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为民,永远在场的“车站人”

1 min read
孙建伟/文

“第六代理发师”杨长发

自1999年起,车站中队每月20日都在南京路步行街开展为民服务活动,20年来累计开展240余场活动。

2019年9月20日,清晨。天色刚刚显出一缕青白,杨长发就起床了。虽然受伤的脚踝还没痊愈,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这天是他第13年的“为民服务日”。现任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中队长助理、一级消防士杨长发加入消防队伍14年,从遥远的广西来到上海。第二年开始,就加入了车站中队1999年就开始的“为民服务”活动。如今他是中队为民服务队的第六代理发师。杨长发很看重这个特殊的称谓,20年,延续到他,已经是第六代。可在当时,他是有点犯难的。在火场,高高大大的杨长发是员猛将,他握着水枪的双手孔武而且带劲。现在,握消防水枪的手要拿理发剪刀了,感觉横竖不听使唤。不过,杨长发不是轻易放弃的人,既然领导定了他,就得接好这个班。他专门去理发店拜师学艺,顺带着给人家普及消防知识。为老人理发是“为民服务”的重头戏,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速成是领导对他的要求。短短两周下来,理发剪刀在杨长发手里就听话多了,看上去也有点样子了。领导对他说,小杨,我就知道你粗中有细,火场上要猛,为老百姓服务也得有把刷子。但初次上阵,杨长发心里还是忐忑。大多数老人的头发藏污纳垢,有的甚至还能捻出团来,当然是有些恶心的。这个杨长发能忍,为民服务就要有一颗诚挚的心,即便面对某些老人对他的技艺流露的不满,也得忍。那天他为一位老先生理发,陪同在一旁的老伴却操着一口东北话叽叽呱呱地没个完,对老先生的发型表示异议。弄得杨长发非常尴尬。也有老人为杨长发打抱不平了,你看人家消防员辛辛苦苦,站了大半天免费为大家理发,你也得体谅人家。虽然这样,杨长发还是觉得自己脸上发烧似的。无论如何,还是自己技艺不到位,怪不得老人家埋怨。于是他就见缝插针地练,甚至梦里都有理发的事。几年下来,杨长发理发技艺大增,每月排队理发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结束的时间到了,有老人惋惜地说,我一大早从宝山赶来的,也有子女推着轮椅送老人过来,都是冲着杨长发来的。杨长发说,大家都不要着急,我一定给大家都理完。老人们感叹,这个小囡真好啊。杨长发听着老人们的夸奖,心里甜滋滋的。每当他看到陈列在中队队史馆里那个传承了40年的老式理发箱,他就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他庆幸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老人们认可的理发师。这么多年来,每月的20号,他把理发工具摆开的时候,听着电动理发器发出的欢笑和着老人们的啧啧赞叹。这是他的欢乐时光。更让杨长发高兴的是,有些老人一边理发,一边还会提出些有关消防的疑惑。杨长发就在理发剪的嚓嚓声中,给他们讲讲消防知识。理好了头发,还学到了知识,老人心满意足。回到家里,他们就可以给孙辈“现学现卖”一番,或者出点难题考考他们。

 “小杨啊,和你说说话心里就畅快多了”

和杨长发一样,每个月中队卫生员杨铭明的测血压是另一个深受老人喜爱的重磅项目,也是杨铭明必做的功课。一位老人给他的印象很深。老人说孙子前后给他买了三个血压计,但因为是电子血压计,他对数值不放心,所以不怎么用。他还是钟情老式的手动血压计,最关键的是为他量血压的小杨让他放心,靠谱,一定不会错。所以每月20日必到。郑阿婆也是杨铭明的常客。那天杨铭明为郑阿婆量好血压,对她说,“阿婆,你的血压很好,气色比上个月好多了。”郑阿婆脸上的皱褶拧成了一朵花。“哎呀,小杨啊,我每个月来看你一次,心里就开心。说实话,量血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你说说话,拉拉家常呀,心里就畅快多啦。”类似郑阿婆这样的话,杨铭明听到很多。他想,现在很多老人都比较孤独,心理上更需要小辈的关爱,但是,他们的小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未来奋斗,自己是卫生员,为老人服务其实也含着对他们的心理关怀。因此就不仅仅是量血压、测血糖的事了。而上门服务,也是车站中队为民服务的一个特色。

