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日公布2017 年压力最大的职业,消防员竟然连中两元。数据结果对所有工种的压力值进行了评估,身体消耗、出差频率、时间紧迫度、竞争力、风险程度甚至要面临的死亡威胁等11 项因素都作为评价条件,同时,工作的前景和工资比例也有考虑在内。排名第一的是现役军人,压力指数:72.74;排名第二的是消防员,压力指数:72.68。在我国,消防员大多都是现役军人,所以具有了双重压力。在实际工作中,消防职业所要应对的情况,还不止传统的防火灭火工作,法律法规还把抢险救援任务赋予了消防部门。近年来社会救助,甚至是一些非紧急的事件,也在挤占消防员的工作空间。据上海消防局公布的数据可知,上海消防官兵平均每天要替居民开门27 次,摘马蜂窝24 次,关消火栓8 次……这类事情占了总出警量的35% 至40%,我们的消防员真是压力山大啊!在压力之下,那些为民生安全默默奉献着的人们,还在不断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还在不断呼唤着我们一起来“关注消防,平安你我”……
丛德刚:危重前行方得岁月静好
顾浩文/ 文
“一根红线,一根蓝线,该剪哪一根?”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拆除炸弹的剧情画面其实已经深入人心,每当排爆手匍匐在炸弹前,气氛瞬间凝固,整个场面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依偎着心跳伴随炸弹上的倒计时一样滴答滴答。“咔嚓”一剪刀,就像是一场赢率50% 的赌博。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电视的夸张手法,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英雄,时刻在守着这样的“赌局”。
丛德刚,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特勤支队龙阳中队排爆班战士,入伍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今年45 岁的他曾说过:“作为一个排爆手,一生有两个致命的选择。一是选择了这个职业,二是剪错了导线。”
面对这样一位把危险当作职业的勇士,我不禁肃然起敬,一时不知如何提问。纯粹出于好奇的驱使问出了,是否在真实的排爆过程中,场景和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每次拆除炸弹都要选红线、蓝线,而且选错就意味着死亡呢。丛德刚说,也不是每次都一样吧,但的确每次都是一场与死神的共舞。
提及自己的职业生涯,丛德刚说最难忘的肯定是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那时间不巧他的腰伤复发,但为了完成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上海站的任务,他毅然决然地全身心投入奥运保卫工作中。他最常和战友说的话是,“能够参加奥运保卫是我一生的荣幸,我不能因为腰痛就放弃自己的愿望,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奥运会期间也是最繁忙的一段时间,为了确保比赛的圆满完成,支队提前就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对场馆的安检,丛德刚完美地诠释了骨干的作用,辅助、带头、决策,一丝不苟。比赛期间,积极向上级请缨自己当主排爆手, 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一次次在危难时刻化险为夷。对于一个没有接触到深处的老百姓来说或许不信,但确确实实的,在那段日子里,几乎可以说是每天都能和死神“打招呼”,大大小小的危险品都可以堆一仓库。难道真的有那么多的炸弹么?丛德刚回答,也不说都是炸弹,只要是对生命安全、秩序造成危害的东西都要处理,像爆炸物之类的也不在少数,隔三差五就要穿上防爆服去排爆,有时一穿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
那年夏日,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身着70 斤就算失败也只能保留完整遗体的防爆服,做着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任务。排爆时需要的就是静,试想一下,高温,汗水,紧张,压力,生命,还有背负着的责任,如此多的情绪条件下作业,对于正在享受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普通人来说,真是形容“非人类”的日子也毫不为过。
大大小小的事件,丛德刚也记不起太多的当时情况了,因为习惯了。不过也有些永远难忘的。比如奥运会期间,在一处草地内发现一个爆炸装置。关键时刻,又是丛德刚挺身而出。爆炸物药量很大引爆装置结构复杂,当场摧毁是唯一可行办法。为了防止对周围造成破坏,必须铺上防爆毯,随后架设水炮,才能开始摧毁爆炸物。“轰”的一声,爆炸产生的威力连防爆毯都炸出了相当一个人大小的口子!
