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哲学思想的先驱——陈抟

无标题

李采芹/ 文 IC/ 图

在中国消防史或中国消防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中,有一位被史载传说染上传奇色彩的“世外高人”,他就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隐逸人士——陈抟。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又称希夷先生。他生于何时、籍贯何处,众说纷纭,真伪难辨,其家事和生平事迹等也充满了道家玄学的神化色彩。陈抟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悉无遗忘,后举进士不第,便不再追求仕禄,投身道家,归隐云游。然而陈抟“身在山林,心在朝堂”,随时关心国家大事,在消防安全上给宋朝皇帝提出过宝贵的建言。他是中国古代消防哲学思想的先驱,是我国历史上对国家消防治理精辟概括、提出消防客观规律指导思想的第一人。
陈抟在临终之时给宋太宗皇帝留下的四字遗言:“慎火停水”——“慎火”,就是谨慎用火的意思;“停水”,就是储水、积水的意思。“慎火停水”就是要在谨慎用火的同时,用缸、池等储水,以备在发生火灾时,用水来灭火。这样“慎火停水”把防火、灭火的两层意思都包括了。
“慎火”必须“停水”,“停水”是“慎火”的补充和延续,目的都是“慎火”。毫无疑问,这是唯物、辩证、科学的火灾消防观,是中国消防历史上一笔神来的重彩,这四个字同陈抟的《易龙图》《无极图》一样,对宋代及后世在消防治理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终遗言须慎火停水

陈抟临终所遗“慎火停水”四字的始末,见于宋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卷五:“陈希夷将终,密封一缄付其弟子,使候其死上之。既死,弟子如其言入献。真宗发视,无他言,但有‘慎火停水’四字而已。”对于陈抟所遗这四个字,当时尚无人理解其真正含义,“无以是解者”,“以为道家养生之言”,或者从感觉上感到“皆以为意在国事”。
这四个字的内涵真正被理解、让真宗感悟,则是在“已而祥符间,禁中诸处数有大火,遂以为先告之验”。从此以后,真宗便“以军营所聚居,尤所当戒,乃命诸校悉书之门,故今军营皆揭此四字”。
对于这段历史,《石林燕语》说陈抟密封的信是死后献给宋真宗的,这里有误。陈抟卒于太宗端拱二年(989 年),八年以后太宗去世,真宗才即位,即位次年改元咸平元年(998 年)。叶梦得是北宋徽宗时的翰林学士,南宋时的文学家。《石林燕语》成书时约在陈抟去世150 多年以后,作者把时间搞错了是很有可能的。“密封一缄”,显然是献给太宗,而不是真宗。不过在太宗时,对“慎火停水”的真正意义还不认识,以为是“道家养生之言”,或者“意在国事”。到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 年),“禁中诸处数有大火”,才让皇帝感悟到陈抟的遗言乃是“先告之验”。

