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劼/文
户外成荫流水凉亭,大楼室内窗明几净,晾晒场所安室利处,文化区域目不暇接……如此雅致的环境并不是什么高档居民区,而是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杨浦支队内江中队的驻地,如此风光不禁打破了我印象中沉闷刻板的部队形象。
而内江中队之所以能造就如今的样貌,绝非一朝一夕。
日久年深方成就
内江中队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搬入如今的新址前,曾在复兴岛驻扎过一段时间。当时,总队督察队要去内江中队检查工作,却在复兴岛上绕了半天,因为谁都没有想到内江中队竟挤在一个家物流公司的小厂房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吃饭还要挤一挤”,形容的就是当时内江中队的生活情况。
但也就是在那段最艰苦的时期,内江中队的战斗力丝毫没有减弱,成立了当时总队最早的八支抢险班之一。那个时候,只要发生大型事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内江抢险,像是1998年虹桥机场迫降、沈阳化工厂特大火灾等,内江抢险都有参与。甚至有句话叫,“别人拿不下来的,内江抢险就要干下来”,说的就是这股拼劲狠劲。
旧时的消防装备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比,消防服薄却不透气,在进入火场后,官兵们不仅要忍受高温,更要面临随时被烫伤的危险。受伤是司空见惯的,但只要伤势不严重,他们就坚持只用清水简单冲洗一下,随后立即投入工作。
当时抢险班的老兵们如今都已离队,但老抢险班的精神却一直延续至今。
抢险班,听上去是一个很神气的称号,但在其荣誉背后,却有着我们看不到的艰辛。官兵们人人都知道,抢险班去的是最危险的第一线,干的是最累的活。因此,有部分新兵在刚加入抢险班时,会产生抵触情绪,在班中默不作声,不肯融入集体。一旦有这样的情况,班里的老兵们就会言传身教,从训练到生活,全程照顾疏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兵自然会受老兵的影响,了解到自己的职责,并渐渐成为抢险班的中坚力量。
不仅是抢险班,内江中队的每一位官兵都是经历过一番磨砺。2018年4月5日,在兰州路河道发现一具自杀者的尸体,接到任务后,内江中队的官兵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打捞。由于尸体已在河中浸泡多日,身上都浮起了绿毛,气味更是不用说,但官兵们却顾不上这些,待看清现场情况后,立即下到河道,用绳子将尸体捆住并向上拉。此时的尸体早已浮肿变形,重量是正常人的数倍,通过多位官兵合力拉拽,最终才将其拉打捞上岸。
参与此次行动的战斗一班班长王坤,对任务过程的总结是“很简单”。可谁能想到,如今聊起任务如此云淡风轻的人,在当新兵时,看到尸体也会止不住干呕。
每位老兵都是从新兵过来的,通过长久的历练,才成长为如今的自己,才成就了现在的内江中队。
不避危难守平安
内江中队管辖面积为7.6平方公里,辖区内既有多家区重点单位,也有成片的老式居民区,情况复杂多变,年均接警量高达1300次。
2018年4月9日凌晨2点半,大作的警铃叫醒了正在睡梦中的官兵,没有片刻迟疑,官兵们迅速起身,整装出发。任务原因是军工路一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起火点为9楼房屋,到达现场时,浓烟已蔓延至1楼。见此情形,官兵们第一时间出水灭火,直至凌晨四点,大火才被完全扑灭。
结束现场工作,返回驻地,官兵们也没有时间休息,因为他们还要收拾器材,对使用过的设备进行更换保养。而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等待他们的又是新一天的训练工作。
半夜出任务是家常便饭,因为灾情的不可预测,有时内江中队刚执行完一个任务,还在返程的路上,又会接到新的警情。对他们来说,睡个好觉似乎都是奢望。
2016年10月25日凌晨,位于长阳路的一居民楼18楼发生火灾,现场火势凶猛,且据现场群众反映,还有老太太被困现场。
得知这一情况,内江中队的官兵们全副武装,第一时间冲进了火场,并于现场发现了两位被困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尚有行动能力,而另外一位则几近陷入昏迷。为了尽快将老人背离现场,官兵们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空气呼吸器,顶着浓烟背着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路小跑着离开了浓烟区。多亏救助及时,两位老人均平安无事。
不顾自身安危,前往危险现场,守卫百姓平安,几乎每次任务官兵们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情形。
多年前,曾有一男子在家中扬言自杀,他一边大喊一边在屋内洒满了松香水,如此动静自然是惊动了周边邻居。接到命令的内江中队迅速赶赴现场,可还没来得及与之交谈,男子就情绪激动地点燃了火苗,房屋内瞬间一片火红。几乎是在同一刹那,官兵一个闪身进入房间,用衣服一把包住男子,并将其迅速拖至屋外,被救出的男子仅是身上烧伤,并无生命危险。
