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中医进入小学课堂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因为正在看一本名为《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的书,所以对这个新闻倒也挺感兴趣的。

近代以来,中医受到过四次大的冲击。第一次中西医之争出现在1912 年,也就是近代史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当时梁启超和鲁迅等都站在了质疑中医的阵容中。1929 年, 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又以中医无法证实自己的科学性而提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议案,欲废止中医,引起全国第二次大范围的中西医之争。

共和国建国初期,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再次希望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在“文革”期间, 中医被当成“四旧”, 再一次遭到严重打击。直到1982 年颁布的《宪法》第二十一条,特别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如今,中医进入了小学课堂,对保留传统文化倒也是一种推动。

不过,转念一想,似乎又未必是件幸甚之事。且不说放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来上不免会增加学生负担,就是能教授中医的教师又有几个呢?作为拓展性课程的中医,学校一般安排自然课的老师来上,然而中医与其说属于自然科学,毋宁归于人文学科,其理论则更近乎哲学,自然课的老师能上好吗?总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吧?

为了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小学生成了各种理论争夺的焦点,什么东西都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的书包也由此越来越重了。不单单课程数量越来越多,课程内容也在一次次的教材翻新中像烙饼子一样翻来覆去折腾。有时候编写者纯粹是好意,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初衷,特意选一些简单的内容作为教材。却不料,偏偏貌似简单的东西,解释起来反而更复杂。比如这本小学中医教材中有一则课文《恐惧伤肾》,说“我们有时会大小便失禁,甚至吓得昏死过去……这是‘恐伤肾’‘恐则气下’的结果。”短短七个字,甚是简捷。可你让自然课的老师怎么教呢?现代科学认为,恐惧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所谓“吓得小便失禁”,最多也是神经反射引发的膀胱括约肌松弛,这跟肾脏风马牛不相及。要解释“伤肾”怎么会让小便失禁,就必须引入一套复杂的“脏象”(也写作“藏象”)学说,这套诞生于上个世纪20 年代的中医理论认为,中医所指称的“肾”不仅是解剖学上的那个脏器,还包括肾脏周边器官甚至卵巢,以及这些器官的功能,肾上腺及其功能,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性腺/ 甲状腺)轴的功能。既然“肾”包含了这么多人体的功能,所以伤了“肾”也即是伤了附带的这么多东西。别说小便失禁,就是不孕不育,也能用“恐伤肾”来解释了。如此复杂的理论,不知道老师们是怎么向小学生说明的。解释不清,或许就不解释了吧,而老师们填鸡填鸭式的教学更是会让学生日久生厌,白白坏了胃口,从此再也学不进去了。

教改年年喊,老师、家长和孩子却一年更比一年地喊累。多年以前著名学者萧功秦先生就在一篇回忆他小时候生活的短文中感叹:“我们社会的教育体制已经变成了一种谁也奈何它不得的巨无霸,我们这个民族正在进入一个我们自己制造的怪圈而无法自拔。”如今,我们能回答萧先生“什么时候才能跳出这个教育陷阱”的诘问吗?或许,答案仍在虚无缥缈中。我想咱们还是多讲点实际的东西。比如,在小学开设的拓展性课程中,在学校军训中,在日常安全教育中,教一些如何辨别危险物品和危险行为的知识和逃生技能。这远比教那些泛泛而谈大而无当的理论来得重要。

人人都是消防员

吴佳伟/图文

今天,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消防安全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长,学习消防安全技能的热情迅速提升。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生动反映了我国社会化消防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成果。图为上海普陀区一建材超市员工正积极参加商场举行的消防运动会。

