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从信仰最开始的地方
中共“一大”会址消防工作侧记

谭 婧/ 文 吴佳伟 谭 婧/ 图

六月的上海,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花香。穿过林立的酒吧、咖啡厅和商铺,漫步在当红的时尚地标“新天地”,这里极具摩登气质的现代商业让不少人为之迷恋。而这片繁华的转角,还有一处“最红”建筑同样让人着迷。
这个地方就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兴业路79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多年来,这片闪耀着九十四载荣光的赤红之根上,“一大”会址纪念馆用出色的消防安保工作,守护着那一粒信仰的火种熊熊燃烧。

全员重视 守护星星之火

别处防火是为了灭火,“一大”会址防火是为了守“火”。
1921年7月那个燥热的季节,13名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处建筑中秘密集会,将那颗从西方“盗来”的火种,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从此,这颗星星之火席卷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势不可挡的火势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安保力量配置充分。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安保力量配置充分。

当年那座并不起眼的房子,如今成了“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实物见证,无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当今的世界舞台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也正是这样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纪念馆消防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安全不能有任何差池。
“一大”会址的建筑性质也促使纪念馆必须具有切实可行的消防安保工作。为了完整地呈现原貌,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大”会址仍保留着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风格,红窗栏、青砖墙、乌木门……尽显老上海的浓郁气息。然而这样的房屋属于砖木结构,也就是说除了外墙和屋体为砖墙外,地板、门窗、房梁等都是木质结构,火灾负荷大、耐火等级低,很容易发生火情。
面对这样的特殊性,“一大”会址纪念馆从各个方面提升对消防安保工作的重视,自1952年建成开馆至今,纪念馆从未出现任何纰漏。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消防安保等级很高,属于上海市消防重点管理单位,市消防局重点处会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帮助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它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60多年来,这里征集收藏的文物史料和历史照片达10万余件,其中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上百件,是上海近现代文物史料收藏数量最多、国家一级文物最多的革命纪念馆。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安保力量配置也很足,全馆共有57名工作人员,其中4名负责“一大”会址的专职保卫干部和1名负责“周公馆”的专职保卫干部共同组成“一大”会址的安保管理队伍,这样的比重相当于每十名员工中就有一人负责安保。另外,在全馆13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内还有62名保安分布其中,共同形成纪念馆的安保力量。
除了力量配备充分,馆内的安保部门还是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部门。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安保部主任陈光民介绍,纪念馆法人代表、分管馆长等领导每月都会来参加安保部门的例会,及时掌握整个月内消防安保情况及问题,抓好工作方向,对安保工作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问题提供支持和保障。馆领导每月参加部门例会,安保部门例会的这一规格在全馆各部门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高度重视消防安保工作,让“一大”会址纪念馆这片孕育中国共产党之“根”的最初土壤成为膏腴之地、沃野千里。

自出一家 探索安保模式

纪念馆完善的消防安保措施保障了文物和参观者的安全,自1952年建成至今,未出现过大纰漏。
纪念馆完善的消防安保措施保障了文物和参观者的安全,自1952年建成至今,未出现过大纰漏。

信仰的火种从“一大”会址传遍中华,也把安全之光也照亮了每个角落。
走进这座修旧如旧的纪念馆,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90多年前“一大”会址门前的马路还被外国人叫做“望志路”,现今早已更名为中国人的“兴业路”。从“望志”到“兴业”,这里承载了共产党94年的奋斗与探索,这里也沉淀下“一大”会址纪念馆自己摸索出的消防安保之道。
无论是馆内新晋员工还是老员工,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他们的必修课。不同于灌输式教育,纪念馆的安保部门把员工必须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分类成四点,陈光民把他们总结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可以做的怎么做好;不可以做的怎么预防、避免。看似简单的四句话,却囊括了纪念馆25个安全保卫的行为准则,方便员工们记忆并遵守。
就连进驻“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施工人员,也必须先接受2天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可开始施工作业。2011年春,“一大”会址经历了一次堪称是“整体效果为数次修缮中最好”的洗练,如此大规模的修缮对馆内的消防安全来说也是巨大挑战。为了保障施工安全,纪念馆要求施工方派专人与馆内保卫干部共同监督现场情况,并规定一律经馆方同意才能动用明火,不给纪念馆留下一丝火灾隐患。
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则是直接采用进门安检的方法,把握进门的这道关卡,把一切可能危害到消防安全的因素挡在馆外。另外,几十个监控24小时掌握馆内外一举一动,并将实时画面汇总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监控中心”,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中心能第一时间找到事发位置,了解现场情况,作出正确科学的指挥判断。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消防安保工作把“预防”做到了极致,不仅防人,而且防物。纪念馆的安全检查也有自己的模式,主要分为查岗位责任、查设施设备和查隐患整改排查。
监控中心实时掌握馆内外的一举一动。如有突发情况,中心能迅速找出事发位置,做出科学指挥。
监控中心实时掌握馆内外的一举一动。如有突发情况,中心能迅速找出事发位置,做出科学指挥。

