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2 月11 日,全国著名火调专家、原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防火一处处长田景章因病去世,享年83 岁。
钟韵瑶/ 文
关于火调工作,最鲜明的形象特征是:抽丝剥茧。在田老身上所体现的是:做事认真、讲究细节,他的事迹和精神,具有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曾与田老一起参加过重大火案调查的全国火灾调查组专家、原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谢福根,十分熟悉田老工作时那副特别认真的样儿,“一把很大的扫帚,手撑在柄上,眼睛盯着起火部位,一会儿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拿出小抄记录着,一会儿又拿起拖把一点一点地清理现场,特别专注、仔细”。
在1999 年山西忻州“6•3”七一百货大楼火案调查现场,随行记者如此描述田老工作时的情景:他一手持着一把小刷子,一手拿着铁簸箕,一点一点儿清理着地板上的残渣,哪怕是一截铁丝,一个金属熔珠,一个螺丝钉等都一一拣出来,放入一个个瓷碟里。这哪里是火灾勘查,简直像女人绣花。
田老是1955 年跨入公安这一行的,先是干内保后转至消防,担任过干部,也被下放过农场,1972 年落实政策后又任过消防处秘书科干部、消防处火查科科长、消防局防火处处长,尤以火调最擅长,新闻、学术界评论他是“火场痕迹大师”“火场神探”“公安战线上的老黄牛”。
丰功传南北
1997 年,公安部聘请全国12 名专家成立了全国火灾事故调查专家组。时任副组长的中国消防协会秘书长王根堂首推“大田”。大田即田景章,圈外人或许不熟悉他,但在消防业界和火调领域,北京的“大田”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行内人称他“中国火调的鼻祖”“奠基人”,用王根堂的话说,论年龄、论资历、论贡献、论水平、论人品……大田都是这个——(大拇指)。
称田老为“大田”,说来有两层含义,一是他的专业能力在领域内一直保持着鲜明的“领头羊”作用,二是他1.92米的身高,伟岸挺拔,往人群中一站,特别耀眼。谢福根说,田老有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气场,“一头银发,个子又高,一口标准的京腔,一开口就有压倒一切的感觉”。
说说田老的专业能力吧,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数“4431”程序。田老说过,天下没有两起一模一样的火灾,即使再相似,也有着微小的差异性,火调工作者应该对火灾痕迹作一个与整体火灾有关联的合理而科学的解释。早期的火调工作大多依靠手摸、鼻闻、眼看的传统陈旧的鉴定方式判断火因,难免不发生差错和失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调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并努力向世界一流水平靠近。在此基础上,田老和战友们与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合作,借
鉴国外相关资料,提炼总结了一套火场勘查步骤,包括四项勘查准备——观察火势及特征、询问起火范围、组成勘查组、准备勘查器材;四个勘查项目——环境、初步、细项、专项勘查;三项综合整理工作——整理笔录、制作照片编辑录像、绘制现场图,和一份火灾原因鉴定书,简称“4431”。
“4431”程序由朴素的经验判断到定量化、程序化,凝结着一个个热情澎湃的传奇故事,闪耀着智慧和进取的光辉。
如今“4431”理论被编入了中国武警学院消防专业的必修教材科目,当新一代火调员将程序运用于破案实践时,感受到了老一代专家们在科研成果上的伟大贡献。
田老能总结出“4431”程序并非偶然,看看他在专业上的钻研就能有所感受。任北京市消防局防火处处长时,田老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业务书,家中床头都是消防书籍,消防法规、燃烧学理论和技术、化学热力学,还有建筑、电工、医学、经济学以及人的行为科学等书籍。田老常说:“火场就是战场,战场是千变万化的。火灾调查人员,按照法律用语,称为火灾案侦查员。一个称职的侦查员,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一专多能不行啊!”
