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1/无标题22-271x30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1/无标题22-271x30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谭 婧/ 编辑 汤俭荣/ 插图
幼儿园本是幼龄儿童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承载孩子童年美好记忆的乐园。但在9 月16 日11 时许,福建却传来让人揪心的新闻:宁德蕉城区菊池大厦突发大火,导致位于大厦二层的一家幼儿园多名幼儿被困。在一片滚滚黑烟中,有孩子因吸入浓烟不适而口吐白沫;为了保住性命,还有群众将孩子从窗口扔向一楼,楼下众人拉开大块的布,奋力接住孩子……
水火无情,尤其当火魔的威胁指向这些幼小生命时,更令人无比惦念。截至当日13 时30 分,现场明火被扑灭,所有人员均成功疏散。受伤的人员被送往医院救治,所幸无生命危险。但这场火灾给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造成的身体甚至心理的创伤,还需要靠时间来愈合。
日常生活中,儿童年幼无知,缺少安全意识,自防自救能力比较差,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 意外伤害是1 至14 岁中国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近5 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丧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伤痛。即使是我们概念中比较安全的场所如家庭、医院、学校等,近些年也频频发生火灾事故。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忽略他们的安全教育。只有教会儿童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逃生技能,才是我们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良方。
一、教会儿童安全用火用电
由于儿童不了解火的危险性,加上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每年在城市和农村因儿童玩火而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一旦火灾发生后儿童没有能力扑灭明火,再加上惊慌失措,很容易出现伤亡情况。
案例:9 岁男孩玩火引发商场火灾17 人遇难
2015 年2 月5 日13 时51 分,广东惠东义乌商场四楼发生火灾,致17 人死亡。消防官兵组织8 次强攻,现场救出5 人,5 名消防官兵在救人和灭火过程中受伤,其中1 人重伤、4 人轻伤。经查,此次火灾是一名9 岁男孩在商场玩火引起。当时,他在商场四楼4040 店铺前用打火机玩火,引起货品燃烧并蔓延。
教育方法:火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家长应让儿童明白火的基本用途及危害,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对火的恐惧心理,只要正确用火用电,火并不会带来危险。
留心身边常见的物品,引导儿童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恶果,无论任何时候都不玩火。明确哪些是不能玩的危险物品,为什么不能玩,比如打火机、火柴不是玩具,儿童随意玩可能会烧到自己甚至引起火灾;不要私自摆弄电器、煤气、插座等或是独自燃放烟花爆竹,用火用电都存在危险性,需要在家长的看护下安全使用;切勿将点燃的蚊香、蜡烛靠近蚊帐、窗帘等可燃物,看管好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二、教会儿童辨别标志和迹象
消防标志能直观地为自救逃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很多儿童还不识字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图案非常重要。儿童社会经验少,家长应培养孩子及时发现初起火灾,把握最佳逃生时间。

案例:4 岁男孩发现家中起火 摇醒熟睡父亲逃生
2014 年1 月19 日10 时左右,湖南湘潭岳塘区霞光中路霞光山庄小区19 栋一户居民家失火,家中4 岁的男孩最先闻到呛人的焦味,并发现浓烟不断从柜式空调旁冒出。他及时叫醒睡梦中的父亲,这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悉,当天上午11 时左右,大火被消防官兵扑灭。
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进行收集归纳,教儿童准确辨认出常用的消防标志,比如代表安全出口、疏散方向、灭火器、火警电话的消防安全标志分别是什么,锻炼他们记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指示的声音特点。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跟着别人进行逃生,否则不仅会造成疏散堵塞,还有可能群死群伤。
火灾通常伴有大量的火焰和浓烟,教儿童认识初起火灾的种种迹象,以便快速发现火灾,一旦出去,再也不要返回。同时,教会儿童熟记家庭地址、电话、父母姓名等,疏散出来后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
三、教会儿童拨打火警电话
“119”是中国大陆火警电话号码,它不仅是一部电话,也是一套先进的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凡有需要消防警员帮忙的事,可以随时打119 电话报警救援。
案例:6 岁男孩遇火灾镇定报警
2014 年2 月13 日18 点30 分左右,浙江宁波江东区宁穿路上的一个简易工棚突发火灾,危及近在咫尺的仓库。一名6 岁男孩镇定应对起火,第一时间报了警,并详细指明了精确的起火点和进场路线,为消防扑救赢得了时间。消防队员抵达后,迅速控制住明火,当天20 点40 分许,所有余火被清理干净。
教育方法:很多儿童在火灾发生时过于慌乱,导致不知道该拨打报警电话,或在拨打119 时只说“着火啦,快来救火啊”,对快速展开救援造成延误。因此,平日里就要让孩子明白拨打火警电话是很严肃的事情,不仅要及时拨打119,还要尽量准确说明相关信息,如火灾地址、联系电话、火情大小、有没有人员被困、报警人在何处、附近标志性建筑等。
儿童在惊慌中难免会忘记这些内容,家长可以将详细地址、报警电话等信息贴在电话机旁,平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组织语言说明情况,锻炼他们记忆基本信息。如果孩子还不识字,最好能用图画示意,帮助他们识别。
四、教会儿童正确逃生方法
一旦火灾降临,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极有可能逃出火场,减少伤亡损失,避免悲剧发生。
案例:10 岁女孩教全家成功逃生
2015 年1 月14 日凌晨4 时,浙江台州玉环县一幢住宅楼室外停车棚起火,浓烟造成在楼道内逃生的8 人死亡。一名10 岁女孩按学校里学过的火灾逃生自救知识,让父母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房门关好、门缝堵上,打开窗户等待救援。待消防官兵到达后,女孩又用手电筒在窗口画圈,最终一家三口顺利得救。
教育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适当教会儿童逃离火场的基本技能,并反复练习。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手背触摸门的温度来判断是否可以打开门。如果门不热,则可以尝试打开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匍匐,沿墙向安全地带疏散。如果门很烫,则不可轻易开门,要告诉孩子此时应待在什么地方、如何更快得到救援,比如在窗边呼救,切勿盲目跳楼。
尤其要教育儿童切勿在火灾发生时因过于慌乱,受到惊吓而大声哭叫,这容易吸入大量烟气,导致窒息。一旦身上着火,不要迎风乱跑,躺在地下来回翻滚,以压灭身上的火。不要把儿童带到舞厅、卡拉OK 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娱乐场所,更不能把他们单独丢在家里甚至反锁在家中。
