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伟/ 文
松江因“上海之根”名声在外,区内有新桥镇春申村,在上海也是有点名气的,名气就来自“春申”这两个字。相传2300 年前的战国末年,四君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巡察封地民情时,曾疏凿上海市境内的黄浦江,所以黄浦江别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而如今的春申村就是传说中黄歇实施开浚工程的“大本营”,那里流传有民间儿歌唤作:啷啷啷,啷啷啷,爷娘去开黄浦江,然后再开春申塘,领头大爷叫春申君,住在伲村黄泥浜。
春申村因而得名。
传说毕竟是传说,考证乃是史家之事。但近年来春申荣膺的两个称号——“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优秀小康村”确是货真价实的。文明加小康,基本囊括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煌煌国家级之冕,不是轻易可以获取的。春申村里有华盖般的绿荫,有宽阔的道路,还有一幢幢漂亮的别墅,最牛,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春申工业园区。园区里企业林立,一派生机。
一
俞燕军2002 年参加武警部队,当的是卫生员。
卫生员这活给了他细致耐心的作风。两年后他退伍回到松江,到春申报到。
领导把他安排在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工作区域就在春申村工业园区内。领导对他说,虽说我们只是个村级工业区,但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这里有440 家企业,这还是有营业执照的,加上无证无照的,几天就会冒出来一个,所以实际上还不止这个数。
要把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一件件事落实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俞燕军乍一听,暗吃一惊,一个村级工业区竟有这么多家企业。他后来说,“当时我一下子就觉得肩膀上的分量有点吃重。”
吃重是一定的,这消防工作可谓工业区里的大事要事,无事是应该的,一旦有事立马就是大事。
春申村工业区,面积大约3.5 平方公里。俞燕军就整天在这片土地上转。他说,一天一般能跑五到六家,全部兜一遍起码一个月。这就是他的工作。他说,他不愿坐在办公室里,他习惯这样一家一家地转。
在春申村获得的各项荣誉中,还有两个比较引人瞩目,一个是司法部授予的“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另一个是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人事部授予的“全国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俞燕军整天忙活的也和这两项工作有关。
从2004 年开始,俞燕军担任新桥镇春申委员会专管员,管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一摊子事。采访间隙,我随着他坐在车里“走马”缓行。工业区里不乏高端民企、外商独企,也有各式各样敞开式封闭式的大小门面,叠床架屋星罗棋布,一圈兜下来,竟也将近半个小时。俞燕军说,我天天在园区这儿转,几乎人人都认识我,也知道我是干什么的,见面都很客气,但是我一旦发现问题叫他们整改,他们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两三次一弄,好像又不认得我了。有时候我主动打招呼都不理我。这种味道也蛮难尝的。不过,难尝归难尝,该整改还是要整改,还要盯着他们改,大不了拉下面皮,反正要是火灾临到谁的头上,味道更不好受。这点道理他们迟早想得通。
刚到工业区检查时,是跟在消防队和安检部门后面。俞燕军感觉得到,所到之处,人家眼神里的不欢迎是明摆着的,只有少数是笑脸相迎的。笑脸相迎的,也不知道真假。后来俞燕军一个人去,人家眼睛里的意思就是“这个人又来了”,明显的反感,谁都看得懂。俞燕军就硬着头皮,我就是又来了,以后我还三天两头要来了。有好几家,灭火器、防护镜不到位,消防通道阻塞,噪音污染,不是这个空缺就是那个疏漏,跟他们一家一家关照,人家嘴里答应,敷衍应付。第二天去,依然如故,第三天去,还是老样子。人家奉行“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的应对之策。但是碰到俞燕军这样顶真的,躲也难躲。俞燕军请出安监部门一同前往,开出罚单,定时整改。脸皮就是这么拉下的。
