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炽热 笔下有红门
——著名公安画家汤俭荣的消防情怀

1 min read
谭 婧/ 文 水 易/ 图

在懵懂的少年时代,汤俭荣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画家。在专注画画的青年时代,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和消防结下缘分。岁月一晃,当青丝变成白发,他才发觉,自己和消防的故事已经讲了四十余年,而且依然未完待续。

上世纪50 年代,汤俭荣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汤俭荣的外祖父是一名做匾额的漆匠,那时做油漆属于较高雅的行当之一,因为它包含绘画艺术成分,漆匠都算是文化人。

从他记事起,外祖母常常带他去乡下。小时候的汤俭荣有着男孩子的顽皮好动,常常东摸摸西看看,定不下心来。

可是,看到祠堂里外祖父做的匾额第一眼,汤俭荣就被深深吸引,小小年纪的他想不通,一块死木头怎么经过外祖父的精雕细刻、涂涂抹抹就变得如此庄重雄伟。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在汤俭荣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艺术烙印。

在外祖父作品的熏陶下,年幼的汤俭荣第一次打开了艺术的大门,那时的他还只是在“门”外张望的孩子。好在他的童年里有个酷爱画画的表兄,路边的小花小草、家里养的小狗小猫、做客的亲朋好友都是表兄画笔下的对象……汤俭荣成了他的“小跟班”,逮着机会就让表兄没完没了地画,水浒人物、三国英雄,至今他都历历在目。

有了表兄的启蒙,汤俭荣总算一只脚跨进了绘画的大观园。画画是他课余时间最大的兴趣爱好,虽然没有齐全的工具,没有专业的老师,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但他从不气馁沮丧。

随着升入小学高年级,汤俭荣为自己找到了画画老师——一幅幅课本上的插图。从描摹到临摹,汤俭荣迈出了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是有限的,书店里没有一本美术教材,能接触到的美术作品就是政治宣传画和连环画了。当寥寥几幅课本插图已无法满足汤俭荣对人像绘画的渴望,他便开始尝试临摹连环画。相比于课文插图,连环画往往表现的是最精彩的故事情节,画面更复杂,人物表情也更加多变。

年少的汤俭荣还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画出来的人总“差一口气”。一次次失败中,汤俭荣体会到绘画的不易,但他从小就不是知难而退的男孩,画不好怕什么,重来呗。

当汤俭荣废弃的画纸赶上他的身高时,他已经成为街坊邻居眼里的“小画家”,小学的墙上都是他画的毛主席像。

1969 年,汤俭荣进入本溪中学学习,画画的时间长了,他的小名气也从弄堂传到了学校。学校老师找到汤俭荣,让他负责十几块大黑板报和大批判宣传栏,并吸纳他成为政治宣传组的一员。1972 年,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心中充满了对高等美术学府的憧憬和期冀,可惜他的学生时代与那段动荡的文化变革交集在一起,很遗憾,他没能如愿进入正规大学升造。

好在汤俭荣的绘画道路,并没有因为进入工厂当工人而转向,而消防与他半辈子的情缘就从这里开始了。

工作以后的汤俭荣越发感到时间的宝贵,为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汤俭荣一丝不苟地在上班时间里认真完成工作。

下班后又同一班画友奔向文化宫、俱乐部画画,画到深夜才回家。

申城九月的夜晚,夏日的酷热已经散去大半,但空气里依然闷热。看到桌子上一封封邀约插图的来信,他最感兴趣的是公安局消防处画友玩伴的邀约。因为充满对红门里消防工作的好奇,也充满对消防战士赴汤蹈火、舍己救人壮举的敬意,由此一头扎进消防知识绘画而不可收。

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汤俭荣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消防宣传绘画勾起了他的思绪,算算看自己接触画画已有十年,从观摩到创作,每一步都靠着艰苦的自学和画友间的互学。虽然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是绘画,但热衷于绘画的热情一点没改。他常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他把点点滴滴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口袋里揣着速写本,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每天还坚持画速写日记。当时汤俭荣为自己制定了“3 个8”的生活状态:8 小时工作、8 小时画画、8 小时吃饭睡觉。下班后,不管多累多乏,汤俭荣也很少待在家里。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多云,他都雷打不动地背上画夹、拿上画笔,出门写生。清晨,他在同济大学旁的农田里等待太阳升起,抓住时机写生;夜晚,又出现在沪东工人文化宫的美术班里潜心学习。有时走上街头或者驻足公园,把形形色色的人当作自己的模特,去观察演绎他们的动作神态。这些经历让他笔下的人物更接地气更有灵魂,为他后期绘制生动形象的消防宣传画提供了灵感,积累了素材。

1979 年,《上海消防》杂志创刊,从此,他的中国画、连环画、漫画等作品成了刊物上的“常客”。他的消防绘画作品越来越成熟。扎实的美术功底,形式多样的构思,使他的作品受到各方媒体的欢迎。在上世纪70 年代,作品能上报纸杂志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且,那些知名度高的报社、杂志社每天收到的投稿像雪花一样多,能有幸被选上并顺利刊登,要有能力也得有运气。

借助消防题材作品创作,汤俭荣在沪上绘画界已小有名气,但在他心里始终认为,做消防宣传就等于做公德、积善心,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与消防宣传的长期接触,也让他真心喜欢上了这种宣传方式,他感到这也是一种缘分。

在那样一个通信还不算发达的年代,汤俭荣的消防美术作品竟已辐射到了外地。起先在《杭州消防》杂志上刊登了消防连环画,后来北京、山东、浙江等纷纷来约稿,一时间本地的、外地的约稿来信应接不暇。眼看自己已名声在外,汤俭荣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暗自地想,一百个读者中,只要有一个人从我的画中掌握了消防知识,避免了一起事故,那就是功德无量!我的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如何找到读者更喜欢的宣传形式,怎样创新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用群众喜欢的形式去讲消防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来引导市民学消防知识。

