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油污范围超300平方公里

董晓白/ 编辑

1 月14 日,“桑吉”轮沉没之日。
浑身火焰的“桑吉”轮像是走向末路的恶魔,被大海吞没了。海监数据显示,13 时许,“桑吉”轮爆燃后大范围起火,火焰高达200 米以上,船体开始下沉。15 时许,“桑吉”轮沉没,大量油污在周边海面燃烧,数据显示,这条油污带长约10 公里、宽约1 公里。
那么,这艘曾装载约13.6 万吨凝析油的沉船怎样了?事发海域污染情况又如何?后续事宜又将如何处理?随着“桑吉”轮的沉没,舆论开始关注相关清污工作以及事故调查问题。
我国交通部持续协调力量开展海上防污清污行动,协调海洋气象部门对溢油漂移情况和现场天气海况进行预测,并根据油污分布及漂移情况,使用消油剂、围油栏、吸油毡以及喷洒消防水等方式进行回收。截至1 月30 日,累计使用消油剂42.5 吨、吸油拖栏768 米、吸油毡440 公斤,累计出动船艇134 艘次,清污面积约225.8 平方公里。

沉后燃烧19 小时 油污不断扩散

1 月15 日,“桑吉”轮沉没第二天。6 时30 分,黎明之际的东海海面,却依然火光可见,沉船所处海面还在燃烧。虽然火势逐渐变弱,但直到10 时,海面大火才得以熄灭。
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 14 日15 时许“桑吉”轮沉没,15 日10时海面大火才熄灭。这两组时间证明——“桑吉”轮沉没后,海面大火依然烧了约19 小时。早上7 时,距沉船西南7.2 公里处,一条长约14.8 公里,宽约1.8-7.4 公里的油污带被发现。10 时至12 时,再次发现由沉船位置向东延伸油污带,长约18.2 公里,宽约1.8-7.4 公里。13 时许,海监飞机发现由沉船位置向北延伸的发亮、边缘区域呈暗色的油污带,半径约5 公里。
1 月16 日,沉船第三天。除了海警2901、2146 继续坚守,海警2307、2501、2305 船编队和向阳红19 船也已抵达。9 时,距沉船位置北侧2 公里处发现长约9 公里,宽50-500 米的油污带,呈西北、东南走向。
10 时,距沉船位置西北侧19 公里处发现东西走向,长约6 公里,宽约1 公里的油污带。卫星数据解译发现,16 日图像覆盖海域监测到条带状油污分布区,油污集中区面积约69 平方公里,另有约40 平方公里有零星油污分布。数据还在变化……
1 月17 日,沉船第四天。油污带依然多次被发现,面积也不断在变化。7 时,距沉船点北方约11 公里处发现长约18 公里、宽300 米的油污带;11 时,距沉船西南方向2 公里处发现长约20 公里、宽约500 米的油污带,距沉船东南方向20 公里处发现长约9 公里、宽约1 公里的油污带。卫星数据则表明,4 处扩散状溢油带总面积约101 平方公里,其中最大溢油带约48 平方公里,也是“桑吉”轮沉没后,卫星数据首次以百平方公里量级来披露。
1 月18 日,沉船第五天,突发情况出现——6 时,距沉船点东侧2.5 公里处发现持续冒油,疑似有燃料油泄漏。11 时许,距沉船点西侧约4 公里处,一条长约13 公里、宽1 公里的油污带被发现。距沉船点东北方4 公里处还发现长约20 公里、宽4公里的彩虹色油污带,并伴有明显柴油味。
15 时许,距沉船东北方4 公里处发现长约10 公里、宽约6.5 公里呈彩虹色和银白色的油污带。但卫星数据解译认为,溢油区较17 日已减少。当日监测到的3 处条块状溢油分布区总面积约20.7 平方公里。

