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33-300x19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33-300x195.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城市记忆:上海消火栓的旧事新缘

钟韵瑶/ 文 吴佳伟/ 图

上海消防博物馆收藏的消火栓。
上海消防博物馆收藏的消火栓。

与灭火器、消防车一样,消火栓在上海的灭火史上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历了全进口、合作生产、全国产过程后,这种于19 世纪80 年代第一次出现在上海的消防器材,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1883 年  最早的自来水厂与第一批城市消火栓

1858 年至1860 年间,上海南市城厢内外发生了几场大火,有两起尤为惨烈。第一场烧毁了苏州河南岸90 幢房屋,第二场烧毁了沿大马路(今南京东路)的150 间棚屋。1865年,大马路上又发生大火,因供水困难,火势大面积延烧,救援人员只能通过破拆来截断火势延烧去路。
如果说大马路第一次发生火灾时工部局还未在意,可当大马路再次起火时,终于引起了工部局的重视,于是一项新建议被提出——在考虑组织机构问题以前,应解决充分供水问题,因为能获得的水实在太少了,除了从河浜中抽取以外,只能从小水道抽取。
消防水源问题起先是通过消防井来解决的。公共租界是上海最早开掘消防井的,这在1867 年工部局工务处的预算中有据可查,预算中有一笔“挖掘消防井的专门拨款”项目。
而在《上海史》里说得更明确:“防火的最早记载是在1856年,那时在教会路(今福州路)与界路(今河南中路)的拐角处造了一个消防池。那年又造了6 个那样的消防池,每个池的造价为90 元大洋。”这类消防井到1897 年已有61 口,当时各个救火队的队长都随身带一份绘制好的标有消防井的分布图。后来,随着道路的开辟,建筑群的耸立,河浜减少并干涸,而蒸汽机泵的吸水量却倍增,消防井捉襟见肘。
消火栓的出现弥补了消防井的不足,它在上海的运用,得益于自来水公司的建立。
1875 年(光绪元年)5 月6 日,《申报》记载:“近来西人已设立自来水公司,其法与自来水仿佛,居民皆如法取用,则非但水清洁可以除病,即或遭火患亦可为一大助也……”报道中所提的自来水公司是由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邱裕记四人发起征募股金3 万两白银,在上海杨树浦购地115 亩建造的自来水厂(在今杨树浦水厂南部厂区的旧址),这是我国城市第一次出现自动供水设施。
然而这家自来水公司开业6 年后就难以为继了,1881年3 月4 日,水厂以1800 两白银转售给了英商。当年8 月开始,英商在原址上新建自来水公司。工程建设耗时近3 年,耗资12 万英镑,于1883 年6 月全部竣工。1883 年6 月29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莅临水厂,亲为启动进水阀门,以示水厂机器开始运行。1883 年8 月1 日,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又称上海英商大英自来水公司)正式开始供水。
杨树浦路自来水公司建成的同时,英商在江西路苏州河处建了自来水桥,在桥下江西路处建了一个大型的自来水塔,租界内的自来水管道也相继建成。为了方便消防用水,8 月31 日,新成立的自来水公司在租界的主要马路的道旁建设了消火栓。
消火栓使用之初,水压不稳,工部局要求警务处每两小时测一次消火栓的水压。为此,杨树浦路的自来水厂泵站还装了一只电铃,与虹口消防队相连。1884 年年底,消火栓水压渐渐稳定,火政处向英国订购了一批消火栓,安装在自来水管道经过的每条街道,这是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第一批消火栓。

