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火英雄(下)

1 min read
杨绣丽/ 文 吴佳伟/ 图

和当年救我的战友们一起赴汤蹈火

大地震时,蒋雨航被埋在废墟下124 小时,最后被车站中队毫发无损救了出来,他真算得上是命运的宠儿。蒋雨航1989 年出生在贵州黔东南,高中毕业考入四川职业交通技术学校,2008 年1 月,他和40 名同学来到都汶高速公路实习。当时都江堰到汶川高速公路并未建成,只是修好了映秀到汶川的二级公路,都汶高速公司在起点设置了收费站,并租下映秀湾电厂宾馆的四楼和五楼作为员工宿舍,五一节当天,19 岁的蒋雨航在宾馆前照了张相,发给在贵州的母亲龙金玉。他想让母亲知道自己已安定下来,不要再为他担心。
蒋雨航住在四楼,5 月11 日,他下夜班后又去宾馆附近的网吧上网,凌晨才回到房间,很快就睡着了。等到第二天被震醒的时候,宾馆已接近垮塌,墙壁瞬间开裂,天花板砸下来,周围一下子变得漆黑,幸运的是床架颠倒过来,蒋雨航被压在一个小三角形的空间里,铺在床上的棕垫盖在身上,又多了一层柔软的保护。当时宿舍里还有另外两个同事,和蒋雨航一起被埋在地下。开始蒋雨航只感觉到口渴,感觉到全身似乎都被沥干了,他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在梦中吧?渐渐地,听见外面嘈杂的声音、哭喊声,听到同事呼救的声音。蒋雨航才知道是地震了。他从小在母亲工作的贵州凯里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长大,这所学校由卫生学校合并而来,他耳闻目染了解到一些医疗知识。他知道,必须少说话、控制小便、不得流泪,为身体节省每一滴水分。听见同事哭泣,呻吟,不停地呼救。他慢慢扒开手边的碎块,伸上去握住了同事的手。急躁的同事安静下来,他们相互鼓励着,约定一起努力、等待,要坚持到最后时刻。这一等,简直等到花儿都谢了。
黑暗和孤独淹没着周围的世界。慢慢地,身边的两个同事,渐渐没有了声息。
17 日上午,车站中队的消防员在映秀电厂宾馆的废墟上散开。这里已被多支救援队来回搜索,似乎冥冥之中,让他们相信这里仍然会有幸存者在等待着奇迹。而蒋雨航置身在废墟中4 米深的地方,他忽然听到上面有人趴在废墟上喊:“有人吗?”
“救我!”他有点不敢相信,害怕是自己的错觉。这时候,消防员们开始在他的头顶挖掘垂直通道,第一次,一面承重墙挡住了去路,巨大墙体支撑着周围一圈重物,既不能破拆,也无法拐弯绕行。他们换到几米远的地方重新打洞,一根粗大的立柱横在前方……下午2 点,消防员的喊话没有得到蒋雨航的回应,救援陷入僵局。
这时候,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来到了救援点前面,宾馆已经完全不是儿子照片里的那个样子了。龙金玉告诉车站中队的消防员,自己的儿子埋在里面。
“他叫什么名字啊?”消防员问。
“蒋雨航。”
“啊?蒋雨航,我们找到他了,就在那里,你去问一问是不是。”消防员简直不敢相信有这种巧合。
“二哥!二哥!”龙金玉爬上废墟,大喊着蒋雨航的小名。
“哎!”一声微弱的回应传出来。那一刻,龙金玉觉得这简直是从天边传来的声音,微弱得只有一个母亲才能听得到。“是我儿子,是我儿子!”龙金玉刚到映秀时处于崩溃的边缘,声音颤抖,神情绝望,此时,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这个走得腿已肿胀的母亲坐下来,好像一下子没了力气,连消防员给她的矿泉水瓶都拧不开。
5 月11 日,龙金玉刚接到过蒋雨航打回来祝她母亲节快乐的电话。地震发生后,龙金玉和丈夫赶到成都。她对儿子的幸存已经不抱希望,在都汶高速公司设立的“死难者家属接待站”里,她对任何抚恤方案都没有兴趣,只想见儿子最后一眼——无论是死,是活。
17 日,凌晨2 点,龙金玉悄悄溜出来,直奔都汶高速公司,她想和公司商量,让他们将自己送到映秀去。大门紧闭,龙金玉坐在门口伤心哭泣。丈夫赶来了,想拉她回去。
她几乎要怒吼:“我不回去,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儿子!”
