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红门话今昔

章慧敏/文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淮海中路上的嵩山消防中队已是扎根在记忆中永不抹去的地标了。上海人习惯称嵩山消防中队为消防队,一如更早时又叫它救火会,无论称呼如何,每当路过它的红门时,我都会有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淮海中路上的唯一,更在于它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后,却仍然焕发着青春,延写着一个又一个时代与时俱进的故事。
在这些独特的历史故事中,我看到了旧时的屈辱、无奈以及腐朽,我也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立志改革发展的决心,我更看到今天消防事业的荣誉和辉煌。可以说,百年“嵩山”见证了中国的消防事业从起步到如今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嵩山消防队的昨天什么样?今天的年轻战士们已无从知晓了。在历经了历史无数次的轮回之后,他们立足今天,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始终紧盯着这座城市的大大小小火警以及随时随地需要他们迎头而上的救援和救助。
显然,历史还是记载了嵩山消防队曾经的记忆——
当年的淮海路可不像当今这么繁华与洋气,二十世纪末,这里还只是一片农田。法律界当局为了扩充地盘,就在1865年时强行从农民手里买下了这片田地,在这里建立了上海人口中的“外国坟地”,也就是今天的淮海公园。1908年,法租界的救火会与公共租界的救火会“分家”了,于是将这块地拨出来建造了宝昌路(嵩山路)消防站及霞飞路巡捕房,同时还建起了安南巡捕宿舍。
当年的宝昌路消防站建筑主楼为三层,西、南两侧为平顶的两层楼房。主楼靠南中央有1座瞭望台,足有8层楼高,瞭望台上还安装了报警钟。主楼北面1楼设有5个车库,备有消防车3辆,救护车1辆,电动泵浦高压水枪1支,备用放带机1部……只是到了80年代中期,因为瞭望台建筑老化,自然还因为淮海路一带高层建筑多了起来,瞭望台的作用减弱了,这才有了与南小楼同时拆除的命运。
早年的电话十分稀有,发生火情全靠人在高高的瞭望台发现。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凡有救火会,必有瞭望台,它成了救火会的标志。瞭望台一天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火警就敲钟报警。上海滩最早敲响的是1871年工部局从英国买来的铜钟。有道是钟大才声响,楼高才传得远。
鸣钟报警,采取以敲钟次数的不同来表示起火地。所以,钟是不可以乱敲的。工部局的报警是第一次警先敲钟5分钟,之后就以敲钟的次数不同来表示火警所发生的地方:鸣钟一下,火警发生在外白渡桥;鸣钟四下,为南京路至延安东路之间;鸣钟八下,那起火的地方就是在浦东或是黄浦江上的船只……
从某种程度来说,嵩山路救火会是法租界的骄傲。我们从法国人夏尔梅朋和让·傅立叶在1929年合作出版的《上海法租界史》中可以看到,“对于法租界来说,1869年最令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成立志愿消防队。”这两名法国人还告诉我们,“这个机构在几年内就大大地扩大并且臻于完善,如今它拥有许多大城市都会引以为豪的设备,增添了有真正才能的内行,是直接从巴黎这个大城市来的,还有训练有素的中国助手……这个机构一直享有无与伦比的盛名,这完全是它应得的,这支勇敢的队伍为全体侨民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俗话说,吹牛皮捡大的吹,法国人对嵩山路救火会的作用就是这么吹上了天。其实,发生在1929年2月18日的爱多亚路江南大旅社的火灾,就因为嵩山路救火会灭火不力,在求助了公共租界救火队的帮助后,合力控制了火势并最终灭火。法国总领事柯格林觉得没面子,还组织查办委员会专门调查了此事。
转眼,上海沦陷了,日伪政权在接收租界后,嵩山路救火会便隶属了伪市警察局消防处。直到抗战胜利后,又归属市警察局消防处,并改称为嵩山路消防区队。
