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自然”不“自燃”

董晓白/ 文图

无标题穿过静安雕塑公园,远远就能看到一个绿色的海螺状建筑,门口黑压压地排着等候参观的人,这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有着将近150年的历史,原来在延安东路260号,去年闭馆,将新馆迁址于静安雕塑公园,4月19日正式对外开馆迎客。5月18日,为迎接“世界博物馆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改周一闭馆的常规,推出门票半价优惠活动,全天接待了7638名游客。
鹦鹉螺,是有着海洋“活化石”美称的一种生物,它已经在地球上历经了千万年的演化,但外形变化很小,这说明它的身体结构、功能是趋于完美的。把自然博物馆的外形设计成鹦鹉螺的样子,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看似不大的鹦鹉螺内,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一座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参与设计的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
鹦鹉螺内做“道场”,“道场”里念的是安全经。

一馆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往整个博物馆外围走一圈,东立面由绿色植物构筑起一道“生命之墙”,象征着森林;北立面是富有质感的“岩石墙”,暗喻活动的地壳板块以及被河水侵蚀冲刷的峡谷岩壁;南立面设计成由人类细胞结构图案构成的“细胞墙”,隐喻人体骨骼结构、组织和肌肉。建筑东立面的“生命”墙形成一道外廊,象征着地球表面的天然植被。这些特征相结合,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对植物、土壤和水在内的自然界基本元素的高度关注意识。
自然博物馆地上建筑只有3层,馆内挖到了地下2层。虽然是在地下,B2层却完全没有在地表下面的感觉,从玻璃幕墙往外看,是泉水潺潺的园林设计。设计师们特意加上庭院内假山跌宕、流水潺潺,向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理念致敬。160多种植物呈岛状分布在中心景观区,与5个大小不一的水池共同组成了一个清新雅致的“山水花园”。水池寓意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盖,池内藻类植物以生物方式净化水质,水波的波纹、质感、动感、声音和反射也成为了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

展馆布置 内有乾坤

无标题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给馆内的消防安全防范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自然博物馆动物展区内,火灾蔓延(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其中热辐射占主导地位,不同的可燃物有着不同的临界辐射通量及热辐射半径,如何安排布展才是最科学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馆方通过计算机FDS模拟的实验方法对各展区动物标本的布置间距和材料燃点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布置间距和材料不同燃点对于火灾规模大小的影响,来确定不同标本的布展位置及间距。
“通过反复试验,我们确定了馆内的布置:地下2层层高25m的展厅内不得摆放任何动物毛皮等可燃材料标本;地下2层层高9m的展厅内只能展示中型、小型的动物毛皮标本,且各标本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26m;地下2层层高15m的展厅内只能展示中型、小型的动物毛皮标本,且各标本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2m;地上1、2层展厅则可展示大型、中型、小型动物毛皮标本。”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场馆安全,所有展台都使用的是不燃或难燃材料,展品展示空间不得超过建筑空间的40%。此外,标本库房只能作为标本中转仓库使用,不得储存甲,乙类危险物品和标本修复,所有展出标本的修复、制作工作必须到建筑外进行,其他的辅助用房必须采用防火墙与主展厅进行完全分隔。

小标本 大学问

一个展馆的核心自然是馆内的标本。在“生命长河”展厅中,大大小小的标本塞满了整个空间:有北极熊、狼、海龟、猩猩、鲨鱼……为了让观众更真实地走近大自然,这些标本都与实际动物等大。展馆内最大的要数蓝鲸标本了——仅仅一个嘴巴就有2米多长。一般动物标本体内都会充装大量稻草或者泡沫,形体轮廓会采用真实动物毛皮。试想如蓝鲸这样大的标本在展厅内大量布置,在火灾时就很容易造成火势的快速蔓延,甚至轰然。部分标本还可能采用化学试剂做防腐处理,在燃烧时容易产生毒性,给人员的安全疏散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自然博物馆,所有展品的成分都经过严格的控制。在材料上,动物标本改变了原有的标本制作工艺,要求内部填充尽可能使用不燃材料,其外部为了还原仿真的效果适量使用皮毛。动物展品被分为三类:体长超过4m的为大体型动物标本,如大象,长颈鹿等,外部皮毛控制在50kg左右;体长在1.5m至4m的是中等体型动物标本,如鹿,虎等,外部皮毛控制在20kg左右;体长低于1.5m的是小形体动物,如小鸟,外部皮毛约在10kg左右。中大型标本内部填充物均为石膏和玻璃钢等不燃材料,小形体动物允许使用少量的可燃填充物。展厅内使用的植物标本仅为一些树叶,且数量有限。具体场景中布置的干草、假树等,均要求用不燃材料做成仿真物,部分植物标本要求其陈列于玻璃制作的展品柜中。