五、教会儿童提高火灾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看图片、动画片、电视节目、参与演练等方式,丰富儿童的安全常识和意识,加深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印象,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
案例:5 岁男孩家中起火冷静自救
2011 年8 月10 日13 时左右,北京丰台区程庄子68 号院2 号楼一居民家中突然起火,一名年仅5 岁的小男孩淡定冷静地拨打了119 报警电话,站在窗边大声呼救,并用毛巾捂住口鼻。事后男孩表示幼儿园平时就教过遇到火灾要保持冷静,老师也带他们多次练习过自救方法。
教育方法:火灾时儿童容易因为惊慌失措,失去宝贵的自救机会。所以家长要主动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通过教育与训练,使孩子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做到冷静沉着、坚强勇敢,充分利用平时所学逃离危险。体能锻炼与自救也有很大关系,遇到火灾后,体能好的儿童能迅速撤离火场,自救机会大,即使身陷危险,也能在坚持中等来救援。而体能差的孩子自救的机会要小很多,坚持力也较弱。
对儿童来说,枯燥的说教往往会成为无法理解的条条框框,这样的知识灌输效果不佳。家长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等,用拟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提前制定家庭火灾疏散计划,设置两条逃生路线,定期像做游戏一样练习逃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使孩子身临其境,正确认识危险,判断自己所处的形势并及时采取自救措施。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1/img1304-300x16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1/img1304-300x16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钟韵瑶/ 编辑 新华社/ 图
7 月28 日6 时左右,上海轨道交通1 号线列车在行驶途中发生触网失电故障。由于事发于早高峰时段,多个站点大客流积聚,乘客出行受到影响。市交通主管部门、公安以及沿线地方各相关部门,启动地面公交配套预案,110 辆公交车实施公交应急驰援,分流运输乘客。
一周后,轨道交通再次发生故障。8 月5 日8 时左右,轨交4 号线发生列车故障,运营受到影响约30 分钟。
现如今,轨道交通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于是乎,出于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等考虑,各城市都加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
2014 年年末,《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轨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然而,在这一轮的“轨交建设热”中,亦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主管轨交建设施工的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曾在2011 年年底提交了一份督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建轨交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以及监理和第三方监测等全部环节,皆有安全隐患。轨道交通似乎面临着“速度与激情”带来的为难格局。
观点——
韩 新: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主任
杨继瑞: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陈 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徐汇支队支队长
周敏莉: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轨道支队支队长
王达非: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宝山支队副政委
陆 怡: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副中队长
优势• 出行首选交通工具
主持人:21 世纪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导致车辆增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世界上不少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乘车难”和“行路难”的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是当前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韩新:能耗低运输能量大
轨交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一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 - 10 倍,是任何城市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二是速度快。轨交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时速可超过100 公里;三是无污染。轨交以电力作为动力,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国外资料表明,轨交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私人轿车的10%、公共电汽车的25% 左右。日本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轨交的单位能耗仅是公共汽车的45%、小汽车的17%。因此,它是最值得推荐的一种交通方式。
杨继瑞:轨交网络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一个商圈,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聚”和“通”,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轨道交通正好符合了我们建商圈的这样一个最本质的地产经济和地产商业的原则。
轨道交通网络是一个财富的动车,能够把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种基层,而且能够快速地涌动,为我们城市财富功能的升级提供一个快速的载体。轨交聚合的效益,使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流和信息流快速地到达一个位置,然后集中性地释放。
此外,轨交还有一个不同商业文化的显示功能。坐轨交的人是多元化的,轨交可以使我们城市里一些传统的商圈得到提升,一些新的商圈得到进一步的上升,使我们在不同的商圈里面,进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运作。
不足• 受运营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
主持人: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轨交是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定的运营环境和大量的人流量等因素决定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在各城市大跨步建设轨道交通的当下,强化规划和安全,成为“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不断被强调的第一要义。
陈斌:历史上发生过多起灾难性事故
