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足迹都将是历史遗迹
吴兴中队队史馆记

1 min read
冉利敏/文

    吴兴消防中队坐落在上海徐汇的高尚住宅区,百年前是法租界的地界,典型的标志是上世纪初建造的各色洋房、公寓林立,掩映在一片硕壮的奶白色的百年法国梧桐树中,建筑与梧桐交融构成了一幅养眼的油画,一首养心的交响乐。静谧、整洁、高雅的环境让每一个驻足此地的人感受到了一阵阵上世纪初漂洋过海吹来的和煦之风,感受到了法国香颂的浪漫与时尚。

如今在衡复风貌区的美丽法国梧桐旁,走过100多个春秋的吴兴消防中队承接百年灭火血脉,担负了保卫这幅美景以及国家机关、外国使领馆、徐家汇商圈以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馆史记录了这一切。

光阴荏苒

吴兴消防中队的前身始建于1907年,原是上海法租界的民办救火会,名为顾家宅站。由法国人的马棚改建而成,为法租界灭火提供服务,也称“马厩”消防队。主要由2名义勇队员和2名苦力组成。消防队员用马车拉水灭火,是法租界最原始的灭火设备,而这个民办救火会的成立在中国消防史有了里程碑的意义,中国开启了建制灭火机构。

著名的“法国马棚”源自于法国是艺术之都,几个世纪的精美建筑以及艺术珍品让法国对火灾诚惶诚恐,因此,法国的消防业态十分超前与发达,创造了许多消防史之最。1518年,法国建立了消防队,列欧洲前茅;1820年,巴黎首次出现军事编制的消防部队;1828年,巴黎首次出现泵浦木桶联合装置,装在木轮直接推到火场灭火,是现代救火车的雏形;1879年,巴黎建成第一个用来圈养马匹的消防营地,夏东—郎腾营地,改进了由人推车的低效灭火。由此“法国马棚”成为当时法国救火队的代名词。随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法国也参与对中国的殖民,“法国马棚”由此进入当时开中国风气之先的上海,带来中国消防史革命性颠覆,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消防的发源地。

吴兴路消防中队的“法国马棚”一直持续到1949年以后,后被拆除,但对于吴兴路消防中队来说,它脱胎于“法国马棚”,是法国先进消防理念在古老中国大地的再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吴兴消防中队进入了中国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消防新常态。1949年至1965年,其全称为上海公安消防大队吴兴路区队,下辖五个分队,分别是:斜土、天山、虹桥、华山、梅陇,第一任队长由地下党员朱金怀担任。1965年至1980年,实行兵役制后,称为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吴兴中队。1980年至1990年变更为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二大队吴兴中队。1983年1月,公安消防局由公安编制纳入武装警察部队序列,实行现役制,1988年实行警衔制。1990年至1998年,称为上海消防中队第五支队吴兴中队。

1995年11月,因旧营房改建,吴兴中队迁址岳阳路45号上海科技辅导站内,1997年12月又迁址肇嘉浜路872号原中国唱片公司,直至1998年12月,历经数次搬迁的吴兴中队终于迁回百年旧址现吴兴路221号新大楼安居。

2004年,吴兴中队改称上海市消防总队徐汇支队吴兴中队,2012年升格为副营编制,下设战斗、司通共4个行政组,配备4辆战备消防车,在编官兵44人。

斗转星移

2018年10月19日,公安部消防局正式更名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吴兴消防中队的战士们集体退出现役,转业为职业消防队员,辖区主要涵盖天平、湖南以及徐家汇街道,常年担负保卫市委机关(康办、市纪检委)、国家领导人(德昌路60号)、11个外国领事馆(波兰、美国、伊朗、法国、斯洛伐克、奥地利、埃及、意大利、新西兰、希腊、英国)和徐家汇商圈的消防安保任务,任务艰巨,政治敏感性强,是全市消防队唯一一支出警不鸣警报的消防中队。

吴兴消防中队从百年“法国马棚”走到今天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每一个足迹都汇成了历史遗迹。

2019年6月3日在吴兴消防中队现任教导员小朱的带领下,我拾级走上队史馆陈列室,让我眼睛一亮的是三层小楼的台阶上每一级都有红色的标语,每一句都是消防队员的灵魂展示,每一句都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每一句都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每向上踏一步,我都能感觉到吴兴中队消防员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这深深地感染了我。