清污工全面开启 打捞沉船为最佳方案

1 月19 日,沉船第六天。监测在继续。海面上,海警2901、2502、2149 及向阳红06、19 船在坚守;天空中,还有海监3837。卫星监测到的4 处条块状溢油分布区,总面积约260 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约164 平方公里。
1 月20 日,沉船第七天。依然是清晨6 时,在沉船点东南方约5 公里,一条长约4 公里、宽约400 米的黑褐色及银白色油污带被发现。而在沉船点西北方,也多次发现油污带。3 处条块状溢油分布区总面积约199.6 平方公里。最大分布区约164.2平方公里。
1 月21 日,沉船第八天。卫星数据显示3 处条块状溢油分布区,总面积约332平方公里,最大溢油分布区约328 平方公里。332 平方公里是何概念?沉船次日卫星数据显示——沉船海域有长约12 公里、宽约9 公里的油污带,面积约58 平方公里。
一周时间,从58 平方公里到332 平方公里,从油污带到条块状溢油分布区。范围扩大了近6 倍。海洋局生态环保司副司长霍传林表示,“桑吉”轮沉没后,现场和附近海域多次出现不同规模、不同性质油污带。
他同时透露,船虽已沉没,但发现有油渗出,还有部分残留燃料油。此外,油受风、海流影响,有一个飘散漂移过程。
1 月26 日下午至27 日上午,国家海洋局船舶继续在现场开展监视监测。27 日8 时,在沉船点东南1 公里处发现长、宽均约2400 米的银白色油膜。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在沉船点周边海域继续开展现场监测,共采集了17 个站位的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均符合第一类标准。
据了解, 13.6 万吨凝析油,相当于1400 个一级加油站的存量,浮在海上处于燃烧状态,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次事故除了船上载的凝析油,还有约1900 吨的船用燃料油。事故中燃烧产生的废气,相当于我国年汽车尾气总量的千分之一,由于集中于事故区域,危害性肯定是有的。”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黄维秋教授表示,对于此类的泄漏事件,要采用多种方法的混合处理。有一些微孔结构丰富、表面积大、密度比水小的高性能吸附材料,可用来吸附回收泄漏的凝析油。还有一种高分子的分散剂,像家用洗洁精一样,散撒到浮油表面,可对浮油进行分解。也有一些机械式油水分离装置,但对于这种大面积污水处理,难度较大。
交通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表示,船还沉在这个地方,还不断有油污泄漏。除了安排力量清除已发现水面油污,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处理沉船。根据专家意见,做好后续清污和搜寻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沉船进行打捞。“如果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就需打捞。但根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对沉船打捞还要听取船东意见。”
此外,从实际情况看,打捞也面临很大风险和困难。比如船上存有的残留凝析油可能再次燃爆、船舶沉没水域水深115 米、船体庞大等。据悉,上海打捞局已安排多种水下设备赶赴沉船水域勘测,其中包括两套遥控无人潜水器(RV),它将用于水下沉船的外部摄像。

持续关注 尚未发现实质性影响

“桑吉”轮沉没后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站位水样采集量从沉船次日的7 个,最高增至31 个。“劣四类海水水质”“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等表述,也出现在数据中。
沉船次日,海洋局人员共采集7 个站位水样。部分站位发现油污带、油膜,个别站位石油类物质浓度达1261μg/L,为劣四类海水水质。16 日,站位水样采集量剧增到31 个。部分站位发现黑色油污带,并伴有浓重油污味。石油类物质浓度高值997.5μg/L,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2 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三类标准,13 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一类标准。之后的17 日、18 日、19 日,三天间的数据变化不大。
但相对这些数据,公众更关心事发海域生态是否被破坏?附近渔业是否受到影响?
对此,国家海洋局生态环保司副司长霍传林表示,油船所载凝析油主要是短链烃类混合物,并含少量二氧化碳。在风驱动下有扩散可能,但爆炸点离岸较远。根据监测,在近岸海域还没发现油污现象或污染情况。环保部门在沿海地区,比如浙江、上海也开展了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目前未发现产生影响。
1 月20 日,事发水域采集的站位水样重新升至30 个。结果显示,油膜区4 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8 个站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另有5 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二类标准。21 日,采集16 个站位水样,2 个站位石油类物质浓度超二类标准。
关于对生态的影响,霍传林表示,生态损害评估等工作已开始准备。他同时透露,油污里一些有害成分,可能对环境包括沉积环境产生影响。如果沉降海底,对沉积物包括底栖生物也可能产生影响。
但影响究竟如何,需结合调查数据,尤其是生物质量方面的监测研判。
每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故,就是一次生态的灾难。1989 年3 月,美国“瓦尔德斯”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 万吨原油,造成了沿海1600 公里区域受到污染,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至少25 万只水鸟死亡。2010 年4 月,“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沉没,约43.2 万吨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大量海鸟、海龟等动物被粘稠的原油包裹杀死。
唯一庆幸的是,“桑吉”轮装载的是凝析油,不是原油。
原油是各种分子量烷烃的大杂烩,平均碳数在25 左右,相当于液固混合物,因此呈现出深褐色、黏稠的流体。而凝析油是天然气田中伴生的低碳烷烃,从根本上说,凝析油就是天然汽油,是指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它比汽油更轻,有挥发性,且挥发后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人体有毒,还容易爆炸。但大规模的燃烧爆炸也有好处,会减轻海洋污染。
汽油倒进大海里,会浮在海面上,随浪漂荡,很快挥发,消失不见。而分子量大、性质接近于重油的原油,自然是黏度高,难分解,会粘在海洋生物身上,给它们带去危害。
虽然说“桑吉”轮沉没目前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这确实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海洋生态灾难之一。其对于海洋生态的影响,将需要长期的跟踪采样和分析,需及时做好事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由衷希望事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亦希望船舶行业可以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8/03/无标题-6-300x22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8/03/无标题-6-300x225.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从”桑吉“轮燃爆谈”流动的炸弹“