再来看看一专多能的田老的破案记录吧。自1955 年入行到1993 年离休,38 年的从警生涯,田老参与了全国各地近5000 起火灾事故原因调查,还有印度、捷克、苏联、埃及、索马里、澳大利亚、蒙古国、越南等驻华使馆和外交公寓火灾原因的调查工作,以及北京东方化工厂、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等一系列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当公安部要成立专家组时,田老的名字被推荐在首位,理所当然啊。加入专家组后,田老是组中接办案件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公安部消防局局长孙伦少将夸田老是“专家组的骄傲”,是“最讲责任心的专家”。
亮节昭后人
田老曾谈过一名火调专家必备的条件:政治上要有一颗赤诚的心,知识上要有学问,专业技术要过硬。但凡部队里待过的人,骨子里都有一股随时听候组织召唤的政治觉悟。
每遇到疑难火案,只要一声令下,田老总是第一时间出发。
他心里很清楚,兵贵神速,火调人员早到一分钟,其破案成功率就越高,耽误一分钟,就可能失去破案的最佳时机。
1994 年,接到公安部关于调查千岛湖“3.31”火案的命令时,田老正在家中养病,腰疼得直不起来,每天都要在老伴的陪同下去医院理疗,接到命令后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上了飞机。1999 年山西忻州“6.3”七一百货大楼火灾时,田老在接到通知的当晚就乘飞机抵达了山西。2002 年“5.7”空难事故调查时,田老已是古稀之年,疾病缠身,但他坚持工作,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勘察技术,在事故调查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火场虽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但面临的危险也不可轻视。
谢福根在回忆与田老一起进行上海四川中路“11.27”火灾调查时说到,“燃烧后的4 楼屋顶已完全塌落在3 层楼板上,随时都会坍塌,但为了及时查明起火原因,火调工作人员经过3 天3 夜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证据,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整个楼板轰然塌落,死神就这样擦肩而过。”
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田老大部分时间是在做火灾调查工作,破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案件,四十多年很漫长,一个人不管干什么,只要一辈子扑在了上面,那就是献身于事业了,况且火调工作是一种很紧张很严酷的战斗,他要常年面对烟火未尽的现场,去读那一具具烧焦的尸体和模糊的血肉,在灰烬中发现破绽,破译犯罪的蛛丝马迹。
一个一个火案调查现场,田老表现出的那股韧劲令大家叹服,而他对年轻一代火调人员的培养亦令人尊敬。1998 年山西临汾“4•4”尧庙古建筑火灾调查时,几位年轻的火调员对案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都是火调员,都是为了破案,各自的办案经验不同,对现场认识也不尽相同,分歧是难免的。
再者,有不同意见,互相纠偏,可以更好地修正破案方向,各执一词,唇枪舌剑。谢福根记得,当时田老并没有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大家再回到火灾现场,鼓励大家重新查找问题,最后田老再一点一点地发表意见、总结。谢福根回忆说,“田老非常尊重年轻人,每次总结前都会询问大家的意见。总结案件时,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逻辑、科学、完整地还原现场,不得不令人信服。”
在工作中,田老一丝不苟、认真规范,私下里,田老也有柔情的一面,喜欢喝喝小酒,侃侃人生。大概每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心中都暗藏着隐秘的悲伤。在这里,还需要补充一个小故事,故事是在一篇怀念田老的文章中看到的。有一次田老酒后吐了真言:他这一辈子就觉得对不起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的老伴儿,他欠她的太多了。数十年,老伴儿为这个家苦熬着、支撑着、人一天天在消瘦。田老退休后仍像过去一样风风火火出门,风风火火回来。出门时老伴儿为他换一套新衣,回来时这身衣服已脏兮兮地散发着焦糊臭味。老伴儿叹息道:“您这啥时是个头?”大田还是“嘿嘿”一笑:“我这个专家是属于公安部的,公安部啥时说完才完……”
“尽力、尽力。”这是田老被邀请出任公安部专家组成员时说的话。用尽一辈子心血的田老,终究抗不过病魔,于2016 年12 月11 日逝世。田老的一生全部融入了火调事业,多次受到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消防总队的表彰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等奖励。可田老感动人、感染人的并不是这些荣誉称号,而是那种忘我投入、无私奉献。“田老的工作作风代代相传,当田老看到年轻一辈的火调人员的身上有着自己的影子和精神,想来定能十分欣慰。”谢福根感慨道。
(本文图片由田景章生前战友提供。)
抽丝剥茧,他还原案件真相
作为中国火灾事故调查方面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田老自一九五七年从事火调工作起,全国各地哪里发生重大火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火调界,田老被誉为“火查至尊”。
油迹定千岛湖案件
1994 年3 月31 日,位于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碧水呈奇。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惨案打破了千岛湖的宁静。