上海消防超常设防攻坚打赢十九大消防安保战役

王 莹/ 编辑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实行战时机制,执行战时纪律。继公安部召开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誓师大会之后,全国各地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最硬作风,坚决打赢十九大消防安保这场硬仗。
连日来,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紧盯十九大期间各项消防安保工作,严格按照“严密组织、敢打必胜”的要求,以除患务尽的决心促改问题,全力确保十九大和国庆、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各项消防安保措施落地见效,以决战决胜姿态投入到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工作。
国庆、中秋期间,全市129 个消防中队、1 架消防救援直升机、3 艘消防艇、680 余辆消防车、9500 余名消防指战员全员上岗。消防部门在全市58 个重点敏感区域部署应急驻防力量,同时调派16 辆消防车和8 组13辆摩托车在市中心彩灯开放沿线及重点保卫区域驻防、巡逻,调派特勤支队1 组2 车防排爆力量在河南中队驻防备勤,就近快速处置各类火灾险情和突发事件。
消防部门还对全市专职消防力量和微型消防站组织战备抽查和实战培训,督促全市21 支镇政府专职消防队、108 支企业专职消防队、9100 家微型消防站加强节日期间应急值守。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的蓬勃崛起,城市人口的剧增,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导致目前城市消防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更是不容乐观。
上海市开展了多次打击高层建筑消防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的杂物堆放、消防设施运行等行为进行排查整治,全力确保高层建筑“零火灾事故”目标实现。
各区党政领导对消防工作非常重视,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宝山区委书记汪弘、虹口区区长赵永峰,以及各区常务副区长和分管消防工作的副区长等领导分别带队对属地的消防安保工作和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对公寓、市场、高层、规模性租赁房屋等很多密集型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整治。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各区纷纷开展了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消防培训,向企业员工、小区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将规模性租赁房整治工作与夏季消防检查、“四违一乱”专项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商讨规模型租赁房整治后的疏导、纳管工作,探索依法纳管的可行性、操作性,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回潮反复。对检查发现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责令物业部门立即整改,上海消防部门持续加大区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净化辖区消防安全环境。

我们的消防


今年的“十一”长假从七天扩展成了八天,今年的“119”消防宣传活动从一周扩展成了整整一个月!
其实消防的宣传从来都不仅限于几天的时间,而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警钟长鸣。在“119”消防宣传月即将到来之际,公安部消防局已经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公司研发《全民消防我代言》互动H5 产品,请来了各行各业公众人物,亲身诉说自己与消防的故事,为消防工作献计献策,为消防科普想方设法,为传播平安不遗余力。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也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们共同呼唤:“关注消防,平安你我”!

(本专题图片由上海市消防局宣传处提供。)

严梦迪:逆袭夺胜成网红

朱 振/ 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当严梦迪还沉浸在帮助中队力夺支队消运会集体成绩头名的喜悦中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尽人皆知的“消防网红”。广大网友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途径,见证了他在赛场上神乎其技的惊天逆转,无不对其赞叹不已,并亲切地称其为“消防励志哥”。

完美逆袭! 200 米演绎速度与激情

严梦迪之所以能够破茧成蝶,秒变“消防励志哥”,源自其在今年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青浦支队春季消防运动会上上演的一出拍案叫绝的竞技夺魁。
4 月7 日下午,支队一年一度的春季消防运动会在蒙蒙细雨中鸣锣开战,来自机关、基层百余名官兵群英荟萃、激烈角逐。14 时18 分,200 米双支线第一组的比赛即将打响。
刚刚斩获个人徒手100 米桂冠的严梦迪,却丝毫没有疲态。他知道,在这个项目上自己还是很有实力的,只要不失误,成绩绝对不会差。
“砰……”枪声一响,四名选手齐头并进。然而,突发的意外却惊呆众人。因为赛道湿滑,或是发力过猛,“夺冠大热门”严梦迪起步时竟然跌倒在地,12 公斤的两盘水带也意外脱手而出。
哗然,继而寂静。观战队友无不惊愕于这次罕见失误,一时间都停下了敲锣呐喊。按照以往经验,严梦迪已丧失了争金夺银的机会,同组对手早已将他甩开了30 多米。
嘶吼,伴着冲刺。在赛道拐弯处,微视频里一个黑色身影突然冒了出来。不甘放弃的严梦迪一声大喝,如离弦之箭般奋起直追,一步步缩小着与对手们的差距。30 米……20米……10 米……当赛道拉直,严梦迪再次进入观众视野,对手们领先的巨大优势已被逐渐蚕食。
沸腾,近乎疯狂。透着屏幕,就能感受到严梦迪那股舍我其谁的霸气。超1 个……超2 个……绝杀……“开挂”般的严梦迪,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在临近终点前的最后30米里,他接连超越3 名对手,成功完成了这场绝地反击,实现支队春运会历史上首次跌倒后夺魁的奇迹!不论是线上的网民,还是在场的观众,激情都被瞬间点燃,为“励志哥”这段热血传奇而欢欣鼓舞。

