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变形记

谭 婧/ 文

此前,我们常常听到“居改非”这个词,也就是擅自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使用,从事办公、商业、旅馆、仓储,甚至生产等经营活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外乎利益驱动——由于居民楼租金、物业、水电等费用远低于写字楼,所以虽然政府明令禁止,“居改非”现象却难以杜绝。
令人惊讶的是,短短几年时间,这种现象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有些人居然把属于工业或商业用地的厂方、办公楼改成白领公寓,进行“工改住”“商改住”了。要知道,按照一般规划,工业、商业用房的价值可是要远高于居住用房的,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其道而行,将“工改住”“商改住”进行到底呢?

“工改住”——这个“创客”跑偏了

“创客”一词在某搜索百科里的解释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这个群体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着美好生活,简单地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创客”一词甚至被《咬文嚼字》杂志收录为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仅次于“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和“宝宝”。
不过在普陀区,有这么一批“创客”还没来得及给自己的生活创造美好,便一头扎进了危险的泥潭中。
说过太多不合规的白领公寓,它们的情况常常大同小异。
2 月底,当这幢位于交暨路上的白领公寓被消防人员排查到时,名叫“万里创客管家”的它拥有和大多数违法公寓一样的通病:房间内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未按要求设置封闭楼梯间,用木质材料搭建疏散楼梯,设置影响灭火救援、影响逃生的钢制防盗窗……
这样隐患重重的白领公寓,却因“方便”和“前卫”成为不少租客眼中的“香饽饽”。它距离7 号线新村路站非常近,步行距离还不足500 米。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房间内部也是别有洞天:由于房屋层高达到4.5 米,几乎每间屋子都被装修成了类似小型loft 的复式结构,一个木楼梯将房间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楼下用来做饭、工作,楼上则用于睡觉。打开门,左手边是水槽,右手边是卫生间,楼梯上面是木床,下面则是衣柜、办公桌等家具。当然,最让租客们趋之若鹜的还是它远低于同类型的租房价格——每间的租金仅1700 元至2500 元不等,面积在十几平方米左右。
正因这些看得见的生活优势,“万里创客管家”的生意一直很旺,平均九成的房间都是已租状态,除了周边上班的年轻白领和一家三口,还有企业把员工宿舍也安排在了这里。
为了把居住成本压到最低,几乎每个房间都混租着三四个人,租借人员参差不齐。
当检查越发深入,这处冠以“创客”的白领公寓也渐渐显露了它的“创造”能力。总面积为9600 平方米的建筑共有六幢,被分割成了567 个单间,其中510 间已经出租,同时段里居住着1500 人之多,人员十分密集,仅3 号楼一层就被隔出了40 余间房间。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消防、治安等隐患,这里可谓不折不扣的违法规模性租赁房。
除了隐患丛生,“万里创客管家”还对房屋使用性质做了擅自“创新”。据调查,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工业用地,六幢楼也都是厂房,而承租人却将其私自改装成了公寓楼,这是典型的“工改住”,属于违反规划建设行为。
这两个与众不同的“创新点”也让“万里创客管家”这个白领公寓成为目前普陀区单体面积最大、出租房屋最多、人员最密集的经营性居住场所。为了不让隐患多存在一天,发现伊始整个公寓的人员清退工作就立即展开。可是,租住1500 余人的巨大体量是前所未有的,要想全部清退可没那么容易。针对有七八十家租户是个别企业租给员工住宿的情况,公安、消防等执法人员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督促寻找房源等方式让这批租客率先搬离了公寓。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工作,4 月1 日上午10 点,最后一户租客打包搬离,清退工作基本结束。

“商改住”——“和睦之星”不和睦

有人盯上厂房做公寓,也有人看上了办公楼做改建。事实上,一个名叫“和睦之星”的白领公寓便是个“商改住”的典型。
“和睦之星”位于江宁路上一幢办公大楼的5 层,由于这幢楼紧邻澳门路、长寿路的中心区域,这个和“万里创客管家”一样,绝佳的地理位置是它的一大卖点。每月只要2000 多元的房租,就能租到一个单间,这对不少人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也正因如此,这里的房间总是供不应求,常常是上一个租客还没退租,下一个租客早就把预约押金交上了。
不过相比“万里创客管家”把招牌做在马路边,“和睦之星”要低调得多。从外观上看,这幢大楼和普通写字楼没什么区别,即使走进大厅也很难看出楼上的玄机。只有搭乘电梯到5 楼,打开电梯门正对的墙上绘着一幅大型八卦图,旁边才出现了“和睦之星”的招牌字样。
但是站在电梯前,依然无法察觉这层有公寓。只有绕过被拆除垫高的防火门,才能看到一个个单间门挨门的景象。

蜿蜒的“鞋子大军”将成为浓烟中逃生的致命障碍。

房东在擅自施工下,以电梯为中心,生生地把原本建筑内每间房用石膏板、木板分隔成了4 到8 间房。一圈计算下来,这个建筑面积大约1000 平方米的楼层,被紧凑地划分成60多间房间,高峰时同时住着近200 人,甚至超过了酒店的住宿密度。为了让每寸面积都能赚钱,房东还利用楼面是八角形的特点,把应急通道也隔成了房间。
总归是硬生生隔出来的屋子,这些房间的实际使用面积小得可怜,想要住得舒服很难。无奈之下,租户们盯上了本就十分狭窄的公共区域,他们把占空间的鞋子、垃圾桶等物品摆在过道上,一眼望去,花花绿绿、样式各异的鞋子贴着过道两侧一路延伸到过道尽头,成了一个独特的彩色“风景线”,而留下能行走的距离仅剩一双普通男式鞋子的长度。
不“和睦”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的租客为抢占更多的公共空间,还把鞋柜、洗衣机等大件物品摆在过道上,人们来来去去只能左弯右绕,十分麻烦。
对白领公寓的租客来说,不“和睦”的事情多来自邻里之间,可对消防部门来说,这种不“和睦”更多来自对隐患的觉察:除了人员过分密集,一旦失火,易燃材料组成的隔断几乎一烧就是一大片,没有实体墙保护的疏散通道也根本起不到阻火的作用,就连最基本的应急通道等消防设施都被拆除占用,还有那蜿蜒的“鞋子大军”将成为浓烟中逃生的致命障碍……
在层层隐患之下,“和睦之星”的变形要显而易见得多——经营者私自将属于商业用地的办公楼,违法改建成用于居住的白领公寓,一次扭曲房屋使用性质的“商改住”。
这场违法的牟利行为在2 月20 日画上了句号。当天,普陀消防部门发现这一藏匿在办公楼内的违法公寓后,就第一时间找到了“和睦之星”的房东约谈,并向房东和所有租客开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请所有租客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搬离。按照计划,待所有租客搬离后,所有凭空搭出来的结构将一并拆除,端了隐患回潮的“老窝”。
事实上,自从2 月16 日上海市政府部署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至今,普陀区共取缔非法的规模性居住场所54 家,清退人员4000 多人。面对大量的住房需求,这些年环绕着改变房屋用途和形态的话题迭生,可是游走在法律与监管边缘的“怪胎”,终究是无法伴你平安生活的。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普陀区公安消防支队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