他的探索不断丰富他的创作,你看,一幅消防战士给受灾后的老奶奶和小孙女送包子的场景跃然纸上,双拥之情在画面中蔓延。接着,汤俭荣开始上色:老奶奶粗布衣服的灰、消防兵制服上的绿,小孙女花袄上的红……颜色的填充就如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印刷技术还不够成熟的三十年前,在《上海消防》杂志一众黑白版式的稿件中,汤俭荣这幅彩色中国画《胜似亲人》的出现,无疑充满着视觉冲击,让人更深刻地感动于消防兵与老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1985 年,汤俭荣调到上海市公安局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的美术编辑。这让他近距离接触公安消防工作,绘画也更加得心应手。

同样近距离接触的,还有火场的一片狼藉。看到烧伤后痛苦呻吟的人、倒在生命通道最后一步的遇难者,汤俭荣的心情一下子跌倒谷底。脑海中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想让更多人掌握消防常识,是不是还需要增加宣传平台呢?经过反复思量,在他的建议及策划下,一份由杨浦区防火安全委员会主办的《消防与保险》报在1996 年诞生,开创了上海区县创办消防报的先河。

汤俭荣心里清楚,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难免不容易,可报纸的实际运作比他想象的还要艰辛。办报之初,一部斑驳陈旧的电话机,一间约8 平方米的办公室和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通讯员,大概就是这张消防小报的全部配置了。让人心里没底的是,汤俭荣是整个编辑团队中唯一从事过报刊工作的人,其他人大多是半路出家,对文字、美术编辑都没什么经验。当时有人担心,现在一个月一期,接下来可能是一个季度一期,甚至半年一期。可是,他们坚持了20 年!今天它依然活跃在杨浦的大地上。

凭着对消防的满腔热爱,已到不惑之年的汤俭荣完成杂志社本职工作后,晚上经常挑灯改稿子、画插画。他常常利用休息的时间手把手地教通讯员们编辑、排版,无偿为小报服务。肩负三份重任的汤俭荣,仍然坚守着自己最爱的事业——绘画。除了编辑小报外,他还在创刊会上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想开辟一个‘阿福侃消防 ’的连载栏目,用连环画的形式分享消防时政和科普知识。”

阿福侃消防(《消防与保险》报)

没人比汤俭荣更明白,连载意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于是二十年来,主人公“阿福”在《消防与保险》报的那方天地里,每月如期和读者见面。

“阿福”背后那7300 个日日夜夜中的构思与创作,个中艰辛,编者自知。

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批通讯员爱上了消防事业:有的成了国家级的消防安全专家,还有的顺利考出消防相关证书,正式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有的在国外旅游时还专门撰写介绍国外消防风情的文章,有的从投稿者变成专职编辑,有的把孩子也动员起来一起撰稿,也就是这批当初的“门外汉”,编写出了几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消防科普读物。

在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的邀请下,汤俭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共54 条法条绘制了54 幅插画。两年后他又为《上海市消防条例》的每条法条也配上了插图解释,让新法规的宣贯得以图文并茂。

汤俭荣已数不清自己在几十家报纸杂志和出版社到底发表过几千件作品,但与消防做伴的日子,让他成为宣传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曾三度荣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二等奖,并多次被中国消防协会、上海市防火委评为消防宣传“先进个人”。四十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做消防就是做功德、行公益,如果我的努力能让别人避免一次火灾,或者能从一场大火里救出一个人来,那我的坚持就有价值。”

2012 年,虽然已近花甲,但当消防部门向汤俭荣发出创作公安部《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系列漫画的邀请时,汤俭荣依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这些年来,他为消防创作的时间,都是从平日繁忙的工作中硬挤出来的,这次也不例外。深夜,当万家灯火陆续熄灭,只有汤俭荣书桌上的台灯和绘画用的拷贝台还在发出微弱的灯光。灯光反射在他的眼镜上,映出岁月留在脸上的痕迹,可汤俭荣还是没改儿时不认输的脾气。

一开始,针对“遇到火灾隐患可以拨打96119 举报”这条常识,汤俭荣想过画工厂或小区常见的隐患。眼看纸上的厂房已经有了形状,汤俭荣却犹豫了。有没有更生活化的场景呢?丢弃、思考、重画……当纸上出现一家烤鱼馆的员工正用消火栓的水清洗盆里的鱼,员工占了小便宜的窃喜与消火栓愤怒的眉毛形成对比时,一个路人严肃地拨打了96119 火灾隐患举报电话的画面,汤俭荣这才停下画笔。站起身拉开窗帘才发现,天已慢慢地发亮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辛苦创作,作为上海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的800 万册《上海市家庭消防安全知识读本》宣传册顺利送到家家户户。这期间,汤俭荣纠结过版式也思考过形式,但却只字未提报酬。

如今,身为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汤俭荣已经退休,他与消防的情缘也从画纸绵延到更多地方。刚忙完24 米的公安消防形象壁画,他又飞往与上海相隔5100 公里的新疆喀什地区,为反恐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出谋划策。不论在哪,他始终带着心底燃烧了四十载的炽热,也望这团火红能温暖更多众生。

胜似亲人(中国画)
消防法图解(钢笔画)
队长,我们是来消防队报到的。(漫画)
逃生绳(插画)
娃娃学消防(儿童读物)
同志,电源切断没有?(宣传画)
蹈火人生(中国画)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