实力圈粉!“励志哥”一夜爆红

4 月10 日,上海消防官方微博抢抓新闻眼,第一时间发布了一则题为《上海消防“励志哥”上演惊人“逆袭”》的微博,瞬间引爆各类新闻媒体。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网络板块纷纷转发,上海新闻综合频道也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本人也凭借坚韧的意志、绝对的实力、帅气的外形,迅速走红网络,俨然已成为一枚优质的新晋“网红”。
广大网友对“励志哥”的评论,也如潮水般涌入各类转载客户端,有的搞笑调侃、有的佩服赞叹、有的仰慕崇拜……这些评论,无不给予了一边倒的评价。网友“夜夜”调侃道:“放几个栏的话,我都差点以为是刘翔了。”更有网友“真三观”
化身小迷妹,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消防员蜀黍不仅跑得快,关键长得还很帅!果然优质帅哥都上交国家啦!”在所有评论中,最中肯、也最能引发网友共鸣的则是:“从他身上,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跌倒不可怕,重要的是永不言弃,继续前行!我们的安全,有他们守护,真的很安心!”

血性回归!“二次入伍”重启迷彩青春

“励志哥”的走红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却在情理之中。2014年,面对父母家人的呼唤,严梦迪不得不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归地方,但曾经的军旅生涯,却给严梦迪的青春留下了深深的迷彩烙印。2015 年,当消防部队的“招贤榜”来到眼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再次“入伍”,加入上海消防这个光荣的集体,成为了一名守护城市安宁的政府专职消防员。
执着的迷彩梦想、过硬的军事素养、勤勉的训练热情,严梦迪在新训期间便迅速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结业考核时,他以各项成绩均位列全连第一的佳绩,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政府专职消防员新训连里的“一哥”。2016 年,严梦迪荣获了政府专职消防员“突出贡献奖”,身边的战友也无不对其发自内心地敬佩:“在严梦迪身上,你完全看不到打工者的消极心态,相反你能明显感觉他同样拥有与现役官兵一样的血性与担当。”
 
巴金先生曾写过:“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
在当下这个“小鲜肉”霸屏的时代,拥有血性担当与男子气概的消防战士,犹如一股“清流”,更能引发社会大众对于阳刚之美的关注与思考:精神与物质,孰先孰后?颜值与担当,孰轻孰重?阴柔与血性,孰败孰胜?

计翼彪:笑言谑语说消防

孙建伟/ 文

刚刚过去的2017 年夏季将在上海气象史上抹上浓重的一笔。太阳滚滚烫,地上滚滚烫,空气滚滚烫。是惹不起还躲不了的烫。人如果滚滚烫,那是发寒热。计翼彪也感觉烫,但不是发寒热,是心里发烫。将近两个月,他应邀在上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体验生活,穿上长袖警服,跟师傅学指挥手势,在发烫的马路上跟着师傅执勤,一起处理各种交通违章。因为他是大型滑稽戏《一路平安》男主角交警支队长唐平安的扮演者。
我采访他的前一天,9 月26 日下午,这出由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静安公安分局等共同主办,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演出的《一路平安》在云峰剧场拉开大幕。外面已稍显秋意,现场持续着滚烫的火热,观众反响强烈,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演员一再鞠躬。演出结束当晚,计翼彪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两个月战高温……苦辣酸甜,今圆满亮相。”这样的演出当然不是第一次,但计翼彪心里还是发烫。他是消防部队文艺工作者,与他正在出演的交警一样,都是生命的呵护者。消防有句警示语叫“大火无情”,交通警示语叫“车祸猛于虎”,两者都是“性命交关,一触即发”的事体。这样的演出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因为翌日下午市里有关领导要来观剧,这天中午间隙,计翼彪和我就在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静安支队静安中队的食堂里边吃边聊,这样的采访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也是热得发烫的。