排除了一个危险并不能让所有人安下心来,可能随时又有新的危险被发现。有次在刚刚执行完一项安检任务,身心疲惫的丛德刚接到一则新的出警命令,二话没说,迅速投入准备。当他发现是一枚遥控爆炸装置,在副手的配合下立马穿上防爆服。他说,这天他一共穿戴了三次防爆服。在已经湿透了的封闭服饰里,丛德刚再一次走向爆炸装置,也是一枚棘手的装置,只能摧毁。依靠精湛的技巧和非常人的素质,他又一次成功地销毁了爆炸装置。
同样是奥运期间,还有一起定时炸弹的拆除情景让丛德刚心有余悸,那次被称为“红玫瑰”事件。“红玫瑰”是一家餐厅的名字,当时犯罪分子已被抓获,道出了在餐厅的桌子下藏有一枚定时炸弹,但是没有说出炸弹的大小和类型。听到这则消息时,被任命为此次行动主排爆手的丛德刚在脑海中已经走了一遍作业的过程。一步步接近爆炸物,测试完反动能装置。准备破拆时,他竟然看见了爆炸装置上的计时器已显示为00:00 !他说看到数字的那一刹那,脑海里只有电影中爆炸的画面。万幸的是并没有想象中的红光烈焰,爆炸物也许是因为设置问题没有起爆。
丛德刚默念着体系中独有的一套口诀“紧线不能剪,松线不能拉”,一刀剪断了危险线,成功消除了危险。
“每年任务很多,我们经常全国跑。”
当丛德刚说到这些时,脸上毫不隐藏地露出了自豪。他说,我们这儿的器材最先进,能力也最硬。奥运会、北京“一带一路”、领导的“微服私访”,我们都是作为头号“种子选手”。别以为不打仗就天下太平了,危险其实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房屋施工时,会发掘出二战时期的炸弹。路人说这炸弹这么久都没爆炸不可能再炸了。大错特错!丛德刚说,这些时间长的才是最危险的,它们距离爆炸其实仅有一线之隔,只是缺了引爆它的“导火索”。曾经执行任务时队伍还搜索到弹药仓库,就在市区中!仓库中有着上千枚爆炸物,可想而知当时所有人的心情是何等复杂。如果这个仓库未被发现,又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者被一次意外引爆了,那将是一场怎么样的灾难?
告别丛德刚,我不由得抹了抹额头的汗珠。金风送爽,我也长出了一口气,多亏了身边有这些像丛德刚一样的战士默默守候。
他们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平安送给了我们。
因为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也如此美好!
蒋雨航:立志要做拯救者
王 莹/ 文
一场大灾让蒋雨航成了新闻人物。2008年5 月12 日汶川大地震中124 小时被困的蒋雨航演绎了生命的奇迹。在地震重灾区映秀镇的废墟中,这个20 岁的青年,几乎5天没有进食,在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终于被上海消防官兵成功营救出来。一晃九年过去,当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名赴汤蹈火救人于危难的消防警官了。
我采访他的那一天,来到了他所在的消防中队,正当中午,消防员们正在宿舍休息,他们换洗的队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他们训练的场地上。傍边一半是火场模拟装置,一半是训练场,平时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高温模式下模拟高层火灾起火后的科目。随后我便来到了蒋雨航的办公室,他的几位消防员队友非常热情和我侃侃而谈。他们说到,每次扑救火灾,都是生死时刻,而这就是他们的使命。白天,他们不是在训练,就是出警;晚上,他们就算是躺在了床上,警铃响起,也要立刻起来,穿上消防服,在一分钟内跳上车,出发……听到他们说的话,我有一个念头闪过,这群人到底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当蒋雨航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们的对话自然地从多年以前的那场灾难开始。蒋雨航说,自己能够逃过那劫全靠消防官兵奋力相救。是消防战士们的坚持与努力让他重获新生。那时,他心里萌发一个心愿,“是消防官兵把我从黑暗中救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希望将更多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08 年底他便参军入伍,并且递交了一份决心书:“我现在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参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奉献我的一切……”
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蒋雨航双合格,被凯里市征兵办优先征集。2008 年12月11 日,穿上军装的他,向欢送他的乡亲们敬了个军礼。“我将牢记党和人民的恩情,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为部队建设奉献青春。”他如愿加入了上海消防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新兵。
成为救人的人,这是蒋雨航的心愿,但现实却显得有些无情。2009 年5 月7 日16时,一阵警铃,消防人员迅速换上橘色制服,将救生衣、网钩等装备搬上抢险车,蒋雨航也在其中。这次出警是搜救打捞任务:上海市庙行镇一水闸附近,一男子落水失踪。蒋雨航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他很快投入搜救工作之中,穿上了救生衣做好下水搜索的准备。队长决定使用特殊的工具“滚钩”打捞。
在一名老队员的指挥下,他担当起拉绳子的任务。约半小时后,落水男子被打捞上岸,但终因溺水时间过久而没能抢救回来。蒋雨航和战友们用雨布将遗体包起来,放到岸边。
“抢险救援总会碰到这些事,也做过心理准备,但是感觉冲击力还是很大,我会想起汶川的事。”蒋雨航轻轻地说。汶川地震对蒋雨航而言,可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有时候,有过痛苦的人,成长的速度更快。从一个普通士兵慢慢成长为基层干部,很多人都觉得他进步得快,而蒋雨航却说:“其实在我心里,我只是一个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以前我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现在的我在做完我自己的事后,还要考虑大家的事。成为干部以后,压力总是有的,有时候我也会为一些琐碎的事纠结半天。不管是在士兵的训练还是生活中,我都得做一个‘引路人’的色,这个挑战对我而言,就是成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应该对得起的人。”
前不久,蒋雨航在中央电视台《了不起的挑战》节目中,被观众认出他正以上海消防某中队排长身份担任训练新兵的教官。
做教官的蒋雨航说:“没有想过离开军营去其他领域发展,一个人对于他喜爱做的事情,就有着孩子一样的热情。我已经习惯了军队的生活,这身军装就是我所有的梦,我不想去改变,我爱这身军装,我爱这种感觉,我想继续待在部队,做一批又一批新兵的引路人,传授更多消防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
面对自己带的新兵,蒋雨航时常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同他们倾谈。来到部队,每个人都怀着个人的美好愿望,有不少人还设计着自己的蓝图。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就是奉献,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新兵们树立“当兵就要当能打得赢的兵”的思想,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给新兵一个学习适应的阶段,让他们感觉到有种家的感觉。
临近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起蒋雨航,作为全民消防代言人,有什么话要说。他想了想,说:消防是真的很重要!很多市民真正遇到火灾的时候都会慌张,头脑一片空白,那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消防知识储备和平时的训练。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水电气的检查,出门关灯关电源,都会成为保护我们安全的小细节之一。我们若在平时就学一点消防知识和避难的方法,增强自我救援的意识,遇到灾害就能减少受到伤害的几率。生命会有奇迹,只要你做足准备!
