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传承精神

——宜昌中队“队史馆”创建始末

董煜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美丽的苏州河有十八个湾,而宜昌消防中队就坐落在其中之一的梦清湾畔。宜昌消防中队的前身是“宜昌路救火会”,始建于1932年,中队所在的驻地就是当年的救火会大楼。大楼为现代派风格,竖向线条构图、内廊式,褐色面砖饰面,局部砖墙加白色勾缝,是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宜昌中队还拥有当年上海13个瞭望塔中最高的一个,瞭望塔共有13层,塔高42米,每层塔梯有15个台阶,铁质结构,顶部为八角畅亭。站在瞭望塔上,南至上海交通大学,东至杨浦大桥,北至汶水东路、共和新路都能尽收眼底。2004年,宜昌中队被列为第一批普陀区不可移动文物。

可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宜昌“消防人”也有遗憾,一直以来,他们只有荣誉室而无队史馆,岁月荏苒,可这支光荣的队伍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痕迹。

2018年11月,经过一段时间上上下下的努力,宜昌中队的“百年队史馆”终于建成,那些曾经的辉煌和沉重的回忆,从此有了落脚的地方。

光辉岁月,红门记忆

宜昌消防中队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上海消防的历史与发展。

民国时期,苏州河畔还是公共租界,那时上海的新兴工厂大多沿苏州河建造,中队当时主要保护沿苏州河两岸的众多厂房和辖区群众。解放以后,苏州河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出现大量棚户区,中队的保卫重点从厂房变为砖木结构居民楼。改革开放以来,辖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赋予中队更多的使命任务。宜昌中队目前的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包括长寿、石泉、甘泉、宜川、江宁五个街道,东起苏州河,西至武宁路,北起新村路,南到康定路,还有玉佛寺、上海造币厂等重点消防安全保卫单位近100家。近百年来,历代宜昌“消防人”始终秉持“赴汤蹈火、追求卓越”的消防精神,为守护一方平安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施丹是宜昌中队的指导员,上海本地人。他一直有个军人梦,2011年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正好消防招人,知道是穿军装的,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训练了一年,2012年来到宜昌中队,2014年任指导员,至今已有5年。施丹常听队里的老消防兵说起一些事,譬如在“宜昌路救火会”时期,“盂兰盛会”期间,消防员会表演“龙王巡海”,寓意用水灭火之意。再譬如瞭望塔。1997年,上海市消防局正式撤消了上海所有消防中队的消防瞭望班,瞭望塔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可在当年,宜昌路这个全市最高的瞭望塔可是发挥了不少作用的。消防员站在高耸入云的瞭望台上,手拿望远镜居高临下,幢幢房屋清晰可辨,一旦哪里冒出一星半点烟火,就可以通过鸣钟报警,一声代表由本消防队出警,两声代表由另外一消防队出警。有了单线电话后,消防员还可以直接将火情传送到市消防总队,消防总队再安排所属辖区出警。

1997年初春的一天中午,宜昌中队瞭望班的战士吴文源在站岗时发现东边不远处有黑烟升起,他立即断定,黑色烟雾绝非居民家中炊烟,这位置应该是苏州河边的第一印染厂,他立即拿起单线电话通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信息后迅速派出消防车赶到现场,让消防战士哭笑不得的是,当他们赶到现场时,第一印染厂的工人根本不知道车间已经失火。因为及时发现了这起火灾,吴文源获得消防局颁发的超外线报警三等功。不久,消防局正式撤消了瞭望班,吴文源也因此成为瞭望塔上最后的火灾记录者。

可是,这些有趣和有意义的故事却一直缺乏系统的收集整理,施丹听说,区支队领导一直以来就有建馆的设想,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落实。

一天,有位叫蔡志明的找到中队,说父亲曾是工部局时代“宜昌路救火会”最早招募的警员之一,自己是替父亲前来看看当年他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坐下一聊,通过他的口述,填补了很多“宜昌路救火会”历史的空白。

