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会错吗?

不知从何时起,陪孩子做作业成了家长的功课。或许从教育学理论上来说,与家长的互动,能迅速培养起低龄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而且家校互动也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翻看孩子的课本,不由得让我回忆起儿时求学的情景,真有恍如隔世之感。无意间浏览到一篇阿基米德火烧战舰的课文,因这个火字让我的职业病发作。
课文记叙了两千多年前,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守护叙拉古城对抗罗马战舰时,指挥妇孺用铜镜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故事很精彩,意义很重大,小朋友学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只是,利用反射光线真能酿成火灾吗?
用镜子直接反射光线,并不能起到聚焦作用,自然无法提升光线温度。唯有利用凹面镜才能聚焦光线,从而提升焦点上的温度。问题来了,那时候有凹面镜吗?退一步说,能不能利用大量的镜子,通过指挥调度,使其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起到与凹面镜聚焦一样的作用呢?好吧,阿基米德是位数学奇才,假定他能算出每一面镜子所需的不同角度,并且假设持镜人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忽略铜镜表面的漫反射和散射对聚焦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当大家众志成城造就了一个超大的凹面镜,问题是罗马战舰都是泥塑木胎一动都不会动吗?哪怕是风吹帆动都能让完美的聚焦偏离目标吧?
不仅仅是理论推理,还有人做过实验。美国著名的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曾经做过三次实验。最后一次测试,还是根据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提议,将船停在 120 米处,岸边搭起 213 米长的网眼布栅栏增加聚焦,一排 213 米长的支架台用来垫高,并且在帆上画上黑色的太阳,同时动用了 500 名中学生拿着铜镜,对准船帆上的黑色部分,经过 15 分钟的聚焦,帆船的温度只是上升到 130 ℉。最后使用玻璃镜,只让温度上升到了200 ℉,即使船体距离约 30 米(100 英尺)也才升到 280 ℉,达不到 410 ℉的燃烧温度。
这么看来,火烧战舰的课文只能是个传说。传说,其实也不错的,让小朋友们明白,科学精神中本身就蕴含着质疑的精神,科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学习和挑战中进步的,岂不是无心插柳之作?可惜,别说我们普通的教育者没有想到这一层意思,就连相当水准的教育家也未必有此思考和胸襟。近日一位名校校长在双甲子校庆纪念大会上,念错了一个字,尽管他很快就在 BBS 上贴出了致歉信,但在信的结尾却强调“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道歉者在道歉的时候,同样充满了焦虑,焦虑到忘记了他的前辈、曾经的老校长在《东西文化之比较》中写到的:“科学之精神的处所,是抱定怀疑的态度;对于一切事物,都敢于怀疑,凡无真凭实据的,都不相信。这种态度虽是消极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劳,因为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权威的奴隶。怀疑的态度也是建设的、创造的,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中古的信徒基于信仰,现代的科学家则基于怀疑。”诚哉斯言,一句话便将信仰与科学的差别说得非常透彻。如果我们教育的目的仅仅是教出听话的学生,那么李约瑟难题就很好解答了。缺乏质疑精神,现代科学就寸步难行。所以,课本会错吗?面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决定了一个学生的治学态度,决定了一个校长的治校态度,也决定了一个民族对待现代科学的态度。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