缪国庆 专栏作家 著名诗人
缪国庆/ 文

人们把载运易燃易爆货物的船舶称为“流动的炸弹”,这是恰如其分的。
“桑吉”号油轮就是一枚“流动的炸弹”。
2018 年1 月6 日晚上,长江口以东约160 海里处,“桑吉”号油轮与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随即起火燃烧并且持续剧烈燃爆,海面上火光、毒烟和油污四处弥漫,因为“桑吉”轮上装载了13.6 万吨凝析油。
“流动的炸弹”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充分认识“流动的炸弹”发生意外事故后的处置难度。
首先,因为灾船远离大陆,而救援力量抵达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桑吉”号油轮发生灾情后,我国第一艘专业的救助船“东海救101”轮闻警而动,经过8 个小时的航行,于1月7 日凌晨4 时左右到达事故现场。一般来说,船舶的航行速度较慢,最快也就在15 节到20节之间,“东海救101”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航行速度上已经是比较快的了。其间,“桑吉”号油轮持续剧烈燃爆的态势,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因为灾船远离大陆,而救援物资的补给难以为继。扑灭油类火灾,目前只有通过泡沫或启用封闭的二氧化碳系统,使之跟氧气隔开。
在“桑吉”号油轮10多万吨凝析油发生燃爆现场,一时间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泡沫实施覆盖。加之事发之后灾船继续漂移,远离大陆,补给有很大的困难,救助船从事发的现场返回上海进行补给,单程航行要有10 个小时,这样一个往返将近一天时间,特别是灭火工作需要大量的泡沫,但是救助船上没有这么多容积载这么多的泡沫,只能返回港口进行补充再返回到现场进行灭火作业。
就连伊朗劳工部长也表示:“从救援行动中我了解到的是,即使是我们也未拥有中国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所使用的那些设施和装备。我和我的一些朋友说,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港口配备这些设施。
我看到中国在那里迅速调遣了500 吨泡沫,即使是赶来救援的日本也说他们缺泡沫,需要从某些地方调来。”
其三,灾船所处海域,海况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桑吉”号油轮事故发生后,“桑吉”号油轮所在海域的风力达到6 到8 级,浪高3 到5 米。救助船舶横摇达25 度,连“海巡22”巡逻船上的救生艇都被海浪打烂,在这种海况下开展搜救工作对救援船舶来讲困难很大。
直到1 月13 日,“桑吉”轮附近的风力比之前稍弱,浪高2 米,这才成为救助人员登轮搜救的时间契机。早上8 点37 分,四名救助人员被吊臂送上了“桑吉”轮甲板,在烈火的炙烤中,从驾驶台取回了俗称“匣子”的航行记录仪。其四,在灾船燃烧、爆炸以及浓烟覆盖中,无法抵近实施灭火作业。
“东海救101”第一时间到了现场之后,也曾经试图采取灭火行动,但是,因为现场条件确实非常恶劣,火势大,爆燃频率高,而轻质油在短时间内大量燃烧,有可能造成全船爆炸,加之“桑吉”号油轮船体周围笼罩着浓烟和含有硫化氢剧毒气体,稍有不慎,救援人员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开展搜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桑吉”号油轮事故处置过程虽然基本结束,但是,“流动的炸弹”的警钟还必须时时敲响,我们必须提升对“流动的炸弹”的关注度。诚如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桑吉”轮碰撞爆燃事故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示:这次事故没有先例可循,世界航运史上油船载运凝析油碰撞燃烧这是第一次,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第一次在这种远离中国大陆、并在高海况下开展搜救工作,应对这种凝析油的油轮着火,我们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也愿意和有关方面进行共享。
这种分享,我想,还应该包括提升对所有“流动的炸弹”安全航行的关注度,避免在海域、在港口因发生碰撞而引发爆燃事故,因为人命关天、财产可贵、影响深远;还应该包括提升对所有“流动的炸弹”事故造成后果的重视度,因为危化品燃烧之后分解产生有毒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油品泄漏、漂移扩散后造成的水域污染,都将使我们付出生态修复的沉重代价。

