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 不能忘却的记忆

缪国庆/ 文

现今的崇明,不再是过去的崇明。
不说别的,就说交通,就是一个今非昔比。长江隧桥的开通,让崇明岛不再因为一江之隔而被人视为畏途。眼下,我们从上海杨浦出发的小车已经快速地过了隧桥,驶上了陈海公路,前后不过个把小时。要是放在从前,我们先得赶去宝山,然后搭乘高速客轮去到崇明南门,下船后再等公交车去到目的地,公交车20 分钟到30 分钟一班,让人秋水望穿;若是放到更从前,在没有高速客轮的时候,那就得坐普通客轮,慢慢吞吞地驶到崇明南门港后,还得叫一辆“二等车”(载客自行车),颠簸着去到目的地,没有个大半天时间,谈都不要谈。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崇明支队城桥中队驻地:东门路562 号。
我们想去看看崇明支队城桥中队的驻地,听听关于城桥中队的发展历史和其中的故事。

崇明,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一走进城桥中队驻地,一眼看见的就是高耸的训练塔,以及那些穿着迷彩服正在奔跑、攀登的矫健的身影。
城桥消防中队的指导员石顶和中队长吴志平早已在等候。

崇明一处车祸现场,消防员安抚受伤的驾驶员。
崇明一处车祸现场,消防员安抚受伤的驾驶员。

石顶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2004 年的消防兵,算来已经有12 年的军龄了。途中,与他联系过,见到他的手机尾号,我的心里顿然就动了一动:119,后来才知道他是特地去选的号。
吴志平毕业于云南昆明消防指挥学院,比石顶晚一年入伍。不像石顶,老家就在崇明,他来自浙江义乌。不过,一晃也有十年之多了,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何况还是青春十年,也早就把崇明当成自己的家了。
虽说都是十年以上的兵,但对于城桥消防中队的历史沿革,毕竟不太清楚。于是,他们就与绿华镇党委副书记施德忠有约,请他来追忆他所知道的事情。施德当消防兵的时间比他们俩早得多:1978 年,而十年后的1988 年他在城桥中队当过指导员,也当过中队长,后来又升任崇明消防支队支队长,如此想来,对于以往的城桥中队,肯定会比他们俩知道得多。
石顶和吴志平两人想得自然不错,而施德忠显然比他们想象的更要认真得多,得知我们要来记叙城桥消防中队的历史,他特地去县档案馆查阅了资料。
他去到县档案馆的一幕说来有趣——人家问他:“你是谁?”人家问得没错,你为什么要来查阅崇明的消防史?他说:“我原来是崇明消防支队的支队长。”人家有点疑惑:“你会不知道崇明消防的历史?”他回答:“弹指一挥间……”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有诗意,也有深意,人家因此也对他有了一份敬意,让他查阅了《崇明县志》。
于是,就有了城桥消防中队历史的再现——民国时期,崇明城桥、堡镇两镇设有救火会,属民间组织,各有手揿水泵、水龙、水枪等简单的消防器材。
1950 年,崇明城桥、堡镇两镇分别建立义务消防队,属当地派出所领导。1956 年,城桥镇设专职消防员1 名;1959 年,增至4 名;1964 年,城桥消防队配备消防车2 辆;1965年,城桥、堡镇两镇消防队先后建造营房,城桥消防队的营房坐落于现今的宝岛世纪园广场,在八一路与北门路交叉口西侧。1970 年1 月,消防队列入公安编制,改为公安消防队;1971年4 月,消防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城桥、堡镇两镇消防队改为中队建制;1983 年1 月,消防队列入武警序列,属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编制。
1984 年,城桥、堡镇两个消防中队各有消防员50 名,各装备4 吨水箱消防车1 辆、4 吨泡沫消防车1 辆、吉普车2 辆;1988 年,隶属于崇明消防大队;1997 年5 月,更名为上海市消防总队第七支队城桥中队;2005 年7 月,再度更名为上海公安市消防总队崇明支队城桥中队。
关于上世纪50 年代初期城桥镇的消防情况,施德忠专门复印来的《崇明县志》上也有一段十分珍贵的记载——
1953 年冬,城桥镇疏浚了城内5 条转河和桥镇西小港,作为城桥地区的消防水源;1957 年,开展防火宣传和安全检查,提出“清灶口、满水缸、勤销烟囱、教育儿童不玩火”等防火口号,发动群众制订安全防火公约。是年秋,全县开展“四防安全月”(防火、防特、防盗、防事故)活动,火灾明显减少。1964 年冬,城内水枯,城桥消防奋战数昼夜,从北门城河引水到万安仓粮库防火沟,以保粮仓安全。

