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火留下千古之谜
建文帝去哪了?

0 min read

张晓虹/编辑

600年多前,明故宫的一场大火,不仅烧尽了无限辉煌的皇家宫阙,还留给世人一个谜:当时的建文帝是被这场大火烧死了,还是从暗道逃离了南京?从此,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民间流传起各种各样的传说,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于这段历史记载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建文帝是否逃过了那场大火?他又去了哪里?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说法之一——焚死说

焚死之说曾盛极一时。
《明史》中关于建文帝的记载寥寥数几:“谷王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是燕王派宦官在火里把皇帝皇后的尸体找了出来,过了8天以后安葬了他们,这是200年以后的《明史》里记载的。那么明朝人是怎么说的呢?
据明朝记载燕王时期的实录,当时安排了很隆重的礼节,安葬了建文皇帝,明成祖还为此辍朝三日,放假三天不办公以示哀悼。《明实录》是明朝人记载的,但是很多学者研究出来,实录并不实,实录中记载的内容是要给官府和皇帝打掩护,一些不愿意让大家知道的事情就不会写进历史。所以,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葬了建文君,备礼葬之,坟墓在哪儿?又是什么礼?有的记载说是“天子之礼”,天子之礼十分隆重,如今大家看十三陵、南京的明教孝陵,皇陵都是非常雄伟,规模十分可观。建文君如果用天子之礼安葬,怎么会没有坟呢?显然这个焚死说是不可靠的。
有人为了把这个焚死说要说得合理,就说建文帝当时确实烧死了,但是在安葬的时候“不封不树”。“不封不树”的意思就是没有封土,也没树立石碑。显然这对于一个帝王的葬礼来说是不可能的,而这些焚死派又想自圆其说,又无法自圆其说,所以焚死说是一个无法解释、无法令人相信的说法。实际上,这个疑案在明朝就已经是个谜了。也就是在建文帝被推翻的100多年以后,万历皇帝(现在在十三陵定陵所埋的皇帝)跟他的老师,也是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曾经有一次谈话。万历皇帝问张居正,建文帝可有出亡这事。张居正也是一个读书人,饱学之士,于是回答“此事国史无考”。他所说的国史,就是实录,说过实录记载不可考,这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一次对话。所以,建文帝的下落明朝人也弄不清楚,清朝人就更弄不清楚。

说法之二——归来说

还有个说法是在公元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的时候,建文帝回来了。当时,有一个老和尚,从云南来到广西直奔了思恩府,到了大堂上就说:“我就是建文帝,我就是建文君。”知府岑瑛一听很害怕,知府问:“建文君从建文4年就失踪,到现在一直没找着,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是真是假?”说完就赶快报告宫里,把自称建文君的和尚送到北京的皇宫里。
当时的首都就已经从南京迁到北京了,结果要派大臣去审问,一审问这个人说他自己90岁了。“如果建文君活到现在也不过是五六十岁,你怎么90岁了,没有这么大岁数!”岑瑛说。再一问,这个人是河南钧州人,叫做杨应祥。这一审问,和尚说的都是假的,于是就把杨应祥送到锦衣卫处死,这事就算了结了。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杨应祥,一个假冒的建文君,民间的传说又根据这个添油加醋传得神乎其神。
一个假冒建文帝的故事,我们今天听起来似乎觉得有些荒唐,就是这些民间的演绎,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更加扑朔迷离。