蔡志明的父亲叫蔡文甲,从天津前来投靠上海的叔公。当时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还根深蒂固,警员又属“娼优隶卒”四大贱业之一,为了短期内先解决吃饭问题,蔡文甲瞒过叔公改名蔡阿四进了宜昌路救火会,没想到一干就干了一辈子。在救火会当警官必须会英语,否则无法与英国人进行沟通,五十年代曾有救火会的同事来家探望父亲,聊起救火会的事,但说的都是英语,所以一直以来蔡志明对“宜昌路救火会”以及父亲的人生经历知之甚少。成人后他一直想了解父亲,了解父亲从事的这个行业,但查下来,有关解放前救火会的老照片能看到的少之又少,影像资料更是几近空白。他曾经到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相关资料,结果一无所获。据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讲,不可能查得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这让蔡志明非常遗憾。他还说起,他看过上海有一场戏,描写解放前发生火灾时,救火警员在火场明目张胆勒索事主,不给钱财就不放水救火。但他记得父亲当年说过,在工部局时代英国人管理是很严的,规定凡是警员救火回来人人要例行“抄身”,首先从当官的身上开始抄,如有趁火打劫拿人钱财者,即行“剥号衣”(开除)。他希望宜昌中队能完善当年救火会的史料,以正视听。

也是巧了,正在此时,上海市消防总队发文要求,为了充分展示上海消防部队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全面提炼履行职责使命的崇高品质和宝贵经验,百年以上基层中队要将荣誉室升格为队史馆,其余基层中队荣誉室逐步按队史馆标准改造升级。

宜昌中队虽不到百年,但85年的历史颇为珍贵,班子讨论下来,决定一步到位,按高标准要求,建设“百年队史馆”。

过程艰难,结局圆满

建馆,貌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硬件。现有的四层大楼兼作办公、住宿和车库用,并不宽裕,而且身处市中心,往外扩散没有可能,只能努力在“家里”挖潜。原来一楼有个军人俱乐部,于是决定利用营房改造的机会,将此改建为队史馆。建设队史馆的重中之重是设计,光是设计方案,就花了整整10个月,为此中队不知开过多少次讨论会、座谈会,研究完善队史馆的每一处细节、每一项内容、每一份材料。最后确定,大门用代表上海建筑的石库门形式,过道用铜雕群像展示消防官兵赴汤蹈火的战斗场景,再用沙雕图案展现中队辖区地图。主展厅采用声光电手段,设置“历史沿革”、“历任主官”、“主要战绩”、“警示经验”等内容,副展厅则展示所获荣誉和英雄事迹。

收集实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施丹请支队领导帮忙,向市消防博物馆求援。市消防博物馆也大度,说好吧,我们仓库有不少实物,你们自己去找,需要的就拿去。施丹大喜,带着几个战士,有空就去仓库里翻找,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找到很多“宝贝”。

最大的收获是“水龙车”,又称“杠杆式人力泵”,救火时,挑水夫将就近取来的水不断倒进桶里,消防员不停推举压梁,水被抽出沿水枪向火苗喷射,是早期重要的灭火救援装备。虽然在仓库休眠多年,但“水龙车”完好无损,被宜昌中队觅宝样觅来,放在馆里成为“镇馆之宝”。

除了博物馆,通过其他渠道还收集到了很多好东西,譬如报警用的铜钟;旧式大檐帽、藤条消防帽、老式消防头盔;四十年代消防员随车携带的简易灭火器,八十年代使用的老式灭火枪等等,特别还找到很多当年租界时期的消防员档案、早期辖区地图、火警出动记录等异常珍贵的文献史料。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历史资料、图片,中队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便是组织了一次“老兵回家”活动,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宜昌中队服役过的119名老消防队员都被邀请“回家”。

很多曾经的历史,在这些“老兵”口中被真实还原:

1988年3月24日,沪杭铁路上海段发生严重列车相撞事故,时任宜昌中队的战斗员林卫红第一时间随队参与救援,成功救出多名伤员,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上海消防部队作为首批力量奔赴灾区驰援。现任宜昌中队副中队长高洁清、中队长助理奚平地震当天便奉命带队赶赴四川,奋战7天7夜,救出8名被困群众。6名参战官兵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其中2人先后被保送至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成长为消防指挥员。

这次聚会,不仅让老兵重温了曾经的消防梦,还为队史馆提供了很多奖牌、证书等实物档案,原总队防火监督部副部长李明德曾在宜昌中队任指导员,捐出了保存多年记载“实地操”的工作笔记,还有人捐出了当年的消防员制服以及抗震时穿的消防训练服和军用水壶等。

