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上海消防博物馆建设消防科普基地记略

孙建伟/ 文  吴佳伟/ 图

2016 年1 月初,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21 天意外收获票房620 万元,两周内网站点击量近70 万,豆瓣评分高达9.5,电影版也获7.5 高分。此前一年,故宫“卖萌”文创产品已创下近10 亿销售额;同年3 月2 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 组件文物“五色炫曜”展出引起轰动。7 月,一个《穿越故宫来看你》的视频火爆朋友圈,故宫淘宝成了“网红”。
半年里,中国博物馆从久无声息意外跃升“新晋当红”。
上述事件显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和关注已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博物馆是一张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脸。
英语“博物馆”(Museum)源自希腊语的mouseion(缪斯)。对,就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和科学的九位文艺女神。它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0 年左右建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的亚历山大缪斯神庙,这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17 世纪80 年代,英国贵族阿什莫尔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各种动植矿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1682 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举开创了将私人收藏公之于世,建立近代博物馆之先河。
博物馆最早的功能是王权和征服者对胜利的陈列,中世纪后演变为贵族的私人收藏空间,文艺复兴后逐步向常设的非营利机构转变,此后由政府、基金会和个人支持,并谋求公众影响力。早期以收藏为核心的“神庙”功能渐趋淡化,代之以吸引公众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公共论坛”,同时开发智慧服务产业,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两千年来的博物馆变迁史,也是一部人类自身文明史。
进入21 世纪,全球主流博物馆的功能正发生悄然转变,从最初的收藏到展示,现代博物馆的主流趋势将是教育功能的极大拓展。
“博物馆”的精义在于“博”,青少年对“博物”的热爱和摄取对社会和国家的潜在价值无可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博物馆”应该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和科学探知能力的起始点。
2016 年5 月30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要齐头并进。

上海消防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一流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专业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馆内现有包括近代上海消防文物在内的两万余件藏品,涵盖了上海消防事业从孕育、发展到辉煌的过程。作为一个极具专业特质的博物馆,它还具备了学习火灾逃生方法和技能的特殊功能。
近年来,“我是小小消防员”暑期亲子活动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微博和网站推出后已形成品牌效应,持续吸引着7—12 岁小学生家庭的参与。
前来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对消防知识兴趣浓厚。对孩子们来说,佩戴消防头盔,与消防官兵合影是一件极为兴奋和荣誉的事。通过馆方设计的互动和体验活动,培育小朋友的消防意识和对这个职业的崇敬和热爱,增长自防自救的意识和技能,培养勇敢自立的精神。
2015 年7 月4 日,一位年轻的母亲记录了带着7 岁女儿甜甜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参加消防夏令营的故事。
一走进博物馆大厅,甜甜就被一组水枪和一个木制机械摇梯车吸引了。博物馆工作人员把“我是小小消防员”的贴纸贴在她的胸前。甜甜低下头,用手抚摸着。看得出她对这个标志很得意。
9 点半,活动开始了。讲解员徐敏介绍说,这已经是消防博物馆连续第四年推出“我是小小消防员”暑期亲子活动了。

“我是小小消防员”暑期亲子活动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微博和网站推出后已形成品牌效应,持续吸引着7—12岁小学生家庭的参与。

在二楼科普教育厅,徐敏先向“小小消防员”提了几个问题:“什么是火灾?”“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逃?”等问题,就这么两个简单的问题,别说小朋友,年轻母亲也觉得答不上来。
徐敏带着他们穿过一段狭窄幽暗的通道,到了“虚拟逃生体验空间”。整个房间灯光暗下来,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消防员。房间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房顶飘出一股股浓烟!甜甜抓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快看墙上有红线在动!不少孩子都被那条越来越往下的激光线吸引。这时徐敏老师说,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弯腰前进。她指着那条红线说,墙上出现的这条红色激光线就是警戒线,一旦高于这个高度,就容易吸入大量有毒烟气。
烟雾越来越呛,你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赶紧寻找有安全出口指示灯的门,向安全区域转移。
这个体验的与众不同是,它还是“回放”的。因为必须让“小小消防员”明白,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徐敏回放了各个角度的监控录像,把整个过程中“小小消防员”犯的错误指出来。甜甜很棒!她第一个打开了正确的那扇安全门。徐敏夸奖说,你是合格的“小小消防员”。
接着,徐敏带着“小小消防员”观察“火灾燃烧试验视频对比”,拍摄了同一房间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
她解释道,如果是初期火灾,应该先想办法扑灭,但一间没有任何防火设施的房间从起火到燃烧殆尽仅需短短的2分40 秒。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短的“瞬间”。一旦火势蔓延,第一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快撤离,不能留恋任何物品。所有人都必须明白,即使物品再贵重,也贵重不过人的生命。看着屏幕里顷刻间被烈火吞噬的房间,甜甜着实吓得不轻。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后绝不会在家里玩火,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博物馆负责人邵明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对孩子们来说,佩戴消防头盔,与消防官兵合影是一件极为兴
奋和荣誉的事。