虽然轨道交通被称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在其1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发生了多起灾难性事故。1951 年,东京地下铁道隧道内,一列满载乘客的列车发生火灾,造成107 人死亡,81 人受伤。1987 年,英国国王十字地铁站突然发生火灾,30 人死亡,180 人被严重烧伤。1995 年,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煤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103 人死亡,180 人受伤。1995 年,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乌尔杜斯地铁站发生火灾造成558 人死亡。2011年,上海轨交轨道10 号线发生追尾事件,导致260 多人受伤。整个轨交运营系统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大联动机,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运营中断或事故的发生。
韩新:地铁火灾易危害大
地铁建筑既是地下工程,又是公众聚集场所,受到客流量大、运营环境特殊等因素的制约,在遇到客流高峰或者列车故障时期,会聚集大量人流,造成疏散时的拥挤。而且发生火灾时,烟气和人流的运动方向均是向上,如果排烟设施设计不当或故障,很容易产生烟气与人流同时涌向出口的情况,造成危险。国外发生的一系列地铁火灾及泄毒等恶性突发事故对地铁的安全运营构成了极大危害。
周敏莉:大客流带来新问题
轨交大客流带来了新问题。一是大客流增加了车站内人员疏散的难度。一旦轨交发生突发紧急情况,乘客疏散逃生将成为主要难题。二是大客流造成轨交部分设施、设备持续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供电、通号等方面),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极易发生故障,引发火灾。三是大客流增加了车站内动态火灾隐患。例如站内吸烟、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轨交、违章动火等问题,还有手机、充电宝等个人随身携带的电器发生自燃的情况也明显增多。这些问题都是难以预见和控制的,给安全工作带来大考验。
措施• 如何应对轨交事故
主持人:轨道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安全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如何安全正确应对,成为躲避风险的关键。
陆怡:做好火场内的通风和排烟
隧道区间内地铁列车、设备,特别是隧道内铺设的大量电缆,贯穿于运营线路全线,一旦电缆包裹层燃烧将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成分的气体,对人员生命安全危害极大。迅速地排出通道内的烟雾对于整个灭火行动起着关键作用。地铁通道内出口少,通风管道狭窄,利用自然对流原理排烟的效果差,烟气排放较慢。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应向事故点迎着疏散人群送风,向疏散反方向排烟,以利于人员疏散行动,提高救援效率;车站发生火灾,应当启用站内风机排烟,两侧隧道内的风机向事故站送风,防止烟雾向隧道和站内流动,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的展开。
陈斌:及时疏散乘客至关重要
据资料分析,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步行速度一般不超过0.3米/ 秒,若以平均站距1.2 千米计算,区间隧道步行疏散时间需40 分钟左右,再加上内部障碍物多,又难以控制,故给人员的疏散带来很大的困难。轨交站台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应立即派战斗员及地铁工作人员进入地铁控制指挥中心,通知相应车辆,防止列车进入着火车站,更不允许列车停靠站台释放乘客。轨交控制中心应调度车辆停靠在着火车站的前方车站,并及时疏散乘客。在扑救火灾、控制车辆的同时,应组织人员打通疏散通道。将车站的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全部开放,并将扶梯改为上行;安排消防员赶到楼梯、道路拐弯处组织引导,乘客快速撤离。
王达非:发展轨道交通区域志愿者
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身故障因素,既可能由企业管理失误引发,也可能由自然灾害影响引发,灾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地下车站由于出入口少,通风、照明条件差。一旦发生灾害事故,人员疏散困难,而且因环境限制,应急救援难度很大。针对轨交事故特点,轨交事故应急处置体现“反应快速、技术专精、协同配合”的特征,而轨交员工工作在一线,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第一接触人,对轨交内部通道、设备设施工况熟悉,如果具备突发事故的先期处置能力,在第一时间开展有效处置,将对减少地铁事故损失、降低危害起到起积极作用。
主持人:预计到2015 年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累计将达到97 条,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87 公里,运营车站将达到2023 座,居世界第一位。轨道交通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专家认为,一些城市在不具备发展轨道交通的情况下,仍热衷于轨交建设,由此带来了经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轨道交通是一项便民工程,莫让它成为“民怨工程”。
钟韵瑶/ 编辑
曾有专家提出,19 世纪是桥的世纪,20 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21 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利用不仅仅是对城市上部空间而言,实践证明,地下空间在改善城市环境、扩大城市容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同许多新事物一样,地下空间的利用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地下空间所发生的各类灾害和事故也明显增多,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对话——
韩新: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主任
势头迅猛的地下空间发展
记者: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用作居所的洞穴可谓是最早的地下空间。到了战争年代,用来作战、储备的地下通道屡见不鲜。而今,开发地下空间,立体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途径。
韩新:对于地下空间,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将其作为新型国土资源,并将开发地下空间列入城市发展主题之一。198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利用地下空间的决议,决定把地下空间的利用纳入该组织下属的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之中。1991 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上通过了《东京宣言》,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在20 世纪末开始起步的,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体,其中一部分工程实现了平战结合,在平时发挥了一定的城市功能。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为主的城市再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进入一个适度发展的阶段。
记者:地下空间迅猛发展的势头,使得城市地下空间越来越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我们现在所说的“地下空间”有哪几种?