二
有一次俞燕军检查时发现一户人家为了做网店,把住宅变成了仓库。堆放物品乱糟糟挤在一起。这种“景象”是他最担心也是最害怕的,所以他立即要求清理。但人家一味强调没其他地方存放这些东西。
俞燕军说,既然没地方存放,为什么还要做网店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那人说,人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你为什么盯住我?俞燕军说,我谁都盯,发现一个清理一个。那人仍是百般狡辩。俞燕军也不松口,说我给你三天时间,如果到时还不清理,那就只有我们来帮你清理了。当然,俞燕军明白,这样的告诫他每天不知道要说上多少遍,但这一不是唬人,二不是虚张声势,真的是苦口婆心。他也明白,这种苦口婆心要人家领情是别指望了,人家不当面跟你争执已算有幸。
凭他的经验,讲一次往往是不够的,那就多讲几次,直到讲得自己口干舌燥,讲得人家不好意思,就将水到渠成了。就说这家做网店的,俞燕军坚持几次上门,那些随意堆放的物品总算清理掉了。那人还说,你弄得像真的一样。俞燕军说,本来就是真的。这里一旦发生火灾,我看你还敢不敢这样讲。
接着,另有几家把居所改成仓库的,也加入了清理的队伍。
2008 年,有个借农民房经营废品回收的陈老头,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他的废品地盘竟然扩容到1200 多平方米。
那天俞燕军检查到那里,吓了一跳。那种垫空调机的木板,层层叠叠,堆得满满当当。在俞燕军眼里,这是一个极大的消防隐患。再者沪杭高铁就在上面,他不禁想到了“万一”。
他对陈老头说,这些东西必须搬掉。陈老头见多识广,油腔滑调,说我收废品是为了混口饭吃,你不让我堆在这里我放到哪儿去?俞燕军说,你回收废品我不干涉,但你堆放了这么多的易燃物品,又不及时处理,我就要干涉你。陈老头还是嬉皮笑脸,我收货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处理啊?俞燕军说,我不信。你有这么多时间收废品,就没有时间处理?我给你一星期时间,你必须处理掉,否则后果自负。陈老头仍然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他一定在想,哼,你算老几,凭什么我要听你的。俞燕军知道,对这样的老油条,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得下猛药。
随后几天,俞燕军几次抽空查看废品站。要么大门紧闭,要么毫无动静。等到陈老头来,再次好言相劝,老头依然故我。俞燕军只能釜底抽薪了。他想方设法找到向陈老头定期“供货”的上家,告诉他,因为陈老头的废品回收堆积严重,违反消防规定,必须整改。在整改未完成之前,希望不要再让他来回收木架子。陈老头获悉消息,心里窝火,但想想再也犟不过去,只好乖乖把陈货处理干净。
虽然俞燕军动足脑筋,想尽办法把可能的灾情遏止在摇篮中,但回忆起2008 年那场火灾,虽然损失并不严重,他还是连说不应该,不应该啊。那次他去巡查小区时,发现一个外来租户使用无证照的煤气罐,他及时予以了劝阻。那年9 月,这个租户家因为电线老化引发火灾,如果不是俞燕军起先的干预,那个无证照的煤气罐可能使火灾造成更大的危险。
俞燕军说,从小事做起,消防也是如此。
三
2013 年的夏天似乎要把积存的酷热全部集中到这个季节。四十余天的高温蒸得天烫地炽。俞燕军在检查一家企业时发现,锅炉房区域存在乱堆物造成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当即就提出了整改要求,但几天后再去仍不见动静。俞燕军越看越觉得这不是小事,再次郑重向他们提醒,可对方仍是敷衍。外面酷暑当头,俞燕军心里着急上火,第二天他请松江消防支队消防参谋和副镇长一起前往现场查看,消防参谋当即要求及时整改,并按规定开出罚单。几天后俞燕军再次前往察看,非但没有整改迹象,还被人家冷嘲热讽了一番。俞燕军强忍火气说,你们嘲笑我不要紧,到时候真出了事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被俞燕军不幸而言中,不久这家企业的锅炉房突然爆炸,但因为消防通道阻塞导致救助延滞,造成一死一伤(毁容)的惨剧,除了火灾引起的物质损失,老板还赔了100 多万。
这时候老板拉着一张哭丧的脸,只有自怨自艾了。
