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宽里弄”宽在心上
长宁“五违四必”整治又出新成效

谭 婧/ 文图


这是上海最宽的一条里弄,长约460 米,宽约12 米,坐落在长宁区和静安区交界处的镇宁路465 弄。
可很长一段时间,住在“最宽里弄”的居民却无法心宽。同很多建于上世纪的弄堂一样,这里留下了多个名人的足迹,但也留下了很多老旧小区的通病: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电线私拉、“群租”“三合一”……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和愈演愈烈的安全隐患,都让居民叫苦不迭。如今,一场“五违四必”区域综合整治为这条老弄堂注入了生机,“最宽里弄”里居民也终于过上了宽心的日子。

一种新的思路来清除隐患

要说这两年,让家住镇宁路465 弄万春社区的王阿姨心塞的东西,恐怕不能不提她家楼下的车棚。别看这间车棚和王阿姨的儿子一样都是“80 后”,可“岁数”不小的它却一点也不让人省心。
当初在两幢居民楼之间搭建这个车棚,是为了方便居民们停放自行车。可后来电动车、汽车普及后,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这里也渐渐变得无人问津。自从没了管理,空荡荡的车棚便被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盯上了。他们占棚为家,肆无忌惮地住了进来,居民们的“噩梦”就这样开始了。为了卖点小钱,他们把捡来还没拿去卖的废品堆在车棚里,“塑料瓶、纸箱子、报纸、衣服、易拉罐……总之什么都有!而且也不整理,乱七八糟的垃圾摊了一地。”王阿姨一边回忆一边皱眉,她家就在二楼,天气一热,有的废品还会释放出令人作呕的味道。
发现这个情况后,居委会不知跑了多少次上门劝说,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无奈之下,这些垃圾废品只能依靠居委会来清理。说起这件事王阿姨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每次居委会刚清理完一批,隔几天又被外来人员堆满了。时间一长,车棚除了垃圾,就只剩下脏乱了。
原来车棚里是没有通电的。自从外来人员住进来后,已经有些发黄的电线便在狭小的空间里纵横交错,有的纠缠着从墙面一直往上延伸,有的从左到右低垂在车棚半空,还有的直接弯弯曲曲蔓延在地面,使得本就不宽敞的车棚更加拥挤。
杂乱如麻不说,更对居民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果不其然,私拉乱接的电线、一点就着的废品、过分随意的生活习惯……各种安全隐患的叠加之下,车棚真的发生了火灾。“这点墙壁上的黑色印子,就是火灾留下的呀!”王阿姨伸出手指了指,语气越发激动起来,“那场火把我吓得连续失眠了快一个星期!”幸亏当时扑救及时,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也引起了更多居民的抵触。几乎每周,居委会和街道能会收到居民要求拆除车棚的建议。
一边是居民日益高涨的关乎安全的呼声,一边是曾作为公益事业用来满足居民需求的小区车棚,江苏路街道并没有简单地一拆了事,而是提出了一个既能保民生需求,又能保消防安全,还有机会提升环境品质的做法。由于历史原因,这间车棚并没有相关合法证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居民们早把车棚视作弄堂里的公共建筑之一,要拆除也应该经过居民同意。于是,在整理好前期部分居民的拆除要求后,街道又向更多居民发起了意见征求。通过征询,大部分居民同意拆除车棚。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这间在隐患中飘摇许久的车棚,终于在江苏路街道新成立的拆违办和社区管理办的联合工作中被拆除了,目睹了执法全程的王阿姨如释重负,“这个车棚拆掉了,我们居民的心也能定了。”过年前,里弄的每一户居民又收到了居委会发放的征询单,询问居民们对于车棚旧址的改造意见,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大部分居民还需要停非机动车,我们会和有关部门协调,按手续更新新的车棚。如果大家觉得没必要了,我们也会根据居民意愿做些绿化或者其他公共设施。”