宜昌中队队史馆的“别具一格”,在两个方面可以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消防部队共经历了六次变革,由职业制时期到义务兵役制时期;由军队代管时期到重归公安机关管理时期;由恢复义务兵役制到纳入武警序列时期。2018年,消防部队又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变身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2月29日,普陀消防救援支队隆重举行迎旗、授衔和换装仪式,宜昌中队迎来涅槃新生的“火焰蓝”。可是,队史馆刚刚完成,要是没有这次变革的内容,会留下缺憾,但要是把内容放进去,展厅布局、实物摆放都是几经周折才定位的,牵一发会动全身啊。考虑再三,班子还是下决心敲掉一面墙,重新调整布局,让历史更加完整。

还有就是,宜昌中队队史馆专门设置了“警种长鸣”的内容。

队史馆是在荣誉室的基础上改建的,荣誉室、荣誉室,只讲荣誉不谈过失。可宜昌中队为什么还要自爆“家丑”?对此,施丹讲述了班子的意图。

中队曾在早年训练时发生过一次事故,施丹当指导员后听说了,便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么多年过去了,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如果缺少警示,很难避免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于是,他在班子讨论会上坚持把曾经的事故作为一个展示内容,可以对后继的消防员进行警示和提醒。

经过近一年精益求精的打磨,宜昌中队“百年队史馆”终于建成。2019年初,上海消防总队对所属支队、中队所有的队史馆进行了评审,共评出了“十佳”五星级队史馆,而宜昌中队“百年队史馆”因为史料殷实、实物丰富、布局全面,荣登“十佳”之首。

教育社会,传承精神

“建、管、用、效”,是建设“百年队史馆”的既定目标,队史馆建好了,但如何管,如何发挥作用,却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施丹说,此前中队收集了大量的展品,但由于场馆原因,很多展品没法全部展示出来,下一阶段准备把过道、楼梯拐角等处布置成“展品角”,让每件展品都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另外,还要继续收集展品,每半年一次进行留存更新,持续做好队史馆的长远建设。

为了引导全体消防队员把参与队史馆管理使用作为自己的荣誉和义务,中队细致谋划,出台了“队史馆管理使用规定”。要求支部党员轮流担任值日员,定期对展品进行清洁,对电子资料和信息进行维护更新。有外来参观者时,由消防员轮流担任讲解员,这样,可以让中队的每个成员都能熟悉队史,提高职业荣誉感。

现在,宜昌中队“百年队史馆”已成了中队和社会的双重教育基地。对内,承担了队史教育的重任,新任消防员入队,要在这里上队史教育第一课,对老队员,也要定期组织他们重温中队光辉历史,牢记经验教训。同时,这里还是开展仪式激励的场所,在这里开展党建教育、争先创优活动,举行新队员入党,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可以激励大家传承战斗精神,更加奋发有为。

“百年队史馆”还是个对外宣传的窗口,定期向辖区内街道居民、学校学生和队员家属开放,开展消防历史宣传、消防安全宣传,展示新时代的消防队伍形象。中队为参观者专门设置了电子屏和文房四宝,供参观者留下感悟和建议。

前不久,有条新闻让宜昌中队再一次被社会关注。有位4岁男孩阿宝,非常喜爱消防题材动画片,特别崇拜消防员,可是他身患重疾,命不久矣。他的父亲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实现“当一回消防员”的梦想,向普陀消防支队求助,支队决定选择宜昌中队帮助阿宝圆梦。在宜昌中队全体官兵的列队欢迎下,小阿宝披上战斗服、戴上消防盔、贴上消防标识,参观了消防车辆装备,体验了消防科目训练,模拟了火警救援出动,“完成”了各项训练和战斗考验。中队领导还为阿宝颁发了“荣誉证书”,在父亲和消防员的引导下,阿宝面对宜昌中队突击队队旗庄严宣誓,用自己最标准的敬礼,实现了自己的“消防梦”,成为“百年消防队”历史上最年轻的“消防员”。

“我宣誓,从今天起,做一名正直、勇敢、无私的光荣消防员!”

这是小阿宝的誓言,也是宜昌中队每个消防员的誓言。在前进的征程中,“百年消防队”——宜昌中队,正在焕发出新的青春。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