韩新:如今的城市地下空间被广泛和普遍地使用来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缓解城市扩张用地的限制和人口居住压力。从概念上说,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工业社会城市各种地下建筑的总称,主要包括单纯地下建筑,地面建筑中附建的地下室以及地铁、隧道等交通要道。
依据现实情况,我国现阶段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地下停车设施等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地下工业、仓储、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记者:有专家表示,当城市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城市就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基础。上海的人均GDP 已经超过1.5 万美元,目前上海的地下空间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韩新:上海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在全国起步较早,20 世纪60 年代即以开展地铁研究,较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始于同时期的人防工程建设。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心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特别是地铁建设的大力推进,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类型也逐渐多样化。目前,上海已建成1000 多万平方米的地下建(构)筑物。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 年,上海将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全面、充分、高效的利用,形成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功能协调一体、开发机制健全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
地下空间是否完美无缺
记者:不难发现,世界各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热衷,说明地下空间好处多多。
韩新:综合来说,地下空间对扩充城市容量有积极作用。首先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如果没有众多的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其地面交通的拥挤就更加无法想象。其次,将一些库房、商店或文体建筑建在地下则可节约大量土地,而且冬暖夏凉,减轻天气变化的干扰。再有,“上天入地”的城市建筑结构更加合理,还能美化城市。
记者:无论是远古时期的洞穴,还是战争时期的防空洞,都具备了一定功能的防护特性。如今的综合化地下空间在防灾方面又如何呢?
韩新:“9•11”事件中,超高层建筑成为受摧毁性攻击的目标,在世贸大厦受袭时地下室掩护了上万人,说明地下设施不仅能在战争期间起到防空袭的作用,在平时同样有庇护生灵和救护的作用。
从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来看,地下空间可以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二是对地面上难以抵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等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三是当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能保存部分城市功能。记者:尽管地下空间有较明显的优点,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地下空间是否完美无缺呢?
韩新:不可否认,在地下空间利用上存在着一些缺点,部分缺点对地下空间灾害的防治有很大的影响。某些灾害或事故,在地面以上,可能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但当这些灾害或事故出现在地下时,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地下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从最简单的疏散来说,地下空间仅有为数不多的出入口,当灾害或事故发生时,会出现人流和车辆堵塞出入通道的情况,消防车、救护车等也会受到很多救援到位上的困难,一些消防设备难以进入地下空间灾害现场。
火灾是最不容忽视的地下空间灾害
记者:根据日本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在地下空间发生的事故中,火灾案例约占了1/3,成为最不容忽视的地下空间灾害。这个数据是否具有普遍性?
韩新:根据我国1997 年到1999 年的火灾统计,每年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次数约为高层建筑的3-4 倍,火灾中死亡人数约为高层建筑的5-6 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高层建筑的1-3 倍。另外,地下空间火灾还可能诱发停电、通信不良等次生灾害。数据看来,火灾确实是地下空间最不容忽视的灾害。
记者:从数据可见,火灾在地下空间中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地面同类事件。
韩新:地下空间火灾危害性之所以大,应该从灾害特点和救灾两方面来说。
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时,一旦室内温度达到280℃左右时,窗玻璃就会破裂,热烟气便可从窗户排入大气。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新鲜空气的流入可以助燃,不过新鲜空气的冷却作用通常是主要的。地下空间构筑物的外部由岩石、土壤包围,没有门窗之类的通风口,与地上建筑相比,这种通风口的面积要小得多,由此造成地下空间火灾具有安全疏散困难,发烟量大,温度升高快,且容易形成高温,较易出现轰燃现象,出现时间较早。
从救灾角度来说,地上建筑失火时,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火灾状况,从而选择多种灭火路线,但地下建筑火灾没有这种便利条件,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火灾的具体位置与情况,这对组织灭火造成很多困难。而且消防人员只能通过地下空间设定的出入口进入,加上照明条件差,不易迅速接近起火位置。再加上地下空间内气体交换不良,使用的灭火剂应比灭地面火灾少,且不能使用毒性较大的灭火剂,这就致使火灾不易被迅速扑灭。
防范地下空间火灾从何做起
记者:地下空间火灾与地面火灾有诸多不同之处,那地面火灾的防范措施是否适用于地下空间火灾呢?
韩新:地下空间防灾工作既具有地面防灾减灾工作的某些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火灾防范也要实施防止着火、防止扩大蔓延,避免诱导,及时扑灭及管理上的各项防范对策。但是由于地下空间特性的影响,其火灾性状及烟的流动会与地上火灾不同。场地的局限性,换气、控制烟、情报传送的困难性等问题,又制约着各种防灾对策的实施。
记者:地下空间火灾防范应注意哪些要素?