进入队史馆,史馆以红色打底,在灯光的映照下,庄严而又显尊贵,各种照片,各个奖杯排列有序,而最最醒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金灿灿的16大字“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习总书记的题词下面,排列着吴兴中队荣获的各类奖状镜框,突显了消防队员们对总书记题词的践行。朱教导边走边介绍:队史馆每一幅幅照片,记录着一个个辉煌的故事;每一座座奖杯,蕴含着一段段灿烂的人生;仰望前辈画像,心中充满着无比的崇敬;重温吴兴历史,浑身激荡其建功的豪情。队史馆分为8个板块,其中从“领导关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鎏金岁月”这些板块的布展来看,充分显示出吴兴中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核心灵魂,也反映出这支队伍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不怕牺牲的果敢行动力。突然,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正当我错愕万分时,只见朱教导箭步而出,“有警情了。”然后一路小跑准备出警去了。

最生动的教育就是现场即景教育,多年基层采访的经历从未遇见被采访人抛下采访应急出警,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基层消防队员应急反映能力以及辛苦程度。原来并不理解消防队史馆是否有必要每一个中队都建一个,但当我沉下基层,亲身感受消防队员所面临的危险以及辛劳,就会感悟到没有一定的定力以及信念是不可能胜任救火任务的。就消防职业而言,若没有一个核心理念的聚集,一定会出现职业崩塌。百年前,吴兴消防中队的首任“法国马厩”由义勇队员和苦力组成就很说明这一职业性质了。那么,克服人性之软弱、提升消防队员意志力,莫过于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展示和激励。由此,队史馆便应运而生了。

初心使然

队史馆的筹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消防队伍已经集体退出现役,即使现在不再是军人,也要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发扬老一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把中队历史记录好、传承好、续写好。

经过座谈交流,全体消防员一致认为:队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不应成为尘封的记忆,而应该成为与时俱进、凝聚共识、激励人心的有力载体。吴兴中队“三位一体”队史馆的工作思路和初心铸就了。

百年老队就要有百年的文化积淀、百年的历史文物、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在建设初期,中队掌握的资料有限,为此,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挖掘,再查找史料中记载中的救火会。

在徐汇消防支队牵头下,中队先后走访消防博物馆、区档案馆、史志研究所等单位数十次,收集整理了法租界救火会、近代消防队建设发展文献、实物数十件,珍贵历史照片数百张,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同时他们又积极与街道协调联系,上门拜访周边老住户,开展居民座谈,聆听他们祖辈相传的消防队史。

在完成外部资料的收集后,中队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他们积极联系各个时期的转业退伍老兵,向他们寻求有价值的资料和照片。在两年时间里,先后组织5次不同年代的老兵回家活动。特别是2018年3月,组织了“半个世纪后再相逢”老兵回家活动,邀请了1965-1978年第一批现役制老兵回家座谈,与中队消防员共叙历史,从老兵们的亲身经历中他们听到了许多感人故事,更直观的了解中队的历史,极大地丰富了史料。

老兵傅伟兴,1975年12月应征入伍于上海市消防总队吴兴中队服役,1997年9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在消防部队服役22年。他讲述了他们那一代曾经的足迹。“我当兵的时候,器材装备都很笨重,而且消防车是敞开式的,火警出动人站在车的两边甲板上,比较危险,也发生过人员受伤的情况。现在吴兴中队的消防车都是内座式进口的,器材装备大部分是自动化程度高的国际先进的装备,确保了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谈到当时的生活条件时,傅伟兴又说道:“我们那时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每天0.51元,以后再逐年提高。中队为了把做饭烧煤的钱省下来,安排战士用三轮车每周一次到上织四场(上海第四色织印染厂)拉棉絮和每年冬季园林修剪下来的树枝拉回中队作为烧饭的柴火。我们那时居住条件差,全班人住在一个房间。开始时连吊扇也没有,大热天睡觉前还要装蚊帐防蚊,晚上热的无法入睡,洗澡每周六下午到上无四场(上海无线电四厂)分批去洗。当时居住条件有限,往往一个班级里要睡十几个人,而一些会议、活动等也就在班里摆上两张桌子,就一并举行了。”