从中国消防近代的发展轨迹来看,有学者曾作过这样的评估:“中国的近代消防始于民国,民国的近代消防又始于上海,而上海的消防近代化又始于租界。”我想,嵩山路消防队之所以具有里程碑式的分量或许就因为它的优势在于西方列强把工业文明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火政殖移到上海租界的消防管理中去了。通过消防设备的近代化以及消防组织的转型与发展,使上海城市租界内的消防功能趋于了健全和完善。

冬日的午后,当我们走进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嵩山消防中队寻访时,指导员沈锦杰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带我们见到了嵩山消防队的第一任老队长刘兴才。刘老是自淮海战役后跟随陈毅部队南下,第一批进驻上海的解放军, 1949年5月,他与其他8位战友又一起被派遣接管旧上海消防处,他们是第一批消防军代表。
淮海战役,淮海路上的嵩山消防队,我总觉得冥冥中这似乎是种缘,让刘兴才成为新中国消防史上的见证人,更是那个时代的记录者。的确,倘若不是刘老向我们描述当年上海以及嵩山路消防队的情景,我们的眼前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完整、实感的画面——
刘老告诉我们,上海解放前可谓黎明之前最黑暗,当时消防内部残余的反动势力扬言说,如果不能将上海的消防设备搬迁到台湾,那么就要将消防车炸毁,让共产党来了也救不了火。谁都清楚,这颗潜伏在消防队里的“定时炸弹”如果不被揪出,后果不堪设想。
23岁的刘兴才血气方刚,更有一股子对新中国无比热爱的赤子之心。在那个峥嵘岁月里,他更是有勇有谋地在旧消防队里清理组织,清查特务。这不,潜伏的特务还真被他们揪出了。
然而,在那百废待举的特殊年代,上海消防的日常管理相当混乱,消防员没有专门的伙食,都是自带着小炉子草草烧饭煮菜,还因为这个队伍里老弱病残、流氓土匪俱多,本来就是抱着混口饭吃吃的想法才加入到队伍里来的,所以平常生活乌七八糟,这些所谓的消防兵白天当消防员,晚上做小生意,还有的跑到小饭店里白吃白喝,店主如果问他们讨要饭钱,那就等于捅到马蜂窝了。他们的报复行为就是谎报这家小店遭遇火警了。这还了得,消防车一到哪有你好看的?于是,趁火打劫的事时有发生……
刘老告诉我们,虽然刚刚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对于消防与城市的相互关系方面却知之甚少,因为没有经验可谈。面对旧消防人员的不屑和倨傲,刘老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消防业务班,他想,日本鬼子和老蒋都被咱打垮了,难说还会被火吓倒吗?于是,刘老拿惯的枪杆子换成了笔杆子,他与城市的消防一起,一步步前进,一步步成长。
1952年,26岁的刘兴才成为了嵩山消防队的前身——泰山消防队的队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吐故纳新:招募了一批立志献身消防的年轻人。刘老清楚地记得,他们中有踏三轮车的,有开老虎灶的,有做小贩的,他亲自把关,要的就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好素质,既不怕吃苦,又老实本分。1955年,嵩山消防队根据上海消防形势任务发展的要需要,成立了消防抢险班,这是上海消防史上最早成立的一支抢险班,它的意义不在于“抢险班”这个名字,而在于在一次次艰难险阻的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嵩山消防中队的抢险班的作用可以用辉煌和壮丽来形容。
刘老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嵩山消防队抡过的险,救过的人,这在当年只要提起它们,那是人人都会津津乐道,竖起大拇指夸赞的。
抢险班成立不久的一天,嵩山消防队就遇到了实战考验。那是发生在上海大世界对面一家服装店里的火灾,当时,店伙计在打扫卫生,他看到地上到处是裁剪布料后的棉絮,扫了这边,那边又飞扬起来。毫无消防知识的伙计为了图方便省事,就点起火来想把这些碎布屑烧个干净。
火当场就燃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旺。正在作坊里制衣的女工以及店伙计吓呆了,大家惊叫起来,像无关苍蝇似的乱作一团。
