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紫禁城大火之谜

世上许多火灾,原非偶然,完全是设计。一般说,凡有不可示人的东西要遮藏,可以埋之深山老林,深藏入土,或是放之急流,沉入水底,凡有不可告人的事实要回避,最好有封口令、封口费,经过岁月的磨蚀,最终或许会被人淡忘。但这些做法,并不百分百保险,多少还有暴露的可能,也可能偶尔因沉渣泛起,甚而水落石出。惟一可以一劳永逸的,就是付之一炬,来个死无对证,把一切化为一笔糊涂账。

张晓虹/编辑

史料记载,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26日晚,紫禁城附近居民惊见紫禁城的西北角红光满天,火焰高达十丈余,内里夹杂着叫喊和哭嚎。紫禁城神武门内建福宫的德日新斋突发大火,并迅速延及其他建筑。

没溥仪的旨意 消防队干着急

就在城里火光冲天的时候,警察总署薛之衍、卫戍司令王怀庆、步兵统领聂宪藩、提督三堂田德山、统带高柱臣,以及意大利使馆的消防员等等都来到神武门,准备进宫扑救。但是,宫里的门卫却以“清室向例未奉谕旨,外人不许入神武门一步”为由,不敢擅自为他们开门。
其时,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早已退位,但按照与民国定下的优待皇室条件,“尊号不改”,在紫禁城里过着“小朝廷”的生活。他每天仍然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宗人府、内务府等一套宫廷机构照常奉职不变。消防人员只能聚集在宫门外,等着溥仪下“谕旨”启门。
当时的内务府总管绍英急忙入宫四处寻找溥仪,让他下谕灭火。但是足足在宫里找了将近1小时20分钟,才在西宫见到了溥仪。溥仪还满脑子装着 “不得外人入宫”的家训,有些犹豫不决。绍英一再陈请,溥仪决定召集临时御前会议。会议之后,溥仪这才下谕旨,准许各消防人员入宫救火。
宫内无水,只好拆房子断火道错过了救火的最佳时间,消防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建福宫花园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院内参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树;静怡轩、慧耀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等诸多建筑都被牵连,在人们眼前一点点消失。
宫内没有自来水,水井又早已干枯多年,这让救火人员傻了眼。情急之中,有人建议把水管接在一起,汲取神武门外筒子河的水。但是水顺着一根不算太粗的管子,从400米外的筒子河慢慢流到这里,似乎很难解决燃眉之急。人们当时能做的也只是尽力拆除房屋、阻断火道。
一直折腾到第二天7时左右,大火才渐渐被扑灭。等到大火的余烬被完全被扑灭,已经是两三天之后了。

五十万银元买下灰烬 里面全是金子

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为历代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它坐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
整个花园楼、堂、馆、阁、轩、室、斋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形制各异的建筑类型相间,并隔以假山、花木、盆景,将空间以大化小,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多变。各景区和建筑之间用游廊相通,似隔又连,景色相互因借,彼此渗透,极为巧妙。
这个花园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常做诗赋词加以赞美,还将众多自己喜爱的珍宝玩物存放此处。里面古玩、字画、瓷器、彝器、珍宝堆满了库房,数不胜数。
但是大火过后,这些都只能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内务府事后呈报只有一句话:大火共烧毁房间一百二十间,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其实,建福宫原有多少东西,监守自盗的内务府本来就搞不清楚。据溥仪《我的前半生》回忆, “建福宫附近一带,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广生楼、凝烽楼、香云亭等一大片地方烧成焦土。这是清宫里贮藏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在这一把火里毁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
到了八月初,内务府的人找来一百多人清理火场,虽然灰烬里已经找不出字画、古瓷,但是金佛、金塔烧熔后有的成了碎块,有的化成金水,结成的半土半金块还有很多。
内务府找来北京各个金店投标,一个早已经打通关系的大金店以五十万元的价格买下了灰烬处理权,并从中拣出金块金片一万七千多两。金店拣完了,内务府的人又把余下的灰烬装麻袋,分发下去。
据说,有人后来施舍给北京雍和宫柏林寺的黄金“坛城”,就是从麻袋里的灰烬中提炼出来的。
烧剩下的尚有这么多,可想损失有多大了!