船舶碰撞起火的损害赔偿

张鑫烨/ 文

2018 年1 月6 日,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 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公开信息显示,“桑吉”轮载凝析油约13.6 万吨。“桑吉”轮隶属伊朗光辉海运有限公司,船长274 米,由伊朗驶往韩国,船上32 人,其中伊朗籍30 人,孟加拉国籍2 人,事发后处于失联状态。“长峰水晶”轮上21 人逃生时被过往渔船救起,后靠泊浙江舟山港,船员均得到救助并妥善安置。截至14 日,“桑吉”轮船体仍在燃烧,船上火势仍然没有明显的减弱,16 时许,船体沉没。
这是最近的一起较大的火灾事故,虽然事故的描述很简单:两船相撞发生火灾,但是笔者预计后续的处理一点都不简单,首先是涉外的海事关系,其次涉及船舶碰撞侵权的问题,最后还有海洋污染的赔偿问题。之前已经介绍过《海商法》中关于承运人免责的内容,这次就结合这个热点事故,介绍一下其他的内容。

船舶碰撞侵权:从事故地点看适用

如果事故救援告一段落后,该碰撞事故的侵权诉讼就要上演了,“桑吉”轮和“长峰水晶”号受到了如此大的重创,除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外,船舶碰撞的责任究竟在谁一方、侵权一方的赔偿是多少、该向哪里起诉等问题都会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仅从目前新闻披露的内容来看这个关系。
根据《海商法》第273 条的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于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国籍的船舶,不论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赔偿使用船旗国法律。
此次事件的管辖还是比较简单,适用于侵权行为法律,也就是适用于我国的《海商法》。不同国籍的船舶只有在公海上发生碰撞才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这话有点拗口,什么是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假设,这两船是在公海上发生碰撞事故,两船被拉到了日本某港口停泊休整,一艘船的船长觉得日本的法律对自己比较有利,就可以在日本的海事法院告诉,如果日本的海事法院受理了,那这起事故的处理就遵循日本海事的相关法律规定。

公海的概念,常用但并不为人熟知

在这条中有个“公海”的概念,很多读者也许会说就是我国的领海以外的区域。其实笔者还是去查了一下法律法规后才开始动笔的,因为脑海中以前考试的时候背过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概念,好久没有复习了,真不敢确定,公海的确切概念是什么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概念,以领海基线为准向外延伸(含)12 海里的范围就是“领海”;
领海以外,向外再延伸12 海里,这部分区域是“毗连区”;从领海以外,从基线起向外延伸200 海里(扣除领海部分)的范围被称为“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才是公海。
我国在199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对领海和毗连区作了相关规定。这样看,“长江口以东160 海里”无论领海基线是如何划定的,这个区域不属于公海的范围。