车站中队还把为民服务活动拓展到百姓家中,发起了多项助老扶贫活动。

才七岁,王思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长期卧床的奶奶。一个弱小的肩膀勉为其难地撑着这个家。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全部积蓄,可是奶奶又患了尿毒症,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小小的思敏要服侍奶奶了。在市郊一家饭店当厨师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家务活也落在刚懂事不久的小思敏身上了。那年6月,王思敏家所在的居委联系上了附近的车站中队与王家上门结对帮扶。小小的思敏就成了车站中队的常客。这个过早因为生活的艰辛褪去了天真的孩子又恢复了笑容。在他的心目中,消防员除了救火,还会很多别人不会的东西。消防员叔叔上门是小思敏最开心的时刻。他觉得,站在他身后的那些叔叔们是他坚强的倚靠。因为有了这个倚靠,这个曾经与生活脱轨的家庭渐渐恢复了正常,一旦出现状况,只要找消防员叔叔,就一定能迎刃而解。王思敏一直记着一件事,13岁那年,奶奶突然摔了一跤,伤得不是太重,但尿毒症的定期治疗就要耽搁了。吊针的药剂在家里,王思敏赶到医院,但医生也没办法出诊治疗。兜了一圈,还是得找消防员叔叔。杨明铭知道情况后,背起药箱就往王思敏家里赶,马上给老人配药打点滴,王思敏奶奶舒心又自责地对杨明铭说,小杨啊,真是太麻烦你了。这些年,要不是你们关心,我们家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杨明铭忙说,奶奶,您别客气。为老百姓解决一点困难,是我们最乐意最高兴的事,这也是我们中队的传统。

的确,对杨明铭来说,这样的为民服务是一种常态。

如今,王思敏已经上班了,那些他经常谋面的消防员叔叔有的退役,有的转业,也有的还在队里,他们陪伴着他度过了那些困难的日子,也使他从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对社会尽着一份责任的青年。

新兵敬老第一课

中队辖区内年逾八十的老人胡本章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20年前,车站中队指战员与他约定,每逢过节和为民服务日,由他讲述革命故事。20年下来,一茬又一茬的消防官兵接受了胡伯伯的革命传统教育。讲到激动时,那些英雄故事常常使老胡和官兵们热泪盈眶。老胡对中队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他看到了革命传统在车站中队的延续。来自革命老区湖南的消防员卜夕辉,童年时就听到不少家乡的英雄故事,进入车站中队后,聆听胡本章老人的亲历更是激动不已,尤其对击落美军飞机的故事百听不厌。老人身上的那种精神使他真切感受到奋斗的含义。他觉得,对一个消防员来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意味着要苦练本领,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准备出征,奉献自己的青春。

听英雄故事,也含着对革命传统的尊敬和对老人的关怀。近年因为年事已高,胡本章常感身体不适,生活上也多有不便。中队官兵主动上门,陪老人聊天,帮助料理家务,节假日邀请他到中队与指战员同乐。

中队对老人们的关心并不局限于胡本章。他们把尊老作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切行动。中队先后与天柱山路敬老院结对,每月为老人理发,看病送药,打扫庭院,自己掏钱为老人购买营养品。新兵到中队的第一个月,指导员就会带着他们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上好敬老第一课。老兵们在临退伍前都会自发去敬老院与爷爷奶奶们依依惜别。孤寡老人徐阿婆家中一人,子女长期出差照顾不到。中队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徐阿婆联系,每月定期到阿婆家走访,把她的家务活全包了。逢年过节,把徐阿婆请到中队,欢度节日。徐阿婆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也越来越开朗,说起车站中队,她常对人说,“这是我的第二个家。”

无论风霜雨雪,无论酷暑寒冬,20年的坚持,20年的奉献,20年的传承。车站中队累积服务市民4万余人,堪称新时代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1999年,始建于1920年的车站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称号,在全国消防队伍中首获殊荣。时隔20年,消防队伍改制重建,车站中队再获2019年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车站中队始终保持红色基因,把“竭诚为民”作为立队之本。为民服务是“车站人”不变的初心,使命的担当,是他们消防生涯的必修课。岁岁年年,消防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车站人”为民服务永远在场。

车站中队与养老院的老人们共度国庆与重阳,为老人们送去关心与礼物。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