火灾原因:电线走火?太监放火?

火后追查事故原因,这起火灾烧毁近400座大小建筑,延寿阁里的古物,广生楼里的大藏经,中正殿的大金塔、全藏真经、历代珍贵书画,吉云楼和凝烽楼数以千计的大小金佛和金制法器,全部化为乌有。种种迹象表明,建福宫火灾名册上的旷世宝物,其实有许多早在失火前就已消失。即便如此,对起火原因,北京政府只给出了谨慎的推测——电线走火。它没敢在明火尚存的情况下十分聪明地断言是燃放烟花爆竹使然,更没敢凭主观臆断就去抓人。
当时,妃嫔们为了消遣,经常在宫内放电影,德日新斋就是电影场所在,电影机、电灯房也在这里。负责管理的太监等缺乏用电知识,漏电失火不无可能。1904年慈禧70岁寿辰的时候,就曾出现正在放映的电影片子着火的情况。但是皇室的溥仪、溥佳等则怀疑是宫内偷盗珍宝的太监放火灭迹。
宫里太监偷盗珍宝,到外面古玩店抵押变卖的情况非常多见。甚至,溥仪结婚当天,婚礼刚刚完毕,皇后凤冠上的珍珠玉翠装嵌就整个被换成了赝品。
那些日常发生的盗宝事件就更多了。大火发生之前,溥仪曾接受师傅庄士敦的建议,清点宫内藏宝。没料到,建福宫的清点刚刚开始,大火就发生了。
在此之前,庄士敦曾经建议把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取出拍照(建福宫内存清历代皇帝圣像)。
溥仪觉得有意思,就叫太监每天到建福宫取出十几张,让一个美国摄影师来拍。结果有几次太监竟然取不来了,再加上以前要他们拿某件宝物时他们的心虚样子,溥仪越发怀疑太监们有偷盗行为。
因此在大火发生后,他就认为是偷盗犯眼看自己就要暴露,先下手为强用火来消踪灭迹。

太监全部裁撤 影响震动全国

溥仪怀疑大火是太监故意放的,再加上“小朝廷”开支入不敷出和内务府太监们中饱私囊、舞弊等原因,大火后的20天,7月16日,他下了一个破天荒的谕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这引起了北京城乃至全国的轰动。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留下,三位太妃、溥仪、淑妃等所在的五个宫各留下20名驱使。
当天晚上,绍英把全体太监集合到乾清宫内,宣读谕旨。这些在宫里当了十几年差的人,绝大多数在北京没有家,限他们几个小时出去,也不能不算难为他们了。所以他们要么高声咒骂,要么号啕大哭。不过溥仪早已请了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派他的部下一些亲信带军队来保护紫禁城,又发给太监们一笔遣散费,当天在北京找不到亲戚投靠的,还准许暂时住在地安门内大街雁翅楼内。最终,一千多个太监在军队的监视下,只得默默地接受命运。很快,太监们从神武门出发,陆续离开了紫禁城。
从此,一切罪行烟消云散,建福宫大火成了千古之谜,太监成了人人诅咒的历史嫌犯。古往今来,莫不如是。烧了咸阳宫,只表明项羽痛恨秦朝,至于楚军是否劫掠,无人知晓。烧了圆明园,海淀农民抢走的所有珍宝,都可以算在英法联军的账上。当火焰把罪孽化成青烟,真正的罪犯已无须对乱账负责,只需找一群替罪羊去祭奠火灾。

经住了岁月磨砺却葬身火海
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烧毁数以万计藏品

董晓白/编辑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文明的圣地,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这样的场所发生火情,往往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建筑坍塌、藏品被焚、研究被迫中断,这样的损失通常都是“无价”的。
然而,当地时间9月2日晚7点半左右,巴西国家博物馆突发大火,这座刚刚在6月庆祝了200岁生日的拉丁美洲最大博物馆瞬间被火苗吞噬。由于正在闭馆期,大火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2000万件藏品几乎全部受损,仅有10%幸存。

