老化甚至瘫痪、人们缺乏消防逃生知识、消防联动较为滞后等原因,其后果令人痛心。如果能对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加强各部门的消防联动,为民众普及科学有效的逃生知识,也就有助于减少火灾的数量和损失。易建军考虑,可以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构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倡导智慧消防。
设计之初,易建军发现智能手环深受人们青睐,因为它使用简单,只要佩戴一个类似腕带大小的手环,就能记录自己行走、睡眠、锻炼等实时数据,掌握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各项信息。那么,如果想让智慧消防系统实现智能化,也就需要给消防设施戴上能够感知信息的“手环”。
相比于人们五花八门的智能手环,易建军为消防设施设计的“手环”要简单朴素得多。这种“手环”实际上是一个个黑色的盒子形设备,能够与相应的传感器进行连接,实时检测和监控消防设施中的信息参数,如消防水压、流量、温度、烟度等,并做到全天24 小时、全年365 天无休。易建军介绍道,这些小盒子就是给予消防设施“感觉”和“记忆”的物联网节点。有了它们,消防设施就能实现火灾防控自动化,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开启喷淋等灭火系统,或者自动拉下卷帘门,启动排风系统。
不仅如此,这些小盒子还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组网、无线传输,并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云服务中心。所有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状况、诊断维护、报警信息等也都能在云平台上实现海量集中的存储,然后推送到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上。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手机和网络,便可随时随地查看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方便施工单位进行远程维护与管理。

信息互通 智能灭火救援

就目前而言,在消防灭火救援中,大多数还是利用人工进行感知判断。比如在接到群众火灾报警时,接警人员往往会在电话里询问关于火灾现场的各种信息,以此了解火灾起因和现场情况等。但由于报警人相对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再加上情绪慌张导致思维混乱,很多时候消防人员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信息予以支撑灭火救援工作。
无标题
而智慧消防系统中的云平台能不断接收新的检测和监控数据,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信息库,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被联网共享,还可以在消防监管部门、消防队、消防设施用户、消防施工与维护单位之间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实现信息互通。如此一来就能形成高效的信息联动,创造强大的资源体系,实现灭火救援指挥的智能化。
除了智能化,系统还能做到信息的可视化。这些实时传回的信息不仅有数字,还有非常形象生动的图像,就如同平时在现场查看一样,十分直观。
易建军举例说,当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时,消防人员立即到场处理,了解和掌握现场基本情况。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个智慧消防系统提供的强大信息平台,让他们根据各种信息了解事发地点内部的实时情况,判断事故发生的起因,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救援方法来扼制住火势。一旦需要消防战训专家同步研讨方案时,系统还可以做到在线“会诊”,这种智能化的处理方式对救援更加有效。

精确检测 避免“漏网之鱼”

消防安全关系你我、关乎社会,不能出丝毫差错。而消防工作艰巨繁重、人员紧缺,每每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比方说一座大楼里的基础消防设施——灭火器,全新灭火器的使用年限大约是5 年,每隔两年时间要充装一次干粉或者更换一次。
整幢楼里的所有灭火器哪些需要充装、哪些需要换新,这些工作都得依靠人工来核查、整理和操作。这还仅仅是灭火器一项,要是覆盖到大楼里所有消防设施,不但工作量十分巨大,一不留神还有可能出现漏查、错查等情况的发生。
对此,易建军在智慧消防系统里设计了一个“基于RFID 的消防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来解决这种状况,只要通过移动式或固定式RFID 读写器,就可以对消防设备的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并实现消防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与管理。巡检人员拿着这种巡检器在大楼里各个位置走上一遍,就能接收到哪些灭火器是需要充装或换新的,既可靠又省力,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
智慧消防系统的数据信息库经过日积月累的信息存储,拥有庞大的信息数据,它能将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数据比对,从而得知哪些位置的消防设施容易发生故障,哪种消防设施不便于使用,哪种水泵发生问题的频率比较高……掌握了这些信息反馈,也就方便了施工单位科学选材、运维单位重点维护、监管部门提升管理,用户单位提高效能,有助于实现日常管理的精准化。
当然,智慧消防系统的云平台也十分“接地气”,它走进千家万户,在我们的身边筑起“防火墙”。市民群众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相关的APP,就能接收到APP 所推送的消防科普常识,还能了解自己所住的楼里有哪些消防设施,以及在紧急状况下如何逃生,遇到初期火灾后如何迅速灭火等等各类消防知识等,利用它的“智慧”为普通老百姓编织出一张结结实实的消防安全网。

(本文图片由华东理工大学现代机电工程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