马继:抗压带来美好
顾浩文 沈懿媛/ 文
“喂,您好,在家么,我是快递”,我想这样的话语几乎人人都亲耳听到过。
快递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于走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随时就能看见快递员来回的身影。马继,就这样一名平凡的快递员,一个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
2009 年,马继进入了快递员这个行业,整日在一线奔波,面临过许多困难,什么人也都遇到过。特别是双十一、双十二、六一八,几乎天天通宵干活,每天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还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客户,甚至还有那么些人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他无奈说快递行业的压力是真的大,其实从他的言语中也不难体会,正因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才造就出了今天的成绩。几年的工作下来,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马继对于整条工作线可以说都非常地熟悉。
因为一丝不苟,尽心尽责的态度,马继得到上司的赏识,随后被推荐转到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而消防安全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纯粹是一个门外汉。
进入一个新的岗位对于当时的马继来说紧张却又带着兴奋。马继刚一转入后勤,公司组织的消防培训就开始了。上海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士担任主讲,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上海消防部门还组织了各种实践。
马继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使用灭火器的经历。消防员在可控范围内点起火,现场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他们就学着消防员的样子,逐一上前灭火。轮到他的时候,心里默念着步骤:一提二拔三瞄四按。火一下子就被扑灭了。“等我下去的时候,我端起我手上的灭火器瞧了瞧,又回头看了看。我竟然灭火成功了。”额头上,却是一层细密的汗水。
一说起自己的工作,马继嘴角沁着笑,透着自信,话也多了起来。他说申通成立了自己的微型消防站,有了自己的消防队,他是队长。人数不多,一共8 人。当他和他的队员们拿到装备时,马继自觉肩头多了份责任。
申通总部租赁百联物业,马继的工作自然与百联有了联系。马继和其他成员经常去百联参加消防培训,参与百联的消防演习。此外,上海消防部门与他们的微型消防站经常联勤联训,使得他们的消防能力不断提升。马继说,本以为过来只是简单培训新人,没想到身上的担子如此沉重,因为他们负责的不光是培训,主要的本职工作可是负责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这才是消防的关键。
就在去年的双十一前夕,单位的一辆物流货车在路边上突然毫无征兆地着火了。当时货车正好在百联的租赁场地中。
得知着火的那一刻,接到通知后,百联先是派出了一批8 个人的消防团队,因为就在路边起的火,到场的那一秒,迅速灭火,让火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随即马继的团队也赶到现场,消除了最后一波火源,并及时排查附近的可燃物,防止复燃。就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在极其短的时间里被不同的团队消灭。这也多亏了平日的努力。从得知消息的那刻,再到组织团队赶到现场,最后灭火收尾,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每个人积极的训练下才能产生的效果。马继说这件事也是他在培训新人时候经常拿出来的范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对所有的安全负责。负责的资本,就是你个人的努力。“那天夜里,消防员对我们说了声谢谢。因为,微型消防站的存在,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这是他采访以来笑得最灿烂的一次,“他们可是曾经的我想成为的人。”
作为行政后勤部的主管,马继每天七点就要到岗,因为七点半就要开饭,所以食堂的安全检查是雷打不动的。必然的,中午的巡视也不能少。接着就是下午四点,晚上七点,直到半夜十二点最后的一次巡查结束。马继说这些日常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每天都是这样,数年如一日。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物件本身。
马继在单位的各个工种都待过一段时间,对于整个流程中的大多数环节都非常熟悉,这对他在平日里的检查带来了很大帮助,让他能够更有效地排查出各项安全隐患。
30 岁的马继如今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回想当初学的是计算机应用,毕业后干上了快递,因为自身的努力被安排到了后勤行政管理,与消防安全结缘。为了晋升岗位需要升学位,只能自己读夜校,一步步达到更理想的目标。他坦言,干这行的确是受到很大的压力,但是抗住压力,却能守护美好。马继说,他并不奢望什么,甚至一句谢谢也不重要,只要多一份理解,那就是最大的支持!
平凡的马继,却有着不平凡的心,也做着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