“这三更半夜的,太危险了,出了事怎么办?”
“我不要你们负责,我自己对我儿子负责,死也要见儿子一面!”在黑夜中,她搭上一辆出租车,来到都江堰,又搭三轮摩托来到前往映秀的国道路口,她只想要一直走到儿子的那个地方,她只有一个心愿:“看不到人,也要看看儿子死的地方,能看到儿子的遗体就满足了。”一路连滚带爬,龙金玉带着满脚血泡来到映秀,来到儿子蒋雨航被埋的废墟前面,千里迢迢,母子相逢,这神奇场景,让每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来到现场的总队长陈飞不禁感慨:“就算是看电视,可能也看不到这么巧合的情节啊!”
消防员决心让这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下午2 点30 分,新的救援方案确定:彻底掀开上面的废墟,以最费时费力但最稳妥的方式救出蒋雨航。吊车和液压破碎镐在废墟上起舞,为了一个生命的绚烂。挖到最后一层楼板,蒋雨航向上伸出一只手,有人从缝隙中塞给他一瓶水,再把裹住他的棕榈床垫、被子一点点剪碎,车站消防中队的战士们,一起把蒋雨航抬出废墟,消防员用一布把他的眼睛蒙住。里面太漆黑,外面的光太亮了,必须用布蒙住,让他慢慢适应。掌声和喊声响起来,经久不息。龙金玉对儿子大喊了一声,此时已没有人听见。
被救出来之前,蒋雨航就看到了消防兵那一身橘红色衣服的裤管,被救出来后,直升机把蒋雨航送到成都的医院,他的母亲留下来,了解到救他的人是上海的消防兵。地震过去不久,蒋雨航调到城南高速公路工作。2008 年8 月份,父母陪蒋雨航来过上海一次,感谢救他的车站中队和上海消防部队的官兵,在蒋雨航心中,成为消防兵的心愿更加强烈了。
蒋雨航的户口在贵州,要想当兵,必须在贵州报名。
之前上海武警从不到贵州招兵,那一年为了蒋雨航一个人,特意到贵州去招了一批兵。2008 年12 月,蒋雨航成为上海消防的一员,和救他出来的车站中队官兵成为了战友,这位特殊的新兵胸牌上写着001 号,站在新兵队列的第一位,后来分到特勤支队彭浦中队当战士。
2015 年12 月,蒋雨航参加中央电视台《了不起的挑战》拍摄。如今的蒋雨航已是彭浦中队副中队长,成为一名合格“带兵人”。采访时,蒋雨航说:“这身军装就是我所有的梦,我爱这身军装,我爱这种感觉。我觉得消防为了能在突发事件中更专业地救援别人,需要进行更专业的训练,非常辛苦。在春节的时候,别人都在团圆,消防兵还要坚守岗位。我当兵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事情,我必须做好这份工作,和当年救我的战友们一起赴汤蹈火。”

“有个战士蹲下,给大家做人肉台阶”

2011 年9 月27 日下午2 点,警报声打破了下午的寂静,车站中队接警,上海地铁10 号线“发生火灾”。当时由于报警的描述不准确,大家还不知道发生的是一起列车追尾事故。原来两列地铁相撞时碰撞出火花,报警者以为发生了火灾,这个火警紧紧地揪住了战士们的心。
且说队长丁寅带领中队官兵迅速着装,消防车呼啸而出,风驰电掣直奔10 号线豫园站。消防车很快来到了豫园站出入口,原来不是火灾,而是列车追尾。当日下午2 点10 分,10 号线新天地站发生设备故障,交通大学站至南京东路站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约41 分钟后,一列列车行至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间,与前车发生追尾。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就10 号线追尾一事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 。
车站中队官兵把灭火装备放在一边,携带破拆工具和担架,轻装进入隧道。郭冲冲首先冲了进去,大家赶到后,发现一列列车的车头玻璃碎裂、钢板凹陷,第一节车厢的地板甚至变形翘起。还有几节车厢在冒烟,散发出很浓的焦味。列车发生追尾时,大多数乘客都摔倒了。车厢中有的人已流血,有的人捧着腿呻吟……呼痛声和尖叫声响成一片。
“咣”的一声,他们打开列车头部、尾部逃生门,希望之门已破开,通往光明的通道已打开,他们带着专业设备冲入车厢,组织未受伤乘客下车,大声疏导乘客有序走进漆黑的隧道,胜利的阳光照亮了前方。车厢内,一些受伤乘客或坐或躺在地上、椅子上,有人捂着伤处,一片狼藉。
消防员或搀扶、或背负、或抬、或抱将受伤群众营救出来,不能动的用担架抬出去,他们反复进入,一次次地抬出受伤人员。救援不到一小时,两列车约800 乘客全部获救。
车站中队的消防员,继续在隧道中清理,一直到晚上9 点才回到营房。