200年无价之宝付之一炬

位于里约热内卢博阿维斯塔公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由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创建于1818年,最初被命名为“皇家博物馆”。早期主要的藏品为各类动植物样本,尤其是鸟类,因此被人们昵称为“鸟之屋”。19世纪末,在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的推动下,博物馆开始涉足新的领域。如今,巴西国家博物馆由里约联邦大学管理,涉猎内容也囊括人类学、社会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以及动物学。除作为科研机构外,该馆还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同时展出王室的一些生活物品。
巴西国家博物馆使用面积逾9000平米,馆藏超过2000万件。2000万藏品是什么概念?法国的雅克·希拉克-凯布朗利博物馆有45万藏品,大英博物馆有800万藏品。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是大英博物馆的一倍多。在2000万件藏品中,不仅有着珍贵恐龙化石和古埃及、古希腊和印第安人艺术品,还有很多记录了从16世纪葡萄牙人登陆南美到1889年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文件,可以说几乎整个巴西的历史和文化都在这里。其中,最有价值的藏品包括1970年代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距今约12500年至13000年前的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埃及木乃伊收藏品,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陨石——1784年在巴西北部发现的Bendego陨石。
此外,这座三层建筑物曾作为葡萄牙王室在巴西的官方住宅,巴西脱离葡萄牙后成为巴西皇室住宅,巴西末代皇帝佩德罗二世就在这里诞生。该建筑还是标志着巴西帝国时代结束的第一届共和国制宪大会(1889年)召开的地方。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巴西航空之父桑托斯杜蒙和法国人类学家李特史陀等名人,都曾在20世纪参观过这座博物馆。
然而,9月2日晚上,这些200多岁的珍贵历史却遭遇了大火的洗礼。由于博物馆建筑老旧,使用木材等易燃物料建成,加上馆内保存大量文件及档案等纸张,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失火当晚,博物馆上空的火光燃亮夜空,浓烟升腾,火势在有着数百个房间的博物馆建筑全面蔓延。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队立即到现场进行灭火行动。来自七个州的消防员加入灭火队伍,连夜紧急灭火。消防部门和军警等都在现场救援,多名专家也在现场帮助消防人员确认重要文物的位置。
曾试图抢救出“卢西亚”的消防员拉斐尔·卢斯说:“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希望靠近装有头骨的柜子,但打开后,柜子里面是空的,柜子的铁架由于高温把我的防火手套都熔化了,我的手指也被烧伤,非常疼。我是哭着走出那间展室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挫败感。”

一场文物浩劫及科研灾难

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表示,“对于所有巴西人民而言,这是令人心痛的一天。过去200年来的作品、调查和知识都被大火抹去了。”
9月3日,不少民众前往博物馆凭吊逝去的“国家记忆”。在馆前佩德罗二世雕像的围栏上,有人张贴纸条称“佩德罗二世的家没了”。废墟前,不少博物馆工作人员相拥哭泣。一些研究人员在消防员的陪伴下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藏品,并抬出一些残件。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昆虫学系的师生聚集在博物馆门前,因为这场浩劫,他们的科研项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昆虫学系博士莱昂纳多表示,他在博物馆里进行了九年的研究,这场火灾几乎毁掉了他的办公室,也让他失去了许多珍惜的昆虫标本。“特别是一个来自委内瑞拉的昆虫标本,全世界只有这么一个,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把它从废墟中找回来。” 昆虫学系硕士研究生索萨明年1月就要论文答辩了,但原计划用于毕业论文的昆虫标本及数据信息三分之二都被大火烧毁,现在能否顺利毕业都成了问题。“我们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到丛林里收集昆虫标本,但是火灾后只留存下四个月的标本及数据信息,现在我的论文只能呈现原计划三分之一的内容了。” 除昆虫学系外,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里还有另外8个院系的数百名师生依托博物馆的设施和收藏进行教学和研究,火灾导致许多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迫中断,有些研究工作甚至要从零开始。

政府削减经费引发民愤

巴西文化部长塞尔吉奥·莱唐对媒体表示,大火可能是由于电路短路或自制的纸质热气球降落到屋顶引起。虽然失火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博物馆缺乏维护和必要的消防设备导致火情无法控制这一点是肯定的。在起火后,消防人员发现博物馆附近的两个消防栓都水压不足,无法及时救火,两个小时后才得以从附近的湖中取水灭火,并调遣水罐车前来协助。