消防,时时刻刻应该睁大的眼睛

城桥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南沿,是崇明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崇明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桥的消防,当然应该日日夜夜都睁大眼睛:城桥消防中队主要担负着城桥、建设、港西、庙镇、长征农场、东风农场等4 个乡镇、2 个农场共计256.1 平方公里的消防保卫任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关于城桥消防队1965 年建造的营房,惜乎没有见到当时的照片,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那是包括车库在内的一长排平房,其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元气尚未恢复,在消防上未必会有大的投入。至于今天的城桥消防中队驻地,那是在1985 年下半年搬迁而来的。据此推算,开工建造应该在1984 年,因为当时已经有50 名消防员,如若没有一个足够大的营房和训练场,难以稳队伍、强训练,也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消防形势。在老一辈的消防员回忆中,这里原来是一条废弃的河浜,经填埋后奠基,才造起了三层的营房。这样的营房,在当时的崇明,应该算是属于超前的。因此,到了1988 年6 月,组建崇明消防大队时,大队部就设在这座营房的三楼,而城桥消防中队的队部则集中在了二楼。

2014 年5 月17 日,三双公路一老式居民楼发生火灾,在消防员的水枪压制下,火势得到了控制。
2014 年5 月17 日,三双公路一老式居民楼发生火灾,在消防员的水枪压制下,火势得到了控制。

施德忠回忆说,崇明消防大队组建后,发生过一场拆船厂大火,船舶构造复杂,船舶火灾历来是火灾扑救中的难点,在接到报警的那个下午,崇明消防大队命令城桥、堡镇、三星、陈家镇四个消防中队全线出动,因为城桥消防中队驻扎在楼下,就在第一时间出了警,最早鸣响警笛的两辆消防车风驰电掣地驶向长江滩涂。
尽管平时宣传不断、整治不断,火灾仍然会因为各种原因突发。
2010 年1 月11 日 的《东方早报》曾经报道过崇明新崇南路37 号居民楼的一起火灾:1 月8 日夜10 时30 分左右,崇明新崇南路37 号一幢6 层居民楼发生火灾。起火的居民楼房位于崇明县城中心街道,临街一楼是一家餐饮店,楼上为居民住宅,共有40 多户居民。“本来正在看电视,突然跳了几下,就没电了。”住在501 室的肖建英女士回忆,整栋楼突然断电,一些居民出门查看才发现似乎已经起火,楼道中传来烧焦的气味。“我老公睡觉前闻到门外有焦糊味,一出门发现楼道上有很多烟。”住在503 室的黄莉在火灾中喉咙被熏伤,她回忆道,夫妻俩连忙回屋,找了三块毛巾打湿,准备捂着鼻子带着小孩一起逃生,但出门没几步,就被烟雾逼退回来,一家人只能呆在屋内,等待消防员前来救援。城桥消防中队的消防员赶到后,即刻在39 号单元楼前搭起云梯,解救一部分被困的居民。但由于37 号楼前搭建了违法建筑,无法在该单元楼前撑起云梯,只有扑灭大火后才能施救被困者。“我们用毛巾捂住嘴,等着被救。”黄莉回忆当时感觉喘气都十分困难,混乱中她听到六楼传来一阵惨叫。“叫声很惨很惨。叫了10 多秒就听到‘砰’的一声。”一个身影从六楼掉了下来,摔在一楼搭建的彩钢板顶部无法动弹,直到火势被控制后才被救下。高女士身体60% 烧伤,肋骨多处折断。重伤者高女士的丈夫表示,该幢
楼房居民使用的都是液化气,起火时可能是楼下钢瓶漏气,气体飘散到顶楼,被烟雾中的火星引燃,造成六楼火势严重。此外,火灾扑救受阻与那家餐饮店在单元楼口前的违章搭建有关。“装液化气钢瓶的房间就正对着楼梯口。”搭建的房间内放置了一排七八个、一人多高的液化气钢瓶,好在消防队员赶到后,迅速对钢瓶进行喷水冷却处理,才没有引发爆燃事故。
同样,在2015 年1 月14 日下午2 点多,东门路上的一家饭店突然着火,城桥消防中队的消防车紧急出动。当上海电视台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消防队员正在紧张扑救,饭店内还不断有烟雾窜出。据饭店工作人员介绍,最先发现的起火位置是厨房。虽然室外看不见明火,但是室内温度非常高,而厨房里还有液化气钢瓶,情况相当紧急,消防人员当即冲入厨房,先后抢出9 个液化气钢瓶,火灾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火势也在随后得到控制。