当天,24 位台湾游客乘坐“海瑞”号游船在千岛湖观光时,游船发生火案,同行的6 名大陆船员及2 名大陆导游共32 人全部遇难。船毁人亡,震惊中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有关领导称这案件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影响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要求务必尽快破案。
台湾方面派出专案组,公安部也迅速组成专案班子前往浙江开展侦破工作。重大火案调查,定少不了田老。4 月5 日,田老到达杭州了解案件相关信息后,直奔现场而去。被大火蹂躏过的船体,混杂着尸体腐烂气味和浓浓的焦味,令人呕吐晕眩。习以为常的田老却弯着腰,一头钻进了船体内,查遍每个角落,提取火灾痕迹与物证。
尸检结果表明,遇难者进入底舱前并未死亡,死亡系窒息烧烤而致。由此,田老认为游船驾驶台起火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驾驶台的火势通常不大,人们不会跑到底舱。田老又提取了船桅杆灯罩玻璃上、走廊内照明灯泡和舱门外上方的烟尘,在这些痕迹和物证中,都检出了同一标号的汽油燃烧残留物成分以及微量的未燃烧成分。然而,此游船的动力燃料并非汽油而是柴油。另外,船上的玻璃大多都燃烧成了球状,按常规,如无助燃剂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结合两者情况,田老断定,汽油是人为带入的助燃剂。
汽油燃烧是意外之失还是有意为之?在现场,出入底舱的铁梯缺失,底舱口上方钢板上有猎枪霰弹击发所致的圆形状凹陷,底舱油柜有爆炸痕迹。田老进一步明确,这起火案是人为纵火,船上人员如若非万分紧急情况,不可能进入底舱。
刑侦专家在此基础上推断,船上人员有可能受暴力胁迫进入底舱,尔后被焚致死。
根据专案组得出的结论,一支由公安人员和干部群众组成的调查大军,昼夜不停地开展了全方位的大排查。4 月17 日,案件正式告破,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作案情况与调查结论基本吻合,与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两次鉴定锁定四川中路火案嫌疑人
1996 年11 月27 日凌晨1 点,上海黄浦区四川中路401号居民楼发生大火,上海消防部队派出500 余名消防人员参与灭火战斗。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保住了居民楼南北两端的115 户人家及附近的建筑,不幸的是,有36 人在火灾中丧生,19 人受伤。
作为公安部火调专家,田老被请到上海,协助上海火调专家破案。火灾后的现场,呈现出一片焦黑的废墟,一踩一个坑,那段时间,上海雨水不断,大雨过后的城市到处泥泞,糟糕的环境让火调员的心情各个潮湿不堪。
确定起火部位通常是火调工作的第一步。调查人员发现起火房间205 室门槛处的炭化严重,205 室与走廊的木隔墙南侧烧毁,北侧呈南低北高斜坡,形成以门槛为低点的“V”字燃烧痕迹;205 室门前地板上还留有明显易燃体流淌燃烧痕迹,表明火是从走廊向南蔓延的;周边居民表示,最先发现205 室门口有火。结合物证、人证,确定起火部位就在205 室门前走廊处。按理,走廊处并不存在起火可能性,能够引起如此之大的火,必然还有其他隐情。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人员又发现了电线短路的痕迹。前期的调查明显使得火灾倾向于人为纵火,可后者又把方向指向了意外。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产生的影响天差地别。田老决定将证物送往公安部火因鉴定中心进行化验,用以确定失火还是放火。检验结果证实,地板中含有汽油残留物,而电线短路是由二次燃烧引起,并非起火源。人为纵火几乎已经非常明确,再加上大楼门锁有明显的烧痕,说明起火时大楼的门并没有上锁,这也证实了外来人员进入的可能性。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察部门经过艰苦的侦破,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两名嫌疑人。为确定案件无误,田老又将嫌疑人的衣物送检,确定了两人与火灾的关系。两人交代,当晚他们在楼内用酒精点燃报纸和木柴取暖,不慎引起了大火。
七天七夜破家具城火灾
1998 年5 月5 日5 时45 分,北京南三环丰台区玉泉营环岛家具城发生火灾。北京市消防局陆续派出15 个中队的78 辆消防车,600 余名消防队员前往扑救,北京市公安局组织武警、交通、巡察、治安和丰台分局等单位1000 余名公安民警、武警战士到现场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由于现场消防水源缺乏,灭火战斗进行得很艰难,北京市政府又赶紧调集了环卫局10 辆水罐车支援供水。
经过救援人员的顽强奋战,当晚9 时20 分大火被彻底扑灭。大火将家具城2.3 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及建筑内的各种设施烧毁,家具城内的348 个厂家的高中档家具付之一炬,直接财产损失达2087.8 万元。
到底是什么原因起的火,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人为纵火,也有人说是吸烟引起,还有人说是自燃。国务院、公安部和北京市政府有批示、有要求,限期查明原因。田老临危受命,被指派协助北京市火灾调查部门完成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田老给自己定了谱:一要准,二要快。
他先翻阅了北京市消防局火调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然后一头扎进了2 万多平方米的火灾废墟中。经过7 天7 夜的人员调查和现场勘察,凭借田老丰富的火调经验与反复技术鉴定,排除了人为放火等嫌疑,最终确定为该家具城北厅的电铃线圈过热,引燃裹在线圈外部的牛皮纸、塑料布、后盖及底座,随后掉落在沙发上引起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