过去 200 年来的作品、调查和知识都被大火抹去,付之一炬。

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的后人若昂·德奥尔良·布拉加9月3日来到博物馆的废墟前,他对《环球》杂志记者说:“这里是让我了解我家族历史的地方,也是巴西人民了解国家历史的地方,对我来说这场火让我感到更多的是愤怒,而不仅仅是悲伤,因为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他表示,从消防栓水压不足无法使用就可以看出有多么不重视,全世界所有博物馆都有相应的防火措施,一些重要博物馆更是在馆内就驻有消防队。这座博物馆与这个国家一样,都处在一个灰暗的时期,国家对教育和文化缺乏认知和保护,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方面都投资不足。“承担这个责任的应该是政府,近年来的历届政府,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始终没有重视对教育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政客们所看重的只有个人利益而已。”
无独有偶,巴西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路易斯·费尔南多·迪亚斯·杜阿尔特也认为,这次事故是几届政府不作为造成的。他透露,博物馆已连续多年向政府申请资金进行维护,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及时和有效支持。“我在这里工作了40年,面对这场悲剧,让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事故的原因就是政府的资金不到位,这可以说是对全人类的罪行,因为我们失去的是历史遗产、文化遗产和科学遗产。”
由于博物馆建筑老旧,使用木材等易燃物料建成,加上馆内保存大量文史纸张资料,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近几年访问这座博物馆的民众可以看到博物馆内部设施维护很差,电线和墙壁都已经老损,白蚁甚至咬坏了放置恐龙化石的基座。在博物馆进行研究并负责博物馆运营的里约联邦大学校长罗伯托·雷耶尔表示,他们甚至没有资金让消防队24小时在这里执勤。“不久前,巴西文化部与巴西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银行达成协议,将拨款2100万雷亚尔(约合3476万元人民币)用于国家博物馆维护计划,其中包括避免火灾,但这一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火灾就已经发生。”
虽然造成火灾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政府削减博物馆经费和消防系统不健全被认为是导致火灾的关键因素,这引发了民众的愤怒。约500名里约市民在博物馆废墟外组织抗议活动,他们手拉手环抱在废墟周围,给予这栋建筑一个象征性的“拥抱”。在博物馆入口处,小部分愤怒的抗议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对峙,防暴警察发射催泪瓦斯驱散人群。不少抗议者认为,最近几年巴西主办过一系列国际赛事,大量资金被用于体育设施建设,导致财政亏空。

重建工作正在进行

对于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遇毁灭性火灾打击事件,国际博物馆协会深表悲痛。协会表示,虽然这场灾难没有造成任何人员死亡,但博物馆宝贵藏品的损失令人扼腕叹息。“我们谨代表国际博物馆界向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坚定的支持,并向巴西更广泛的博物馆界和巴西人民表示声援。在这个巴西以及世界遗产界黑暗的日子,我们要重申,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巴西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复原能力和专业精神,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从这一痛苦的事件中恢复过来。”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在努力动员灾害风险管理常设委员会(DRMC)、高校博物馆国际委员会(UMAC)、登记著录国际委员会(CIDOC)、自然历史国际委员会(NATHIST)及其他相关机构,组织联络各方面专业人员协助巴西国家博物馆渡过难关。
9月4日,据巴西《里约时报》报道说,火灾期间进入博物馆的搜救人员共抢救出4万多件珍稀古生物样本。这些生物大多早已灭绝,其中一部分甚至尚未确定品种。此外,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发现于1784年的本德戈陨石并未在火灾中损毁。
而另一件珍贵文物——整个南美大陆最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头骨标本“卢西亚”是否受损尚无法确定。馆长凯尔纳表示,少数珍贵馆藏放置在耐热且抗击力强的特制展柜中。因此,尽管90%左右的馆藏是肯定保不住了,但部分文物的抢救工作尚存一线希望。
不久后,博物馆公布了火灾中幸存藏品的名单,包括附楼地下室内15万件深海无脊椎动物标本;主楼外植物园部分的46万件脊椎动物标本和55万件植物标本;中央图书馆内的50万册图书,其中包括佩德罗二世在19世纪时得到的一本400年前的托拉(犹太经书)。莱堂部长宣布了博物馆重建的4个阶段:保护建筑和现场安全;制定购买重建设备的计划;重建博物馆;挽救幸存藏品。每个阶段具体资金落实也有了初步计划。
巴西教育部部长罗西埃利·索亚雷斯承诺紧急拨款1000万雷亚尔(约合1655万元人民币)用于重建的第一步。巴西总统特梅尔与金融界、企业界人士举行会议,希望为国家博物馆的重建建立一个经济支持网络,号召私有企业为博物馆重建和文物保护提供赞助。博物馆还打算用数字扫描的方式查看展品情况,并用3D打印技术还原部分藏品。连日来,有几台无人机一直在博物馆上空飞行,对展厅进行扫描。
若昂·德奥尔良·布拉加表示,虽然重新建起的博物馆不可能是原来的那一个,但自己将会捐出家中的一部分收藏。“我会捐出我家里的一部分藏品给博物馆,包括绘画作品和照片等,希望博物馆能够尽快重新开门。我也希望我的捐赠能让国家重新警醒。”
不断找到的藏品给人们带来希望。里约联邦大学地理和古生物学教授雷纳托·卡布拉尔·拉莫斯说:“我想从下周起我们就会恢复工作,尽量抢救出更多文物,今天我们找到的每一个小小的幸存的藏品都是一个希望,都是一个开始。我们大学研究生的课程在博物馆地下室,那里还能够上课,我们的博物馆还活着,而且我相信还将一直活着。”

