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婧/ 文图
若不是有天乘车从内环高架经过南浦大桥,我大概是没什么机会发现原来南浦大桥附近的中山南路一带,竟还坐落着一方晚清的历史建筑——三山会馆。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是一座近代城市,能在如今的中心城区见到这么一片保护尚好的清代古迹,实属惊喜。
高架上那匆匆的一瞥,让我对这片被红色清水砖围起来的院落有了兴趣。随意挑了个周末时间,便来探访。
老戏台听见往事传奇
过去的岁月里,上海曾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足以见得其移民文化的深刻烙印。在通货港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四面八方的商人汇聚到上海,在这片极具生命力的土地上扩展自己的贸易业务。最鼎盛时期,沪上有400 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会馆,从坚守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到为同乡提供临时救济,这些会馆都曾对上海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可惜的是,在社会变革和战争破坏的侵扰中,大部分会馆已经成为历史。如今,三山会馆成为沪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
中午12 点至下午1 点是三山会馆的午间闭馆时间,由于来得早了些,我便在会馆的入口处看了会儿简介。
原来,三山会馆是清末宣统元年福建旅沪的水果商人集资建造的,“三山”的馆名就取自福建当地的三座山名:九仙山、闽山、越王山。这里是用以聚会和供奉妈祖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天后宫”。
即使是闭馆时间,门口的特勤保安也从未停止过执勤工作,“是来参观的吧?馆开了可以进了!”开馆时间一到,他们便热情地招呼我进去。虽然三山会馆的侧门离入口较近,但我还是觉得从南面的正门进入更加妥当。走进正门,迎面就是一面高大精致的门楼建筑,红砖与青石的完美搭配、神话人物与花卉的生动浮雕、门楣上镌刻的遒劲大字“三山会馆”……配合绵绵湿润的秋雨,整个小天井的古朴清雅之感浓郁得化不开。绕过屏风踏进青石板铺成的大天井后,眼前的建筑更加别致秀丽:面前是天后宫的大殿,两边分别是二层楼的厢房,一回首则是飞檐翘角的大戏台,典型的福建风格。
轻轻地走进正殿,大量木结构的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那是供奉妈祖娘娘的地方。左右还有两个偏殿,主要摆放一些红木桌椅、山水画和屏风等。为了保护富丽堂皇的雕梁画栋,馆方不仅在大殿和偏殿配有专职讲解员和特勤保安,以处理各种突发事情,还贴心地在殿宇门前的角落里设置了灭火器箱等消防设备,一旦遇上火情可以第一时间扑救。
有趣的是,在和我一样的参观人群中,有一批非常年幼的面孔。这些大约五六岁的小朋友10 人左右,是由绘画老师和家长们共同领来,正坐在高大富丽的正殿前学习着古建筑的绘画方法。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绘出比他们爷爷奶奶岁数还要大的雕栏玉砌,这样强烈的时空碰撞,竟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
孩子们笔下的古戏台正是三山会馆里最有特色的建筑,也是上海保存最好的古戏台之一。除了两根青石立柱,整个戏台采用的全木质结构,戏台顶上的圆形藻井和四周雕刻的龙头鱼尾花纹上还保留着初建时候贴的金,无论远观还是近瞧都堪称金碧辉煌。讲解员告诉我,至今古戏台都定期安排昆曲演出供戏迷和游客欣赏。虽然当天没碰上,但试想那种坐在百年历史的戏楼里,欣赏着古戏台上水磨调的惬意,就让人憧憬不已。微润的江风一吹,台上台下悬挂的宫灯就在风中轻轻摇曳,更为古戏台增添了一丝韵味。不过出于安全和节能的考虑,三山会馆里所有的宫灯都是“古代的壳、现代的芯”,每个灯配的是白色的节能灯管,前年还进行了整体会馆安防系统的升级改造。
“馆中馆”浓缩移民经济
与大殿、古戏台等风格略有不同的是,古戏台两侧的厢房底层,展出的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图片和文字史料,这也是三山会馆另一个重要的历史角色——上海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90年前,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将工人纠察队沪南指挥所设立在三山会馆里。参观这段史实资料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为了革命胜利,有太多当年比我年纪还小的青年志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也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今时今日的和平时代。
三山会馆记录了晚清商业贸易的发展,也见证了革命的曲折和光荣,作为上海市文保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它的浓厚底蕴也带来了更厚重的保护责任。向讲解员询问得知,对于这方传奇的文物建筑,它的安全工作一直是馆方和物业的工作重点,不仅及时成立了微型消防站,对监控室、消防箱、古戏台、临展厅、陈列室、停车棚等场地的管理也是十分精细。为了做好更加专业高效的消防工作,三山会馆还专程聘请了黄浦消防支队车站中队的消防员来现场指导,从逃生水带连接、战斗服穿戴到缓降器、逃生绳、灭火器、安全锤等工具的使用及伤员搬运进行讲解,让每个员工都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
经过时间淘洗留存至今的会馆已是凤毛麟角,但一个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会馆都是上海移民经济与文化的有力佐证。在三山会馆的左侧还有一个展馆,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建成开馆的“上海会馆史陈列馆 ”。
展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介绍上海自开埠以后,逐步发展成大都市的历程,附以众多文字和图片资料。走上二楼则是海纳百川的上海会馆发展史,一进门就有亲切的讲解员陪同介绍,这里有会馆全貌的建筑模型,有代表商贸发展蓬勃的大钱箱,也有彰显诚信经营的“司马秤”……最让我倍感亲切的还数会馆用于消防的“太平缸”,这种由陶质、石材或青铜铸造的储水消防缸,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消防设施,不仅展示了上海独特的移民经济,也为了解这所城市的消防安全、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作证。
走在三山会馆里,整个人出奇地平静。回想起古戏台上那副对联“集古今大观时事虽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生”,让人不免想起你我皆是戏中人的说法。有了中华美德仁义礼智信和爱国壮志豪情的积淀,古戏台上那场戏只怕更加精彩。既然人生如戏,待深秋风起,来三山会馆听一出折子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