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充电宝变成“充电爆”

无标题

谭 婧/ 编辑 汤俭荣/ 插图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多玩一会儿智能手机,电量就开始告急,要是不巧正在外地出差或远途旅行,电池的续航问题就成了一块大大的心病。有一个很方便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带一个巴掌大小的充电宝,随身携带给手机补充电量,既方便又快捷。也难怪这样的充电“神器”一出现就迅速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居家生活和出门旅行的贴身好伴侣。
充电宝也叫“移动电源”,是指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装置,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充电宝穿着科技的“外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然而,在充电宝时尚的“外表”下掩藏的却是一颗“不安分”的“芯”。不知从何时开始,充电宝自燃、爆炸事故频频发生,不仅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更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均对充电宝安全问题做过详细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也采样过全国32 批次共224 件充电宝进行摸底监测,国家民航局更是紧急出台携带充电宝的具体政策。一时间小小的充电宝,竟成了消防安全大隐患。
充电宝为何会无缘无故爆炸?一是质量问题,二是使用习惯。一方面,部分不良商家在制作过程中为节约成本采用了劣质电芯和电路板,再加上没有安全保护或保护不到位,使充电宝在短路、过载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充电时进入充电宝的电流忽大忽小,产生高温而得不到有效的安全控制,就可能发生爆炸。另一方面,使用充电宝时其输入、输出端口和其他金属类物品发生了摩擦,也可能会出现短路,引发自燃的危险。另外,充电宝过度充电,或充电宝给手机过度充电而没有及时拔下电源,都易造成充电短路,从而烧坏电池甚至引发不良后果。

购买:选择正规渠道 理智选择容量

案例:劣质充电宝引火灾 户主损失10 多万
2014 年6 月3 日中午12 时许,江苏滨海县景湖理想城某栋三层一居民家中起火,财产损失价值达十余万元。据了解,火灾是放在床头充电的无三包“黑芯”充电宝引发的。
安全攻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规,充电宝属低压电器产品,购买时要认准有“3C 认证”的合格充电宝,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和抱着侥幸心理购买“三无产品”,包括要注意外包装上是否有厂家生产地址、电话、防伪码、条形码等信息,外壳做工是否粗糙,电气参数标识、警示说明标识等是否完整,是否有起鼓、变形、异味、漏液、松动,正负极输出端是否有被用过的痕迹。正规主流品牌的充电宝安全性较好,不虚假标注电量。
充电宝的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容量越大,内部的稳定性越难控制,危险系数也就越高。充电宝起火爆炸,一般是由于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之间发生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所致。因而在购买时,应尽可能选择适当的容量和体积,例如一个7500 毫安的充电宝足够给手机充电3至4 次,即使出差在外也足够使用。

携带:超规禁止登机 切勿接触金属

案例:充电宝飞机上冒烟 引发空中火警
2015 年5 月12 日,山东航空SC4976 航班快到厦门机场时,一名旅客的充电宝发热冒烟,并发生爆炸,飞溅出黑色不明液体,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机上设备损伤。
案例:手机充电宝自燃 地铁乘客忙疏散
2013 年6 月23 日上午10 点半,北京地铁10 号线行经大红门站时,一名乘客包内手机充电宝发生自燃,导致车厢出现短暂冒烟现象,随后乘客被紧急疏散到站台。
安全攻略:充电宝中的锂元素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金属元素,撞击和挤压中容易产生高温、火花,遇高温高热后也容易引起自燃。如果将充电宝托运,在狭小的货舱空间中容易受到挤压或碰撞,从而引发自燃,威胁飞行安全。2015 年8 月8日国家民航局发布《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严禁旅客托运充电宝,符合规定的充电宝需随身携带且每人最多携带2 块。
即使随身携带也要格外注意,避免充电宝与重物、尖锐及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充电宝内部电芯被重物挤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输入、输出端口也尽量不与钥匙、指甲刀、U 盘等金属物体接触,防止电芯内部短路甚至起火。不用的时候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充电:防止过量充电 远离易燃材料

案例:疑充电宝过充爆起火致2 人死亡
2014 年12 月18 日7 时28 分,广东深圳南山区海月路招商海月花园三期5 栋某住宅发生火灾,4 人被困,被救后其中2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悉,火灾疑因充电宝充完了没关电源引起爆炸。
安全攻略:充电宝中的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用随充,要避免长时间甚至睡前充电引发安全隐患。正确把握充电
宝的充电时间,充满后应及时拔掉电源,防止持续过量充电造成损坏。过量充电还有可能损坏充电宝的自我保护功能,一旦自我保护功能损坏,很容易出现短路及温度过高的情况,进而引起火灾。
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在密闭、高温的空间里给充电宝充电,这类环境不利于充电宝充电时散热,更不要在充电状态的
充电宝上覆盖东西或直接放在床上,以免点燃可燃物发生火灾。
若充电宝冒烟、发生起火自燃,应迅速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室外,切勿用水去浇,以防触电甚至引发进一步的爆炸。

使用:避免边充边用 发烫立即停止

案例:充电宝过热自燃 车被烧成壳
2014 年6 月16 日晚8 点40 分左右,内蒙古包头市的一名车主使用充电宝给放在车后座的手机充电,不料行至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时,充电宝突然发出焦糊味随即起火燃烧,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火势,但车却已经烧焦了。
安全攻略:充电宝在为手机充电过程中,电路升压转换都会产生热量,此时再玩手机或打电话会同时加剧手机及充电宝的受热,长时间过热不仅会导致手机的损伤,更为充电宝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充电过程中不要运行太多手机程序,尽量避免边放电边充电的情况。充电过程中若发现充电宝或手机发烫,可能是因为充电宝输出电压或电流过高导致的,这时应立即停止充电,否则就可能造成手机或充电宝的损坏。
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最好选择干燥空旷的环境。遇到下雨、打雷等天气则要防止充电宝溅入雨水造成短路。同时,切勿对充电宝进行拆卸、撞击,更不要投入火中,远离高温、火源。如发现电池鼓胀、漏液或者有异味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看看自己的充电宝能不能顺利上飞机

民航部门对充电宝设定的标准是“额定能量值(瓦特小时)”,按照民航部门相关规定: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 瓦特小时,无需航空公司批准;额定能量超过100 瓦特小时但不超过160 瓦特小时,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2 块充电宝;额定能量超过160 瓦特小时以及没有相关标识的充电宝,都严禁携带登机。
但遗憾的是,对一个充电宝产品来说常见的参数是容量和电压而不是额定能量值,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宝容量大多在3000 到15000 毫安之间,电压大都在3 至4 伏之间,其额定能量值需要用户自行根据公式进行换算。
换算公式很简单:额定能量值= 电池容量× 电池电压。举例来说,一个容量为20000 毫安,电压为3.7伏的充电宝,额定能量值即为20000 毫安×3.7 伏=74 瓦特小时,该充电宝不可托运,可手提携带且不超过2 块。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