潜藏在列车中的安全秘密

钟 琳/编辑

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中,全国铁路从9月28日至10月7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3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多项运输指标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在现有交通工具中,列车是出行最普及的交通工具,也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虽然它没有飞机的速度优势,但几乎不会误点,且价格便宜,没有淡旺之分,更不会在节假日疯狂涨价;它虽然比不上自驾的“随心所欲”,不能任性地直达任何一个偏远地区,但也不用担心被堵在路上看车海,更不用担心一路上极可能发生的碰碰擦擦。
列车安全事故虽相对较少,但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安全,当发生事故时,如果能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当列车起火时

列车失火事故并不多见,有的是因为乘客不遵守规定将违禁品带进列车,行驶途中发生燃烧,有的则因设备故障发生火情。今年1月25日11时53分,由青岛开往杭州东的G281次列车运行至安徽定远站停车,电器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车厢冒烟。发现警情后,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旅客疏散,所幸未发生人员伤亡。
列车火灾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火灾,狭小的车厢内不仅坐满了乘客,还放满了行李,这些都有利于火势蔓延,却不利于人员疏散逃生。列车上可燃物多,无论是卧铺车厢还是硬座车厢的铺位、座椅和窗帘,乘客携带的行李等都是可燃物。从构造上说,列车的空调系统把整列车连成一个整体,火势会迅速蔓延,并通过空调管线传播到其他车厢。如果是处于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列车,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气流压力也会为火势的蔓延加速,使行驶中的列车变成一条火龙。火势越来越猛,无法释放到车外的浓烟很快充满车厢,在这种情况下,车厢两端的疏散车门远远不能满足疏散需要。
根据调查数据,列车发生火灾后的前7分钟内,影响相对较小,以300公里的时速计算,列车能够驶离不宜停车的隧道等地段。把握火势初起的时间,及时、正确地开展自救是避免火势蔓延、造成伤亡的关键。在列车上,有不少隐藏的可救命的安全设备,在火灾初起时可以帮助开展救援工作。
火灾报警按钮。火势初起时,乘务员和乘客是第一灭火力量,乘客发现火警时,应第一时间告知乘务员。每节车厢的出入口和中间部位设置了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一般有吸盘复位型、钥匙复位和更换有机玻璃进行复位型三种,按下按钮3至5秒,按钮上的火警确认灯会点亮,表示火灾报警控制器已经收到火警信号并且确认了现场位置,司机室和乘务室的显示屏会立马显示报警信息且蜂鸣器报警,乘客还可以通过报警器直接和司机进行语音通话。
灭火器。列车的8节车厢配备了34个干粉和水型灭火器,火势不大时可以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如果已在车厢内蔓延,应该在乘务员的引导下,以低姿行走的方式逃离到车厢外或相邻的车厢。如果火灾发生在本节车厢,可以转移到车厢前部,朝着列车前进方向一侧,因为列车前进而使车厢内的空气向后部流动,火势也随之向后蔓延。如果火灾发生在前部车厢,可以关好车门,阻断火势。