岗位责任制是保证检查质量的手段之一。下班前,每位员工需要在一分钟例行自查中检查自己的电源插座、电器开关等是否全部关闭;部门主任需要监督下属员工检查,并与法人代表签订安全协议书,一旦员工出现检查失误,部门主任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安保部门在下班后再进行统一检查,确认无误后关闭总闸。2009年8月的一天,安保部门在下班后的安全例检中发现,有一个部门员工下班前未切断办公室的电蚊香,虽然暂无大碍,但一旦电蚊香液烧光或短路,后果将不可想象!根据责任制规定,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严肃批评教育及处分。
在纪念馆开放时间段,每两小时还有一次针对全馆设施设备和安全隐患的巡查。这样的巡查不仅每天有,每月、季、年都有,比如每季度的检查主要对设施设备做综合性点检,每年还有第三方的检测。纪念馆在四个层面的检查也有自己的口诀:想到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做到的一定要记录。这四点也是保证了所有检查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杜绝造假的情况发生。
独树一帜的消防安保工作,让“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变幻莫测的国内外环境的追赶与超越中巍然屹立、昂首前行。

应急处置 书写责任使命

守护“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消防安全,对纪念馆的员工们来说是工作也是信念。
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相隔1000多公里,在这样的空间距离里,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振兴国家的责任,穿越多少急流险滩,才打开了一个古老国家走向世界的大门;从1921年到2015年,94个春夏秋冬,在这样的时间距离里,是各族人民用复兴中华的担当,历经多少艰难曲折,才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前景的道路。如今,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淡去,中共把“根”留在了这里,也把共产党人面对危难的冷静从容与信仰信念留在了这里。一代代纪念馆员工牢记责任、牢记使命,用守护会址安全的实际行动承担起这份历史重托。
纪念馆拥有一套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情况应急预案便会迅速启动。为了模拟突发事件场景,使每位员工掌握自救、疏散、保护文物等技能,在消防局重点处等部门组织的每半年一次的消防演练之外,“一大”会址纪念馆也会自行组织馆内员工开展一年两次的应急疏散演练,时间分布在“七一”党的生日和“119”消防安全宣传日前后。

“一大”会址中的消防安保措施默默守护着纪念馆。
“一大”会址中的消防安保措施默默守护着纪念馆。

纪念馆内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保安,都深深地牢记着发生紧急状况时自己的职责。如果自己是目击者,要以最快速度把信息传递出去,也就是立刻报警。同时,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扑灭初期火灾。此时,同步进行疏散群众与保护文物,最后做到保留现场。为了防止因换班造成岗位混乱,应急处置预案不以个人划定职责,而是以岗位所在的具体位置划定职责。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保安此刻正在楼梯站岗,一旦有情况发生,他所在的楼梯口岗位要做的是第一时间拿起发亮的引导棒,正确引导群众迅速安全地从楼梯撤离。
“一大”会址纪念馆采用的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消防安保配置,这些设施设备在应急预案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纪念馆全方位安装了火灾预警系统,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万一起火,会址中使用的防火涂料、阻燃材料、防火门墙等能减缓火势烟蔓,拖延时间用于疏散逃生和抢救文物。另外,馆内采用的喷淋设备也与普通场地不同,这种干式喷淋技术能减少误报带来的文物损伤,也能在报警后为工作人员抢救文物提供时间。
坚守奉献消防安保工作,让“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人们心中耸立起的红色丰碑超越历史、永不磨灭。
 
夕阳西斜,已近闭馆时分。走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夕阳透过高大的法国梧桐,洒满这座古老的建筑。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而在于让信仰的光辉凝聚,更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这片“信仰之源”安危的默默坚守。在这里,时光携带理想,信念践行守护,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歇。
 

相关链接:中共“一大”会议简介

image-206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