嵩山消防队员从瞭望台上发现火警后急速赶去救火,当消防车一到西藏南路拐弯,他们就发现大火已经烧到三楼了。等到了现场,消防队员发现大火夹着浓烟,木结构的楼板被烧得“噼叭”作响,更要命的是三楼探出好几张被火烧着了头发和眉毛、被烟薰得喘不过气来的女工们惊慌失措的脸,她们一个劲地往楼下看,有的已经爬上窗台准备往下跳了。火势太大了,这家服装店随时随地都有楼毁人亡的可能。消防员看着这一切,内心十分焦虑。
在现场指挥的刘兴才暗暗告诫自己不能慌乱,一个指挥官的沉着冷静会给战士们动力和支撑。这时的他一面组织调度消防员拼尽全力灭火,一面高声喊道:“抢险班的同志们,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冲啊!”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服装店的三层楼哪里称得上高呀?消防梯一架几步就登上去了。可当年哪有现今的条件?为了救出被困的女工,嵩山消防队的队员们硬是提着挂钩梯钩住窗台,然后架成人梯,将女工们一个一个抱下来。他们同样被烟薰得喘不过气来,同样被烧伤了皮肉,但他们根本不管不顾,因为他们把抢险队的荣誉看得比天高,人民的生命安全是至高无上的。
在刘老的心目中,嵩山消防的抢险队的功绩难以计数,他们有过许许多多打硬仗的“第一”,这在当时的社会反响非常大——
至今,就像电影镜头似的,刘老的脑海中还不时显现出1959年夏天上海的那一场龙卷风,那风可真叫大,大到把一辆油罐车都“吹”进了黄浦江,老百姓住的许多平房也被吹倒了。而就在那一天,位于杨浦区军工路上的机器制造学校也遭了殃,龙卷风把学校的墙体“吹”塌了,顿时,500多名师生被压在废墟下面动弹不得,这危情时刻耽搁一分钟就有可能失去一条生命。
嵩山消防队接警后,刘兴才紧急调集了消防车辆和人员奔赴现场,令他十分欣慰的是嵩山路消防抢险队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然而,眼前的景象让大家倒吸一口冷气,他们可以救人,但无法医治学校的师生呀!刘兴才当即给上海卫生局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他建议卫生局紧急协调,派来救护车,而且是多多益善。
就在刘兴才请求支援后,源源不断的救护车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机器制造学校,这鸣笛声和救护车里的医护人员是被困师生的生命希望。果然,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所有人员配备到位,还在现场成立了临时医院,万众一心急救伤员。
而与此同时,消防员的救援也快速高效地展开了,刘老告诉我们,嵩山抢险队班长王荣生肩扛手拉,光他一个人就救出了近30名伤员。如今,当年的班长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了,但老王仍然健健康康地生活着。每当遇上昔日的老领导刘兴才,他们一定要说说当年的嵩山消防队,这是他们永远的话题,也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说不完的话题。

时代在变迁,在发展,但是,嵩山消防中队的英雄情结依旧在延续,这闪亮的光环经过沙场的磨砺,越发地熠熠生辉。
凡是上海人可以不知道其它消防中队的所在地,但还没有谁不知道嵩山消防中队的。原因很简单,它地处淮海路黄金商圈,嵩山消防中队的四周飘散的是大都市的香风和灯红酒绿的繁华,它的四面八方全都是世界闻名的奢侈品店家,然而,一道红门隔开了外面的万千诱惑,百年嵩山消防中队如同一座雕塑,它以自身的定力和正能量坚守着一分寂寞和艰辛,因为他们知道消防战士承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和淮海路热闹繁荣成反比的是嵩山消防中队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可办公室虽旧虽老,指导员沈锦杰向我们描绘的现代消防工作和任务却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看到,今天的消防早就不是过去救火会的概念了,救火、救灾、救援都是消防队和消防员的责职,甚至于去居民小区捅个马蜂窝,拆开被搅肉机绞住的手指,上门开把门锁,到河道里救被淹的群众……这些人民大众日常可能碰到的与救火无关的事情,竟然也成了消防工作不断扩大的外延。