救助,铁肩担起社会责任的道义

亲民、爱民、为民,记载在城桥消防中队66 年的历史之中,铭记在一代又一代消防官兵的心中。
自1950 年以来,66 年的城桥有着无数次需要救助的突发情况,有着无数个需要解决的生活难题,大至道路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小到屋檐下的马蜂窝,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常常就是消防,人们第一个拨打的电话常常就是119。抢险消灾担道义,排忧解难见真情。仅仅在2013 年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城桥消防中队每年开展的社会救助就达270 余次,2013 年社会救助249 次、2014年社会救助278 次、2015 年社会救助244 次、2016 年1 月至4 月社会救助96 次。
这是一次紧急救援行动——
2012 年5 月10 日13 时19 分,崇明县蟠龙公路靠近草港公路处发生一辆公交车与大卡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局119 指挥中心先后调集城桥一号、城桥三号、城桥四号3 辆消防车、20 余名官兵赶赴事故现场处置,时任支队全勤指挥的徐国副支队长、宋桂平参谋长等领导到场,组织指挥事故救援。事故地点为崇明县大同镇蟠龙公路靠近草港公路路段,一辆大卡车与公交车发生碰撞后,公交车已经冲出路边防护带,侧停在路边的水沟里,

消防战士们冒着严寒不辞辛苦地为居民们送水
消防战士们冒着严寒不辞辛苦地为居民们送水

距事故地点约85 米,由于车门变形无法正常打开,大量人员因此被困车内,而公交车所在位置地基松软,随时都有侧翻的危险。车内,30 余名乘客由于撞击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小孩,一片惨状;卡车则被撞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距事故地点约10米,由于车头严重变形,卡车司机下半身被卡,无法脱身。现场情况万分紧急,到场的消防官兵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全力进行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城桥消防中队的消防官兵迅速施救:城桥一号共分三组,一组人员划分警戒区域,在事故车辆100 米范围内设立警戒带,利用警戒桶封闭了蟠龙公路事故段,警戒完毕后,协助第三组开展救援工作;第二组利用垫木对车辆进行固定,并对车辆进行制动刹车,完毕后,协助第三组开展救援工作;第三组破拆公交车门,开辟救生通道,营救被困人员。而在救援现场,设立了安全员,防止发生二次伤害。13 时40 分,城桥四号到场,协助一号车进行人员营救。城桥消防中队根据指挥部指令,迅速投入到人员营救中去:根据人员伤情的轻重缓急,对受伤较轻的人员利用背式、肩负式、抱式等方法开展救援,对重伤人员利用担架开展救援;根据受伤人员较多和当日天气闷热的特点,积极配合120 医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及时把伤员转至阴凉处,并不断稳定受伤人员的情绪;此外,城桥消防中队还将一名重伤人员通过警用直升机紧急运往市区医院救治。经全体消防官兵两个多小时的奋力救援,现场共抢救出被困人员32 人。
这是一次同样紧急的救助行动——
2016 年1 月20 日,当人们正在为准备过年而忙碌时,谁都没有想到30 年不遇的寒潮天气正逼近崇明,由于气温骤降,造成崇明县城供水总管爆裂,致使县城内4.5 万余户居民用水受到影响。严寒无情人有情,为民送水显真情。事件发生后,城桥消防中队迅速响应县政府和支队的动员令,先后出动车辆10 余次,分赴老城区的多个居民小区为居民送水,送水达几十吨。中队官兵连夜奋战,每到一个小区送水,都要确保每名居民都有水可用,哪怕再晚也要等到没有人过来取水才会离开。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由于管道正在抢修,导致供水压力不足,多个小区的高层住户面临停水问题,消防官兵不畏严寒、不怕危险,拖着消防水带爬至楼顶,给小区每幢楼的楼顶水箱供水。一栋楼接着一栋楼,一个小区接着一个小区,城桥消防中队的官兵前前后后送水,持续了半个多月……为了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水,为了方便百姓的生活,消防官兵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再苦再累也没有半句怨言,用自身的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了驻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居民的高度赞扬。