1914 年 消火栓与消防水源的变化

在上海消防博物馆的陈列大厅里,收藏着几支当年的消火栓,其中年代最远的是一只1881 年英国生产的丙种式消火栓。这只消火栓仅有一个口径为两英寸半的出水口,呈黑褐色,像生铁铸的疙瘩,外形饰以莲花纹,据传是当年工部局火政处考虑中国人的习惯,要求生产商特别定制的。上世纪20 年代,这种丙式消火栓渐渐被功能更强大的消火栓取代,到上世纪60 年代,上海个别偏僻街角可能残存着几只,其他同类消火栓在历年城市改造中,被拆下送进了废品回收站或炼铁厂。
当年这些消火栓第一次出现在租界时,很多中国百姓给它们取了各种名字,如水桩、太平龙头、灭火龙头等等。清末至民国期间,消火栓的官方名称是“海亭”,hydrant 的音译,日伪统治上海之后,有了统一并沿用至今的名称——消火栓。
当时的自来水和消火栓都是专为租界洋人服务的奢侈品,供水范围持续向越界筑路地区扩展,地处华界的南市上海县城厢居民及商家,只有极个别中国百姓居住的弄堂才能
接入自来水,安装消火栓。
1895 年,法租界公董局开始筹建法商自来水厂;1902年6 月,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建成并开始出水……在杨树浦路自来水公司建成后的几十年间,上海又有了其他自来水公司。到解放前,上海有英商、法国和中国共6 个水厂,但它们之间互不沟通。
清末至民国初年,借着地方自治运动,上海中国百姓居住区开始改造,接入自来水和安装消火栓的地方逐渐多了起来,部分中国百姓也开始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便利和安全。
与此同时,消火栓的品种也渐渐丰富了起来。1914 年后,很多由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产的功能更强大的双出口、三出口的“万国”消火栓被安装在上海市区的大街小巷,它们下面连接着地下自来水管道。自来水与消火栓的出现,使消防水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消火栓的口径虽小,但对消防来说,已是如虎添翼,救火时只要把水龙带接上,就可借助自来水厂泵站的压力,把水喷射出去灭火。原来的“洋龙”已经用不上了,但仍可在缺乏消火栓的地段或有河浜池塘等天然水源的地方发挥作用。蒸汽机消防车与消火栓,相得益彰,可将水喷得更高、更远。

1958 年 全市水厂联网消火栓随之一新

1950 年7 月1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发布了《保护消防龙头的通令》, 要求全市各消防队加强对消火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1950 年7 月1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发布了《保护消防龙头的通令》,要求全市各消防队加强对消火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1949 年上海解放,上海的消防事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5 月29 日,上海市军管会派军代表张克生到河南中路280号上海警察局消防处、消防总队实行接管。6 月2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后,消防处又成为其下属七个处之一。在“整套接管、逐步改造”的方针下,新上海的消防事业重整旗鼓,呈现出一派崭新局面。
解放初期,市政消火栓损坏严重,加上地下管子不大(不超过1000 毫米,还有大量尽头管),冬天还常结冰。为保障消防用水,完善消防水源,1950 年7 月1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布了《保护消防龙头的通令》,要求全市各消防队务必加强对辖区消火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1953 年起中国进入到工业化、现代化阶段,一直到1978 年,上海始终以工业发展为主,城市向西、向北不断扩展,新工业区、卫星城镇不断增加,市政消火栓也随之添增。1958 年上海全市水厂联网,并改造管道形成循环网络管道,干线换上2000 毫米,消火栓也随之一新,淘汰古老失修的200 余只,添装1446 只,当年上海共有市政消火栓4918 只。
到了1976 年4 月,全市共有市政消火栓6185 只,比解放前增加了近一倍。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上海的消防事业突飞猛进,各类先进的消防装备被用在城市的防灾工作中,政府对市政消火栓投入力度减缓。按照当时的规范,上海的市政消火栓一般是市区或工业区每隔90 米设一只,市郊建筑物稀少地段每隔120 米设一只。据1990 年统计,全市共有市政消火栓10236 只。从发展的眼光看,市政消火栓的添装已跟不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新兴的工业区、住宅区的消火栓不仅
密度不够,而且还有区域未装设的;虹桥机场、桃浦、吴泾、黄浦老城厢区等地水管小,流量小,而用水量却大幅上升,水压明显不足;郊县消火栓稀少,水压不足,天然水源日益减少。

2016 年 古董消火栓何去何从

如今,租界时期添置的消火栓在上海黄浦、徐汇、虹口、杨浦等老城区的马路上,还能看到。在巨鹿路820 弄景华新村小区门口,坐落着一只形式古朴的消火栓,高度约50 厘米,顶端两头有两个管状弯头,铸铁材质,灰头土脸。景华新村是老上海地产商周湘云于1937 年在周家花园划出一部分建造的,该消火栓估计也是那时建的。
如这样的古董消火栓上海只有“少量残留”。复兴中路587 弄门口也有一只形状奇怪的消火栓,类似于木偶戏中的木头人,头部是一个半圆形的帽子,有一圆形孔洞,类似人类面孔的五官的抽象集合,帽子可以拎起,沉甸甸的,可以看到里面的结构。上面还刻着“CMF”“PUMPINGCONNECTION”,分别是上海法租界的英文缩写和水泵连接器的意思。
无标题不同国家的消火栓造型各异,在外滩6 号原中国通商银行大厦外的人行道上,有一只低矮粗壮,像个打火机一样的消火栓,旁边还残留着铁链。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王毅介绍,这款消火栓是英国出品,具体年代无从考证。
每只形态各异的消火栓都述着一段历史。“租界时期,不仅是外国消防设备搬到了国内,外国的消防意识也影响了国人,例如景华新村门口的消火栓见证了居民消防意识的提升。”王毅对古董消火栓的关注是从2014 年开始的,当年10 月,他在《新民晚报》上呼吁加大对消火栓的保护。王毅介绍说,古董消火栓的保护可以分两种情况,如果不影响城市建设和通行的,可以原地保护,如果有影响的,可以移位或者由博物馆收藏。但要把一个消火栓搬到博物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市政、路政、消防、水力等多个部门,颇费周折,经济成本也很大。据悉,目前市历史博物馆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准备将复兴路上的“木头人”消火栓收藏进博物馆。
消火栓是镶嵌在城市道路上的救灾之宝,随着时代的进步或者道路的重建,这些形状各异的消火栓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就像一个历史纪念碑,是城市建筑进程中的文物。王毅呼吁,这些对城市消防工作发挥重大作用的“功臣”,值得更好地保护。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36-1024x26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36-1024x265.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雾都疑虑:欧洲最大规模灾难救援演习为哪般?