小沈对我说,由于嵩山消防中队有着地域的特殊性,这里毗邻一大会址,又紧挨着闻名遐迩的新天地以及洋气时尚的淮海路,真正是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他们丝毫不敢懈怠,更何况,挂了近半个世纪的嵩山消防抢险队的旗帜高高飘扬,他们这代人无论如何要创建新功,让这面大旗在他们的手里更鲜艳,更炽热,更纯洁。
是的,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才是建功立业的基础。于是,在小沈的口中,一个个由嵩山消防中队抢险救灾的鲜活事例跃然眼前。
小沈牢牢记住了2009年5月16日傍晚发生在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地下二层变配电站的那次火灾。
我想,但凡牢牢记住的事,肯定有它的特殊原因,黄陂南路站的火灾在嵩山消防中队的心目中,那是块难啃的骨头,这是个硬仗。当时,地下二层发生火灾的配电房里一片浓烟,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情况下倘若盲目地用水灭火,反倒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火点在哪里?到底哪里在燃烧?这对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嵩山消防中队就意味着必须首先找出来,最让人揪心的是,配电房里到处是3000伏的高压电,消防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电击倒,甚至于操作不当还会引起爆炸。
此时,正是下班的高峰时间,地铁黄陂路站的人流开始拥挤起来。小沈告诉我们,地铁发生火灾的事情非常少,如果乘客突然遭遇火灾的话,很可能由惊慌失措而引起骚乱,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嵩山抢险队员们临危不乱的表现才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起火点,那是配电房里违规使用的塑料制品引起的火灾。这场大火最终在及时赶来的12辆消防车、117名消防员的合力扑救中,在20分钟的时间里被扑灭了。火灭了,变配电站设备保住了,地铁一号线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在地铁里的乘客还不知道一号线黄陂南路站的地下二层刚刚发生了一场可怕而危险的火灾。
在小沈的印象中,2011年9月27日发生在地铁十号线豫园站与老西门站之间的2列列车在隧道中的追尾事故也是惊心动魄的。
那天下午3点03分,嵩山消防中队接警后第一个赶到现场,当他们带着破拆器材和墙消器材在地铁员工的指引下跑到事故地点时,奔跑到现场时,他们看到追尾的2列车已经变形了,唯一能让人松口气的是这2个大家伙没有因碰撞而燃烧。要知道地铁隧道处于封闭状态,若是起火,那等于是闷在锅子里烧啊,这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可是,现场的情况却让指战员的心揪牢了。2列车追尾,那种冲力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住的,一时间,车厢乘客摔的摔,撞的撞,大部分人都被摔伤了,昏迷、骨折,更多的是皮肉流血,处处听闻乘客痛苦的呻吟声,大家的情绪极不稳定。
嵩山消防中队立刻把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汇报,要求增援大量的120到现场抢救。
那个下午,嵩山消防中队的官兵们用担架抢救出重伤员18人,其它伤员52人,疏散乘客600多人。小沈告诉我们说,从隧道到出口有好几百米的路,里面的空气又不流通。但为了确保伤员的安全,他们3个消防员抬一人,体力消耗到几乎虚脱,可谁都没落下过脚步,大家心里想的就是快点,再快点,早一分钟救出伤员就多出一分安全,就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安。
像这样的救援事件,嵩山消防中队的指战员们都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了。