三大系统 24小时严密监视

即便博物馆已经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为了在发生险情的第一时间就做出响应,馆内安置了三大系统,24小时严密监视多个重要分馆,保卫游客与展品的安全。
在自然博物馆的中厅,陈列着三具大型恐龙骨架,其中两个有三层楼这么高,抬头一望,整个空间3层打通,颇有一种大商场的即视感。在屋顶周围均匀分布的9只白色方盒子,就是第一大秘密武器——高压水炮。这些水炮就好比9位“卫兵”,高高在上,把整个中厅的情况尽收眼底。一旦厅中起了明火,“卫兵”立马可以扫描到起火位置,伸出他的“左右手”,射出两根水柱,对准起火点持续喷水,直至火焰熄灭。
除了高压水炮,中厅还配备了抽气采样系统,探测厅中的空气情况。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抽取一定的空气样本到管道内,利用光散射技术对其中的烟粒子进行分析,并显示出防护区的烟雾含量。当其达到各级报警阀值时,系统就会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引起重视。
大空间洒水系统,是一种效率极高的大范围灭火装置,特别适合非洲大草原”、“生命长河”和“恐龙盛世”这三个规模大、展品密的展厅。一旦系统探测到的火焰高度超过0.3m,电磁阀就会自动打开,启动水泵,整个展厅瞬间就会下起“倾盆暴雨”,直至再也探测不到火情为止。

“绿马甲”在行动

“小朋友,这里不能走进来的,请站在警戒线外面。如果要触摸海洋生物请等到下午3点半。”在海水触摸池边上,几名小朋友从警戒线下面钻了进去,急着想近距离看一看海螺,一位身穿绿马甲的女孩微笑着上前阻止。
留意四周,这样身穿“绿马甲”的年轻人还真不少,他们有的站在自动扶梯边为游客指路,有的在展品边上巡逻,还有的手里拿着一个“黑盒子”,戴着耳机,认真地听着什么。一转身,“绿马甲”上赫然写着这么几个字“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
“前不久,个别不文明游客导致馆内科莫多巨蜥模型的爪子被弄断、古人类头骨模型被掀开,海水触摸池内的海星更因被游客擅自取出拍照后感染细菌死亡。现在,触摸池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可以体验,其他时候只能观赏。”女孩表示,自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今天,她负责海水触摸池区域的监管。“游客的安全要重视,展品的安全也要重视,我们志愿者的任务除了指导游客参观以外,更要提醒游客安全参观,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上下楼梯请当心脚下!”“人流密集,请大家把自拍杆收起来,不要伤及他人。”在“历史长河”展厅,“绿马甲”们正忙着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规模较大的展厅需要有志愿者时不时向游客发出提醒,我们都是几个人换班的,喊累了就换下来休息一会。”电力学院的鲁同学指着手里的“黑盒子”说,“这个是自然博物馆的电子导游,空下来我就听一听,既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有游客问起来我也可以上前解答一下。”
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场馆内还有一部分社区志愿者,他们都是居民区内一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们。和大学生们一样,他们也在为博物馆的正常运作做着贡献。“相较于年轻人,我们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前几天来了一对老年夫妻,本地口音很重,找不到展馆入口急得很。大学生志愿者听了半天没明白他们想去哪里,我一出面,问题就马上解决了!”社区志愿者许阿姨如是说。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