确保人员安全后,官兵们随即展开灭火工作,由于房间内充满着易蔓延的松香水,用水灭火反而会加速火势,于是官兵们选择用泡沫进行覆盖。经过一番苦战,火势最终得以控制。
对于危险的任务,内江中队的官兵们并没有怨言,他们有的只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多救人,队里多少人出去,多少人回来。
聚水成涓创荣誉
2018年获得“车站中队式消防中队”称号,2017年被总队评为“十九大消防安保先进中队”,2016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屡获殊荣,能获得这样的认可,是内江中队集体的荣誉,同时,也离不开中队内每位官兵的贡献。
内江中队中队长王方明,14岁离家进入体校,18岁入伍,鲜有时间陪伴家人。“一带一路”会议安保期间,王方明曾接到身患绝症的母亲的电话,那时,疾病缠身的母亲体重一度降至80斤,面对电话那头母亲孱弱的声音,王方明在挂断电话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之后母亲病情一度恶化,王方明不得已请了一个白天的假,为母亲帮忙办理住院和手术手续,随即就又赶回了中队。
不久前,王方明的母亲终是不幸离世,谈及此事,能明显感受到王方明话语中的哽咽,问及是否有遗憾时,王方明只是淡淡道出母亲生前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
每逢各重大节日、活动,当普通民众与亲友欢聚之时,内江中队的官兵们却需要默默忍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抢险班班长宋传冬原定于5月13日举办婚礼,为此他已筹备了许久。可临近婚期前,宋传冬却接到了临时的安保任务,时间恰好与婚礼冲突。在这样的两难选择面前,宋传冬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入工作,将良辰吉日往后延。其他官兵不禁为宋传冬担心,请柬都发出了,这要怎么跟妻子解释、怎样向亲友交代,可宋传冬却轻松地笑着说“好事多磨嘛”。
如果说,家中的突发事件只是偶然,那在救援工作中的忘我投入那就是必然。
2017年1月11日晚,控江路一沿街住宅燃气泄露引发爆炸,顷刻间,二楼以上皆成废墟,还有一位老人被困其中。面对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崩塌的现场,官兵们只能与时间赛跑,大家分工明确,一路人员用水枪对燃气浓度进行稀释,另一路人员用液压撑杆和周边石块对老人被埋压区域进行支撑和固定。
随着行动的深入,通向老人的救援通道渐渐展现,可通道只能容一人施展,此时,战斗一班班长王坤主动请缨,脱下消防头盔,钻入了那个黑洞之中。仅仅15分钟,被困老人顺利获救。见老人被救出,周围群众一片叫好。
群策群力筑家园
近年来,内江中队的正规化建设逐步迈向正轨,从走廊墙上贴着的训练计划表和成绩排名,到房间内所有用品的井然摆放,无一不展示着这支队伍的正规。工作训练必须严格端正,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适当的休憩,并根据个人特长激发自身活力,这也是部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改善官兵的文化生活,内江中队的内部曾经历过几次修缮。原本闲置的北阳台,如今新设了阅读、陶艺、油画、书法、茶道等区域。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既有党史章程,也有文化小说。陶艺制作区内,摆满了官兵们自制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瓷碗陶罐,也有童趣十足的愤怒的小鸟,更有别具意义的消防车。油画区域内放置着一幅幅画作,即便看似技法并不娴熟,却真实地展示了官兵们威严之外的另一面。
先前作为仓库的尖顶阁楼,如今建立了乐队、游戏机、桌上足球、飞镖、高尔夫等休闲设施,这些项目完全由官兵们自发提出。作为第一个敢把游戏机带入军营的消防中队,内江中队认为,只要管理工作到位,并不用担心官兵会沉迷玩乐,反倒是增加了一个良好的放松方式。
自从创设了文化区域,常常有官兵会主动拿出自己的娱乐器具,像是阁楼内的psp、吉他、模型等,能做到这点,说明官兵是把中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另外,还有一处切实关系到官兵生活的改造,就是晾晒场。官兵们平日训练量大,时常用不上半天功夫就浑身湿透,洗衣晾晒自然也较频繁,而之前的阳台不仅空间小,老旧的塑料棚更是常在台风天里“摇摇欲坠”。经过一番改造,如今的晾晒场变成了明亮整洁的玻璃顶阳光房,更是根据官兵的实际需求,隔出了一片专门晾晒鞋子的区域,做到了“防串味”。整修一新的晾晒场得到了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消防中队的主体其实就是消防官兵,只有官兵生活得幸福,队伍的战斗力才会越高。正如内江中队,切实为官兵着想,将中队打造成了一个以队为家的集体。
三楼的荣誉室内,摆放着满满当当的证书与锦旗,这些都是他们过往的辉煌,而看着如今的内江中队,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他们未来的成绩会更加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