有先告之验的荣王宫大火

在真宗祥符间,宫里曾发生过数次大火。这数起大火最严重的一次是荣王宫大火,就是这把火使真宗感悟了“慎火停水”的先告之验,意识到这句消防治理箴言的重要性。
祥符八年(1015 年)四月壬申(二十三日),约二鼓,荣王元俨宫中起火,自三鼓,刮起东北大风,五鼓以后,火越烧越大,一直烧到癸酉(二十四日)半夜风定,火才熄灭。这把火约烧了27 个小时。
荣王宫在东宫,起火以后,大火蔓延到东宫内的雍王、相王、南阳郡王、衮王、曹王等另五宫府第,将六宫悉数夷为废墟。在整个东宫被烧完后,这场火开始向外延烧,一直烧到长春殿南廊时,“火自屋内西行,忽隔十余间而发”,宫内救火的人根本来不及扑灭大火,只得把西北主廊拆除,以阻止火势进一步扩大。但这时大火却开始转向,将南面的内藏库、香药库,东面的左藏库,西面的秘阁史馆付之一炬。大火还烧出皇宫,连烧中书省、门下省、鼓司、审宫院等地,熊熊大火所到之处,地面之物皆被焚烧殆尽。
这把火将整个皇宫东面烧成了一片焦土。左藏库是皇宫中金银珠宝、丝绸布匹最集中的地方,自太祖开国50 余年来,积存丰厚。当大火还未烧到这里时,宫内之人用车辇抢救出大批财物,疏散到城墙上。然而,当大火延烧到左藏库旁的东角楼时,风向忽然一转,把城墙上堆积如山的财物都点燃了。“烟焰蔽天,救者不能措手。”香药库里原本储有大量进贡的珍贵香料和药材,着火以后,这些香料、药材四处飘香,“香闻十余里”。
这场火一共烧毁房屋2000 余间,仅仅因救火而死者就达到1500 人,因避难不及而没能逃出火海的宫人更是不计其数。火灾造成的巨大财物损失已无从估计,在文化遗产方面的损失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根据后世史书记载,这场大火中,“秘阁三馆图书一时俱尽,火风中有飘书籍至汴水南者”。
引发这场大火的原因很快查明,是荣王宫掌茶酒的宫女韩小姐与亲事官孟贵私通,并盗窃珍宝玉器。事情败露后,荣王的乳母决定给予两人处罚。韩小姐为了躲避惩罚,便于二十三日夜晚,在荣王府的佛堂里用蜡烛点燃帘帐,企图趁府内众人忙于救火之际,悄悄出逃。然而大火起后,火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了整个皇宫的灾难。韩小姐被抓回后,真宗下诏:砍下手足,示众三日,凌迟处死。荣王元俨也难辞其咎,真宗于五月三日下诏将其贬为端王,从先领梓(今四川省三台县)、遂(今四川省遂宁县)二州,发落到遂州为节度使。记室参军崔胪在组织指挥扑救工作中,辅佐指导不力,受贬谪处分。
又据《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二记载:大火发生后,宋真宗把先朝老臣时任宰相王旦召到宫中,惊慌失措地对他说:“太祖、太宗两朝所积聚起来的财产,朕不敢随意消耗,今天全部烧光了,实在令人可惜和痛心啊。”身为宰相的王旦,深感责任重大,主动提出:“遇此天灾,当免去宰相职务”,并“上表待罪”。真宗没有把责任推到宰相身上,自己承担责任,“乃下罪己诏,许中外上封事,言朝政得失”。这是宋朝第一位因为火灾而下“罪己诏”的皇帝。
有大臣上书,指出皇宫中疏于防范以致失火,须斩决的有关责任人多达数百人。真宗把这张状纸交给王旦,王旦对真宗说:“火灾发生之初,陛下已经降罪己诏,而臣已上表待罪。今又反归咎于人,岂不失信于天下?火灾虽有人为的迹象,宁可将其看作上天的谴责,如果决意专案查办,那就先办罪臣吧。”王旦的高瞻远瞩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感动了真宗,最终真宗“欣然听纳,减死者几百辈”。

慎火停水的深远影响

如此震惊朝野的大火发生后,真宗才认识到陈抟有“先告之验”,不“慎火停水”不行,于是决定推行。首先,真宗诏令军营“尤所当戒”,命军官把“慎火停水”四个字贴在军营所有的门上,广为宣传。直到南宋时,所有军营还在张贴这四个字。追根溯源,这也是我国张贴防火宣传标语之始。
陈抟在世时,后周世宗和宋太宗都曾召他进宫,问过治理国家之事,他并未发表意见。但陈抟在临终时,却把防火问题作为大事,嘱咐给宋太宗,留下四字真言:“慎火停水”。这四个字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太平兴国九年(984 年),陈抟进京,在宫中住了好几个月,当时刚落成不久的乾元殿、文明殿同时在一把火中烧毁。这把火是陈抟亲眼所见,让他对火灾威严的严重性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陈抟的“云游”生涯里,料必也见过不少火灾给民间百姓带来的痛苦,因此促使他产生了“慎火停水”的想法,并提请皇帝重视消防安全。
陈抟的“慎火停水”是中国古代消防思想的精辟论言,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当代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谈的就是辩证统一的消防上防与灭的关系。如果追溯这个消防方针的历史渊源,自然就是“盖出于此”了。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