赔偿的顺序:船舶优先权

之前有一期提到过海运的“火灾免责”,《海商法》是这样表述的:“火灾,但是由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所造成的除外。”也就是说,对因承运人过失而造成的火灾都不可以免责。两船相撞无外乎驾驶操作或管理失误,双方或一方要完全免责是不太可能的。但双方在责任大小、性质等方面有争议。
除责任划分外,双方争议的焦点还集中在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上,这是关系到船舶碰撞双方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事人诉讼的主要目的。在船舶碰撞中,往往会由于船舶碰撞给双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失,这里面往往包括船舶的损失、货损、人身损害、沉船打捞、海难救助、船期损失等相关费用,这些损失往往因为船舶价值较大,导致海难事故的诉讼标的也变得非常大。如何确定海上碰撞的损失及损失赔偿的优先顺序成为海上碰撞事故案件的焦点问题。
据介绍,我国船舶碰撞事故赔偿制度大多遵从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按其过错程度对受害方进行赔偿。在一个船舶碰撞案件中,往往先由双方对碰撞责任进行辩论,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来确定赔偿的事宜。在船舶碰撞的事故中,双方船舶都需要按自身的过错承担碰撞造成的损失,包括自身的损失和对方的损失,同时也需要根据过失来对对方的损失进行赔偿。
我们对如何认定责任或赔偿金额就无法详细描述了,但赔偿涉及一个赔偿顺序,谁能优先获得赔偿还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船舶优先权”有关。
根据《海商法》第22 条,下列各项海事请求具有船舶优先权:一、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二、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三、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四、海难救助费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换句话说,就是船上工作人员的工资、此次碰撞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的赔偿金或抚恤金、我国东海救助局救援所付出的各种款项、停泊港口的港务费等只要提出了优先受偿,就都可以优先获得清偿。
这也是保护“弱势群体”和规范国际航运秩序,毕竟在船舶发生碰撞事故中,船员也是“受害者”,救助的各国海事部门也需要收取正常合理的费用。

保险的门道:看清被保险人

海运风险高,买卖双方都会对货物进行保险。我们知道国际货物保险依据风险和损失来确立险别,根据险别有诸如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一般附加险、特别附加险等险种。
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际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的规定,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主要包括“(1)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2)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等。照目前的情形看,“桑吉”轮上所有的货物都会被烧毁,那就属于事故造成货物全部损失。
上述我们说的是对货物的保险,那船舶的价值也很大,受损了该怎么办?关于船舶碰撞的保险条款,我们主要根据《船舶保险条款》(PICC05), 该保险的标的是船舶,也就是说这个保险的对象是包括了船壳、救生艇、机器、设备仪器、锁具、燃料和物料。这次“桑吉”轮燃烧时间那么长,受损严重,直至沉没,只要有了保险,是不是就可以完全获赔了?那也未必,还要注意保险条款的免责事由。该条款中的“一切险”提到“碰撞责任”是这样描述的:“本保险责任因被保险船舶与其他船舶碰撞或触碰任何固定的、漂浮的物体或其他物体而引起的被保险人应负的法律赔偿责任。”同时,还指出了“本条对下列责任概不负责:人身伤亡或疾病,被保险船舶所载货物或财物或其所承诺的责任,清除障碍物、残骸、货物或其他物品……”
说到这里,读者有没有发现,现在是说到了两种保险条款:一个保货物,这个一般是买卖双方会购买的;另一个保船舶的,这个一般是承运人会购买的保险。那人员呢?那当然是船东要为船员购买人身保险了。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海洋污染的问题,此次火灾可能造成十几万吨的凝析油泄漏,燃烧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国际上,1975 年生效了《1969 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我国在1980 年就加入了该公约。我国在1999 年就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2010 年制定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不知道此次事故是否会对事故发生的船舶所有人提起关于污染的损害赔偿。

春运志愿者

吴佳伟/图文

进入春运时刻,上海地铁客流量猛增。为确保安全,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自觉加入春运安保队伍。他们在重要站点、安全出入口,积极维持秩序,疏导客流。图为志愿者在10 号线豫园站值勤现场。