说法之三——出亡说

第三种说法,就是出亡说。当时,燕军进入南京,宫中火起的时候,建文君并没有死,而是从地道逃跑了。民间传说建文帝的逃跑是让国、是逊位。那么建文帝为什么要让、为什么要逊呢?这是很多人对于建文帝抱有同情心,却又不敢直接指责朱棣的夺权,因此就出了让国逊位的说法,明明当时的当权者朱棣是要打到南京打算篡夺皇位的,怎么会有让国逊位一说呢?
当年,燕军进入南京以后,建文帝非常紧张,一时不知所措,于是来回踱步。这时候,一个太监向他汇报说:“太祖死的时候留下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收藏在奉先殿,他嘱咐我们不到危急的时候不能打开。”周围的一些大臣都说赶紧打开,把东西拿出来。建文帝同意了之后将其打开,里面是一个铁匣子。它的两个锁都被灌上了铁,建文帝令人砸开后发现里头有度牒(宗教职业者的身份)三张。分别写了“应文、应能、应贤”三个人的名字,里头还有袈裟、剃刀和白金十锭以及太祖留下的一句话:“你们要是不想跑,你们就自杀。要不然的话,你们就拿着度牒跑。”
里面还写有几句话说:“应文要从鬼门出去,其他人要从御沟水门走,到薄暮的时候,就是天傍黑的时候,在神乐观会齐。”那么字条里说的应文是谁呢?首先,建文帝朱允炆名字中是带个文字的,应文说的肯定是他。还有应能、应贤,当时在大臣中正好有叫应能、应贤的。这三个人,于是就全剃了头。朱允炆带着一些人,就从鬼门出了宫,从此消声灭迹。

说法之四——穹隆山为僧说

第四种说法是在穹隆山为僧说,在穹隆山为僧说的相关记载,记载在《明史·姚广孝传》中。
据《明史》上记载,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的和尚姚广孝到永乐十六年的时候,已经84岁了。最早朱棣打天下,是姚广孝给他出的主意,姚广孝在84岁的时候,已经老了,他在见到朱棣的时候说:“我有一件心事,你要帮助我。”“有什么心事?”朱棣问。姚广孝说:“当年都怀疑建文帝逃跑是宗泐和尚帮的忙,这个宗泐和尚被关起来一直关到现在,希望你把他放了。”
那么,这件事真的如明史上记载的那样是宗泐帮忙让建文帝最后藏到江苏吴县吗?据说穹隆山上有佛塔,是建文皇帝的墓。这个又是真是假呢?《明史》没有肯定。
这些传说非常神奇,与此相连建文帝在各地的遗迹也都有记载。比如说,建文帝曾经藏在四川的平昌佛罗寺,后来死了以后就葬在寺后的山上。因为建文帝经常在寺里面,面向京城哭泣,后人就把这个寺改称望京寺。比如说,还说建文帝从云南大理逃到四川到宜宾越溪河,隐居在隆兴寺,死后就葬在隆兴的山下的塔林里。甚至说康熙帝也曾经到这儿,寻访过建文帝的遗迹。

说法之五——寻访张邋遢说

在介绍建文帝的下落的时候,还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胡潆,胡潆是户科给事中。给事中这个官职是专门管提意见,监督百官的,可以向皇帝反映民间官员的任何事。据说建文帝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心里放不下,就派胡潆巡行天下,找建文帝的下落。
胡潆走遍了天下各地,最后找没找到却只字未提。但是有一个细节,胡潆从永乐当皇帝以后就开始找,一直到永乐十七年,皇帝再派他,继续去找,一直到了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北征,回到宣府——现在河北省的宣化。
有一天晚上,天很晚了,朱棣已经睡觉了。这时候,内侍报告说胡潆来了,朱棣说,赶快请他进来。他们两个彻夜长谈,直到四更时分,早上天都快亮了,胡潆才离开。那么到底胡潆向朱棣报告了什么呢?据说是说找到建文帝的下落了。胡潆对朱棣说:“建文帝现在没有谋反之心,踏踏实实在外面当和尚,你放心吧。”
胡潆当年出去找建文帝是不能公开的,于是他是以访张邋遢为名。张邋遢也就是张三丰,是元末明初的一个著名的道人,一个神人,一个怪人。朱元璋当年也想找张三丰,但是没找着。朱棣这次派胡潆以访张邋遢为名的,所以后人也无从证实当年胡潆是否真的去找建文帝,有没有得到建文帝的消息。
明末清初,有一本很著名的历史书,叫做《罪惟录》。这本书的作者叫查继佐,他在他的书里面开列了有关建文帝谜踪的23种说法。在书里面,他说了一句话:“23种,难道就没有一个是对的吗?如果有的话,也只有一个是对的。但是正是因为有23种,所以都不对。”
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下落一定会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一个课题,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信的答案罢了。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