韩新:地下空间火灾防范必须从地下空间特点考虑。地下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在封闭的环境中,无论是被困者的心理,还是环境的复杂性,对救灾都是不利的。另一个特点是处于地面以下,这就使得疏散和避难都要有一个垂直上行的过程,比下行要消耗体力,从而影响疏散速度。同时,自下而上的疏散路线,与内部的烟和热气流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对疏散速度提出了要求。对于附建于地面建筑的地下室来说,除以上两大特点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即与地面建筑上下相连,在空间上相通,一旦地下发生灾害,对上部建筑物构成很大威胁。在日本对内部灾害事例的调查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灾害是起源于地下室,最后酿成整个建筑物受灾的情况。
记者:地下空间已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处于地下空间中时,或是在地下空间中遭遇灾害时,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韩新:目前我们根据地下空间的特性和现状,从安全上考虑的基本防火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确定灾害危险管理体制和设施的维护管理;为确保灾时通报信息的准确性,建立能够承受灾害的通报系统;考虑部分救援设备到达迟缓,时刻保持可用设备处于应急状态;确保地下空间的避难通道畅通可用。对于个人来说,当我们进入地下空间时,要注意观察其设施和结构布局,记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0/无标题32-150x15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10/无标题32-150x15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董晓白/ 编辑
纵观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出现消防员死伤的“二次灾难”现象并不在少数。天津爆炸事件夺去了上百条生命,其中包括九十九名消防员,虽然灭火救援是消防员的神圣职责,但生命岂可随便牺牲,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怎样才能保障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机器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参考。
虽然从目前来看,消防机器人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无法完全取代消防员,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消防员的工作。在一些环境恶劣、扑救困难的火灾现场,用消防机器人进行灭火救援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Chapter1 灭火篇:
德国OLE 球潮虫消防机器人
OLE球潮虫消防机器人是德国研发的一款消防机器人,它的外形像是一只球潮虫,这种虫能把自己身体卷成球状。这款消防机器人能够以时速20 - 30 公里的速度在森林里行走,并具备红外线及生物传感器以侦测火灾的发生,2700 平方英里的林地只要大约30 个OLE,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遇到危险时,OLE 会像真的球潮虫一样卷成球状,靠着背上的防火壳保护,即使在1300 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会熔化。
德国路虎60 雪炮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由德国施密茨公司研发,重达2.3 吨,由轨道运载车、一辆大功率履带车和一门高压雪炮组成,行驶速度最高可为每小时6 公里,在使用轨道运载车时最高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40 公里,炮筒升起或下降时间为4 秒,
喷出的水柱最远达60 米,可远程控制,到更接近火源的地方灭火。事实上除了喷水灭火,那个大炮筒更大的作用是吹风排烟,它的功率高达35 千瓦,装上扇叶,每小时风量可到9 万立方米,风速可达每小时165 公里,是吹散浓烟、开阔救援视野的一把好手。目前,北京、厦门、武汉、成都等不少大城市均配备了这款消防机器人,主要用于隧道火灾、石油化工、地下建筑及其他火灾事故现场。
挪威蟒蛇消防机器人
挪威研发的蟒蛇消防机器人,可以进入消防队员无法到达的那些区域进行灭火。该机器人全身共安装有20 个靠水驱动的液压传动装置,并通过这些装置进行能量供给。由于每一个传动装置的开关都由计算机进行精确控制,使得机器人能够像蛇一样灵活地移动。机器人在工作时,一头接着控制器,另外一头则与标准的消防水带相接,由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传动装置到达有明火的地方进行灭火。机器人上方还装备有摄像头及感温装置,并可以通过设备把数据传输到控制室,随时掌控火场前沿的第一手资料。
美
国SAFFIR 船舶自动灭火机器人
美国海军近日研发了一款灭火机器人,全称SAFFIR 船舶自动灭火机器人。该机器人外形接近人类,依靠双足站立行走,装有红外、激光、测距等多种传感器,能够自己跨越障碍物,在滚滚浓烟中也能辨明方向,行动自如。经过专门设计,它还能达到指定位置自行操作水管灭火等,不过目前原型阶段还要依靠研究人员从控制台发出行动指令,还没法自动执行灭火任务。由于这是美国海军为自家的舰船消防安全设计的,所以叫船舶消防机器人,相信将来经过改进也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
俄罗斯机器人消防员
日前,俄罗斯研发的机器人消防员作为特别消防队成员,开始在外贝加尔边疆区首次执勤。这款机器人消防员可用于参与大型火灾的灭火、在无法呼吸的环境下进行侦察、作为空中机动组成员处理紧急情况等。通过显示屏,操作员可以遥控机器人消防员在200 米以内范围内的所有移动情况,控制其用水、干粉或泡沫向火焰喷射。机器人消防员的主要用途是在那些由于浓烟和高温导致人员无法进入的地方进行侦察和灭火。由于体形不大并具有耐火外壳, 机器人消防员能轻松抵达那些经验丰富的消防员都无法抵达的地方。除侦察以外, 机器人消防员还能作为独立的消防喷头工作。它可以“转动脑袋”喷射水柱,也可以喷射水雾,并能迅速变换位置,从而加大喷射距离。新型机器人将成为赤塔特别消防队不可替代的得力助手。
Chapter2 救援篇:
瑞典Brokk50 破拆机器人