当年的燃情岁月,老兵傅伟兴的叙述使队史馆收集成员唏嘘万分,感慨万千,这就是队史馆所需要的鲜活资料。几代吴兴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打拼是队史馆筹建的精神力量所在。40年风雨,肩章变了,消防车辆装备变了,即使是营区营房也变了,可是一代又一代消防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有了第一手资料,吴兴中队便按照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关于加强队史馆建设的实施意见》,严密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对标总队建设标准,对实体队史馆进行改造升级。按照“既有消防元素、又有吴兴特色”的原则,对展台、展墙等进行重新设计,引入智能化模块,通过视频、图板、实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和形式载体。

实体队史馆建成后,消防队员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本中队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更愿意走近队史馆,仰望前辈的身影、聆听他们无言的诉说。

中队还专门成立以政治主官(朱指导员)带头的队史管理小组,对工作中的荣誉、火场上的战例、生活中的点滴进行系统化整理,保证中队要事第一时间进队史。如今在队史馆内保留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像及实物史料。墙壁上所陈列的三把挂钩梯中的第一把挂钩梯,曾在扑救2012年9月8日上海北岭火灾时使用过,第二第三把是中队参加九挂联用操比赛时退下来的训练梯子;在梯子边上这块颇有些厚重的木板,去年刚刚被换下,它来自于冲锋塔的窗台板,板上的凹槽在如火如荼的夏训工作中被一次次碰撞加深,当一块窗台板几乎被凿穿时,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在队史馆内还陈列着老式的消防服装,很好地展示了消防装备的发展沿革。自1866年第一支近代消防队在上海成立以来,消防队员的服装经历了多次变革,刚开始外籍人员参与灭火时都着自己的服装,在灭火结束后,火政处会负责报销费用。随着租界扩大,火政区也逐渐增多,到了1868年,华籍消防队员有了自己的制服,上面印有所属业会名称及工部局印章。而近代以来,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消防员的服装也从简单的制服逐渐演变成为灭火防护服、抢险救援服、隔热服等多类型服装,这些都被一一保留。

在角落里摆放着早期消防队中使用的消防铃,在电话报警尚未普及的年代,瞭望报警就成了发现火警的主要方式。消防瞭望台一般设有警钟一口、报警讯号灯和报警旗数面,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班,并采用不同报警器适应夜间报警,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敲响上面的警钟。吴兴中队建队以来,瑞典、马来西亚、越南、德国等多国消防人员来到中队参观交流,并留下了各种纪念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历史实物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跨越百年成为今天的队魂和传承。

潮涌时代

有史以来,馆史都是以实体方式存在。但不得不承认当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已经串联起千家万户,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出行方式。吴兴中队致力于打造充满温暖、充满希望,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家园。在走访吴兴老前辈的过程中,中队发现“常回来看看”往往成为一种奢望。由此,紧跟时代潮涌,依托实体队史馆和网络大数据,建设活体队史馆的想法喷薄而出。

中队开辟了“吴兴中队网上队史馆”,安排专人分管网上队史编辑,将一件件展陈品、一段段史料放在网上,供每一位吴兴人在指间浏览,鼓励大家上传、分享当兵的历史,进一步充实队史馆资料。定期推送报道身边的改革先锋、训练尖兵、安保之星等先进典型,展现新时期吴兴人的风采,激发所有新老指战员传承、宣传、发扬的责任感。

在徐汇消防政工平台,他们还成立队史管理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编辑网上队史,将一件件展陈品、一段段队历史扫描进网,将网上队史馆链接在不同年代的老兵微信群中扩散,鼓励大家注册、留言、互动,上传并分享自己当兵的故事、照片,以此网聚全体吴兴人,使队史像高山流水活泛起来。

队史管理小组在第一时间搜集整理、及时扩充,使队史资料成指数级生长。同时对一些优秀素材进行及时编辑,“改革开放40周年”、“听老兵说”等微信并向上海消防政工微信推送,多篇微信信息材料被录用,引发广泛热烈反响。