隔天,有报纸报道,一个消防兵在地铁上为大家做人肉台阶的故事。原来,由于逃生门到地面轨道有一米多高的距离,年轻人不要紧,自己跳下去。对于老人或孩子,却有些难度。为了让那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惊魂初定带伤在身的乘客尽快疏散,中队战士何晨弯下身来,蹲在地上,让大家从他的背上踩着依次下车。何时是一个2 年兵,平时显得很普通。当时没有哪个领导要求他这么做,大家忙于救援,也都没有注意这个细节。他蹲下,自然而然地发生,这就是军人最朴素的情感。市民尤阿姨是当时的亲历者,看着眼前热心的小伙子,实在不忍心踩下脚去。何晨说道:“阿姨,踩吧,没事!”最后,两位消防队员架着尤阿姨的胳膊,带着她从车厢跨到了铁轨上。群众危难之际,这名消防战士诠释出了甘为人梯这个成语最原始的意义。

“蜘蛛侠”高空飞行救人

冬天的一个早上,中队官兵刚在餐桌旁坐下,警铃骤响,来不及吃早餐,消防员冲刺而出,消防车一路尖叫,驰上马路,来到徐汇区西藏南路银杏家园的出警现场。眼前的一幕令人胆战心惊,只见高耸的楼群下面,很多人冒着冬日的寒风,正在仰望着高处18 楼空调外挂机上一个女人的身影。

1999 年10 月4 日, 车站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经过初步了解,原来这名年轻女子因情感变故,喝酒后一时想不开,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爬上空调外机架上随时准备着往下跳,这时那女子站了起来,看起来神志恍惚,随时有可能掉下来。“肯定没法救了……”有人已经妄自做出了推断。抢险班班长郭冲冲带领抢险班战士,朝电梯的方向奔去。跳楼女子所处的房间房门紧锁,郭冲冲带领战士们来到19 层的住户家中,做好准备,固定好应急措施,郭冲冲打开窗户,斜下方就是轻生女子所处的位置,他听到谈判专家反复用扩音喇叭朝她喊话,郭冲冲静静地等待救援时机。
轻生女子不时做出令人胆颤心惊的举动,谈判专家反复劝说,年轻女子才暂时稳定了情绪,但仍然不愿回到安全的地方。现场就这样僵持着,从上午7 点多一直拖到11点多。寒风凛冽,轻生女子衣物单薄,坐在18 层高空,郭冲冲看到她蜷成一团,还有点微微的颤栗。临近中午12 点,年轻女子的父母急急忙忙赶过来,把房门打开,她的母亲被救援人员带到窗口,准备和女儿谈话劝解,情绪稳定下来的年轻女子突然间又变得非常激动。
郭冲冲和战友都清楚地知道,时间拖得越久越难处置。在寒风中,处在18 层楼高空的轻生女子随时可能因为体力不支而坠落,同时,战士们的体力也在一点一点地消耗。
现场处在闹市区,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再僵持下去,必将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战机突然出现,就在女子转头与自己母亲对话的瞬间,郭冲冲有如蜘蛛侠一般,一个飞身,临空跃下19 楼,站定在18 楼空调机上,将女子稳稳抓住,那轻生女子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挣脱,但是依然在做着反抗,拳打脚踢,拼命地在郭冲冲的手背上抓挠,郭冲冲在女子身上套好绳结,送进窗户,营救成功了。就在年轻女子和母亲抱头痛哭的时候,战友们发现班长的双手早已被轻生者抓得皮开肉绽。这时郭冲冲感觉到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手背全是深深浅浅的血道子,他捂着双手默默地转身下了楼……
日常组织高空项目训练的时候,战友们经常在一起开玩笑说,“班长,放心冲出去吧,有我们在呢!”郭冲冲回答道:“我很放心啊,有你们在后面拉着,再高的地方,我也会毫不顾忌地往下跳。”在漫长的救援过程中,时机稍纵即逝,每次郭冲冲总是第一个冲出去,根本没有去想自己会不会危险。这是和战友长期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培养起来的信任和默契,在关键一刻,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兄弟们,没有丝毫犹豫,信任是力量的源泉。处在19 层的高空,
固定措施并不牢靠,郭冲冲飞身救人,还需要三个兄弟在身后徒手牵引。事后,有人问他会不会后怕,郭冲冲笑了,他说:“我体验到的是那种高空飞行救人的感觉,很美好啊。”
高超的技艺造就胆大心细,而高空飞身施救来自训练场上无数次的锤炼。人如其名,郭冲冲身上有着一股“霸道”的冲劲、拼劲。攀爬训练,他一个起跳,轻松上墙,像一只壁虎牢牢贴在墙上,在墙的缝隙间不停地来回移动,向上攀登,眨眼之间,他已经来到了墙体的顶端,有人说,郭大侠这招练的是“壁虎游墙功”。高空横渡训练,随着一声大吼,郭冲冲已冲出了训练台,像“蜘蛛侠”一样在十米高空中表演起了“凌波微步”。他倒挂在连接两个高台之间的绳索上,以双手的力量为支撑向前穿越,如同闪电划过长空,不一会就从间隔十多米的一端疾驰到了另一端,大家都说,这招叫做“凌霄飞渡”。走下训练场,郭冲冲满头大汗,憨憨地笑,一副阳光大男孩的模样,然而声音厚重,神情淡定,显得稳重老成。一回到训练场,他投射出的那种杀气和冲击力,又给人以别样的震撼。战友们都戏称他为“闪电游侠”!