无标题

陈韫佳/ 编辑

“天有上帝,我有权利”是英国的国家格言。这个曾经自称最伟大的“日不落帝国”于今年演练了一场堪称“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灾难救援演习。究竟是什么让英国人如此忧心忡忡以至大费周章呢?

逼真应急演习

今年2 月29 日,英国伦敦消防部门在肯德郡达特福德一个废弃的大型发电站进行模拟地铁事故应急演练,两千多名志愿者以及欧洲各个国家的应急响应救援队伍参与其中,该演习进行了一年多计划,耗资高达77 万英镑,一共持续4天,以检验并训练各方人员在面临恐怖袭击等大灾难事件时的应急营救技能。
无标题英国广播公司描述了演习的场景:恐怖分子策划了一场袭击,炸毁了伦敦滑铁卢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大楼,随后大楼倒塌后压在了载满乘客的地铁列车上,导致站内多列地铁出轨,7 节列车车厢被上千吨瓦砾砸毁,超过1000 人死亡,2000 人受伤,众多伤亡者在现场等待被发现和救援,救援人员四处搜索被困的人和伤者。
 
演习尽可能接近真实状况,伦敦消防局倾巢出动,伦敦警察部门、救护中心、运输部门以及来自其他郡县的共计70个组织参与演习, 另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救援人员。
英国当地艺术工作者给志愿者精心化装,乔装打扮成受害者,有的满身是血、有的大面积烧伤、有的失去腿脚等等,场景多处还放置“假人”模拟死去的市民。模拟现场各种声音“震耳欲聋”:叫喊声、撞击声和哭泣声此起彼伏。这样做的目的是向首批到达的消防人员和警察求救。伦敦消防局给这场演习“增加了不少真实感”,如果有人突然置身这个场合,必定以为自己身陷一场严重灾难之中。此次演习还给各部门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救援专家、尸体辨认专家和法医专家都到现场联合演练。
这样大规模的演习很少见,但这些场景却是发生重大灾难时必须面对的。
伦敦消防委员会主席多布森说:“这次演练虽然不是预防恐怖袭击的演练,但我们的演练程序适合于任何导致大量伤亡的紧急事件。这种经验是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我们需要按真实的场景演练,就当这是真实发生的灾难,我们的反应是有效的,各部门协作也非常好。”多布森说,整个演练过程由独立评估人员记录。负责灾难“受害者”尸体辨认的英国警方官员辛普森说:“很高兴看到英国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防灾演习,很多欧洲同行也来参加,非常有意义。”
尽管伦敦地铁演习场景设定为灾难而非恐怖袭击,但演习现场的照片却勾起不少欧洲民众的痛苦记忆:2005 年伦敦地铁和公交系统遭遇的恐怖袭击,也被称为伦敦“7.7”爆炸案。