那还是在10 岁左右,与外婆和妈妈外出的邵明回家时,还没走到弄口,就被呛人的烟雾熏得一塌糊涂。一个邻居见到他们,疾步走过来。妈妈一打听,着火的竟是自己家。
事后查明起因是电器短路。外婆和妈妈要往家里赶,被消防民警拦住了。邵明呆在一边手足无措。他第一次看到外婆和妈妈相拥而泣。火势被控制后,邵明跟着大人到家门口,看到正在现场奋战的消防队员汗流浃背,一张张熏黑的脸和匆忙进出的身影。这个印象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从理工大学毕业后,恰逢消防部队招聘,邵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当年那个场景,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应聘。加入消防队伍后,他先后在浦东高桥、曹路消防中队服役,而后又被调到消防局宣传处,再来到消防博物馆。一路走来,陪伴他的正是那个永不泯灭的记忆。作为博物馆的负责人,他觉得消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意义重大。使更多的人确立消防意识,预防在先,他和他同事们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我是小小消防员”主题消防夏令营作为上海消防博物馆每年暑期开展的特色活动,已成为“一馆一品”建设的“拳头产品”。它的公众号一经推出招募或报名就被一抢而空已成为一种常态。2015 年度通过市消防局“@ 上海消防”、市公安局“@警民直通车- 上海”的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推介招募,吸引了近千人报名参加。
在博物馆的“主题亲子活动”中,参与的家庭纷纷用绘画、作文等形式记录精彩瞬间,以此助推消防平安文化的有效提炼和传播。加之在“上海升学”“海豚妈妈”等教育类主流微信公众号的推介下,社会知晓度大大提升。
可以期待,随着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消防意识保持足够的热度。
重视青少年消防知识普及,关爱老年群体自我保护。
这“一老一小”是消防博物馆着力的两端。
作为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创建的八个特色终身学习实践(体验)基地的第一批成员单位,上海消防博物馆一楼大堂接待处专门开辟老年人专用场地。自2013 年7 月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持“老朋友会员卡”者及各中老年群体达两万五千余人次,制作各类图文展板、发放宣传品四万余份。
“学打逃生绳结”“火灾隐患自查自纠”“电子灭火器”
等贴近市民生活的体验项目得到参观者广泛好评。2015年增设了互动性展项之一——“逃生缓降体验专区”。来此参观的持会员卡老朋友可以在馆员指导下,亲身体验如何正确安装及使用该器材,通过亲身体验,学习掌握突发情况下逃生速降的安全注意要点。以独居老人和各类养老机构对主要对象,开展以“排查一遍身边火灾隐患,进行一次面对面消防知识传授,开展一次报警、逃生演练,赠送一份平安礼物”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关爱老年人群体消防安全。
在体验专区,一个学打逃生绳结的项目引起了观众的兴趣。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效果却十分不简单。当观众听到一个真实的火灾逃生事例后,都对当事人感佩不已,也真实地感受到小小逃生绳的大作用。
2013 年4 月12 日凌晨4 点23 分左右,徐汇区田林路65 弄一栋老式居民楼305 室突发火灾,室内一名26岁男子和对门房间一家三口葬身火海。事后的火灾调查查明火灾起因正是这个遇难男子随意丢弃而未及时熄灭的烟蒂。隔壁306 室的一对老夫妇是被浓烈的烟味呛着醒过来的。他们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镇定地做着一件事,找出居委会发放的逃生绳,拴在身上,打开窗户,从三楼缓缓逃离到二楼。那时,消防车已闻风而至,迅速救出两位老人。消防队员说,火灾逃生最重要的就是赢得时间,这对老夫妇的镇定和选择是正确的自救方式,也是消防队员到达现场救助成功的关键。
这个通过自我救助赢得时间的例子引起了上海消防博物馆的高度重视。不起眼的一根绳子,关键时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成了一根救命绳,它一头拴着最珍贵的生命,一头连接着消防员。关键是会用。博物馆安排专职讲解员讲解并演示结绳的方法。参观者从最简单的双套绳学起,再学连续单结,腰结,都是有效、便捷、实用的救生绳结。在这个体验专区,市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救生绳带给生命的温暖。