一代又一代的车站中队消防官兵传承着“赴汤蹈火,追求卓越”的上海消防精神。

有个江西人要在卢浦大桥上跳桥自杀车站路周边原来是老城区,地势低,内涝多,一到下雨,董家渡高雄路、丽园路制造局路,顿时茫茫一片,暴雨季节,中队经常去抽水,老百姓对中队的感情很深。
这一年夏天,指导员居大弟带队,去制造局路口斜土路口一间地下鞋城抽水,刚忙完,又接警说大水冲掉了复兴路河南路的太阳都市花园新造的一处围栏,队伍整整忙了一夜。“我觉得我们能被评为模范消防中队,基于两条,一是和老百姓心连着心,二是训练苦,扎实,能做到百分百成功。”居大弟接受采访时说。
南车站路地理位置,属于原南市区老式居民区,居民楼特别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公房,而且棚户区多,整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很高,容易发生火灾。居大弟记得,那年有个老阿婆带着外孙,缝衣服的时候,针找不到了,孩子用蜡烛照着帮外婆找,结果找到窗帘下面时,蜡烛把窗帘引燃烧了,孩子的头发都烧焦了……居大弟还记得,有个家庭为了小孩读书,在附近租了个房子,父亲早上去买菜,结果家里不小心闹了火灾,小孩子逃了,家里已经烧光,小孩子没看到,一家人还以为小孩子在家,孩子的父亲哭着,拼命让中队帮他在房子里找孩子……居大弟也记得,最初的时候灭火都是靠水枪,还没有泡沫移动炮,通常二楼救火,一楼全湿了,不像泡沫有吸附性,比水慢几分钟,水蒸气一到,火灭了,水也停止了。通常上面救火,下面一湿,居民就闹起来了,于是中队经常在楼梯口用榔头把底楼敲个洞,让水排出去,慢慢地,大家都理解了……
夏天,屋里热,一到吃晚饭的时候,居民开着门在外面摆开餐桌,风一吹,门锁上了。每天晚上,中队帮助居民开门锁都要5 到6 趟。
棚户区外地过来的人多,有老居民,有新上海人,平时容易激发矛盾,要不就是家庭为钱吵架,要不就是情侣之间闹脾气,旁边是两座大桥——南浦和卢浦大桥,有些人一吵架就跑到桥上去自杀,虽然中队对面就是派出所,这些事情人们还是喜欢找车站中队去解决。
谈起救自杀者的时候,居大弟认为和跳楼自杀的人说话得有艺术性,以前过去说:“你想跳不跳?”这样说话就太直接了,有的人听了受到刺激了,真的跳下去了。救自杀的人是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这个不像救火,火一灭就可以了。碰到救自杀的人,你还得去问问家长里短,问问他需要什么东西,谈谈对方的父母、孩子,如果自杀者能把面孔转向你,说明不会自杀了,所以说,还是要帮助他解决问题。一般中队官兵到对方家里一看苗头,就知道对方是为什么自杀了,一般吵架的都把家里扔得一塌糊涂,年龄小的可能对方外面有花头,中队官兵到他们家里能轧出苗头来,然后才去劝说,有半推半就的,有要面子的,自杀跳楼对家里也是一种警示,中队把人救到家里后,再继续谈,帮助他们解决矛盾。
有一次,有个江西人要跳桥,原来他的小孩子被车撞了,法院判肇事者赔偿19 万,却得不到执行。国庆前一天的夜里,这人上了卢浦大桥主桥面拱形圆盘的横梁上,威胁要跳桥。因为他不会说普通话,居大弟赶紧找了个江西籍战士,和他聊天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把这个人救下来了。隔天早上就是国庆节,如果这个人当晚不从桥上下来,国庆节当天还扒在桥上,那就要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了。为此,辖区的五里桥派出所还特地给中队送来了锦旗。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居民处理各种问题,居民对于我们就信任了,也熟悉了,在群众里树立了威信。”
居大弟望着窗外,又向笔者说了捅马蜂窝的故事。
有急难险事,找车站消防战士。只要是人民的需要,不管是煤气泄漏爆炸燃烧、水管爆裂、房屋倒塌、汽车相撞、暴雨积水、精神病人跳楼、少年儿童落水、老人中毒甚至居民求助开门还有捅马蜂窝……车站中队无时无刻不去兑现诺言。夏日一至,请求119 帮助捅马蜂窝的电话不断。
徽宁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一居民阳台顶部结了个马蜂窝,直径大约50 厘米,一只又一只马蜂飞进飞出。排长华亮带领战士阮国华、冯庆峰、黄鹏到达时,周围站满了围观的老百姓。阮国华和冯庆峰身穿防化服,头戴空气呼吸器,“全副武装”登上云梯,将马蜂窝包饺子似的摘除了。