恐怖袭击阴霾

2005 年7 月7 日早上7 时49 分(北京时间15 时49 分),正值交通尖峰时间,伦敦利物浦大街和阿尔吉特之间的城市地铁线连环发生至少7 起爆炸案。4 名受“基地”组织指使的英国人在伦敦三辆地铁和一辆巴士上引爆自杀式炸弹,造成52 人死亡,700 多人受伤。
当地时间7 时50 分,英国政府紧急部门接到伦敦地铁
发生爆炸的报告,随即向当地地铁站打了电话。50 秒之内,另外两处的地铁站也相继传来爆炸声。爆炸发生41 分钟后,伦敦附近整个交通网络中断。9 时13 分,英国铁路运输联盟官员称,地铁里发现至少一个爆炸装置。紧接着另外三处和一辆公共汽车也发生了爆炸,这导致主干铁路运输已经无法服务伦敦。10 时02 分,英国内政大臣查尔斯• 克拉克证实,伦敦市内发生的爆炸已造成“可怕的伤亡”。11 时整,当时的英国首相托尼• 布莱尔谴责这次恐怖袭击事件是一种“野蛮行为”,同时向受害人及其家属表示同情。
14 时25 分,伦敦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连环爆炸案造成700 多人伤亡。一小时后,警方表示他们之前没有接到袭击事件将要发生的警告。
16 时30 分,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请求,白金汉宫顶上的英国国旗降半旗,向在爆炸事件中丧生的人表示哀悼,向受伤者致意。之后英国政府宣布,7 月8 日,所有英国政府机关大楼上的英国国旗都要降半旗。首相托尼• 布莱尔神情严肃地保证说,英国政府不会被这次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吓倒。
首相发言后不到一个小时,英国交通大臣达灵保证说,将尽快恢复伦敦市内的交通系统。18 时45 分,伦敦一些主干线交通恢复正常运营。此次伦敦地铁爆炸案可谓是英国二战后遭遇的后最惨烈的袭击。
事后,英国警方迅速开始了调查,通过梳理当天在各个地铁站的近2500 个监控探头拍下的录像,加上法医在爆炸现场的勘察取证,逐渐还原了案件的真相:4 起袭击都是自杀式攻击,炸弹被袭击者随身携带;4 名人肉炸弹的平均年龄22 岁,在英国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所用的爆炸物为自制的过氧化物炸药。后来,一个“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声称对此负责。英国警方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搜捕行动,抓获多名恐怖分子,并查获了大量用于制造爆炸物的化学物质。
就近而言,这次地铁恐怖袭击给英国人内心烙下了心理伤痕,但能否说今年的伦敦地铁演习之所以如此声势浩大,就仅是因为2005 年的伦敦地铁恐怖袭击案呢?其实英国人对于防灾避险的重视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的。

伦敦大火迷思

350 年前,一位面包师因为忘了关炉子,酿成了伦敦历史上最大的火灾。这场给英国人带来惨痛损失的大火使得这座欧洲最大城市的4/5 变成废墟,百姓流离失所,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泪流满面。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疏忽竟然演变成了伦敦历史上八大灾难之一。这场灾难改变了伦敦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
公元1666 年9 月2 日星期日凌晨1 点左右,一场大火几乎延烧了整个伦敦。持续了4 天的大火烧毁了伦敦大约1/6 的建筑物,包括87 间教堂、44 家公司以及13000 间民房。

位于普丁巷附近的伦敦大火纪念碑。
位于普丁巷附近的伦敦大火纪念碑。

当时的伦敦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50 万,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差,建筑物以木结构为主。
这场大火的起因是伦敦普丁巷的一家面包店的老板烤完面包后忘记熄灭面包炉,炉火引燃了民房。接着一阵大风很快将火焰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后又进入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还好住在面包房顶楼的一个长工拉响了警报。目击者、日记名家塞缪尔• 佩皮斯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如果你当时素面朝天地站在风里,那么你几乎就会被火星组成的雨点烧焦。”
伦敦市长在凌晨就接到了失火通知,但由于当天是星期日,他没心情工作,这使得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应付,导致大火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当天下午,大火已经大肆蔓延开了。直至星期三,整个伦敦总共有上万间房屋和教堂被烧毁、300 多公亩的土地化为焦土。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也难逃劫难,作家埃弗林目击了大火中的教堂:“熔化的铅熔物淹没了附近的街道。热浪使得石造物爆炸,连古墓也被炸开,露出了许多木乃伊状的尸首。”
伦敦城一片混乱,普丁巷位于伦敦旧城拥挤地区的中心,也是伊斯特奇普市场的垃圾堆放地,一般的老百姓都住在那里。当时人们主要是往泰晤士河边跑,河里到处是满载难民的船只,有冲入火海抢救财产的人,也有留下来用胶桶打水试图灭火的人。火苗冲天,夹带着哭喊声和劈啪作响的房屋爆裂声。神职人员文森特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伦敦的希望消逝了!”这次伦敦大火有5 人丧生火难,大多数市民有充裕的时间逃离灾区,伦敦的驿道上挤满了装载着各种家产的手推小车。值得庆幸的是,伦敦大火彻底消灭了自1665年以来伦敦的鼠疫问题,地窖中的老鼠根本没有藏身之处,数量庞大的老鼠在大火中丧生,从此伦敦再未发生过大规模鼠疫。
当时的伦敦还没有公立消防站。面对大片的火海,用木桶或手摇抽水机救火显然是杯水车薪。在伦敦城的东边,士兵和水手们用火药炸毁房屋,空地形成了人工防火通道。这个方法控制了火势也保住了城东的伦敦塔桥。在城西,正当大火即将威胁到王宫的时候,风势开始减弱,人们终于在星期四晚上将大火扑灭。
伦敦大火燃烧过程示意图。
伦敦大火燃烧过程示意图。

