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防火,先“放火”
上海进行超仿真消防实验

谭 婧/ 文

实验证明,房间内起火仅5 分钟左右,剧毒的浓烟就能达到最大, 温度也会攀升至上千度。
实验证明,房间内起火仅5 分钟左右,剧毒的浓烟就能达到最大,温度也会攀升至上千度。

说起与火打交道最密切的,莫过于消防。仅今年1 月至7 月,上海消防接警数已高达38725 起,相当于每天接警180 多次。这样肩负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重任的部门,似乎和放火怎么也说不到一块儿去。然而,近年来不少“火灾”竟是消防部门所为,火烧民居、点燃公交车、引燃电动车……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火情”,成为“玩火一族”。
不过,这些“火情”并非疏忽大意造成,而是消防部门故意为之。每一场“放火”行动都是一次超仿真的消防实验,
这也是火灾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消防与火,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

“放火”对象:民居

“火灾”结论:黄金逃生时间仅3 至5 分钟

家是身体和心灵的港湾,也是幸福美满的寄托。但当居民住宅楼纷纷建起,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时,危险也随之降临。在上海消防部门发布的2016 年上半年火灾形势分析中,居民住宅火灾的比例十分刺眼:1233 起火灾占到了总火灾数的50.2%,特别是过火面积在20 平方米以内的小火更高达居民住宅火灾的94.4%。
9 月9 日上午,奉贤区浦卫公路上的一处废弃厂房成为本次“放火”实验的目的地。早前,它已被消防人员装扮一新,变成了一间普通的卧室,用来模拟“民居”真火实验。无论是铺着床单被褥的双人床、挂满衣服的大衣柜等家具,还是电灯、电视机、电脑、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唯一与居民家里卧室的不同之处,是房间里还布置了多个监控探头和仪器,用来实测火灾数据。
仅有一间翻版卧室还不够。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火、电、气、油这四个环节都有可能酿成火灾,这间近20 平方米的实验房间里还放置了烟头、电熨斗、电吹风、热得快、电源线等,尽可能地还原了居民家中的可燃物种类。
10 点36 分38 秒,第一把火从床上的被褥和衣柜里的衣服开始燃烧,火苗眨眼间就吞噬了双人床和大衣柜。仅仅2分钟,正在迅速燃烧的火焰突然暴涨,整个房间瞬间轰燃,大量的烟气向窗户逼近,一个监控探头直接被炸飞。10 点40分,房间的温度已达500℃,整个房子噼啪作响。随着一声“嘭”的巨响,房间里的电视机率先爆炸,紧接着灯泡也开始爆裂。
5 分钟不到,空调管、冰箱纷纷爆燃,一阵阵爆炸声听得人心惊胆战。紧接着,窗户玻璃忽然碎裂,黑压压的浓烟裹挟着刺鼻的气息涌向窗外,窗口逐渐汇成一片黑色海洋。伴随火舌的持续肆虐,房间内的墙体抹灰层片片剥落,紧跟着一声闷响,天花板也重重地砸到了地上。
后台监测显示,起火仅5 分钟左右,剧毒的浓烟就达到最大,温度也攀升至上千度。至10 点57 分37 秒,大火持续燃烧21 分钟时,室内的温度达到了最高点——1366℃!屋内家电、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部付之一炬。身着防化服的消防人员在大火扑灭后手持仪器监测火场有害气体含量,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纷纷上榜。
眼前的场景表明居民住宅火灾的逃生时机远比我们想象的短暂,留给居民的黄金逃生时间只有稍纵即逝的3 到5 分钟,时间一长逃生路线很快被火和浓烟封堵。所以要牢牢把握最佳逃生时机,绝不能贪恋财物而耽误一分一秒。更多实验数据将在整理剖析后用于未来的火灾原因分析、家庭火灾预防、现场扑救方案等各方面。

“放火”对象:纯电动公交车

“火灾”结论:打开后车门能缩短疏散时间

实验证明,电动公交车火焰蔓延速度比传统公交车稍慢,同时打开前 后车门能最快缩短逃生时间。
实验证明,电动公交车火焰蔓延速度比传统公交车稍慢,同时打开前后车门能最快缩短逃生时间。