这种因为乱堆物阻塞消防通道造成的火情不胜枚举,俞燕军为此一再说,原本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为此他深感痛惜。为什么清理一下,给消防留出一条通道就这么难呢?说来说去还是一句话,不当回事,侥幸心理。
侥幸的还不止于此。
有一家展览经营企业,明知展板属于易燃物,另外还有操作场所的展柜喷漆,却还是有人因为抽烟而引发火灾。
火情被控制后,俞燕军立即召集有关企业到火灾现场开现场会。活生生的例子摆着,人们在唏嘘之余理解了俞燕军的一片苦心。
除了引发火情的消防安全隐患,违法用工导致的伤亡后果也是工业园区内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家纸板制造企业一个来自河南的16 岁女孩就因为操作不当,头部被纸板夹板夹住,当场死亡。俞燕军参加了这起事故的全程调处,最终厂方赔偿80 万,但俞燕军心里很清楚,如此行为绝对不止一家二家,一旦酿成后果,就是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是无法用金钱补偿的。
俞燕军当初也为自己的青涩和懵懂“吃过排头”(沪语:受批评,担责任)。
2007 年,工业区成立了义务消防站。虽然成立了,但对消防器材和消防泵的管理使用却没有跟进。某日接到通知,领导要来视察消防业务演练,大家的劲头很足,都想跃跃欲试。但是演习消防泵操作时,却迟迟启动不了。操作员搞得面红耳赤,还是徒劳。后来俞燕军发现原来是电瓶漏电了。此外,应予更换的水管也没有及时更新。作为这个消防站的责任人,俞燕军这次就逃不了“吃排头”了。事后想想,俞燕军觉得这次“吃排头”还是值的,要是在现场遇上这种情况,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从此以后,俞燕军对义务消防站更上心也更细致了。他先后参与了义务消防站处置的25起突发事件,并都做了针对性预案。在每年的“消防安全月”组织开展社区消防演练逃生,并邀请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负责人共同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俞燕军说,现在他可以说对全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了如指掌,就是那些犄角旮旯的、无证的,他也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人家对他甩白眼还是耍无赖,他一视同仁,该咋咋地。他说,消防安全面前一律平等,绝无商量余地。
12 年的工作使俞燕军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消防安全。无论外出公干还是个人办事,他总会禁不住看看那个地方的消防器材是否到位,消防通道是否合理,搞得家人说他,消防检查像上瘾一样。俞燕军笑笑,这桩事体随便啥地方都重要,是不是?
对消防安全的上心是俞燕军在工作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个过程也积累起他和他的同事们的荣誉:5 次松江区消防先进个人,4 次区消防先进集体。
消防宣传大使,俞燕军做得很到位。
2014 年,俞燕军又到了一个新岗位,新桥镇外来人员管理委员会专管员。他专管的3 个小区共有8000 多户,人员来自各地,“不夸张地说,这里五十六个民族凑不齐,五十个绝对不会少。”俞燕军这样概括外来人员居住中心的“多民族”现象。“跟他们沟通,有语言障碍,也有思维方式障碍,当然还有习惯风俗等等诸多问题。听劝的,强横的,霸道的,什么人都有。”
人员杂处,问题必然不少。比如“热得快”就是一个头疼的难题。
小区里明明有公共浴室,住户们为省下这点小钱,“热得快”就成了家庭洗浴的主力军。可这东西安全隐患非常大,酿成火灾的情况也不断见诸报道。每到寒冬,俞燕军几乎天天挨家挨户查访。此外,每月两次由公安部门牵头,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小区物业参与联合大清查,收缴“热得快”。
住户们的应对之策或是阳奉阴违,或是准备两个。你收掉一个,一转身我再用一个,反正才5 块钱一个。俞燕军当然知道,所以有时侯他就杀个回马枪,二次收缴率高达90%。
俞燕军说,这个岗位牵涉到人口、治安,其实跟消防也有很大关系。看来消防情结还紧紧系在他的工作意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