大火也造成了大约1000 万英镑的经济损失,当时伦敦市的年收入是1.2 万英镑。火灾后,超过1 万人无家可归。
许多难民临时居住在穆尔菲尔德的棚屋中,或在他们烧毁的房屋旁建造个简陋小屋。不过,灾后重建工作非常快速,到了1672 年,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迁入了新居。
重建后的伦敦市以石头房子代替了原有木屋,个人卫生也得到改善,瘟疫不再爆发。佩皮斯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次瘟疫与大火的接连事件:“目睹瘟疫的惨状,心中极为不安,口中只好嚼嚼烟草,以避开细菌的侵袭。……我从床上爬起来,穿上睡衣,走到窗前观看,以为失火地点在最远处的马克基的后面,尔后又上床蒙头大睡。”
后来起火点普丁巷附近立了一个纪念碑,高61.5 米,为圆柱形带凹槽,柱内中空,共有311 级旋转楼梯直通碑顶,顶端为火焰饰围绕的圆球,在碑顶可远眺伦敦金融城风光,眺望台的铁栏杆都是用当年烧熔的铁器重新铸成的。纪念碑由英国天文学家和建筑师克里斯多佛• 雷恩所设计,城市重建工作由雷恩主导,54 间教堂中有51 间是他重新设计的,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
1666 年的大火灾是英国人永世难忘的灾难,全国的中小学历史教材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讲述这一事件。伦敦博物馆将这个灾难事件作为该馆其中一项长年展览。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灾难,除了经济上的损失,最大的打击是心灵上的。伦敦博物馆馆长伊特在被问及如何评价瘟疫和大火这两大灾难时说:“很难衡量这两者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孰重孰轻。这两者给英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程度是同等的。一个夺走的是人的生命,另一个摧毁的是财富。两个都是极其极端的恶性灾难事件,却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真是对伦敦人的双重打击!”
今年是伦敦大火350 周年,虽然这场浩劫已经过了几个世纪,教科书也向几代人展开了这段悲惨的历史,并且通过建立的纪念碑来纪念这场大火。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动,大火的阴影或许已经渐渐淡出英国人的心灵,可2005 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发生又造成了英国人的新伤。恐惧与历史灾难的阴影在英国人心头久久难以散却。他们于今年进行了模拟事故应急演练,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大火摧毁城市家园,烙印在几代人心中;日不落帝国的兴衰,在历史上留下痕迹;雾都已经散开了雾,可以重现蓝天白云;天授我权珍爱生命,深谋远虑防灾避险。
 

延伸阅读——恐怖袭击应对指南

1. 跑:如果可能,找出最安全的路径逃跑,说服其他人和你一起走,别留恋财物。
2. 藏:如果跑不了就藏起来,尝试着找到一个安全的藏身地,最好是在加固墙体的背后。如果你能看到袭击者,他就也能看到你。记住,子弹是会穿透玻璃、木材、砖和金属的。还要确保手机处于静音状态。
3. 报警:逃出来之后,尽可能报警,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嫌疑人在哪里,有多少人,外貌特征如何,手中有什么武器,以及还有多少人仍在建筑物里。

Warning: getimagesize(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40-150x150.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HTTP request failed! HTTP/1.1 404 Not Found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1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4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apps/webapps/zazhi/wp-content/themes/visualize/inc/template-tags.php on line 25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http://www.orientfire.cn/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06/无标题-40-150x150.jpg);" data-width="0" data-height="0">

春意盎然——张阿宝摄影作品选

无标题
张阿宝, 男,1943 年出生,1958 年参加公安工作,1983 年转入公安现役部队后任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火调处处长,1996 年退休。
消防前辈张阿宝,热爱生活,喜好文艺。退休前,因忙于频繁出警而无暇顾及业余爱好。退休后,在上海黄浦区军休一所安享晚年幸福时光的他,迸发出了火一样的摄影创作热情。
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到处都留下他深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足迹。“春意盎然”这组照片,是张阿宝近期的新作。

春游渡口
春游渡口

畅游祖国河山
畅游祖国河山

中国红
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