文化,打造消防官兵的精神家园

对于城桥消防中队历史的追溯,崇明消防支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支队副政委金学华专门来到了城桥消防中队驻地。
金学华与城桥消防中队有感情,因为自2001 年起,他就曾经在城桥消防中队当指导员,这个城桥消防中队第10 任指导员一直当到2006 年,前后达5 年之久。当了城桥消防中队指导员后,他首抓的就是消防文化建设。
在他看来,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只有坚持先进文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变动中带好这一支年轻的队伍。
消防文化,根在基层。
2002 年,也就是金学华任职城桥消防中队指导员的第二年的7 月30 日,一台冠名为“上海市消防总队庆祝建军75 周年暨2002年基层业余文艺汇演”在上海戏剧学院大剧场拉开帷幕。不过,与其说这是一场文艺节目的荟萃,不如说是通过文艺的载体,把消防战士的火热生活和精神世界坦陈在时代的博大胸怀上,并以这种坦陈来接受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人民的检阅。
在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15 个表演节目中,崇明消防支队占了3 个,分别是小品《斤斤计较》、群口快板《警营新风赞》和小品《梦游大上海》。小品《梦游大上海》获得了一等奖和创作奖两项大奖,而来自城桥消防中队的吴铿不仅创作了小品《斤斤计较》,而且还和同一中队的蒋和、赵士军等在两个小品中饰演了角色,并且参加了群口快板《警营新风赞》的演出,获得了优秀演员奖。
小品《梦游大上海》取材于驻守在崇明岛上的消防兵对于去看一看大上海的渴望。事实上也是,当初在崇明岛上当兵,从新兵到老兵,来了又走了,他们常常都不知道身处其中却又远离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此,一旦有了机会,谁都想去亲眼目睹上海的风采。小品《梦游大上海》围绕“谁去上海”这个主要矛盾,设计了“争”“让”“梦”等情节,表现了驻岛消防战士顾全大局、尽忠职守、乐于奉献的高风亮节,被誉为是“使命的定格”“精神的守候”。
确实,参加演出的崇明消防支队城桥中队的战士,无论是二年兵还是四年、五年兵,都没有去看过东方明珠。这次参加汇演,按理说是一个与上海亲密接触的机会,但是,当演出结束后,已经是下午5 点了,为了赶上5 点30 分的船回到中队,他们立即乘上中巴往码头赶。而在中巴上了延安路高架,他们才远远地望见了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英勇的消防战士进行灭火救援。
英勇的消防战士进行灭火救援。

消防文化建设真是一项塑造战士人格、灵魂、意志的心灵工程,作为城桥消防中队消一班水枪手的吴铿,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记得我第一次灭火的时候,真的感到了恐惧,看看队干部,看看班长,才第一次体会到,当兵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没有牺牲的精神没有责任意识,是不能成为一个好兵的。要么不当兵,要当就当一个好兵,这是我第一次灭火后,暗暗发的誓。后来我也猛练业务技能,终于成为了消防战斗班的一名水枪手。我喜欢当水枪手,那种灭大火、出大汗的感觉真爽,有种特别的男子汉味道。”同一中队的蒋和也深有同感地说:“部队是个大学校……”

尾声

现今的崇明,不再是过去的崇明。
亚太旅游协会中国区主任常红曾经把崇明称为一个“未来有可能超越浦东的潜力板块”,说是,“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岛居然离中国第一大都市如此之近,两者叠加,确实给了世界太多的想象空间。”
太多的想象空间要有太多的消防保障。
我们的话题再回到城桥消防中队的驻地上来,据崇明消防支队副政委金学华透露:2017 年春节过后,城桥消防中队将搬迁至崇明工业园区西板块,新的驻地有楼4 层,是目前崇明所有消防中队里条件最好的,而且还将配置新的消防装备。
屈指数来,城桥消防中队在这里驻守也就是半年多时间了。
此时此刻,写下这篇“崇明,不能忘却的记忆——上海消防崇明支队城桥中队驻地及其故事”,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崇明支队城桥中队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