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白/编辑
大学校园内发生灾情,往往都会引发社会层面的关注。一方面,一个家庭历经十余载把孩子养大成人、送进大学,着实不容易。这个时候发生意外无疑会给学生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应该说不缺乏安全教育,可是大学里的安全事故却时有所闻,令人忧心。
2018年12月26日9时34分,悲剧在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该校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学生死亡。
灾后工作第一时间启动
北交大东校区不大,事发实验室属于东教2楼,位于东校区主教学楼东教一楼北面,地图上的标识是“水中有机物控制与水质保障试验中心”,东边是“化学馆”。发生爆炸的实验楼平时使用较频繁,机电、化学系,包括理学院都会在该楼做实验。爆炸发生后,消防部门立即调派8个消防中队、30部消防车赶赴事故现场处置。同时,市公安、应急管理、教育、卫生等部门和海淀区政府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距离较近且未受影响的东教1楼成了一个临时的指挥中心。10点20分,火情得到控制,但3条鲜活的生命已然逝去。据了解,遇难学生两名是博士研究生,一名是硕士研究生,当时正在实验室参与实验,此外没有其他人员受伤。
13时30分左右,灭火工作基本结束,消防车已经陆续撤离。然而,事发大楼外仍拉着警戒线,靠近发生爆炸的主楼,物质燃烧后留下的味道依然明显。由于天气寒冷,灭火时造成的地面积水已经结冰,学校已经组织工人运来粗盐化冰,防止过路师生跌滑。北京交通大学对外宣传办公室的袁主任表示,现场火已扑灭,具体事故情况可等待学校官方微博通知。
北交大一名大四的女生表示,事故发生后,她收到了学校的通知,“不造谣不传谣,注意安全,有课的转到主区上。”另一位软件学院的男生证实了她的说法。该男同学说,他的寝室就在东校区,消防到来后,警戒线拉到了他们寝室楼下,学校广播通知:为保障灭火消防用水,东区的学生寝室4楼以上一律停水。
16时,北交大东校区的调查、善后工作仍未结束。18时,北交大的知行论坛已经变成了灰色,一些悼念爆炸致死的3名学生的帖子出现在论坛上。
环境工程研究也存安全隐患
如此令人痛心的爆炸事故究竟因何而起?据了解,事故发生时,土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内正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试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是陌生的。很多人不理解,实验室安全事故似乎集中在化学实验室,为什么从事环境工程研究也会发生事故?然而实际上,环境工程很多技术都是来源于化工的,可以说是一脉相传的。
所谓垃圾渗滤液,一般指的是垃圾在初期填埋时,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入、雨水的渗入及垃圾本身的分解产生的污水,其来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比较常规的处理方法,可能会产生硫化氢和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如果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
“污水含有有机物,也会有微生物。在相对封闭、缺氧的环境,能产生成分不定的混合气体,有时称为沼气或生物气体,其中包含的可燃气体主要是甲烷,还可能含有少量氢气、硫化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士烑表示,如果在封闭环境里,例如下水道或化粪池,这些气体可引起窒息和中毒——这是处理污水或垃圾渗出液可能遇到的风险,而另一个更严重的安全风险,就是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气体如果在空气中占到一定比例,例如8-20%,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次北交大发生的爆炸事故,就有可能出于这种情况,但是不能排除实验室其他的易燃易爆物质导致了爆炸。”
那么,事故现场有这种易燃易爆的物质吗?
还真有!爆炸发生24小时后,一条“北交大实验室爆炸事件遇难者家属发声”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该帖子自述为遇难学生之一、博士生小毛的家属,称事发后通过小毛的同学们获悉,此前学生们的聊天记录提到实验室堆放了易燃易爆炸危险品。上述家属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涉事实验室内堆放了“40袋水泥,30桶镁粉,28袋磷酸钠,还有8桶催化剂,6桶磷酸”。另一张聊天截图显示,2018年12月24日18时许,群内有学生提到“就在实验室,我现在一身的镁粉,一共30桶镁粉。”镁粉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活泼金属,遇湿易燃物品。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热。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氯、溴、碘、硫、磷、砷和氧化剂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1克的镁粉足以燃烧一栋大楼,更何况整整30桶!有学生提到“准备举报”。该遇难学生家属怀疑,实验室中堆放的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才是爆炸的根本原因。
此外,2018年12月25日,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一条相关投诉,一位王姓先生拨打12369,反映海淀区高粱桥斜街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一个实验室,经常发生一股异味,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左右。投诉记录显示,王先生投诉“不知道在干什么,散发的异味特别大,而且散发的时间点不固定。周围都是小区,气味严重影响到居民健康与环境。”工作人员表示,接线索后已转给海淀区环保局处理,而环保局还在对该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事发时尚未给出处理结果。
高校实验室安全引发关注
事发当晚,北京市海淀区消防部门集中力量对全区41家高等院校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会诊式消防夜查行动,重点对学校实验室、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以及家属区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2018年12月29日,北京交通大学官网发布了爆炸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称:事故发生时,土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内正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事故发生后,学校各专项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多次看望慰问遇难学生家属,全力做好善后工作;对相关师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全面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管控,防止发生此类事故;全力配合北京市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目前,土建学院院长已停职检查,土建学院遇难研究生的导师停止一切教学科研工作,协助配合事故调查处置工作。学校表示将深刻吸取沉痛教训,认真总结,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各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批示要求,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事故教训,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会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深化学校、二级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强化对实验室危险物品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全面排查各环节风险隐患;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安全知识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深入研究制定加强校园安全尤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策措施,部署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措施,督促高校照单履责、照单检查、照单整改,实现闭环管理,不断健全完善高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