刚想喘口气,又接到居民报告,称隔壁一幢房子也有一只巨大的马蜂窝,整天价飞来飞去,搅得居民生活不得安宁,大热天连窗户都不敢开。阮国华、冯庆峰爬上梯子,只见油毛毡与瓦片夹层间有一只硕大的马蜂窝,用手电筒一照,面积达一平方米大。阮国华、冯庆峰取下随身携带的腰斧撬开瓦片,这一撬不要紧,却惊动了已“休息”的马蜂,这群马蜂顿时“炸”开了。全副武装的阮国华做梦也没料到,惊飞的一只马蜂竟会从防化服与空气呼吸器面罩接缝中钻了进来,在小阮的左太阳穴处狠狠地咬了一口,害得这位年轻的战士痛得差点儿从屋顶栽将下来,转眼间,脸已肿胀起来,中队干部令他速去医院治疗,华亮指令战
士黄鹏穿上战服,顶替阮国华,端掉了这只马蜂窝。
他满足了自己所有对于英雄的想象80 后,一个张扬个性、挥洒自由的群体,当他们走进军营,他们将在这里完成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变。
黄海蔚2006 年12 月入伍,江苏江阴人,他在车站中队经历过太多精彩,两年义务兵,黄海蔚觉得中队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已经非常深远。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了,后来遇到挫折,就想来部队锻炼一下自己,当时他就想一定要到英雄的集体。新兵连班长是王斌,当时所有人讲王斌是车站中队的“杀手”。王斌参加过地铁四号线塌陷时候的救援,一开始接到的是房屋倒塌的报警,没有考虑到是四号线倒塌,到现场才看到是地面沉降,黄浦江水倒灌进来,车站第一时间设置好警戒线区域,进行处置煤气管泄漏问题,用水雾稀释泄漏的煤气……还在新兵连,黄海蔚就开始听到车站中队的故事。即将下连队时,黄海蔚找到指导员说我一定要去车站中队,指导员说车站中队非常苦,你身体素质不好。黄海蔚坚毅地说:“当兵我一定要去最苦的地方。”到车站中队第一天,看到车站老兵训练,黄海蔚当时就傻了,挂钩梯,飞檐走壁……他心里发毛,觉得怎么可能把人练成这个样子,简直和杂技团一样?黄海蔚觉得自己不可能上得去,这两年肯定死在这了。
班长王斌站在角落里,黄海蔚看着班长一股虎气,觉得他满足了自己所有对于英雄的想象,是自己立志要成为的那种标杆。确实,王斌这位80 后“杀手”多才多艺,他不仅是训练骨干,还是红门乐队的一员,业余时间自编自演,丰富警营文化生活,主唱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还参加过总队文艺汇演得过奖。谁想到没过几天,黄海蔚就和王斌打了一架。因为在文艺方面有特长,黄海蔚负责给中队出板报,每天9 点以后写写弄弄就到12 点了,午休起来,到3 点还要值班,第二天一早还要出操跑步,黄海蔚找到指导员黄凯,问道:“为什么我要干那么多的活,又要和他们一起训练?”黄凯说:“吃亏是福。”黄海蔚心里不服气,摔了板报,刚好被王斌碰上……
直到2008 年江南造船厂那场火灾,才彻底改变黄海蔚的观念。当时着火面积有1000 多平方米,黄海蔚作为一号水枪手,几次换了空气呼吸机进去,已经体能不支,最后一次进去时,外面的水带破了,突然没水了,那时离黄海蔚退伍还有80 天不到的时间,当时墙烧穿了,黄海蔚知道被大火包围了,水枪没水找不到出路,黄海蔚和另外一个战友两个人都绝望了,感觉自己真的要死在里面了。就在这时,班长王伟庆沿着水带冲进来,把他们拖了出去。原来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少了两个人。黄海蔚出来后体力已经完全透支,迷迷糊糊中,心中的战友感情陡然得到了
升华、净化。
退伍后,黄海蔚就一直在做生意,很快变成几千万身家。
有些战友们退伍了,也都跟着他。当时营业范围涉及饭店、夜总会、物业,手底下一帮保安都是全国各地的退伍军人,因为部队出来的人身体素质好,执行力强,没当过兵的完全不能比,公司发展非常迅速。
在部队里和钱几乎是完全不打交道的,黄海蔚对财务完全没有管控,财务经理虽然没有当过兵,却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哥们,黄海蔚很放心。想不到,2013 年他破产了。
财务卷走了账上所有的钱,跑了。破产以后,很多人精神上都有些受不了,黄海蔚和几个退伍军人觉得还好,因为本身大家也是苦过来的,并没有对财富有多大的需求和欲望。后来他就推着一辆三轮车在路边卖早餐,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因为交通没有那么便利,当时卖早餐结合了互联网的思想,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他和几个战友租了个车库在里面做早餐,很快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第一笔两千万的投资。