在微信推出后中队收到了一些匿名的热心市民送来的慰问品,有一则留言上写着他曾经在一场火灾中被困在房中,烟雾弥漫浓烟刺鼻,就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是吴兴中队的消防指战员找到了他,并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面罩摘下来给他戴上,护送他下楼直到安全脱险。他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声谢谢,消防员就已经转身返回了火场投入战斗之中。看到这则留言中队消防队员也深受感动,虽然时光流转,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无可寻找,但消防员们表示竭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永驻,无畏无惧的战斗精神不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他们都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如今该平台刚刚完成数月的试运行,他们力争通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征集更多的旧物件、老故事,不断丰富中队队史,在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养分。将队史馆建设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整体细节有机结合的良好格局,互动式的体验得到了历届吴兴人的欢迎认可,有力激发了消防队员共荣共兴的职业激情。他们还将通过完善队史馆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对史料补充、文物保存、开放参观、安全防护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落实同步存史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反映消防救援队伍教育训练管理,执行重大消防安全保卫和灭火救援任务的有关资料和实物,确保史料实物补充及时。此外他们还将培养队员轮流担任队史讲解员,安排专人编写队史馆讲解词,定期整理史料文物,不断提高队史馆质量水平。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队史馆,是蹈火者的大熔炉,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一批批敢于赴汤蹈火的勇士,也看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消防指挥员。他们高擎着吴兴消防这面传承百年的不朽战旗,在消防发展的征途上攀登向前。

永远奋斗

队史馆的荣誉虽然代表过去,但能激励后人前行。在新时代下,消防改革势在必行,颠覆传统,凤凰涅槃,也许能使消防业界突破创新、转型升级,承载起百年老队的响亮招牌,那就更需要新一代消防人有新思维,新理念,但万变不离其宗,吃苦耐劳,牺牲精神是永远不变的宗旨。

队史馆的本质就是教育人、警示人、激励人。

吴兴中队借成立队史馆的契机,鼓励队员书写铭记队史、再续辉煌。考虑到营区小、库室少、陈设老的特点,中队全面升格实体队史馆,增强史实感染能力,将队史馆遍布于营区的各个角落,打造形成了立体化队史馆。

在训练场的醒目位置,中队设置了“勤学、创新、突破、发展”的中队队训、“守卫最核心的政治区域、铸牢最忠诚的消防队魂、打造最一流的战斗集体”的新时代吴兴消防精神以及中队历年练兵荣誉榜;在楼梯过道上,他们又结合文化品牌剪纸艺术设置了中队笑脸墙、主题教育剪纸作品集以及中队台阶大事记;另外他们还利用中队营区的角角落落,设置了中队荣誉墙、班组英雄榜以及火场战例榜,打造了浓厚的队史文化氛围。

吴兴中队持续推进队史馆育人作用。开放利用队史馆,在新员加入、退伍离队、入党入团等重要时机,开展“回顾历史、重温队史”学习讨论活动,让队史馆成为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第二课堂”。 集中收看中队宣传片《百年吴兴 再创辉煌》,同时结合重大活动,邀请退伍老兵和身边的优秀典型现身说法,开展“榜样的力量”大讨论,鼓励指战员了解过去、激励现在、面向未来,牵动每一名指战员传承接续的归属感。同时面向社会,探索打造队史馆宣传阵地。中队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目的,以建设“消防安全屏障、消防宣传基地、红色精神家园、培养人才摇篮”为目标,不断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创新特色文化品牌,构筑出有吴兴特色的消防文化的新高地。同时积极探索队史馆与辖区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通协作,开展“寻找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让官兵在互动体验式的党史队史教育中继承优良传统,做好消防宣传新窗口。

盘点过去,是为了砥砺明天;盘点记忆,是为了升华梦想。队史馆的一幕幕,折射出在百年历史中每一个吴兴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吴兴中队的将士们将承载起历代前辈的守望相助,承载起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他们将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接力前行,永远奋斗。

百年法国梧桐掩映着今天的吴兴消防中队,也掩映着过去的“法国马厩”,今天的每一个足迹都将是历史遗迹,他们也会像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无可抗拒地带出人们对流逝岁月的美好记忆,历久弥新。

就像一首法国香颂《远去的列车》唱到:总有一天,你会从这里经过,总有一天,一切会重新来过。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