1

很多人认为计翼彪是相声演员,没错,2002年首届CCTV “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上,他的相声《英雄本色》获得优秀奖。2009 年再拿下《笑林大会》上海十大笑星,同时入选“观众最喜爱的笑星”。实际上计翼彪的专业是评弹,早年入学1960 年成立的苏州评弹学校,名誉校长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之一的陈云。少年计翼彪在这个学校里如鱼得水,评弹把他的天分激活了。后来说相声,再后来唱滑稽,都属于无师自通,其实得益于评弹夯实的基础。他说评弹的要求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演员上台,这个场子就是你的地盘了,就靠你一个人“自说自话”,控制得好不好,人家要不要听,下一次还来不来,都要考虑周到,“就靠倷(苏州话‘你’)两张嘴唇皮。”
1993 年,计翼彪进入上海消防文工团。在此之前,他已经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但毕竟父母在不远游。翼彪是孝子,上海离苏州最近,他最终选择了上海市消防局文工团(金盾艺术团前身)。计翼彪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与他之前一个人闯荡艺术江湖完全两回事。他曾经唱过通俗歌曲,迷恋过霹雳舞,但到了消防就要干消防的活。
完成从一个艺术表演者到一个军人的转变,计翼彪要求自己尽量缩短磨合期,从此把军人的荣誉扛在肩上。冬天在风口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一个人在营房里反复操练敬礼姿势的分解动作。叠被子,必须方方正正四个角,不合格重来,再通不过就会被班长扔出去。消防队必须随时待命,半夜警铃拉响,从起床到整装待发,所有规定动作时间以秒计算,三十秒内必须全部到位。计翼彪告诉自己必须和每个战士一样,不能有半点差池,不能有半点落后。
因为这关乎军人的天职和荣誉。
正是有了这种货真价实不打折扣的训练铺垫,计翼彪对消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一层层加深。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都在他的创作中孵化,他就像触觉敏锐的感应器那样接收着林林总总的信息,然后蜕变成舞台上一个个鲜龙活跳的人物。
我问他,最早出演反映消防题材的是哪一个戏,他脱口而出,《“119”大于“118”》。在这出戏里,计翼彪扮演一个削尖脑袋想发财的小老板。但是在“119”火警面前,整天想着“要要发(118)”的小老板傻眼了。虽然小老板不是主角,但被计翼彪演得活龙活现,十分出挑。这一来引起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资深电视制作人、编导沈刚的注意,这个没什么名气的消防部队演员让他眼睛一亮。那些天沈刚正在酝酿一部反映上海人生活的电视情景剧。彼时,上海电视台已有《老娘舅》《红茶坊》等出品,深受观众欢迎,沉寂多年的上海滑稽戏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很快在电视里“混了个脸熟”。沈刚找到计翼彪,向他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也有近距离考察的意思。一个角色渐渐在沈刚的构思中丰满起来。不久,冠以“新海派时尚电视情景剧”的《开心公寓》正式投入制作。当时情景剧势头正猛,电视台上下都很关注,这部宣告将以崭新面貌亮相荧屏的新剧,角色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当总编导沈刚提出剧中人物“乔光”一角起用计翼彪时,大家交头接耳,都问这个计翼彪是谁?有人想起来,他曾经在《老娘舅》里客串过龙套。沈刚实话实说,我也是不久前才发现他,我觉得这个角色非常适合他。不过,参加剧目制作前期讨论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腕,对这位未曾谋面的部队演员,大家各有说法。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瞩意的人选,几位已在电视上很有人缘的主持人和青年演员也对这个角色十分钟情。为此大家都“红了面孔”。为了缓和气氛,沈刚开起了玩笑:这个角色是“坏人”嘛,让他演三集,如果不灵光,随时可以“捉进去”,他的使命就结束了。