其实,这已不是消防部门第一次“放火”,许多真火实验早就渗透进生活安全的每个角落,其中一把“火”点燃了公共交通。自2014 年上海引入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以来,越来越多的线路出现了电动公交车的奔跑身影。预计到2020 年,上海新能源公交车的总数将达8000 辆到1 万辆。
但与公共交通发展格格不入的是,公交车火灾是近年来社会挥之不去的梦魇,在大量的火灾案例和实验数据下消防部门对传统公交车起火特性有了深度研究。相比之下,纯电动公交车的消防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为了收集真实准确的数据填补这个空白,消防部门决定:放把火。
8 月5 日一早,杨浦区军工路1076 号的一块空地上就集结了近百名志愿者,他们都将化身“乘客”,参加这场上海首次纯电动公交车的起火测试演练。用于实验的则是一辆大街小巷常见的锂电池动力纯电动公交车,额定载客70 人。
10 点,人员疏散演练率先开始。“乘客”在载客人数多少、前后车门开启状态以及有无烟气等7 种不同场景下体验公交车逃生,测算遇险人员的疏散时间。尽管是场演习,但当烟雾弥漫到看不见脚下的路,当车门近在眼前却迟迟打不开时,有的“乘客”还是忍不住拥挤焦虑,甚至慌不择路。同样是载客63 人,当司机只能打开后门的情况下,“乘客”的疏散时间在31 秒内,而当司机只能打开前车门时,“乘客”的疏散时间拖到51 秒,两者耗时相差近一倍。
11 点,电动公交车燃烧烟气蔓延实验随后展开。消防人员模拟了这辆报废的电动公交车正在充电时短路燃烧,3 分钟后电瓶就开始冒烟,大约7 分钟后明火已经窜到了车厢内。
不过,由于电动公交车没有汽柴油,火焰的蔓延速度比在传统公交车中慢了不少。
这场首次在纯电动公交车上实施的“放火”行动,让消防部门掌握了电动公交车的燃烧方式、蔓延速度和逃生情况,这些数据都将作为电动公交车消防管理、现场火灾扑救及车辆安全设计的参考。

“放火”对象:楼道口的电动车

“火灾”结论:高温毒烟比明火更致命

去年,一个26 岁的男生牵动了申城百姓的心,他便是在火场中见义勇为的“上海好邻居”王海滨。去年6 月16 日凌晨1 点,闵行华漕诸新三村14 号楼一楼突发大火,王海滨冒着浓烟从5 楼一路向下挨家挨户敲门叫醒邻居,而他自己却全身88% 皮肤严重烧伤,并伴有吸入性损伤。后经调查,是停放在1 楼走道上的电动车充电起火引发了这场火灾。
平时停放在楼道里的电动车,到底在火灾中有多可怕?一串串疑问在人们心里萌芽,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出行工具。王海滨受伤后仅13 天,上海消防部门就在奉贤综合训练基地内一幢3 层高的“居民楼”里又“放”了一次火,这把火要烧的正是处在风口浪尖的电动车。为了贴近真实场景,消防部门所用的3 辆电动车都是街头巷尾的“爆款”,其中2 辆是踏板电动车,1 辆是自行车式电动车。
去年6 月29 日下午3 点30 分,3 辆电动车并排停放在“居民楼”底楼,经过前期设置,中间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车因电路故障起火燃烧,眨眼工夫,明火就蔓延到了右侧电动车。现场实时监控数据显示,此时火焰温度为126.7℃,烟气温度约43℃。269 秒后,3 辆电动车开始猛烈燃烧,火焰温度已经上升至658.8℃,烟气温度约为200℃,黑色浓烟笼罩现场。5 分钟左右,只听见电动车接连发出几声“噼啪”爆响,这声响来自电瓶爆炸。弥漫着刺鼻气味的灼热浓烟将“居民楼”团团包围,即使距离数米外也难以忍受这股热浪和味道,若是吸入这股高温剧毒的烟气,将直接威胁生命。418 秒时,火焰最高温竟达到1105.9℃,烟气温度直逼500℃!
消防部门用一场“火”让人们看到了电动车楼道充电这种“无心之举”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证明一旦停在楼道里的电动车充电起火,其产生的大量毒烟几分钟就能在烟囱效应下填满整个楼道。很多电动车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并不是由明火直接造成的,而是吸入了有毒烟气。因此为了逃生通道的畅通,家有电动车的居民应尽量选择室外集中充电场所,不要为图一时方便,隔断了火灾逃生的路。
从1998 年起,我国消防工作便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原则。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我们知道,消防与火并不是完全的对立面,人们也不必“谈火色变”。有火的地方,照亮着赴汤蹈火的战场,也指引着防患未然的方向。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火灾调查处、杨浦消防支队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