黄海蔚回忆,整个创业过程几经波澜,但是军人的风格就是雷厉风行,黄海蔚和战友们把这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还到山西去投资化工厂,老班长王伟庆为此背井离乡,到穷乡僻壤待了一年半时间。他们没日没夜打拼,却有人以为他们是骗子,还有人以为他们是黑社会,各种传言满天飞,因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帮人,在做夜总会、KTV、饭店、物业,因为一般做这些行当的要有一些背景,结果供货商跑来调查了一番。
“在部队的两年对我来说太难忘了,2008 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经历了雪灾、地震一系列的情况,消防兵接触死人比较多,像我们原来在家乡还是比较富裕的地方,其实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经历,交通事故、跳楼等等,所以自己退伍到了绝望的社会环境下,也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因为自己当兵两年已经了解到生命的脆弱,也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也没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觉得时间不够,永远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在过。”
退伍回家创业后,每年建军节黄海蔚都会回车站路慰问中队官兵。“即使2013 年破产,落魄了,也回来,主要是这片心意。”黄海蔚说道。现在每年回来,他都会带上公司核心成员和自己爱人,带他们看看部队的情况,也是告诉他们,自己对公司的管理为何会有那样的要求。“部队的那两年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否则遇到这些挫折会扛不下来,也不会有感恩的心态。我当兵时间不长,不像很多老领导都是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在消防这个岗位上,他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精神,对我在社会奋斗的影响比较大。
那种战友情对我来说也太难忘了,所以说我一直是有部队情怀的人。包括我们现在招聘,如果是当过兵的,那我可能会直接去面试一下,没当过兵的,我一般都没有兴趣。”
黄海蔚说:有句话叫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生。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不会退伍,其实车站路就是有一种荣誉感,回到了地方,只能做第一,完全不考虑第二,这也是我成功的基础。
有人可能会说,“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是过去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精神已不再适合,或者说已经不再与时俱进了,这是片面地理解了车站精神的字面意义。我们都知道国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中华民族赶走了列强,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富强,正走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但是我们国歌中这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远是对国人的一种警醒和鞭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车站中队官兵都会记着“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它将引领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我想起看到的一个资料,有人采访了200 位开国将军,他们的战伤累计400 多处,平均每人2 处以上,最多的一人有30 多处伤痕。令人自豪的是,他们都是身体正面负伤,因为那些伤痕都来自向前冲锋的时候!红门勇士的意义或许指的就是这个层面——中国军人虎虎生威的红色基因永远在这里传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铮铮铁骨,从来无愧于天,无怍于地!