说是这样说,沈刚心里认定计翼彪担得起“乔光”。实际上,这个角色被沈刚赋予了很多艺术构思,并非随时可以干掉的鸡肋。此人是开心公寓里的餐饮部经理,一个时不时动动坏脑筋出出歪点子还带点“娘娘腔”(沪语形容有点女人做派的男人)的经理,在整个剧中上蹿下跳,路道粗,人脉广,可以盘活公寓里的各种资源。
没有很多时间准备,这个被导演设计成“娘娘腔”的角色对第一次走进热播电视情景剧片场的计翼彪来说是一次机遇,但挑战比机遇更多。他先向和他一样出身评弹的老婆讨教,兰花指头哪能跷,哪能作,哪能撒泼,哪能哭哭啼啼。有段时间,老婆被他搞晕,觉得老公真的十分“娘娘腔”,“老触气老十三额(沪语不正经之意)”。领悟力强,动作就设计得到位,舞台上的计翼彪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发声一尖叫,引得阵阵叫好。从第一集开播就获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很快风靡上海“白领一族”。
有评论认为,它轻快的节奏,幽默的语言,时尚的表现方式,观念新,套路新,语言新,拓展了海派情景喜剧的外延和内涵,将成为“新上海情景喜剧”发展的风向标。这样的评价当然也有“娘娘腔乔经理”的劳苦之功,所以就不是沈刚那时说的“拿他随时捉进去”,而是一个角色贯穿始终,每一集都离不了他了。很多观众已把收看《开心公寓》当作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之前的情景剧中,还没有先例。
为此,沈刚和剧组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后来人们说到《开心公寓》,话题最多的就是这个“娘娘腔”乔光。稍显遗憾的是,许多人记住了“娘娘腔”,却没记住计翼彪。啊呀,计翼彪真是哭笑不得,角色的成功是一个演员的至高荣誉和最大幸福。为了演好乔光,计翼彪除了请教老婆,还在咖啡馆、酒吧、舞厅寻找类似人物类型,细细揣摩人家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最终拗出来这样一个造型。角色是成功了,心里却有点“说不像来话不像”。要知道,计翼彪是军人啊,军人拿自己弄成“娘娘腔”,是不是有点倒错,是不是残酷。当然,计翼彪不敢忘记自己是个军人,一个消防部队军人。乔光的形象立住后,他在剧组就有了话语权,企图“夹带私货”,加进消防内容。怎么加,他也设计好了:乔光值夜班时,来了一个不法商人,要在公寓里分割房子,搞群租房。乔光只要同意联手,就有进账。这个平时咋咋呼呼、夸张做作的乔光知道此事犯忌,也犹豫了一阵,但终究经不住诱惑,签字画押,成了不法商人的同伙。事后因为群租房用电不慎引起公寓着火,乔光也吃不了兜着走。
斯时群租房热火朝天,公众一片斥责,群租房引发的消防及各种社会问题,也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焦点。所以这个建议被导演和剧组采纳。演出后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而对计翼彪来说,即使在拍摄现场,他那根职业神经也会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比如感觉灯光的热度过头,他会善意提醒。有一次真的遇上一个着火点,演员们都惊呼起来,计翼彪迅速拿来灭火器,一边熟练操作,一边讲解,好像正在进行一次消防演习。他说,有机会就传播一点消防知识,对所有人都有好处。所以演员们到了片场,便习惯性地问,计翼彪来了吗?他在我们就安心。他可是正宗消防军人啊。
让计翼彪深感骄傲的是,《开心公寓》持续了六年的播出。在这六年里,每一年的“119”消防宣传日,一身戎装的“乔光”必然现身现场,宣传该年的消防主题。一出深受欢迎的都市时尚情景剧成为一年一度的消防宣传平台,这个附加值也许是谁都始料不及的。