Brokk50 破拆机器人采用了黄黑色涂装,外形酷似“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它踩着两条1 米多长的履带,上身有一个1 米多高,呈直角形的机械臂,乍一看有点像一台挖土机。这款破拆机器人重500 公斤,造价200 余万元,由臂系统、旋转功能系统、驱动系统、支脚、作业工具和控制台六个部分组成,主要承担在机器翻倒、支撑物不安全或非常热等不安全环境下的破拆、挖掘、开槽、搬运工作。Brokk 机器的模块化生产使它可以在多种不同环境下完成多种不同工作,其工作臂前端可更根据不同作业需求装配不同的工具,如液压冲击器、液压剪等。Brokk50 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拿建筑物常用的9 毫米钢筋来说,经验丰富的消防官兵使用液压剪,一般要用1 分钟才能剪断,但Brokk50 从启动液压、伸开钳子到剪断钢筋,只用不到20 秒,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救援时间。此外,Brokk50 可以举起6000 公斤的物品,臂力能抵过100 名消防战士。在危急时刻,Brokk50 能给被困人员带来更多希望。
日本Robocue 救援机器人
日本消防厅研发的Robocue 救援机器人,有两只螃蟹钳一样的机械臂,可以进入人类救援队不能到达的事故现场,比如火势凶猛或浓烟弥漫的房子里,搜救被困人员。Robocue 由操作员远程控制,它还配备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摄像机,能在视觉不畅的灾害现场速度找到被困人员,然后用两只机械臂将伤者轻柔地装载到一张床板上,转移到安全地带。
日本蛇形搜救机器人
来自日本的蛇形机器人虽然没法像救援机器人那样搬运伤员,但胜在体型。由于外形和蛇一样纤细,它可以轻松深入到废墟之中,搜寻幸存者。这种蛇形机器人全长8 米,依靠有动力装置的尼龙绳驱动,速度不快,却能深入各个角落,利用头部摄像机传回影像,以便救援人员了解废墟下的情形。在美国佛罗里达一次停车场坍塌事故中,这种蛇形搜救机器人曾经大显身手,帮助救援完成营救工作。
美国Bear 救援机器人
Bear 救援机器人实际上是美国Vecna Robotics 公司所研发的战场救援机器人,战场能用,常规的火灾、爆炸、地震等灾害救援自然也不在话下。机器人有两种行进模式,平顺路上用轮子,崎岖路上会“屈膝”降低重心,并换成履带,最大限度减小颠簸。它可以抱起227 公斤的重量,而且由于运用了动态平衡技术,能保持上身直立的负重姿态1 个小时不变,避免因剧烈颠簸给伤员造成二次伤害。Bear 救援机器人头部是一只呆萌的白色卡通熊,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加亲和力,让伤员放松心态、缓解焦虑感。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08/无标题27-300x191.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08/无标题27-300x191.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董晓白/ 编辑 汤俭荣/ 插图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烹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讲究大火快炒、小火慢炖,要做出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燃气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燃气这个“好帮手”的脾气有点“暴躁”,违规操作或使用不小心都有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给人们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全国共发生燃气爆炸事故350 余起,造成死亡114 人,受伤670 余人,损失财产达6800 万元。
3 月16 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如意小区一居民家中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 人受伤,其中1 人被墙体砸中,伤势严重。然而,就在两个月后的5 月31 日,葫芦岛市连山区化工街道一居民楼再次发生液化气爆炸事故,爆炸共涉及6 户居民,造成12 人受伤。同一个地方仅仅两个月就发生两次燃气爆炸,不得不令我们做出反思和检讨:居家燃气爆炸因何而起?居民应该如何加以防范?
头号杀手——液化气
液化气,即液化石油气,它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过程中剩下的一种石油尾气,通过一定的程序对石油尾气加以回收利用,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保存。液化气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然而,正由于液化气热值高、易燃易爆,它成为了燃气中的“头号杀手”。
2011 年8 月12 日,海南省海口市万宁兴隆华侨农场一家庭因液化气引发大火,2 人被烧伤。事发当天,陈先生和弟弟刚换了一个新的液化气钢瓶,并加了115 元液化气,回家打开液化气瓶阀门时,阀门芯被拧断,液化气发生泄漏。当时边上有个正烧火的火炉,火苗立即窜了出来,两兄弟被严重烧伤。
2012 年3 月14 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象山街道大凌家湾一民宅内液化气钢瓶起火引燃房屋,部分家电被烧毁,住户贾先生被烧伤,火灾缘于他给新钢瓶放气不慎。
现在进入夏季伏天,气温高、天气闷热。这时的液化气由于其特殊结构,不稳定性会增加,使用液化气尤其要注意摆放环境、操作方法,不然很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为了挡住这个“头号杀手”,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在配置液化气罐时,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安装时应按顺序检查减压阀密封橡皮垫、减压阀、橡胶软管,然后连接灶具,最后打开钢瓶角阀;在使用液化气灶具时,应当按照先点火后开灶具开关的顺序操作,使用时要有人照看,防止汤水沸溢,浇灭火焰,使液化气泄出;发现液化气有泄漏现象时,要立即关阀,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严禁一切火种进入室内,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源开关,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可用肥皂水涂抹液化气罐各连接处,绝不能用明火查漏;此外,液化气罐在搬运途中要轻装、轻放,不能在地上滚动、冲撞,不能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也不能横放,自行倒残液、剧烈摇晃。
毒性杀手——煤气
煤气是用煤或者焦炭等固体原料,经干馏或气化制得的,其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甲烷和氢等。上海是我国最早供应使用人工煤气的城市。1865 年11 月,英商在现西藏路桥南堍西首建成第一家煤气厂,1995 年,上海基本实现了城市煤气化。然而,煤气是有毒的,一旦泄漏会造成中毒现象,还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是燃气家族中的“毒性杀手”。