温暖的“烤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火追记

董晓白/ 编辑

成片的火海充斥着整个空间,树木、房屋、汽车在大火中挣扎着,公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可以隔着画面闻到呛人的焦味……这并不是好莱坞的新片,而是发生在好莱坞所在地区南加州的真实场景。
2017 年12 月4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型山火,最先发生火情的是加州南部的文图拉县,随即,火势开始迅速蔓延,并在数小时内烧毁超124 平方公里土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加州南部成为了一个“火药桶”,这场“托马斯山火”迅速影响了263 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毁了至少150 座建筑并威胁其他1.2 万座建筑,约有2.7 万人在这起火灾中撤离。
2017 年12 月5 日,另一场名为“溪火”的山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火灾蔓延了44 平方公里,并影响了洛杉矶市区附近的西尔马和湖景露台,7 名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受伤。
2017 年12 月7 日,整个加州南部都出现了强风,当天的风速大约达到每小时80 英里,这样的大风使得火势完全无法控制。当日,圣巴巴拉市和邻近的海滨城市卡平特里亚强制疏散近20 万人,关闭了50 多所学校。受到这些山火影响,加州包括10 号州际道路、210 号州际道路、405 号州际道路等在内的道路曾出现关闭的情况。

一夜地狱 “944 号”杯水车薪

家园被山火烧毁,一位老人难掩悲伤之情

2017 年12 月7 日,南加州地区除了正在蔓延的山火之外,豪华住宅地段贝莱尔外围冒出了另一场野火。在强风的推波助澜之下,贝莱尔的火势至少造成6 栋建筑物毁损。让这片“富豪区”一夜直接沦为了“人间地狱”。
据美国《世界日报》消息,詹妮弗·加纳、克莉茜·泰根、切尔西·汉德勒等好莱坞女星,纷纷被迫离开位于贝莱尔的豪华住宅。超级名模海蒂·克鲁姆的住宅同样也位于可能遭到波及的地带。此外,克莉茜·泰根、切尔西·汉德勒、社交名媛帕丽斯·希尔顿的住宅,以及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拥有的一座庄园,都位于被洛杉矶消防局下令撤离的范围内。
当地媒体的一张新闻图片描述了这样一幕:住在高级住宅区的一名贵妇,忙着把物品放上宾利轿车,准备逃离平均房价约330 万的社区,而一旁的消防队员为了控制火势,已经疲于奔命。
目前有孕在身的克莉茜·泰根通过推特发文称:“从来没想到,我竟然会上演面临火灾时要带着东西逃命的真实情节。现在我身边拥有的一切,就剩下我的女儿、一些饼干,还有我的Spike TV 奖杯而已。”
面对如此可怕的灾难,加州州长布朗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并拿出政府资金帮助解决火情。截至2017 年12 月7日上午,加州约有1700 名消防员在与大火搏斗。布朗表示:“这场火灾非常危险,而且扩散得很快,但我们将继续采取一切措施来解决问题。”面对同样的火情,洛杉矶市长埃里克·加西蒂对记者称,“这些日子很让人心碎”。
为了尽早结束这场噩梦,加州消防启用了“超级灭火机944 号”,也是现在世界容量最大的灭火机。
这款灭火机原是一架 1991 年出厂的 747-446BCF 货机。现在被称为“约翰·缪尔精神号”,或者“超级灭火机944 号”。飞机的其中一层全部被改装成了仓库的模样,里面排列着一个个巨大的白色圆柱体型罐子,罐子里装的是火灾救援时需要的灭火剂。“这种飞机一次性可以装载7.27万升的灭火剂,容量接近第二大灭火机麦克唐纳- 道格拉斯的两倍。” 944 的飞行员马科斯·巴尔德斯表示,“944 通过从高空喷洒灭火剂来控制火势,考虑到风势的影响,我们通常会提前飞到指定区域释放灭火剂,比如洒出一条隔离线,把发生大火的区域和即将波及的区域分割开来。”
然而,即便这样的灭火神器也无法快速控制火情,加州干燥的天气加上特有的高压区大风,再配上当地大面积的木质房屋,这个“干柴烈火”的组合让火情一再失控,纵使5000 多名消防队员疲于奔波,仍是杯水车薪。
截至10 日上午,南加州山火的总过火面积扩大至930平方公里——超过了整个纽约市的面积,山火共摧毁了792栋建筑物。尽管加州消防队使出了浑身解数,山火中最大面积的“托马斯山火”只有15% 受控,“斯克波尔火”有75% 受控,“溪火”和“麦火”则分别有80% 和65% 受控。