2

相声是逗哏的艺术,要有“噱头”,要抖“包袱”。生活中的“噱头”交交关关,但是有些“噱”是“噱”得莫名其妙,真是闻所未闻。
为了创作相声《火警电话》,计翼彪正儿八经当了两个月的“119”电话接线员。想不到,这个“火烧火燎”的报警电话竟把一个以“噱”别人为专业的笑星都“噱”得一塌糊涂。
“你是114 还是119 ?”是北方口音。
“我是119,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啊,我迷路了。”
计翼彪皱了皱眉头,这显然不是“119”的问题,但还是追问了一句:“您在哪里?”接线员有一个基本功,就是对周边道路必须熟悉,因为这关系到消防车到达失火地点的最佳路线。计翼彪也曾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练过这功,所以凭他的所知为这个“不搭界”的电话救了急。
“喂,119 吗?”懒拖拖的,完全不是火烧眉毛的口吻。
“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心里厢烦煞嗒了,邪气哇塞。听人家说,你们有陪‘嘎三胡’(上海话‘聊天’)的是伐?”
这个问题的确连笑星都会被逗笑的,计翼彪强忍着告诉自己不要笑喷:“先生你好,我们是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救火的,不是嘎三胡的。”
“噢,咯么是人家瞎讲喽。再——会。”
计翼彪只能对着电话摇头。
当然,大多数的确是火警电话,但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
“侬是119 吗?”声音显得有点苍老。
“是的老先生,请问侬啥事体?”
“阿拉这里着火了。”
“请问在哪里?”
“你覅(上海话‘不要’)急,阿拉先谈只价钿(上海话‘谈个价钱’)。”
“侬着火了还叫我覅急,老先生,救火不要钞票额。”
“哈哈,侬瞎讲有啥讲头,啥么事不要钞票。小兄弟,阿拉先谈好价钿。侬起步价多少,我买单。或者喊部差头,我报销。扳头我有,侬派两个消防员来扳消防龙头,兄弟们一人两包红双喜。我懂额。”
计翼彪觉得一记头“戆”忒了:“侬到底是真着火还是开玩笑?”
“啥人有拿着火开玩笑的?真急煞人。”口气真的急了。
“侬搭我讲,啥地方,阿拉消防车马上就过来。”计翼彪也提高了声音。
“价钿还没谈好,覅过来。啊呀,快点么好睐。二百块,一口价,好伐?火烧眉毛睐。”
“好,那就二百块。”计翼彪盯着电话机好一阵,无语。
后来了解,这是一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火,二百块当然是不能收的。老先生恍然,对消防员说,“噢,原来救火真的不要钞票啊。”
这些真材实料,被计翼彪融进了作品。一则严肃又好玩的相声出炉了。
《火警电话》演出后,剧场效果超好。人们在爆笑之余,领悟了报警电话的作用,也明白了“119”接线员的辛劳。
计翼彪的开心从心里漫出来,他一边鞠躬一边想,两个月火警接线员真没白当,神经分分秒秒吊起来,几个噱头噱脑的电话算是“调剂”,对创作倒是意外收获。