2002 年1 月22 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杨箕村直庚街9 号一栋住宅楼发生煤气罐爆炸,并引发大火。火灾发生在住宅楼的1 楼,过道里放着5 罐煤气,大火是由煤气罐爆炸引起,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3 年1 月9 日,广东省汕头市桃园住宅小区28 栋5楼一住户发生了火灾,来自湖南的租住者周某一家4 口被烧伤。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是煤气泄漏后住户点燃热水器瞬间引发爆燃。
现代厨房常见的煤气火灾或爆炸事故,主要是管道、炉灶等安装不当或质量不过关或因腐蚀损坏等,造成漏气遇明火或者发现漏气时,错误地使用明火寻找泄漏点,引起燃烧或爆炸事故。因此有效防止煤气火灾,首先要购置符合安全要求、带自动熄灭装置的各种煤气灶以及安全质量检验合格的各种连接胶管,且煤气炉灶与管道的连接胶管不宜过长,最长不得超过2 米,与管道、炉灶连接的两端必须扎牢;其次,设置煤气灶具的厨房要安装通风排气装置,废气应直接排向室外。煤气计量表具宜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煤气管线、阀门计量表具等,严禁擅自更换或拆装。如需维修或迁移应由供气单位进行,维修后经试压、试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再者,在使用煤气灶具时,必须严格按照“先点火,后开气”的顺序,如一次未点着时,应立即关好阀门,稍停片刻,待煤气散尽后再重新点火。在停气时,应注意关闭关紧阀门,如需再次点火时,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熄灭火源,禁止开关电气设备,并迅速通知供气部门派人检修。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明火查漏。
新能源杀手——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地下岩层里面储存的古代动物经化学变化产生的,经过钻井采集由管道输送给用户。较之液化气和煤气,天然气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此外,天然气灶具的使用寿命较长,同比热值价格相对较低,是目前最经济的燃气。
2015 年6 月27 日,上海举行“实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化”仪式,宣告着150 年历史的人工煤气就此告别申城,全市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目前,上海天然气用户数达到620 万户,天然气年供应量已超过70 亿立方米,占全市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1%左右。
虽说天然气这种新能源无毒、易散发,不易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但是如果使用不慎,爆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5 年6 月20 日,陕西省西安市电子正街圣都大厦小区1 号楼1 单元1 楼的一户业主家里发生爆燃,住户厨房窗户竟被震飞到道路对面10 多米外,经查明,闪爆原因系天然气泄漏,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5 年6 月29 日,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一小区的居民楼发生一起爆燃事故,事发房间的防盗网和窗户都被炸垮,随后还引发了火灾,起火房间窗户外侧的金属防盗网被气浪掀开,另一侧的玻璃窗也出现垮塌,事故造成一名男子受伤。
由此可见,天然气爆燃的原因基本都与气体泄漏有关,所以要防范天然气火灾,就要从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做起。首先天然气管道不宜埋入地下,最好是架空敷设。管线的安装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乱拉乱接;管线的阀门必须完整好用,各部位不得泄漏。严禁用其他阀门代替针型阀门;天然气导管的两端必须固定牢靠。导管应采用耐油耐压的夹线胶管。其次,天然气炉灶及管线要经常检查,发现漏气或闻着气味时,严禁动用明火和开关电气开关,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如自己找不到泄漏点,应立即与供气部门联系。再者,天然气管线、阀门的维修,必须在停气时进行。停气、关气时必须事先通知用户。对安装的管线、阀门等应经试压、试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要惊慌失措。要立即关闭总阀门,并用毛毯、被褥等浸水后进行扑救。也可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扑救,及时报告消防部门。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08/image-115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08/image-115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董晓白/ 编辑
基础防护材料——
我国新型防火涂料研发技术突破新高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和超薄型非金属结构防火涂料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毒性满足GJB11A-98 要求的防火涂料产品,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涂层更薄、烟度更低,可以部分取代大型建筑耐火材料的使用,为企业和家庭装潢降本增效。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防火涂料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缺点是涂层很厚,是超薄型防火涂料的10倍以上,而且一旦结构变形或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很容易导致墙体出现裂痕,如果几年后重新涂刷非常麻烦,所以国外多采用膨胀型防火涂料。与传统的防火涂料相比,新材料涂层更薄,而且相对来说低发烟、低毒物,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新材料的烟雾大约可以减少30% 左右。
众所周知,很多火灾现场,人员伤亡多是由烟雾造成的,优质的防火材料引发的烟雾小。一旦发生火灾,防火涂料可以延长钢结构建筑的耐火时间,为人员疏散和货场施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我国超级耐火砖材料耐火温度高达700℃