历史可以回忆,荣誉值得回味。车站中队在火场上有锐气和霸气,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有大爱之心,这或许就是车站中队保持荣誉、长盛不衰的秘密……这一种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着。
一个经历苦难而走向复兴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企盼平安的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保护神”。当我走向“模范消防中队”车站中队,我看到一群激情满怀的铁血军人,他们不害怕惊心动魄的沙场角逐,他们每天都在挥汗如雨地比试拼杀,不断去挑战自己的极限,练就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挺拔昂扬,成为国家和城市的“保护神”。
这就是中国的英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就是一群真正把血肉筑成长城的人们,他们在战歌声中负重前行,通常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个个背影!
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中国军人立即出阵奔向战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中国军人义无反顾冲锋向前,这是一种永远听党指挥的使命和忠诚!一曲《跟党走》昂然响起:“是你用信仰之火照亮前方,是你用无穷之力拯救危亡。
人民军队党缔造,成长壮大党培养。不忘最初的方向,追随不改迎着太阳;劈开荆棘征途漫长,硝烟弥漫浴血四方。”
在宇宙的洪荒中,中华民族将永远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尾声:“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三月,已是春天。我最后一次在车站中队采访,警铃陡然炸响,几乎洞穿耳膜,广播声起:“救援出动,出动车辆2 号,案发地址黄浦区西藏南路**** 小区* 号*** 室。”
只听见车库门在接警的一瞬间打开,我刚想问问能不能跟警去看看,消防车已驶出车库,扬长而去……站在营区操场上,看着墙上习近平主席那一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训词,我想那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
橙色的盾牌,由热血所铸就!橙色的轨迹,镌刻在城市丛林里,也必将镌刻在人们心中。 我不能忘记他们的乐观:“都说车站中队苦,可军人哪有不苦的?车站中队因为长期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赴汤蹈火,追求卓越,才获得了‘模范消防中队’的称号,获得了无数的荣誉,附近老百姓有什么事,有时甚至不报警,直接上门找我们——因此可以说消防兵虽然苦,但是祖国知道我们;消防兵虽然苦,但是老百姓记着我们。”我想这或许就是军魂、军胆、军威之来源。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车站中队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安全守护神。

此刻我拿起水杯,陡然想起一次成功灭火后,他们倒了半杯水,转一圈下来,每个人只是润了润干裂的嘴唇,水还是维持着半杯。这让我忆起从电视上看到过的一个纪录片:在上甘岭,十几个战士把一个苹果转了三圈,才终于吃完……在电脑上,我打开一个视频,一首歌流溢而出:“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那一刻,我发现这里面有着同样的震撼——生与死,血与泪,中国军人的血色长城永远矗立在天地之间,这就是这支走过90 年风雨征程的英雄队伍永远不变的红色传承!红门在闪耀,血脉在坚守……
在歌声中,我在想:充满鲜花的世界不就在中国军人所守护的这一片安宁里,不就在这春天的阳光灿烂中,不就在这高耸繁华的城市建筑间,不就在孩子们洋溢的笑容里?歌声在无尽地循环:“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那嘹亮坚毅的歌声,不知不觉间唱得我流下泪来!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