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安十二时辰》学消防知识

0 min read
杨维雯/文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剧中精致的服化道、恢弘的场景,再现了大唐盛世。更值得玩味和研究的,是剧中的日常监管乃至防火措施!蜀黍的职业病又犯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是怎样进行城市防火的!

长安消防员——武候

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是作为当时整个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城内百姓竟能达到百万之众。偌大的长安,没有效率过人的管控监察机制的话,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长安当时的执法者名为不良人,至于消防灭火的就是武候了。唐朝在京都长安设有“武候铺”。这种“武候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属的左右翊府领导。在全城形成了一个治安消防的网络系统。

救火的工具——溅筒

长安城里坊的墙体也是为夯土板筑,就是我们现在称的土墙,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了墙。这样的墙体非完全的木材结构,在防火上虽比不上现在的防火墙,一定程度上也能做到一些隔热隔火的作用。倘若真的发生火灾,唐朝也有自己的救火工具。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通典》

大意为:如果有敌人纵火焚烧楼城,将长竹按节锯开,用动物的皮缝合成水袋,水袋里装满水,将锯好的竹筒捆绑至水袋口上,用力挤压水袋用来灭火。虽然很像小朋友们玩的水枪,但是到后期变出来的“土龙”、“洋龙”等类泵浦式灭火装备,这是早期较好的灭火工具。

灯会安保——专人值守备勤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唐朝集市、灯会繁荣,尤其是元宵灯会,更是熙熙攘攘。元宵灯会一般从正月十四开始,正月十八结束。为了赏灯众人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官员想尽了办法。灯会时,官府会在每一处灯棚旁边,均设云梯一架、巨桶一只、铺兵(消防)若干名,桶中贮满清水,以备灭火之用。

不过,这样的“福利”仅限于皇城。为何地方州府不能享受此等顺应民心的“福利”?官方的说法是,地方州府尤其是江南州府“住宅既稠密又简陋,极易失火,为了降低火灾的发生率,必须缩短灯会的期限。”

石油——伏火雷

剧中令人望而生畏的伏火雷,黑色的液体撒到建筑物及人、动物身上,引火即会火焰缠身,被称为“黑色骨头”,用水非但不能灭火,反而适得其反,而量多则会引发爆炸。这神秘的提取于石脂的物质究竟是什么?答案也许对于后人来说并不稀奇,它正是我们所说的石油!

据资料介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

而剧中说石脂燃火,用水非但不能灭,反而适得其反,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中,水是火的“克星”,一旦遭遇火灾便习惯性的取水进行扑救,殊不知有些物质和设备发生火灾是不能用水扑救的,如果盲目取水扑救会适得其反,最终水反而会成为火灾的“助燃剂”,石油或是现今由石油炼制的液化气便是这样的例子!这是因为比水比重小或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火灾,原则上是不可以用水扑救的,但原油、重油可以用喷雾水流扑救。燃气(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火灾,不能用水扑救,水是不能扑灭气体火灾的。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