随着我国墙体材料不断变革和新型墙材的广泛兴起,一种耐火温度高达700℃的新型耐火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该砖学名为加气混凝土,它的密度相当于空心黏土砖的1/3,实心黏土砖的1/5,因为该耐火砖内部含有大量的小型独立封闭的孔隙度,其保温能力是黏土砖的3-4 倍,普通混凝土的4-8 倍;因为它的导热系数低,传热较慢,因此可以有效地抵抗温度高达700℃。
新型耐火砖的隔音效果好、容易处理、抗水渗透、经济、环保。与传统的黏土砖相比,该耐火砖材料可以节省土地资源、改善建筑的外墙保温效果、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主要适合使用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及内部分区,地震环梁构造多层建筑外墙或保温复合墙,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屋面保温和隔热。
智能防护装备——
美国TIAX 电池防火监测技术将为电动车筑起“防火墙”
近期,由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到了电动车以及插电式混动汽车最精贵也最薄弱的地方——电池组。根据IEEE Spectrum 消息,在对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锂电池起火事故进行调查总结之后,美国TIAX 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能够在汽车电脑上运行的电池监控技术,该技术可监控电池组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诱火缺陷,并随时预警。

TIAX 表示,该技术能够在电池对乘车人造成威胁前的数十个小时辨别出这种少见的易引发热失控火灾的危险电池,而这种火灾通常由电池内部短路造成。“这种易引发热失控火灾的电池非常罕见,很难辨别,它们只有在实际使用时才能被察觉,因为其内部短路是在日常驾驶中缓慢产生的。”TIAX 副总裁Brian Barnett 表示,TIAX 对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事后总结时发现,在电池组重复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中,本来很微小的金属锌离子在不断的电镀过程中体积会发生膨胀。这些聚集的金属凸起会附着在电池分离器中间的小孔上,日积月累,最终造成了电池阴阳极的短路。这种注定恼人的电池里可能仅仅包含有直径数十微米、但无法通过仪器检测出的金属颗粒。而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这种粒子体积越来越大,并最终导致电池短路。如果能够对电池电压、阻抗和电流的进行仔细监控的话,其实是可以提前打好预防针的。
目前,该系统已经吸引了众多车企的注意,如果一切顺利,设备将在5 年内上市,届时,安置在汽车仪表板的系统可能会主动提示司机该去修理厂维护电池了。
荷兰家庭安防机器人可实现居家实时监控
荷兰技术公司Amaryllo 最近推出了首款家庭安防机器人,名叫iCamPRO FHD。iCamPRO 内置一枚摄像头,可对用户的家或办公室进行持续的监控。它可以检测动作和声音,配套的应用程序则可通过图像等内容来提醒用户。这款设备已经获得了2015CES 最佳创新奖,如果一切顺利,产品将在明年进入市场。
该设备的身材非常小巧,足以被放进掌中。在连接到本地无线网络之后,它便可以启动自身具备的多种智能功能,包括将视频直接上传至Google Drive。iCamPRO 的摄像头为200万像素,支持1080p 视频拍摄。如果带宽不足,设备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进行降质。iCamPRO 的镜头为广角,但不会产生畸变。此外,设备还提供了256 位加密,机械红外滤镜,可支持Android 或iOS 设备。
专业逃生设备——
我国环保汽车消防毯一物多用
夏季,汽车发生自燃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有车一族的忧虑也在一天天增加。给爱车配备车载灭火器,是目前最广泛的防自燃和逃生自救的方法。
我国新一代低碳环保汽车消防毯,是汽车消防灭火装备中的辅助器材,也是较理想的逃生器具。据悉,消防毯的原材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纤维斜纹织物,结构紧密、柔软光滑,厚度为0.4 毫米,轻便易操作,可方便有效包裹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
该款消防毯具有防火、隔热、绝缘等特性,耐温达550℃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包裹着火车体,能有效处理初始火灾,更好地控制和缓解火势蔓延,提高汽车灭火的成功率。在大火来不及扑救时,还能当逃生毯用,包裹身体阻隔高温,保护皮肤不被灼伤。
加拿大Saver 便携式应急呼吸器可救人一命
火灾中最致命的并不是燃烧产生的高温,而是燃烧产生的浓烟浓雾。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Safety iQ 公司开发了一款便携式应急呼吸设备Saver,在火灾发生时绝对可以救人一命,帮助用户安全撤离。它不仅能够在火灾中过滤有毒烟雾,还配有能够穿透浓雾的3 管 LED 闪光灯及警报器,帮助消防员快速定位进行救援。
Saver 便携式应急呼吸器使用方便简洁,只要将鼻部套入设备的鼻夹支撑单元固定,拔除过滤单元的端盖,即可开始过滤并提供支撑5 分钟呼吸的无害空气。该设备有三重过滤装置可将有毒烟雾对健康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预置过滤层可用于吸收大型颗粒及烟尘,含霍加拉特剂的第二过滤层能够中和一氧化碳气体,HEPA 过滤网只能够有效吸收微小的有毒气体颗粒。
目前Safaty iQ 正在Indiegogo 上开展Saver 众筹活动,49 美元的早期支持价格可以获得包含过滤装置的基本款Saver,75 美元可以得到附带报警及灯管的组合型Saver。预期最终零售分别为69 美元及99 美元。
美国Tinkerball 紧急自救球可解燃眉之急
美国设计师Jiyoung Choi 和Namsun Do 受到“9•11”事件的启发,为火灾、地震等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创造了Tinkerball 紧急自救球。该设备采用一个控制电缆及一套处理机制,如果人被困在高的地方,需要逃生的话,它便可以伸出一条生命线。
设备主体是一个电动线轴,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先从下端抽出绑带绕在手上,然后拉动两侧的钩子拉出金属固定扣,你可以把扣子固定在牢固的地方,比如阳台晾衣架或者窗边的床脚上,然后就可以缓慢地放开绳子,从窗口慢慢降到地面。值得一提的是,设备外壳非常坚固,如果窗框变型导致窗户无法打开,可以握住绑带,用设备砸开玻璃窗进行逃生。
这款Tinkerball 最大的亮点在于外形,大红色的球形设备看上去像一个随身CD 播放机,又像家用的迷你组合音响,时尚靓丽的外观让自救球一改固有逃生装备的低“颜值”,即便放在家中的展示柜上也颇有一种现代艺术品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