山火频发 “黄金州”火情愈演愈烈

杀伤力如此强大的南加州山火并非2017 年的“头一遭”。就在两个月前,加州北部纳帕市和索诺玛县刚发生了该州历史上最致命的大火。
这场北加州山林大火爆发于2017 年10 月8 日下午,到9 日早上,短短的12 个小时,大火就吞噬了约80 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每三秒钟就烧掉一个足球场。截至2017 年10 月28 日,大火过火总面积达2450 平方公里,已造成42 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受损的民宅及其他建筑至少8900 栋,遭受损失的农场达到150 个,汽车损失超过4000 辆,此外还损失了30 余条船。大火导致5 万多人被紧急疏散,估计损失超过10 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在火灾还没有完全被扑灭的过程中,美国邮政投递员仍然驾车在大片废墟中穿梭,挨家挨户地投送邮件,可见当地居民对大火早已习以为常。
那么加州的火灾究竟有多频繁?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素有“烤炉”之称的“黄金州”是全美火灾排名第二的州,1990 年之前加州的火灾主要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火灾,而从1990 年开始,加州的火灾主要是森林火灾。
从历年大大小小的火灾看来,损失严重的火灾一般都是在10 月份发生的,而且每隔5-10 年发生一次大火。例如1993 年到2003 年、2007 年到2017 年刚好间隔10 年发生,而2003-2007 年则只间隔了4 年,去年10 月份发生的火灾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

温柔一刀 全球变暖增加火灾风险

对于加州的火情,科学家们认为:未来这样的“野火”将会更为频繁。由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越来越明显,旱年和涝年的反差越来越大,这些都将导致更大的火灾风险。
实际上,在最近十年里,这种状况已然发生:在连续多年干旱后,上个冬季,加州气候湿润,牧草丰盈,作物丰收;而进入到去年冬季,气候则反转得异常干燥。炎热、干旱的夏季和秋季,让所有植物都变为火种,加上强劲的暖风,火灾风险极大。由此产生的大火摧毁了加州北部的圣罗莎和周遭社区,现在甚至已经威胁到洛杉矶地区。

美国消防员与山火战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气候学家亚历克斯·霍尔说,对于火灾来说,测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过去五六年中看到的火灾顺序与我们根据气候变化预测出来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是,只分析过去几年加州火灾的状况,就断定气候变化是加州火灾的直接原因还为时尚早。但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导致了2012 年开始的干旱。
因为有来自犹他州和内华达州沙漠的强风,加州沿海的野火其实并不罕见。在往年,野火季通常到了10 月就会“自动”结束,因为此时秋雨将浇灭它们。但是去年,南加州的降雨却没有如期而至。“当火灾来临时,这儿似乎还停留在盛夏。”亚历克斯• 霍尔说。
由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升温使得地球上的火灾更易发生,因为温暖的空气使得土壤和植物水分流失,使其更易被点燃。加利福尼亚州也不例外:自1895 年以来,该州的年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5 华氏度。除此之外,气候变化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影响加州的火灾,比如来自犹他州和内华达州沙漠上空干燥的风将变得越来越频繁,这将导致更大的火灾风险。
而在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北极海冰也可能在加州野火中“添一把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分析认为,极地海冰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大气环流,阻止冬季风暴到达加州。

灾情月报(2018年2期)

国内灾情

台湾:花莲发生6.5 级地震

2 月6 日23 时50 分,台湾省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 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公里,包括医院、饭店、旅店在内的多栋建筑物倒塌。
本刊截稿时地震已造成17人遇难,其中9 人为大陆游客。

四川:自贡一电动车店火灾致4 死

1 月30 日3 时38 分,四川省自贡市一电动车专卖店发生一起火灾,导致4 人死亡,其中2名为未成年人。

重庆:一公寓煤气爆炸致2 死1 伤

1 月26 日7 时许,重庆市郁金香国际公寓一住户发生爆炸,造成整栋建筑电梯损坏,现场2 人死亡1人受伤。初步调查为燃气泄漏所致。

陕西:西安电动车着火引燃民房致4 死

1 月23 日1 时38 分,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一民房着火,现场共搜救出被困人员19 人,其中4 人遇难,13 人送医救治,2 人未受伤。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40平方米,着火物质为电动车。

内蒙古:一食品企业火灾致4 死

1 月14 日中午12 时45 分,内蒙古一家食品企业发生火灾,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和灭火工作。17 时15 分,现场明火已经扑灭,火灾导致4 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