2008年12月16日的凌晨一点多钟,嵩山消防中队战士们被急促的警铃从睡梦中震醒。徐家汇路上的汇龙新城发生了火灾。
原来,起火点是在汇龙新城的1号楼,这幢楼共有30层高,而火情就发生在顶楼层的30楼。到达现场的消防员除了看见红色的火光外,更加触目惊心的是他们看到一名身穿睡衣、披散着头发的女子被大火困在3002室的卫生间内,熊熊的大火挡住了她的逃生通道,情急之下,她爬出窗外,双手死命地抓住已经被大火烧得滚烫的金属窗框,两只脚尖则踩着窄窄的窗台,整个身子紧贴着窗户玻璃。
女子悬在八九十米高的半空中绝望地一个劲儿尖叫,“救命啊,太烫了,我要抓不住了……就要掉下去了……快来救救我呀。”而这时,楼下的人分明看到浓烟已经从卫生间的窗户中慢慢地溢出来了,现场的空气顿时凝结在这翻滚的热浪之中。
灭火和救人同样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如何快捷安全地营救呢?面对30层楼的高度,这成了个特别现实的难题。指战员们一面高声给女子打气:“坚持住,我们马上就来救你!”一面讨论着营救方案:
采用上层滑绳施救?不行啊!向上蹿腾的火势和翻滚的浓烟阻挡了消防员的视线,不可取。那么,采用挂钩梯登高施救?也不行!等到挂钩梯运到29层时,女子可能早已经坚持不住掉下楼去了。是不是采用挠钩登高到上一层施救呢?还是不行!30层室外用挠钩登高的难度和危险度极大,搞不好求援的消防员自身安全都无保障……
这不行,那不行,救援方案一个个闪过,又一个个被否定,究竟怎么办才行?
现场指挥员在仔细看了29楼卫生间的窗外,他发现的窗台宽约20厘米,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搭人梯救援!
所谓搭人梯就是先由一名消防员将身体探出29楼窗台,再由另一名消防员踩着队友探出的身体,倒着搭成人梯,爬上30层后,将救生带绑在被困女子身上。可是,这种“双人翻窗”的救援动作危险度极高,平时只有在训练时才演示过。
时间已经不允许掂量了,究竟派谁上做这个极端高难度的动作呢?就在这时,一班的消防战士唐明维挺身而出,他对领导说:“我上!”只见他没有一丝犹豫,转身站在了战友的肩膀上,在找准了着力点后,在战友的慢慢的托举之下,他到达了被困女子的位置。“不要怕,马上就没事了。”小唐一面安慰着女子,一个单身翻窗上楼,随后,一面用脚钩住窗子,一面将安全绳紧紧系在女子的身上,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不要怕,有我呢,不要怕,有我呢……”
当小唐护着女子慢慢滑入29层时,早已候着的战友们一把将他们拉进楼道,女子安全了,欢呼声随即响彻了空间。小唐在这个救援过程中,只不过花了短短的二三分钟,但他却觉得自己像是度过了无边无际的漫长世纪。在救援中,小唐为了减轻下面战友的负重,他坚持不背空气呼吸器,一个血肉之躯就这样任凭高温和火舌的炙烤,可见小唐是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着的。
就在小唐和女子下来还不到一分钟,“轰”,室内的熊熊大火就夺窗而出。女子获救了,而唐明维的面部、手部却被二度烧伤,面积达1·5%。
在周围群众赞赏的目光中,小唐都没来得及听女子说一声“谢谢”便默默地离开了,因为他还要去灭火,这才是他的职责和使命!
这次营救创下了嵩山消防中队成功营救被困者的最高楼层纪录。
不知为什么,在嵩山消防中队的采访中,一首冰心写的诗不时跃出脑海:“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却洒遍了牺牲的血花,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的确,嵩山消防中队今天的战绩,今天的收获,今天的被认可,这一切的成功那是心和身的劳累,汗和血的交织,智和力的积聚的结晶。
在我眼里,嵩山消防中队的发展史是一部由昨天,今天,明天的战士们用英雄情结书写而成的作品,无论哪年哪月,无数位普通的消防官兵为我们这座城市真诚无私的付出都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心中的记忆,让人由衷地尊敬并爱戴他们。
嵩山消防中队的历史还将延续,时光流逝,轨迹永恒。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