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他们,感受爱

0 min read
董煜/文

我这里说的他们,是指消防员,是那些面对火灾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员。

我出生的时候五行缺火,外公给我取名,就在我名字旁边添了一把火。都说越缺啥越喜欢啥,我一直对火情有独钟。我熟读有关火的神话,燧人氏钻木取火,祝融氏击石取火。火能让人心生温暖,让人亲近,让人远离生腥猛兽,远离孤独,喜欢火,我有一百个理由。可是长大了才知道,火还有另一副面孔,无情、狰狞,疯狂起来会吞噬一起,唯有消防员才能制服它们。

第一次跟消防员近距离接触是因为采访,采访宜昌路消防中队。美丽的苏州河有十八道湾,宜昌路中队就在其中的梦清湾畔。其实我家就在附近,偶尔会走过那红色大门,偶尔会看见一群消防战士在训练,但总觉得那是部队,与我无干,过去也就过去了,直到那天走进大门,才了解消防员与我们幸福生活的密切程度。

宜昌中队历史悠久,从当年的宜昌救火会算起,至今已近百年。随着岁月流逝、改朝换代,宜昌路消防队也数易其名,先是“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宜昌路区队”、“四区队宜昌路分队”、“第三大队宜昌路消防中队”,1988年又改为“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第三支队宜昌中队”,2005年,才成为“上海市消防总队普陀支队宜昌中队”。

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个当年上海最高的瞭望塔。瞭望塔共有13层,塔高42米,每层塔梯有15个台阶,铁质结构,梯度十分陡峭,每到一层楼面,还需走5米楼道才能再次向上攀登。顶部为八角畅亭,站在瞭望塔上,南至上海交通大学,东至杨浦大桥,北至汶水东路、共和新路都能尽收眼底。1997年,上海市消防局正式撤消了上海所有消防中队的消防瞭望班,瞭望塔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时,施丹还是中队的副指导员。他是崇明人,华东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学的是工程管理,但当一名消防战士却是他多年的愿望。那时他家住在崇明东风农场,农场有支消防队,施丹经常去看消防队员训练,看那些消防队员迅捷灵活地攀爬奔跑,佩服得不得了,所以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消防队伍。

他介绍宜昌路消防队时很自豪,说宜昌人“都很厉害”。他说的这个厉害,首先是训练成绩,他们曾多次获消防总队夏季大练兵业务竞赛训练标兵中队、消防总队岗位大练兵优胜中队和消防总队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中队等称号,个人单项成绩也拿过无数第一。宜昌路中队领导班子的想法是,平时训练苦是苦,但安全能得到保障,真到了火场,靠得住的,就只有娴熟的技能了,所以训练科目全员达标只是个基础,他们追求的,是打造“消防铁军”。

除了训练,他们“厉害”的还有实战。中队组建以来,先后成功参与扑救了马陆露天仓库、上海棉纺织二厂、上海无线电三厂、大场化工仓库、金山石化等重特大火灾,参加了88年火车相撞、89年光新路火车燃烧、89年空难、98年虹桥飞机迫降等抢险救援任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上海消防部队作为首批力量奔赴灾区驰援。宜昌中队奉命赶赴四川,奋战7天7夜,救出8名被困群众。6名参战官兵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其中2人先后被保送至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成长为消防指挥员。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对消防战士却是不适用的,在他们身上,只能用“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来形容。他们常常饭吃到一半,理发理到一半,甚至洗澡时洗头膏还没有冲洗干净,就要奔赴火场了,最多的一次,一个除夕夜就出警了32次。在他们身上,很好地体现了“赴汤蹈火、追求卓越”的上海消防精神。

再次采访宜昌中队,已是几年之后。在上海消防总队队史馆的评选中,他们的“百年队史馆”因为史料殷实、实物丰富、布局全面,获得“十佳”之首,采访,是为了写一下他们的队史馆。

中队还在老地方,但变化不小,消防部队已变身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施丹,也已经是指导员了。问他对这次变革有什么想法,他说,不管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守护一方平安,永远是我们消防队的职责。

除了一线的消防员,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消防民警,那些长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百姓的幸福安康呕心沥血的消防工作者。

庄骐是浦东周家渡派出所的消防民警。周家渡原属老南市区,后来才划归浦东新区。这里大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房子,消防配备不到位,居民安全意识不强,且服务行业、维修企业和小商户多。谈起消防工作,庄骐打了个比方,说自己每天都像在走钢丝,压力很大,要是听到消防车从自己辖区经过,他都会紧张得马上打电话询问,是不是自己辖区的火情。他说,火灾不像别的,隐形的因素很多,有的很难预防,所以我们的工作只有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

浦东新区消防支队六大队的刘参谋是个河北籍女警官,她的职责是对消防民警进行工作指导。指导,可以有多种方法,但她选的是最累最辛苦的。元旦春节,盛夏高温,都是火灾的高发期,她便会扎扎实实地“沉”下去,一次次地下基层,面对面实地检查、指导、宣传。她说,有的知识,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一旦用上了,那就是可以救命的。