3

计翼彪忆起当年在静安消防中队时,曾亲眼目睹一家火锅店发生的火灾,看到的场景绝对恐怖。剧烈的爆炸把人体各个部件震得支离破碎,一条胳膊或者一条腿被掀到树上,血肉模糊,这不是电影特技,是眼面前真切的现实啊……他感到生命的脆弱,防火的重要,但在危险时刻,就一定有消防官兵冲锋在前,抢险救援。上海消防精神就是赴汤蹈火,追求卓越。在他后来创作的一则相声《英雄无悔》中,这一幕一直闪现在他的心头,他看到了一个消防英雄的成长史那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消防小战士,来到消防队,感觉自己被“懵”了。嘿,说好的“拿着一杆长枪”呢?
说好的“开着大奔”呢?班长对他说,你想啥呢?长枪就是水枪,这是我们的武器,枪膛里不是子弹而是水。我们打仗不是致人死地,而要使人绝境逢生。大奔就是我们的消防车,它带着我们赴汤蹈火,带着我们去拯救生命,哪怕只有一丝丝气息,也决不放弃。一场场救火亲历,一次次与火神对决,这个山里娃蜕变成一个火场英雄。从入伍时的懵懂到退伍时的依依不舍,他无悔青春,没当过消防员才是终生遗憾。这部作品情感真挚,气势宏远,荣膺公安部“五个一工程”金奖。
事实上,消防官兵承担的何止救火,各种抢险救援在消防出警的比例中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到成人儿童突发紧急危难险情,小到捅马蜂窝、上门开锁……千奇百怪的麻烦事,都会通过“119”的铃声传递到每一个消防官兵这里,也许这并非消防的本职和义务,但是面对危急险情的召唤,消防官兵几乎没有第二个选择。在计翼彪这个老消防看来,似乎也已见怪不怪了。所以,作为一个穿着军服的国家一级演员,让他久久萦怀的是如何才能帮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于是就有了相声《逃生宝典》(2007 年第九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艺术奖小品曲艺类三等奖)、《一场虚惊》(2005 年度全国公安相声小品大赛三等奖,剧本获优秀创作奖)、《较量》(2014年全国优秀曲艺作品铜奖);小品《群租房》(2008 年全国优秀消防文艺小品类一等奖)、《白领公寓》(2012 年上海优秀小戏小品创作展演大赛二等奖);摇滚说唱《防火难》等几十部他主创、主演或参与的消防艺术作品陆续问世。
长久的消防浸润使计翼彪染上了“职业病”,准确地说是一种职业意识。在我采访过的一些消防职业人士中也有同感。出门在外,第一眼关注的就是有没有消防设施,在什么位置,设计是否合理。计翼彪说他出差选择饭店住房有个“癖好”,喜欢靠近楼梯边的,也就是消防通道,还有就是随身必备的消防“三件宝”:一杯水,一块毛巾、一只手电筒。拍戏、讲课、聊天,时不时就会搭上几句消防话题,见缝插针。不过这样的话题人们还是百听不厌,带着一种恐惧,或者劫后余生的庆幸,即便是陈年旧账,经过计翼彪的过滤,就像听一个引人入胜的惊悚故事。
计翼彪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消防普及知识,但有时他的转发是为了勘误和提醒。比如2017 年6 月25 日这一则:“高楼失火的时候是往上跑,还是往下跑?”他非常较真地点评道:“‘迅速脱下着火的衣物,并且告诫你的所有家人,不要用水,不要用水扑灭你衣服和身体上的火’。这段值得讨论。不是最准确,后面的解释性说法更加不合理。建议加强提示。事实上就地卧倒打滚,加上湿棉被也是科学的。如果来得及脱衣服,当然更好。根据季节、气候、穿的衣服多少来决定策略。真来得及脱掉,还用水吗?”
这应该是一个老消防的权威发布,计翼彪在“消”言“消”,更以他的艺术,他的日常行为代言消防,含金量绝对不低。
计翼彪十分看重自己的军人演员身份,但是社会上只晓得他是笑星,是讲相声唱滑稽的,因为经常出没电视台,也有人说他是电视台的,就是不晓得他是金盾艺术团的。说这句话时,计翼彪很认真很严肃,很有“我跟你急”的那种意思。所以我借此文再次向计翼彪的粉丝们正本清源,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彪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