毋庸置疑,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仅仅提供“观展”的博物馆已有“落伍”之嫌,人们的好奇心已不满足于亲眼目睹历史的珍藏。因此,世界主流博物馆正朝着一个还未被充分挖掘的潜功能拓展,这就是教育。知识分享和知识传播正是建构博物馆与公众亲密关系绝佳的教育平台。发挥、解读、利用藏品的深层信息和潜在功能,并以虚拟技术连接社会尤其是学生群体,应该成为博物馆和学校充分共享的机会。博物馆不仅是亲子休闲的景点,更应是孩子最爱的科普课堂。
在专业博物馆中,消防博物馆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全国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和首批“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科普教育体验基地”,全市重点建设的40 家专题性科普教育场馆之一……都在证明着上海消防博物馆的责任和使命的不断更新和提升。
闵行区纪王学校是一所消防特色学校,也是消防博物馆的一个联系点。2014 年,馆方和学校联手举办中小学消防安全随手拍活动,鼓励师生拿起相机记录下身边的消防元素,发挥消防安全知识传播的辐射作用。
同年,纪王学校和上海消防博物馆举行“小手牵大手,安全伴成长”——公共安全小达人科普夏令营活动。经过选

亲身体验,实地操作时消防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拔,30 位“安全小达人”和他们的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学生和家长们对百年来的上海消防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邻近博物馆的长宁消防中队“尚警体验营”,同学们与消防队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互动。一位同学说,“经过这次活动,我对消防安全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学会了很多自我防护方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更有效地传播消防科普知识,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学习防范知识,掌握自护本领,为开学之后的校园安全教育做一个预热。”
这样的预热在纪王学校早就开始了。该校有自办的消防博物馆,程金宝同学是一名讲解员,参观上海消防博物馆让他大开眼界,增加了他有限的消防知识,也使他在学校的讲解活动中更加自信。
针对青年群体,上海消防博物馆积极配合“上海坐标——2015 城市定向挑战赛”,精心筹备着消防服装、结绳自救、找消防坐标物等定向赛活动项目,潜移默化地传播消防知识和平安文化。联合团市委开发首款手机消防游戏“十万火急”,模拟社区家庭、公共场所等身边的场景,设立了“清查火患”“扑灭火灾”“险境逃生”等多个板块,寓教于乐传递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本领。
馆方自主运营维护的新浪微博“@上海消防博物馆”也经常更新发布消防安全相关的趣味博文,以火灾多发期、台风天气等特定时期为契机,发布安全提示和分析解读,并同步在“科行网”“科普云”上更新,微博及网络用户活跃度与日俱增。博物馆还通过与港澳台、韩国光州、法国马赛、美国科罗拉多州等同行的交流,融入国际先进消防理念。
未来,上海消防博物馆将致力于消防科普“叫好又叫座”活动,借助“迪士尼动画人物”“小破孩”等形象,开发更多既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又能适应青少年需求的消防科普展项和科普产品。
由上海消防博物馆参与开发的国内首款消防游戏“十万火急”已在馆内与受众见面,参观者可利用馆方提供的平板电脑,进行闯关体验。该游戏模拟了社区家庭、公共场所等身边的场景,设立了“清查火患”“扑灭火灾”“险境逃生”等多个板块,寓教于乐传递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本领。“如何寻找家庭火灾隐患?”“公交车着火如何逃生?”“轿车溺水怎么自救?”,这些常见的问题,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相应的答案。熟悉消防安全常识并成功闯关者,即可得到馆方提供的小礼品,大大提升了参与度。
在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总体安排下,消防博物馆联合公安博物馆、民防科普教育馆、国家安全教育馆、少年儿童浏河营地等11 家场馆共同组成了“生命安全教育联盟”,以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教育为主旨,联合开设了多个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项目,积极开辟学生“第二课堂”。
早在2007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博物馆的定义中首次把教育功能放在了首位。利用丰富的消防科普资源,在全社会尤其青少年心中培育消防意识,播撒对消防工作的热爱,是消防博物馆的有益尝试。这也正是全球主流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