一个新的组织来防止回潮

从小在镇宁路465 弄长大的沈国惠,现在是万村居民区第三党支部的书记,这些年弄堂的变化他全看在眼里。沈国惠回忆说,虽然镇宁路465 弄是老旧小区,但这里的生活设施一直很方便,一街之隔就是菜市场。两年多前,当菜市场拆迁改造后,菜贩们便开始向镇宁路465 弄的底层临街房转移,“最宽里弄”成了各种商贩的集散地。便宜的菜价、众多的摊贩,这里逐渐成为附近闻名的“弄堂菜市场”。
眼看买菜是更加方便了,但周边居民却越发感到方便背后的“心塞”。每天一大早天还才蒙蒙亮,菜贩们便开始忙活起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张罗买卖的喧闹声、路过的车鸣车铃声,都影响着这个以老年人为主的里弄小区的安宁。
不仅如此,满地乱扔的菜叶瓜皮、鱼肚虾头也让居民连连抱怨!到了夏天,临街居民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除了忍受平日里的脏乱差,还被迫呼吸恶心的腥臭味。
让沈国惠担心的,是这样大规模的聚集带来的交通堵塞。本来菜贩们的摊位已经伸到了里弄主干道上,再加上卖菜的三轮车,买菜的电动车、小汽车,整个主干道常常被堵得水泄不通。镇宁路465 弄总共有7 个支弄,一旦里弄深处出现火灾,恐怕消防车一时半会儿都开不进来。
更让沈国惠无法放宽心的是,自从“弄堂菜场”在这里扎根,群租、“三合一”、电线私拉、乱搭建等城市乱象也随之而来,“最宽里弄”俨然变成了一个埋藏着巨大安全隐患的“城中村”,居民们对此改造的呼声愈发高涨。
从2015 年12 月起,江苏路街道开始对这条千疮百孔的“最宽里弄”展开综合整治。怎么整成了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弄堂很宽,镇宁路465 弄横跨了两个居委会,弄堂以南是江苏居民区,以北是万村居民区。想要彻底清除环境和安全顽疾,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居民区治理边界,团结两个居委的力量。于是,在两个区的共同努力下,一支“镇宁路465 弄及周边区域治理巡查、宣传、劝导队”组建而成。
可是,由于缺乏执法权,这支由平安志愿者、社区党员等40 多人组成的队伍工作起来并不容易。很多时候队员苦口婆心地劝上半天,菜贩们也只是象征性地配合一阵,过两天又开始我行我素。这也让两个居委会意识到,要想斩断“弄堂菜场”的安全隐患,不光要发动多方力量参与,还要建立一个共治的协商平台,真正实现“弄堂联动”。
这一想法很快也得到了队员们的支持。在万村居民区和江苏居民区党总支的倡议下,4 名居民、2 名居委会、3 名商户、1 名物业和1 名城管的各方代表共11 人,组成了“弄管会”的骨干,万村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书记沈国惠担任起了“弄管会”会长。
“这里坐落着许多历史名宅,居住过很多名人,张爱玲居住的开纳公寓,武定西路1357 弄史良故居等,文化底蕴深厚,可是现在我们的家园呢……”去年6 月的一天,镇宁路465 弄里的居民、商户和社区单位同时收到一份弄管会发出的公开信,这份公开信由会长沈国惠亲自执笔,从弄堂的文化写到百姓的生活,句句在理、情深意切,让人读罢颇为感动,也鼓舞着更多的人对作为自己家园的镇宁路465 弄产生了浓浓的守护感。
“原来商户、居民、管理者三方意见很大,现在好了,大家可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我们这个平台会定期组织协商会,大家都可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进行讨论,时间一长弄堂规则自然明朗起来。”正在弄堂里巡检的沈国惠对“弄管会”充满着期待,“碰到执法问题,也会由我们出面上报街道、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市容等部门,及时依法处理。”
当多方力量有了“弄管会”的牵线搭桥,再乘上“五违四必”区域综合整治的快车,无证液化气钢瓶取缔了、“群租”和“三合一”被整改了、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也得到了改进。
随着整治推进,消防隐患清除了、道路畅通了、环境变好了,甚至吸引到了安垦、愚园两个园区商户的进驻……就连在漫长岁月里给镇宁路465 弄留下的宁静而有韵味的人文气息,也重新回到了居民的身边。
路宽一尺,心宽一丈。弄堂的路宽了,居民们的心也更宽。当天渐渐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条“上海最宽弄堂”的柏油路,安静地衬托出不同于外滩和南京路的城市光亮,那是觅得到烟火味道的地方。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