黄宇刚是天平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消防工作站站长。永康路酒吧一条街,曾一度是上海滩的“网红”,最红火时,52家酒吧一字排开,声势浩大。违法搭建、改建,无证照经营,而其中,消防隐患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为了配合永康路酒吧街的整治,黄宇刚“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足足三个月没顾家。

长桥南街是一个著名的“城中村”。“城中村”的房屋大多简陋,人口密度高,而南街尤甚。仅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1790间狭小的房间中,居住着4000多人,最极端的,在一间5-6平米的房屋中,就居住着5个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不仅如此,村内还开着50多家店铺,3家烧柴火的“老虎灶”,6家废品回收站。更要命的是,弄堂狭小,违章搭建多,消防车根本开不进,其实,既使开进来了也没有可用的消防水源,一旦发生火灾,居民们还得依靠面盆、水桶等最原始的方法灭火。2013年,长桥街道的南街被定性为上海市火灾高风险区域。陈文宝是长桥街道消防联防工作站站长,他的工作理念是,消防消防,事后消不如事前防。环境固然是个重要因素,但无知、缺乏消防知识和防范意识,才是最大的隐患。他说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口婆心”。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后来被评为上海市消防宣传大使。

我还采访过石门二路街道西斯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志军,采访过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洛善居委会主任顾晓燕,这些基层工作者,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守着一道关乎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

我这里说的爱,是指消防员对老百姓的爱,是“一身是胆擒炎帝,众志成城斗祝融”,对老百姓掏心掏肺的大爱。

和平年代,消防员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2018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接警出动115.7万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1273.2万人次,出动消防车辆219.3万辆次,从灾害事故中营救遇险被困人员15万人,疏散人员52.6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312亿元,但是,在这些数字后面,很多年轻的生命都牺牲了。

除了危险,还特别辛苦。

我曾经问过消防员,平时都训练些什么,他们举了两个例子。

早些时候,有个训练内容叫摇梯车。早期消防车上折叠着的梯子是要靠手柄摇动才能一点点升上去的,训练要求,就是要在1分钟内把梯子摇到顶并攀爬上去。持续快速地摇动手柄是桩枯燥乏味且非常之累的事,很多消防员的手臂都是肿了又消,消了又肿。好在,现在机械化的云梯车已经代替了古老的木制摇梯车,摇梯车也成了博物馆的展品,但是,只要看到熟悉的摇梯车,资深消防员仍会想起当年苦练“摇梯功”的场景。

摇梯毕竟还只是局部的“累”,最锻炼体能的是100米登楼。一个消防战士身上背负的装备很多,氧气呼吸器、水枪等,轻一点的四十来斤,重一点的足有六十斤,还要穿着靴子和沉重的防火服。100米的距离似乎不远,但要是把这100米竖起来,就足足有33层楼那么高了,背着这么重的装备攀爬33楼,常人光想想腿就会打战,而消防员却必须在6分钟以内完成,强度可想而知。

除了危险,除了累,还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有个中学,是消防队的“邻居”,经常依托消防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演习。我问校长,这些年跟消防员接触下来,对他们怎么评价。她只说了四个字:有求必应。譬如,学校的旗杆绳子断了,影响每天的升降旗。但那旗杆足有三层楼高,学校老师束手无策,只能望“杆”兴叹。不知是谁想起来可以向消防队求助,于是,校园里支起了云梯,消防员很快爬上去接好了绳子。

宜昌中队的2号车是专门负责社会救助的,救助的内容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摘马蜂窝和帮人开门。都以为消防战士身手敏捷,摘个把马蜂窝应该是手到擒来,其实,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会影响四肢的灵敏度,要爬高上树,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况且有的马蜂窝还长的不是地方。有一次,管弄路有一个马蜂窝筑在电线杆顶上,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电线,还有一个大变压器,后来,还是在沪北供电所的配合下拉掉电闸,两名消防员全副武装地爬上电线杆,费了不少劲,用火烧的办法除掉了马蜂窝,为周边居民消除了隐患。

守着苏州河,宜昌中队还额外地救了不少人,有个老人想死,绑上石块从江宁路桥上跳下了河,被路人看见了,呼救。正是冬天,一名消防员听见了,大衣一脱毫不犹豫便跳下了河,把老人救了上来。还有个江西男孩,在上海把钱用光了依然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打算在苏州河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是消防队员把他救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其实,社会上还是会有人因为不了解,而对消防员说三道四吹毛求疵。他们把消防员当成“万能钥匙”,遇到大事小情,第一个念头就是找消防员,还觉得应当应份。有一次消防队员灭完火,已筋疲力尽,想借道隔壁邻居的房间从楼梯下去,可那个居民却赶紧把窗户关上,说,“你们从哪儿上来还从哪儿下去,别从我家走”。还有的消防员在灭火攀爬中,有居民叮嘱的不是让消防员注意安全,而是“翻阳台的时候不要碰到我的花盆”,或者是“进房间的时候不要弄脏我的地板”。我很想对这些人大吼一声,千万要记着,岁月静好,那是有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近消防员,感受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奉献,感受他们的爱。只要有这些消防工作者在,我们就有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火墙”,就能安居乐业,享受人生。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