紧急制动阀。紧急制动阀是列车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设备,在火势影响列车前行的情况下,可顺时针旋转链式制动手柄,使列车尽快停下来,或者是迅速冲到车厢两头的车门后侧,用力向下扳动紧急制动阀手柄,也可以使列车尽快停下来。但是非紧急情况下,切忌擅动紧急制动阀,以免引发列车冲突或颠覆等安全事故,铁路行车部门规定,列车行驶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列车长、乘警、检车乘务员等才有权使用紧急制动阀。
紧急逃生窗。列车上有两类车窗,普通窗和紧急逃生窗,逃生窗为每节车厢4个角落上的第一扇窗户,上面标注有红点且旁边挂有安全锤。当疏散通道被火封堵,或车厢内产生浓烟危及乘客生命安全时,可以用安全锤敲打逃生窗红色圆圈的位置进行逃生。如果无法靠近逃生窗,可以尝试砸破其他窗户,车窗使用的玻璃为特殊的双层钢化玻璃,中间还夹有PVC膜,砸碎第一层玻璃后要向下拉破夹胶膜。若身边没有安全锤,可以用高跟鞋细鞋跟、钥匙和皮带扣敲击,实在不行也可以两人抬着行李箱,猛力撞击玻璃的四角。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胡乱打开车窗逃生,一是防止大量新鲜空气进入加速火势蔓延,二是盲目跳车只能加大伤亡。
应急梯和安全渡板。动车组列车配备了应急梯和安全渡板,特殊情况下,列车停靠在非站台处时,可以利用应急梯和安全渡板,将乘客转移到地面或其他列车上。使用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通行,避免推挤发生踩踏等次生事故。
防火隔断门。全车有7扇防火割断门隐藏在每节车厢前后出入口处,火灾时可将手动操作门板侧面拉手把隔断门拉出,将相邻的两节车厢隔断,避免浓烟呛到其他车厢的旅客,也能集中区域扑灭火苗。防火隔断门可以抵御火苗10到15分钟,给乘客留出逃生时间。

当遭遇危险时

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一列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列车发生追尾,造成六节车厢脱轨,40人在事故中死亡。列车事故通常有两类,与其他列车相撞或出轨,当感觉到列车发生倾斜、摇动、侧翻,抓住周围一切固定物体,防止被向外甩出,同时避免身体的冲撞。
在座位上。若座位远离门窗应留在原位保持不动,脸朝行车方向坐的乘客应迅速抱头屈肘伏到前面的坐垫上,护住脸部,或者马上抱住头部朝侧面躺下。背朝行车方向坐的,应该用双手护住后脑部,同时屈身抬膝护住胸、腹部。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平卧在坐椅上,或钻在两个椅子中间的空档中,紧紧抓住椅背或椅腿。若接近门窗,应尽快离开,避免被巨大的冲击力从车窗处甩出去或被玻璃刺伤,寻找最近的牢固物体。
在走道上。如果是在走道上站着或坐着,应该面朝行车方向,两手护住后脑部,屈身蹲下,以防冲撞和落物击伤头。如果车内不拥挤,应该双脚朝着行车方向,两手护住后脑部,屈身躺在地板上,用膝盖护住腹部,用脚蹬住椅子或车壁,同时提防被人踩踏。车厢连接处是最危险的地方,故不宜停留,应迅速冲进车厢。
在卫生间。应背靠行车方向的车壁,坐到地板上,双手抱头,屈肘抬膝护住腹部。
列车在经过剧烈颠簸、碰撞停下后,应清理压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活动一下肢体,设法固定可能倒塌、坠落的重物,以免二次被压。一般说来,紧靠列车的前几节车厢出轨、相撞、翻车的可能性大,而后几节车厢的危险性小得多。确需下车避险时,在出车体时一要注意列车是否断电,另外要注意离路面的高度,距离过远时不要急于逃命跳车,可用随身携带的衣服等带状物滑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